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无非求碗热汤喝(升级修订版)(精)

  • 定价: ¥39.8
  • ISBN:9787544762236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译林
  • 页数:315页
  • 作者:张佳玮
  • 立即节省:
  • 2016-04-01 第1版
  • 2016-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系列与食相关的随笔,从家常食话,到零食小点;从应景吃食,到各地风物,从文化掌故,到童话臆想……
    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张佳玮著的《无非求碗热汤喝(升级修订版)(精)》在内容上选择了一个最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切入点——美食,因为对美食的追求往往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写食是形,写人才是真正的内核。文字间氤氲的鲜活温暖人情味。虽然食材千百年不过荤素,但过去有梁实秋与唐鲁孙、邓云乡一起被称为华人三大美食书家,后来有欧阳应霁、蔡澜、沈宏非、殳俏、韩良忆、叶怡兰……
    前赴后继谈吃。吃的心态、文化、典故、烹饪方式一直值得一而再三去说去品,而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个人的体验,还包括这个体验承载着的国人对于生活不断变化又一脉相承的态度。

内容提要

  

    幸福的孩子们在圣诞之夜总是许下更绚丽灿烂的愿望,希望在次日早上醒来时,袜子里能够找出拼图玩具、漫画册、篮球鞋、游戏机和巧克力。在他们长大前,也许不能够明白为什么有一些大人可以在冬天把脑袋扎在一起,喝酒吃肉大声唱歌,并且在过年的时候祈祷丰衣足食、年年有余。那是属于全世界所有语言与地区不能宣言的秘密,是上帝刚被人们膜拜时便已开始的永恒的祈祷主题。
    食物仿佛万有引力。天涯海角,走得越远,越把你往回拽。所谓爱,也就是这样了。豆瓣、知乎、虎扑知名作者张佳玮四年前暖心之作《无非求碗热汤喝(升级修订版)(精)》升级修订版特加9味新文,故乡他乡,留个念想

媒体推荐

    喝一碗家乡的味道,辛香鲜辣,沉郁浓香,清甜回甘,爽利滑溜。于水雾之中吹开一团暖意,妈妈,我想回家了。
    ——豆瓣网友柯柯柯尼
    胃离心这么近,胃暖暖的,心也会感觉到,这接地气一般的烟火气最是动人
    ——豆瓣网友茶颜酱

作者简介

    张佳玮,1983年生于无锡。现旅居巴黎。人称信陵公子。作家,知名篮球评论员。
    少年成名。16岁就开始写作并出版小说。2006年开始在虎扑网初涉篮球评论,凭借其出众的文学天赋以及对篮球的深刻理解迅速成为中国篮坛顶尖评论家,在虎扑网堪称全民偶像。近些年来为《体坛周报》《灌篮》《篮球》等媒体撰稿无数。
    体育传记类作品:《瞧,科比这个人》《The Answer:阿伦·艾弗森传》《沙克传奇》《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勒布朗·詹姆斯传》《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
    文学类代表作品:《代表作和被代表作》《无非求碗热汤喝》《莫奈和他的眼睛》

目录

两个人吃饭
寻常巷陌
  故人具鸡黍之家里的鸡汤
  外婆菜
  吃酒
  残羹剩饭,化腐朽为神奇
  夜宴
  乡间宴席私酿酒
  南方的晒太阳时节和下午茶
  百日宴
  卧虎藏龙逛菜场
  最好吃的外卖
味在言外
  无非求碗热汤喝
  上苍保佑在冬天吃完了饭的人们
  人世务求“吃得香”
  吃饭焉能不摆谱
  夜雪封门羊肉汤
  茶之仪式
  熟如王语嫣,生若木婉清
  看书下饭
  鲁迅之吃(《呐喊》)
  鲁迅之吃(《彷徨》)
  胡吃海侃
  花生+豆腐干=火腿味?
  吃醋捻酸
  羊肉汤与泡馍及其他佳偶天成的饮食搭档
  对酒当歌求其乐
  吃花时,花非花
  甜咸记
  饮水
  吃透初春
  三两大肠面红汤不辣
  游食四方
  重庆之辣与不辣
  美人肝、松鼠鱼、蛋烧卖
  吃阳朔
  海南游食记
  管中窥豹南方的粉
  阿姆斯特丹,吃的
  美食的正义
私房小记
  饿肚子的时光
  五十个硬币的雨天早餐
  消夜记春夏
  消夜记秋冬
  厨房记
  围炉踞锅挥豪气
  难得好白米饭
  冬季摸黑买早餐
  烟与其他让人上瘾的东西
  海角天涯,招之即来
  一个真实的吃货爱情故事
  念兹食兹
  我煮碗面给你吃,好……
  发了财,我就要吃蛋炒饭!
  细细切做臊子
  冬天的杂烩菜
  海市蜃楼甜品记
  油条、豆浆和馓子
  下粥的小菜
  下粥的荤菜
  凉菜
  馒头、包子和汤包
  白面书生+风情御姐 +活泼少女=腌笃鲜
  馄饨、云吞和抄手
  猪肉颂
  点石成金酱
  百变千幻吃豆腐
  软体水产,浓淡相宜
  从《红楼梦》里的茄鲞说起
  糯米家族
  爱吃肉,没法子
饮食童话
  蛋炒饭学派发展简史
  番茄王子的改革
  流落民间的天子御膳
  大清早的谈话和咕嘟咕嘟声
后记

后记

  

    我从小是个馋人,见着好吃的东西挪不了步,推而广之,看到描述吃的字句或影像就目不转睛。看书看电影,总是对吃喝的情景记得最熟。小时候常为此惭愧,自觉贪图吃喝,境界不高。长大读书,见佘华(《许三观卖血记》里,困难时期,许三观为了满足儿子和妻子,就绘声绘色描述了红烧肉、鱼、炒猪肝的做法,让他们过过瘾。这才明白听字思食、望梅止渴,大家都喜欢呢。
    再长大些,看欧洲某位尊姓阿尔伯特的社会学家言论,说发现新大陆外加与东方的通航对欧洲最大的影响,并非那些被殖民者坚甲巨炮俘虏的异洲人种或是被抢劫的黄金象牙——这类东西只和帝王将相有关——而是引入了番茄、香蕉、咖啡、玉米、米饭、茶、甘蔗,烟草和东南亚五彩斑斓的香料,这才觉得自己贪吃有理。这不,天下之事,莫大于食。世界版图再云谲波诡,权贵天骄再怎么呼风唤雨,真正对世界影响深远的,还是小民百姓们的一日三餐。
    世上食物之博,不待多说;仅就中国饮食之宏伟渊深,实在已是河汉无极,终凡人一生,也未必能尝其万一。中国写食名家甚多,袁枚、唐鲁孙、逯耀东、王敦煌、汪曾祺、梁实秋等诸位先生,无一而非走南闯北、遍览天下、胸中有丘壑之人。以我这样的年纪(本书所选文,大半是26岁到28岁所写),经历之浅,所见之少,要写饮食,很是不自量力。最初会胆大包天,试着写些饮食方面的字,是因为远离家乡,不时想起老妈做的鸡汤、老爹做的豆腐干丝这些家常,思而不得,于是随笔记下,好比许三观描绘红烧肉做法,边写边给自己解馋。所以本书说到底,就是一个馋人自娱,家常饮食、父母旧邦,外加吃到读到听说过就记下,以便过过干瘾。所谈论的东西,说是饮食,更多是记忆。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年华)),就是从他吃到一口玛德莱娜小点心开始。可见关于饮食的记忆,勾魂夺魄,最让人无法排遗。本书如果还能论到什么有意义的主旨,其实就是如此:家常饮食、怀想父母,道听途说看看字,过过馋瘾罢了。
    中华饮食,博大精深,蕴藉深远,又永远温情宽厚。犹如我们脚下的大地、碗中的面汤、父母的慰藉。苏轼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借这一句话,大概中国食物之博,实在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实在当以感恩庆幸之心对待之。而饮食记忆又最凿深难忘,所以人走到天涯海角,胃与口舌总还是认祖归宗。每个成长起来的饮食男女心底,都有一道带着父母温暖的家常菜。以书籍传说里龙肝凤髓孔雀舌的豪华,也并不比家乡冬季的焖肉面、蛋炒饭、汤泡饭来得伟大。
    说到底,人生在世冰霜苦旅、得失流离,到头来,真正能令人慰藉的,也无非就是朴朴素索求碗热汤喝。
    并:谨以此书献给爸爸、妈妈、若、故去的外婆,与所有爱吃、想念故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