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莎士比亚十大经典戏剧(上下)(精)

  • 定价: ¥198
  • ISBN:9787505737051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友谊
  • 页数:933页
  • 作者:(英)威廉·莎士比...
  • 立即节省:
  • 2016-06-01 第1版
  • 2016-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由威廉·莎士比亚著的《莎士比亚十大经典戏剧(上下)(精)》这个选本是美国人的眼光,特别是书中180幅别具特色的插图,首次介绍给国内读者。让观众从舞台演员身上、读者从文字中得到的莎剧人物,多了一种形象和解读。
    全四色印刷,豪华精装,极富观赏与收藏价值。
    十个剧本的译文,有九个是朱生豪的。中国文人学者绝大多数都认为朱生豪的译文很传神。到目前为止,莎士比亚剧本的诸多中国译者中,只有朱生豪几乎零距离地接近了莎士比亚,使得汉语和莎士比亚的文字达到了“朱莎合璧”的境界。一般读者如果不能阅读莎士比亚的原文,阅读朱生豪的译文,也完全可以和莎士比亚神交了。

内容提要

  

    由威廉·莎士比亚著的《莎士比亚十大经典戏剧(上下)(精)》精选的十部极具代表性与极受读者和观众欢迎的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亨利五世》《裘里斯·凯撒》《皆大欢喜》《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暴风雨》涵盖喜剧、悲剧、历史剧、和谐剧等所有类型。
    莎士比亚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极高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四百年常演常新。本书特有一百八十幅风格独特的精美彩色手绘插画,形象生动直观地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戏剧剧情与人物性格。极具收藏价值。

目录

前言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亨利五世
尤利乌斯·恺撒
皆大欢喜
哈姆雷特
李尔王
麦克白
暴风雨

前言

  

    莎士比亚如果只是英国的国宝,其粉丝至今也就五千万,加上海外人的观看、阅读和研究,不过按比例扩充而已。莎士比亚是英国殖民的最大受益者,随着英语走出国门,走向殖民地,走向全世界。英语的拓展范围,就是莎生比亚观众、读者与影响力的拓展范围。如今世界上讲英语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约五亿人口;广泛使用英语的还有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尼日利亚、牙买加等前殖民地国家。说现在有十亿人讲英语,这个数字是可靠的。说十亿讲英语的人都知道莎士比亚或者至少知道莎士比亚这个单词,这一说法也是可靠的。这样的读者群与知名度,是世界上任何别的作家都无法比的。十几亿人讲一种语言,例如汉语,是一种优势;几十个国家累计十几亿人口讲一种语言,如英语,那就是绝对的优势了。莎士比亚是一个有福之人,因为继承并发扬他的第一个海外国家,是美国,至今仍是无可匹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娱乐的超级大国。
    莎士比亚崇拜在美国兴起后,在整个十九世纪美国人都对莎士比亚着魔。只举一个例子:一个名叫埃德温.布思(EdwinBooth,1833一1893)的演员,因为出演《理查三世》里的理查三世,和敌手里士满在舞台上打红了眼。剧情本该是里士满取胜,布思扮演的理查三世应该倒地而毙,可布思就是不愿意倒在舞台上,蛮不讲理地继续格斗,挥剑乱打,硬是把里士满赶下了舞台,可还是难解心头之恨:江山丢了,还要人头落地,为王一朝竟然是这样的下场吗?戏如人生,对敌人就是要赶尽杀绝,于是,扮演理查三世的布思把扮演里士满的演员赶进了乐池,随后仍穷追不舍,追进过道,逼进门厅,赶上了大街,杀得他的对手大喊投降,俯首称臣。演员布思这才罢休,扔掉手中的剑,溜进附近的酒店一醉方休!
    尽管如此,莎士比亚之于美国人,还是一个外国人,所以,美国人就能心平气和地选出一本“莎士比亚十佳剧本”或者称为“莎士比亚最好的十部剧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亨利五世》
    《尤利乌斯.恺撒》
    《皆大欢喜》
    《哈姆雷特》
    《李尔王》
    《麦克白》
    《暴风雨》
    这个选目,或者说这样的选法,英国人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早在十六世纪末,英国学者亨利,切特尔就很自豪地声言:莎士比亚写出了十万行戏剧句子,其中至少有一千行是十全十美的。后来经过近四个世纪对莎士比亚的研究,莎士比亚的十万行戏剧句子,基本上句句都是十全十美的了。按照英国人唯莎士比亚独尊的思维逻辑,他们选取莎士比亚剧本至少应该是这样的:五大悲剧、五大喜剧、五大历史剧和五大罗马浪漫剧。莎士比亚的全集中,惯例是三十七个剧本;截止到二十世纪的新的研究成果,给莎士比亚的剧作增加到了四十个。大约按照这个比例,选取他的一半剧本,都是对莎士比亚的老大不敬了。莎士比亚是谁?用海涅的话说,是“文学皇帝”,仅仅选择他的十个剧本,即便冠以“最佳”和“最伟大的”,也太有点不好意思了吧?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人们随便谈起莎士比亚的剧本时,大体上还是习惯罗列出他的十个最好的剧本。尽管人们各有所爱,但是罗列出来的最好剧本的篇目差别却不是很大。然而,果真按照十个最好的剧本出一个选本的话,编者却难免犹豫再三了。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实质上还是对莎士比亚的一种崇拜。
    尽管崇拜莎士比亚的人,把莎士比亚说成“文学皇帝”,或者“仅次子上帝的人”,其实莎士比亚的剧作总是有高下之分的,如同人生都有高潮和低潮,是一个道理。因此,从莎士比亚的剧本中选取十个最好的剧本,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所选剧本是否有道理。
    这个选本没有选择历来为各路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的《奥赛罗》,就很有一番道理:奥赛罗是一个“黑小子”,这在多种族移民组成的美国,就避免了“种族歧视”这个当今十分敏感的问题。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是一根筋,仅仅因为一条轻飘飘的手绢儿,就妒火中烧,生生把一个美丽贤淑的美女苔丝狄蒙娜掐死,也确实让人感到不太好理解呢。
    《亨利五世》在这里不只是代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也有美国人的历史自豪感,因为美国,追根溯源,是英国人开拓的殖民地,把祖先打败法国的历史很有尺度地夸耀一番,也在情理之中。
    《暴风雨》是一种传统选择,它是莎士比亚仅有的原创,而且寓意多多,是莎士比亚隐退前的告别剧目,“整出戏都在比喻莎士比亚的生平”。
    中国读者历来不容易喜欢上莎士比亚的喜剧,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的传统戏剧里,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纯正喜剧,人们首先对喜剧的概念就模糊不清。但是,美国的文化之根在欧洲,而《仲夏夜之梦》的神话背景,是渊源很深的。《皆大欢喜》中能看见莎士比亚家乡艾汶河畔斯特拉特福的根,剧中的森林氛围,是莎士比亚儿时的乐园,更何况莎士比亚在这出戏中别有洞见的人生七个阶段之说,已经成了经典中的精妙之论了。
    剩下的六个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尤利乌斯.恺撒》《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无一例外地遵从了文学最基本的因素一一故事性,可以说是它们最明显的特色。把剧本写成故事,写成小说,古希腊以来的众多戏剧家,确实也只有莎士比亚做到了。莎士比亚的时代,舞台简陋,音乐粗糙,灯光效果无从谈起,各种道具因陋就简,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剧本的故事性是戏剧演出成功的关键因素。观众随着演员深入故事,跟着故事看完演出,是莎士比亚所有剧本的秘密所在。这六个剧本的故事性可以说做到了极致。随着莎剧从舞台进入书本,观众因为识字程度的提高,可以手捧一本几寸见方的书本,享受几十米见方的舞台空间,故事性更是让读者阅读欲罢不能的要因。
    《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真假毒药”、《威尼斯商人》里的“一磅肉”、《尤里乌斯.恺撒》里的“阴谋刺杀”、《哈姆雷特》里的“装疯”、《李尔王》里的“老糊涂”以及《麦克白》里的“贪欲及嗜血”,都是剧本故事性引入入胜的因子,一旦把观众和读者引入剧情,他们就只能全神贯注地看下去,读下去,直到一场好戏落幕。
    当然,这只是浮光掠影地说说;稍稍往深处探究,读者和观众都明白,莎士比亚所有剧本的根本魅力,还是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窥探、挖掘和塑造。在这位“文学皇帝”身后四百年间,研究他的著作五花八门,汗牛充栋,然而历数众说,只有十八世纪的英国作家、词典编纂者、大学者塞缪尔。约翰逊博士研究和分析得最到位,最透彻,最接近莎士比亚写作的本质:
    莎士比亚,在所有作家之上,至少在所有近代作家之上,是自然的诗人……他把自己获得的物象直接表达出来,没有通过另一个人的脑子,因而没有遭到削弱或歪曲;他的描述,在无知识的人来看是恰当的,在有学问的人看来是完整的。
    他的戏剧是人生的镜子。
    在其他诗人的作品里,一个人物往往只是一个人;在莎士比亚作品里,一个人物总是代表一个类型。
    也许没有一个诗人,能像莎士比亚一样,把那么多人物都写得性格鲜明,各不相同。
    当然,美国作为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最强有力的接棒者,美国文学起源的推手、美国伟大的哲学家、诗人和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对莎士比亚的赞叹也毫不逊色:
    关于道德、关于行为举止、关于经济、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趣味、关于生活的品行,哪点他没有说法?哪点揭秘没有显示出他博学的意义?什么职责,或者职能,或者人的工作区域,他不曾记得?哪位少女在他的笔下没有尽显娇弱?哪位圣哲逃脱了他的目光?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选本是美国人的眼光,包括书中别具特色的插图:线条为主、颜色为辅、漫画式的风格,让观众从舞台演员身上、读者从文字中得到的莎剧人物,多了一种形象和解读。
    笔者尤其以为,欣赏《哈姆雷特》中的鬼魂插图和《李尔王》里李尔王的插图,简直就是一种视觉飨宴。
    最后要说明的是,十个剧本的译文,有九个是朱生豪的。中国文人学者绝大多数都认为朱生豪的译文很传神。其实这话还是没有说到位,到目前为止,莎士比亚剧本的诸多中国译者中:只有朱生豪几乎零距离地接近了莎士比亚,使得汉语和莎士比亚的文字达到了“朱莎合璧”的境界,如此的译文,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换句话说,一般读者如果不能阅读莎士比亚的原文,阅读朱生豪的译文,也完全可以和莎士比亚神交了。
    因为有个朱生豪,莎士比亚与中文读者,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