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诗词曲赋

诗经的告诫(千年智慧诗三百)

  • 定价: ¥38
  • ISBN:978751770508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发展
  • 页数:311页
  • 作者:王春永//王卉//孙...
  • 立即节省:
  • 2016-06-01 第1版
  • 2016-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王春永、王卉、孙小明著的这本《诗经的告诫(千年智慧诗三百)》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在《韩诗外传》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韩诗外传》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从而支持文章的道德说教、人生忠告等话题。本书将其文章融汇古今,形成对人生的感悟与劝诫,从而理解了先民经典《诗经》的深层意义。

内容提要

  

    王春永、王卉、孙小明著的《诗经的告诫(千年智慧诗三百)》是一部独具气质的解读《诗经》作品。采引西汉儒学大师、太傅韩婴的《韩诗外传》,解读《诗经》里蕴藏的千年智慧。《诗经》的每一首歌谣,都凝聚着先民对人生之道的深刻理解。
    重读《诗经》,你会发现,在它古老优雅的诗句里,不仅仅歌颂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更展示了一念问超越苟且的广阔境界,提供了辨得失、知进退、明取舍的鲜活智慧……
    听儒学大师解诗,许你一世风雅!
    《诗经》不只有爱情之美,更有——立身之道,沟通之法,处世之方,成功之门……

作者简介

    王春永,20世纪70年代生人,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畅销书作家,现居深圳。曾出版有《博弈论的诡计》《博弈论的诡计II》《博弈论的诡计全集》等书。

目录

卷一
  曾子不择官而仕
  循礼则知分寸
  孔子论三死
  穷不悯,辱不苟
  原宪安贫乐道
  孔子不式小人
  贤母不哭失礼之子
  君子不以私害公
  诛逆存顺者昌
  仁道的四个等级
  不以一身劳百姓
卷二
  君子贵以诚相告
  善见祸福之端
  守道通变乃为贤
  樊姬论忠贤
  学问之乐,可以润身
  曾子论君子三言
  理国有道则民安
  晏子舍生取义
  正直即为所当为
  君子之行美天下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君子不尸位素餐
  贤士易失难复得
  任人者佚,任力者劳
  子路论施道行义
  志士唯仁是求
  读书见里,方为精微
卷三
  大道容众,大德容下
  为善祸不至,为不善福不臻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李克之选才五策
  修礼者王天下
  人能克己,方能制人
  知治身,则能治国
  包容乃安天下
  有来学无往教
  过而改之显其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私方能成其私
  不教而诛谓之虐
  子贡论暴治
  智者如水,知进知止
  仁者如山,安定包容
  晋文公之行赏观
  持满之道,抑而损之
  周公一饭三吐哺
  言要则智,行要则仁
  圣贤之风格
  荀子论兵
卷四
  谏者不惧死
  论臣民之忠
  用人如调弓驯马
  察言观色即可知人
  不使他人为己失礼
  合人情未必合法度
  礼为强国之本
  礼中又有礼
  仁爱乃固民之本
  王者以民为天
  是非不辨者,吉凶不察
  言有诸中,必行诸外
  君子有不言之说
卷五
  论大儒
  心法可意会,不可言传
  学习在于求索不止
  民安则天下归服
  以史为镜,知古鉴今
  拒无类之说,慎不赞之辞
  明君与贤士为伍
  圣贤皆有师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卷六
  智者见微知著
  仁君不轻布衣之士
  孔子三赞子路治蒲
  辩者不失其守
  周公论服人之心
  先知者自省,执迷者自亡
  君子安命
  依贤人方可脱困
  孟子辩善之为善
  王者不欺弱避强
  子夏论勇
  圣贤以德解忧
  见其诚心,金石为开
  立威三术
  贤士在精不在多
卷七
  君不如父重
  慎其所之,不任以辞
  荐人之术
  周公三变以应时
  孔子谈务学与机遇
  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
  晏子论社鼠之患
  权柄不可轻授于人
  爵高禄厚,人妒怨归
  明君之三惧
  容人即是容己
  得贤者昌,失贤者亡
  欲得之,必先予之
  君子先择而后种
  正直者正道如一
  孔子论人下之道
  高比广德,下比狭行
  荐贤者贤于贤
  孔门言志
  为父之道
卷八
  人以气节为贵
  救世之论
  德化天下,凤凰于飞
  孔子谈治国
  孔子之圣
  君子不掠人之美
  不出俎豆之间,折冲千里之外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士必学问,然后成君子
  人子之道
  莫邪虽利,不能独断
  进谏之术
  君欲治,从身始
  良乐宜人
  孔子论谦德
  老马不可弃
  勇者知进而不知退
  富能分贫,穷土弗恶
卷九
  贤母以不欺教子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论孝子之道
  孔门论处世
  晏子论礼
  君子尊贤容众
  明君不因怒杀士
  解狐外举不避仇
  观其朋友,知其前程
  观相评孔子
  君子之居不自若
  自在胜于名利
  精神的安适无法外得
  有贤而不用,必致灭亡
  曾子论三费三乐
  以仁义为做事底线
  理性让人客观
  辩论之道
卷十
  老叟三言之祝
  管鲍之交,贵在相知
  不念旧恶安人心
  授天子三策
  温俭求仁,恭让求礼
  明君以人才为宝
  勇不在刀剑
  将心比心收人心
  士不逞血气之勇
  有争臣者国昌
  日省则无患
  克己保无忧
  辱人必受辱于人
  君子不以貌取人
  修养之至境
  国不可一日无主
  寓言止兵戈
  王者藏富于民
  多战伤国
  忠孝难两全
  圣人以微知远

前言

  

    千年智慧诗三百
    一
    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庭院,儿子孔鲤快步走过,孔子问他:“你学诗了没有?”
    孔鲤回答:“还没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孔鲤马上就开始学“诗”。
    又有一次,孔子问孔鲤:“你有没有学礼?”
    孔鲤回答:“还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孔鲤马上又去学“礼”。
    这就是著名的孔鲤趋庭的故事,它既反映了孔子是如何进行家教的细节,又说明了“诗礼”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兴于诗,立于礼。不过,孔子让儿子所学的“诗”,并不通指一切诗歌,而是专指《诗经》。《诗》被尊为“经”,是汉朝时的事儿了。
    作为中国先民最富有灵气美感的言说,《诗经》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潜在的绘画美,优美动听的韵律,以及风姿绰约的意境,在几千年间一直被当作不可替代的素质教育基础读本,影响了无数人的性情与命运,让他们活得洒脱而优雅。
    孔子评价《诗经》的作用说:“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见《论语?阳货》)大意是说:《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一言以蔽之,无论是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还是进行各种类型的交际活动,《诗经》都是必修的一课。
    在著名的“申包胥哭秦廷”故事中,秦哀公就是以一首秦风《无衣》来表态的。当时是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了楚国的郢都,楚国大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被秦哀公婉言拒绝,于是申包胥站在秦庭之中抱着柱子大放悲声,哭了整整七天七夜,日夜不绝,滴水未进。秦哀公最终被其忠心所打动,同时也意识到救楚对秦国的战略意义,于是以一首《无衣》表态愿意与楚国同仇敌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申包胥这才止住悲声拜谢。秦军出师,一举击退了吴兵。
    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比它更适合表达出对楚国的同情,以及那种慷慨激昂的无畏呢?
    二
    到了汉朝初年,汉文帝、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也就是设立了《易》《书》《诗》《礼》《春秋》五位经学学官,其中一位专门负责讲授《诗》。《诗经》已然成为一门显学,最为著名的有齐、鲁、韩、毛四家。毛诗出现较晚,但被立为学官之后,齐、鲁、韩三家便逐渐衰微,北宋后基本亡佚,只有韩婴所撰《韩诗外传》尚存于世。
    韩婴是燕人,主治《诗》,兼治《易》,是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根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韩婴在汉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的太傅,武帝时曾与董仲舒有过交谈与辩论。综合各条线索,他肯定生活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20年之间。
    《韩诗外传》作为一部与《诗经》联系紧密的史传著作,既是关于《诗经》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以处世智慧的角度来解密《诗经》的故事集。书中生动地叙述了200多个历史人物故事,在不少故事性极强的章节中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擅长叙事过程中巧设悬念,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多用对话发议论、露神情、见性格,语言简练生动,其论述则多节录诸子,在取舍剪裁中见出己意,“文辞清婉,有先秦风”。
    作为历史轶事、处事规范以及生活忠告等组成的杂编,《韩诗外传》只有很少的几章讲《诗经》某一篇的诗旨或本事(如卷五第一章讲《关雎》等),大部分篇幅是先讲一个故事或道理,然后引用《诗经》引句作结,或引《诗经》后略加阐发,论述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所选《诗经》引句进行的。
    《韩诗外传》不是《诗》篇字句的训解与本义的探求,明人王世贞等据以认为它系引《诗》以证事,并非述事以明《诗》,但是倘若从经学史的视角细加观照,《韩诗外传》继承孔门说《诗》的精神,注重贯通经、史、诸子百家,古今言论事迹皆可与《诗》义相触发,联想发挥以说《诗》,应列为一部说《诗》之作,且带有比较显著的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点。《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将《韩诗外传》与《易纬》《尚书大传》等同视之,这一认定是比较准确的。
    三
    韩婴学识渊博,贯通经、史、诸子百家,取譬引类以说《诗经》,“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一方面为管理者提供治理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则启发学《诗》者,为他们提供修身处世和议论的智慧。活色生香的孔子轶闻、诸子杂说和春秋故事,与经典的《诗经》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微言大义,令人过目不忘,给读者以历久弥新的智慧启示。
    如第七卷“楚庄王赐其群臣酒”章,楚庄王与臣子一起饮宴,在大家喝醉之时,殿上的火烛熄灭了,有人暗中牵扯宠妃的衣服,宠妃把那人的帽带子扯断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楚王。牵扯王妃衣服,这无疑是对君王尊严和权威的挑战。如果拿火来照,那个牵扯王妃衣服的人必定要受到严惩甚至会被处死。然而这时楚庄王却网开一面,下令“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到后来却敌杀吴大将后,楚庄王才知道绝缨者是一位气贯三军的勇士。
    韩婴引用《诗经》里的“有淮者渊,藿苇淠淠”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楚庄王的胸襟宽广,并暗示由此带来的功业。
    这是表现管理者胸怀的一面,还有很多反映普通人生活智慧的故事。如第九卷“齐王厚送女”章:齐王用丰厚的嫁妆,要把女儿嫁给一位杀牛的屠夫屠牛吐。这一点够让人奇怪了,更出人意料的是,屠夫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地接受,反而借病推辞了。因为屠牛吐依据自己卖肉的经验,推测齐王的女儿非常丑陋,随着情节的推进,这个结论最终得到了证实。屠牛吐的先见,相信会令不少现代人都自叹不及。
    作为一位关心现实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易学家,韩婴对易学智慧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并把这一理解融汇到对《诗经》的讲解之中。
    比如《韩诗外传》卷三中解谦卦,把“谦”细致地析立为“恭”“俭”“卑”“畏”“愚”“浅”六种品德。并且说:“德行宽裕而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而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恩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六种品德分别会导致“荣”“安”“贵”“胜”“哲”“不隘(智)”六种非常好的结果。这一剖析,与《易经》专立谦卦六爻皆吉的宗旨一致,极为精湛,对后人运用易学智慧极有帮助。
    作为一部诗教作品,《韩诗外传》既深刻又优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开启心智、熏陶气质的作品。我们选择其中对现代生活有切实教益的200节,诠释为现代白话文,并将其中的《诗经》引句出处文本列于文前,以便于读者参照体味。这一努力,庶几能贴近汉太傅韩婴在2000多年前落笔时的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