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老人与海(插图典藏本)(精)

  • 定价: ¥18
  • ISBN:9787514612745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画报
  • 页数:108页
  • 作者:(美)海明威|译者:...
  • 立即节省:
  • 2016-04-01 第1版
  • 2016-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老人与海(插图典藏本)(精)》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提要

  

    《老人与海(插图典藏本)(精)》讲述一个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接连几个月没有收获,后来他钓到一条很大的旗鱼,跟它缠斗了两天两夜,用鱼枪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遇到鲨鱼的袭击,缺乏帮手和工具的老人虽然杀了几条鲨鱼,但旗鱼被其他鲨鱼吃光了,等他进港时,旗鱼只剩下一副骨头。
    这个看似悲剧的故事,实际上透漏着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人类的斗志。并且,故事中“老人”出海之后体现出来的温柔、宽广、博爱的胸怀,都是过去海明威的小说里面见不到的一种质感。
    《老人与海》出版后引发巨大轰动,海明威凭此作品荣获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

媒体推荐

    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
    ——纽约时报
    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于我们,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  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
    ——[美]索尔·贝娄

目录

译序
老人与海

前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西郊的橡树园镇。他父亲是医生,酷爱钓鱼、打猎,母亲则爱好音乐、美术。由于受父母亲的影响,海明威从小就兴趣广泛,尤其喜欢摆弄枪支,常到密歇根州北部的树林地带打猎、钓鱼。上高中时,海明威热衷于参加学校的拳击、足球等体育运动,同时还参加学校的演讲协会和乐队,并向校报、校刊积极投稿,很早就显示出他在体育和写作方面的才华。17岁中学毕业后,海明威没有顺从父母要他上大学的愿望,跑到堪萨斯城应征人伍,因年龄问题遭到拒绝后,他到该市的《星报》当记者,并把自己的年龄增加了一岁。当记者期间,海明威不仅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还学会了怎样撰写简洁有力的新闻报道,为他以后文学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18年5月,海明威报名参加美国红十字会战地救护队,6月随救护队开赴欧洲战场,来到意大利当救护车司机,7月8日被炮弹炸伤双腿,住进米兰一家医院。经过十多次手术,他的腿伤终于治愈,便带着一只铝膝盖和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两枚勋章,加入了意大利陆军。然而,战争给他心灵造成的创伤是永远难以愈合的,加上他在意大利疗养期间爱上了一位美国护士,可这位护士战后却嫁给了他人,更使海明威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刺激。
    1919年初返回家乡,海明威只好重操旧业,到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当记者。1921年,他与哈德莉·理查森结婚后,一同赴巴黎担任该报驻法特派记者。在此期间,海明威结识了许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特别是许多旅居巴黎的美国作家,如格特鲁德·斯泰因、舍伍德·安德森、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埃兹拉·庞德等。以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为代表的一批美国青年,或直接或问接目睹了人类一场空前的大屠杀,经历了种种苦难,因而对社会、人生大为失望,便通过创作小说描写战争的残酷,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斯泰因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的文学创作之路,是从短篇小说和诗歌开始的。1923年,他在巴黎发表了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但却没有引起反响。两年后,他又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组成,描写主人公尼克。亚当斯从孩提时代到战后带着战争创伤退伍还乡的成长经历,初步显示了海明威凝练、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写作风格,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不过真正使他一举成名的,还是他于1926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小说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批青年流落欧洲的情景,反映战争给青年一代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以及他们对生活和前途的失落感和幻灭感。因此,该书发表后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海明威也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1927年,海明威辞去报社工作,潜心写作,同年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在收入其中的《杀手》《打不败的人》《五万大洋》等著名短篇中,海明威塑造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的人物,对此后美国通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海明威着手创作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战争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年,《永别了,武器》终于问世,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涌现出来的众多反战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海明威返美后,先在佛罗里达居住,后侨居古巴,并曾到西班牙看斗牛,到非洲猎狮子,其间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最著名的包括《死在午后》(1932)、《非洲的青山》(1935)、《乞力马扎罗的雪》(1936)。1937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有钱的和没钱的》,但不是很成功。同年,海明威再次以记者身份奔赴欧洲,采访西班牙内战,积极支持年轻的共和政府,创作了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剧本《第五纵队》(1938)。内战结束后,他回到哈瓦那,于1940~:发表了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叙述了美国人乔丹奉命在一支游击队配合下炸桥的故事。跟《永别了,武器》中失去信念、没有理想的悲剧人物亨利不同,乔丹是一个具有坚强信念,并甘愿为之而献身的英雄。由此可见,《丧钟为谁而鸣》反映了海明威在创作思想上的转变,从消极反战到……
    三、尽量追步原文的句法结构。对于诸如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式,我从不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动,而是尽可能追循原文的句法结构来译,借以忠实地再现原文所蕴涵的思维轨迹和内在节奏。
    四、尽量体现原文的陌生化手法。海明威的小说是用英语写就的,读者对象自然是英语读者。但是,小说描写的老人是古巴人,他讲的是西班牙语。于是,作者在书中插入了十六个西班牙文词语,既借以烘托老人的身份和背景,又通过陌生感来激发兴趣和美感。以前的译本对西文往往采取变通译法,无疑违背了作者的初衷,我则完全尊重原文,如数保留西班牙文,并加脚注解释其义。
    果然,2012年问世的拙译《老人与海》不同凡响,成为一部最能展示原作艺术风貌的全新译作,读起来完全感受不到译者的存在,似乎是在读一本海明威本人用汉语撰写的作品。2014年春节之前,一位温州籍作家向青少年开出了一个23本的“推荐书目”,其中所列的《老人与海》一书,推荐的正是我所翻译的人民文学版。
    阅读《尤利西斯》那种“天书”般的意识流小说,固然是对读者阅读能力的极大挑战;阅读《老人与海》这种简洁凝炼的文字,读者也不见得有多么轻松,因为你要从那简洁到不能再简洁的“八分之一”的描写中,领悟那深藏不露的“八分之七”的深厚意蕴,同样不会是一件轻松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