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哈佛医学生的历练(原名白袍)

  • 定价: ¥49.9
  • ISBN:978721307146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页数:256页
  • 作者:(美)艾伦·罗思曼...
  • 立即节省:
  • 2016-04-01 第1版
  • 2016-04-01 第1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哈佛医学生的历练(原名白袍)》是一个哈佛医学院学生整整四年的精神成长、医学历练实录。从走进哈佛的那一刻起,她所面对的便不只是患者肉体、精神的苦痛与挣扎,更是在直接窥探令人无言以对的生命奥义。罗丝曼以生动的文笔,娓娓道出自己由懵懵懂懂“白袍加身”的一年级生,历经急诊科、妇产科、儿科、精神科等全科实习,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成长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心路历程。期间有兴奋、骄傲、沮丧甚至自我怀疑,然而最终她明白了,穿上白袍医者之路便永无止境。此外,作者艾伦·罗思曼在书中对高度敏感的医患关系的矛盾与纠葛也有相当精彩的剖陈。

内容提要

  

    艾伦·罗思曼医生以生动的文笔,娓娓道出自己在哈佛医学院的四年中,如何由懵懵懂懂“白袍加身”的一年级学生,历经不同的学习阶段及兴奋、骄傲、沮丧甚至是后悔的心路历程,最终在毕业后正式成为医生时,意会到这身白袍的意义。《哈佛医学生的历练(原名白袍)》文笔清晰,坦诚,流畅,真实记录了一个年轻学子如何成长为白袍加身的医者,是对医学教育进行反思的一本启示录。

媒体推荐

    《哈佛医学生的历练》与《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是两本很有意思的作品,有激情,也有境界。但我更希望激起大家阅读兴趣的不仅仅是哈佛医学生、梅奥住院医生的真实生活记叙,而是医学的职业生命之舟如何在时代激流中逆风飞扬。
    柯杨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
    罗思曼为读者描绘了成为医生所必经的心路旅程,她坦诚直率、优雅流畅的文笔会令你陶醉其中。
    《芝加哥论坛报》
    本书文笔清新、坦诚、流畅,真实记录了一个年轻学子如何成长为白袍加身的医者,是对医学教育进行反思的一本启示录。
    《科克斯书评》

作者简介

    艾伦·罗思曼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曾任职于波士顿儿童医院和波士顿市立医院儿科住院部。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保留地进行医务服务。

目录

主编的话  小罗的“白大卦”与小柯的“柳叶刀”
前言  崭新的白袍
01  哈佛第一年
  走进哈佛
  解剖实验室
  急诊室的故事
  了解性生活史
  远大理想
  临终关怀
02  哈佛第二年
  触诊之虑
  首次体检
  疾病名称
  价值观的冲突
  妇科检查
  事业与婚姻
  表演秀
  医师资格考试
  恐怖的一关
  外伤急救
  失语症病人
  我的医学之路
03  两年临床实习
  外科实习
  医疗程序
  难相处的病人无法承受之痛
  妇产科实习
  治疗性人工流产
  难熬的病房实习
  儿科的快乐时光
  杰米的故事
  艾滋病患儿
  内科实习
  昔日猛虎
  绝望的挣扎
  双重关系
  鸟语者的选择
  精神科病房
  拒绝吃药的杰茜卡
  询问的力量
  煤矿小镇哈泽德
  重返急诊室
  毕业时刻
译者后记

前言

  

    崭新的白袍
    “你绝对猜不到今天我做了什么!”罗伊在电话那头冲我嚷道。他刚从医院回来,今天他跟随一位医生给病人看了病。
    罗伊是我们班第一个给病人做直肠检查的人。实际上,除了量血压以外,这是我们所有人迈入临床的第一关。今天的门诊很特别,因为文质彬彬的罗伊不得不操作了三次前列腺检查:一次是在医生面前,还有两次是在医学院的学生面前。同样不自在的还有病人,他和罗伊都觉得很尴尬。
    当我向妈妈讲述了罗伊的遭遇之后,她觉得难以置信:病人怎么会允许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来检查他的前列腺呢。她问道:“病人真的同意了吗?”
    对于病人的默许,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罗伊身上的白袍。穿上白袍几个月后,我就习惯了病人对我的信任,哪怕这种信任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的一位同学向病人提问以便得出诊断结果时,由于对患者的疾病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得不问道:“嗯,你能再详细地跟我说说这种病是怎么回事吗?”
    病人回答道:“我还指望你能告诉我呐。”
    新生入学培训第一天的“白衣典礼”上,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件胸前绣有“哈佛医学院”深红色草体字样的白袍。为了便于管理,整个年级被随机分成了4个小社团。每一个社团单独举行典礼,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吃午餐。霍姆斯社团的仪式一点儿也不隆重。穿着崭新而陌生的白袍,我们都有点儿不好意思,偷偷地互相打量着。在社团办公室门口,大家乱哄哄地排着长队领白袍,我排在队伍的后面,轮到我的时候,小尺寸的都发完了,只好领了一件很大的白袍。
    “你可以和别人换一下。”行政助理对我说。
    一天之后,穿着还有新衣折痕的白袍,我们以医学界正式成员的身份第一次参与了门诊。
    白衣典礼是学校管理层想出来的,目的是在入学的第一天,正式宣告我们迈入了医学的大门。虽然我们的白袍没有医生或住院医生的长,但这件白色制服意味着我们已经加入到医者的行列当中,不再是普通人或者志愿者了。
    作为一年级学生,这种身份我受之有愧。在学习了解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和胚胎学之后,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并非学得太多,而是知道得太少。不过在每周一的“病人–医生”课程上,我还是会穿着白袍去会见病人。
    尽管我在医学领域中的位置还是未知数,但这身白袍已经把我带进了一个陌生而千变万化的医患世界里。对病人来说,白袍象征着公众赋予医生的权威和信任。大多数病人并不知道白袍的不同长度代表着不同的医学等级,在他们眼中,白袍就是白袍。他们根本不了解我的这身白袍其实表示我只是一名“医学院学生”。这种感觉就好像我戴着“红字”,而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与病人每周进行面谈是“病人–医生”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让我们学习提问的重点、正确的言谈举止以及如何给病人适当的答复。指导老师告诉我们怎么获取患者详细而有条理的病史。每周我都能对着不同的病人熟练地依葫芦画瓢。这种互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查明他们的病史,更是学习。一次,结束医院里的“病人–医生”课程后,我们走在回医学院的路上,安德烈娅感慨道:“真烦!我心里总是惦记着接下来要问病人什么问题,所以根本没仔细听病人讲述病情。你说这种情况在我这儿会改变吗?”
    当我和病人面谈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我的白袍。许多病人都是70多岁的老人,22岁的我在他们面前就像一个孩子。而白袍则掩盖了我的年轻稚嫩,掩盖了我的毫无经验,也掩盖了我的惴惴不安。可是,在医学世界里,白袍非但没有给我提供隐形的庇护,反而迫使我毫无心理准备地接受这种特权。
    穿着白袍,我可以随意提问,而病人也会义不容辞地回答我。他们相信我倾听他们讲述的时候不会带任何歧视;相信我会明白他们的症状和痛苦;也相信我对他们充满同情。我从病人最隐私的问题中收集信息,并且询问他们生理和心理世界中最私密的问题,而他们对我却一无所知。而且,在每周的互动中,我们被赋予了权力,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每周,我都会带着几页龙飞凤舞的笔记离开某个病房,一去不复返。他们的生活和我们之间的互
    动全都浓缩在我的涂鸦之作上。照顾病人的事与我无关,我的义务仅限于保守病人的秘密。
    在进入医学院之前,我或许会毫不犹豫地同意让一个医学院学生给我做直肠检查,因为我也会被白袍所蒙蔽。我非常感激病人们给我这种机会,让我学会了问诊和简单的检查。我渴望有朝一日能用精湛的医术回报他们,我渴望自己某一天能成为真正的医生。

后记

  

    看本书的过程,也是了解哈佛医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
    毋庸置疑,哈佛医学院是当今教育水平最高的医学学府之一,它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医生,哈佛的医学教育制度也得到了高度认可。本书作者艾伦·罗思曼医生写了自己在哈佛医学院4年的成长历程。通过本书,广大中国读者可以了解到哈佛医学院是如何历练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医生的。
    在书中,白袍象征着公众给予医生的崇高权力和完全的信任。然而艾伦和她的同学们穿上崭新的白袍,开始踏上医者之路后,却要面对种种“成长的烦恼”:怎样处理自己和患者的医患关系;如何克服在医院实习时遇到的诸多困难;耳闻目睹职业所带来的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后,他们对婚姻和事业的困惑: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罗思曼医生用细腻、流畅的文笔为读者勾勒出了这群真实感人的年轻人是如何披荆斩棘走在医学之路上的。
    医患关系中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书中提到美国的病人入院前或入院时都会做一个抢救意愿,以此表明病危时是否需要接受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措施。然而,作者在书中提到,保罗医生坚持尊重一位病人的抢救意愿,在病人病危时,没有采取创伤性的气管插管,而是一面用压力球把空气泵入病人气管中,一面将其推进lCU。作者认为这表现了对病人的尊重,然而事后,包括保罗医生在内的其他医生却感到当时还是应该做气管切开插管。后来,作者对此反思到,面对医疗抢救这样复杂的专业情况,难道仅仅该听从病人自己的决定吗?另外,作者也思考了让病人知情同意、让病人参与选择治疗方案的利弊问题。在书中,你可以看到,许多医学界的问题可能还没有盖棺定论,但作者仍从一个医学生的角度去苦苦思索,力求探寻一个平衡点。
    医生是一个高强度的职业,许多人为此无法兼顾工作和生活。尤其是住院医生这段时间高度紧张的工作,使一些人患上了心理疾病。书中提到一位优秀外科住院医生的自杀,在医学生和医生中间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然而这位医生所在的工作小组中的成员却不敢谈论此事,只是默默分担了这位医生生前的所有工作。
    在医生这个表面风光的职业背后,是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节奏,走上这条路,除了要怀有一颗关爱病人的赤子之心之外,还需要坚强、勇敢和信心。艾伦在书中写到了自己和卡洛斯相知相恋,一起携手共同度过充满欢笑和困惑的4年。艾伦从一个兴奋不已的新生经历了医学院学习、医院实习期间的压力,从最初的新鲜感陷入痛苦、沮丧和懊悔的挣扎中,而卡洛斯总是默默给予她信心和鼓励。书中还探讨了双方都是医生的夫妻应该怎样保持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在最后,读者可以欣慰地看到,这对恋人在毕业前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阅读艾伦的哈佛故事,读者可以看到一群对医学懵懂的年轻人是如何走过漫漫4年,成长为一群对医学充满渴求、对病人充满仁慈、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医生的。本书是一本对医学教育的反思和启示录。 本书的翻译得到了胡巍的帮助,同时也感谢赵曼华、胡君豪、张依依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浦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