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仓央嘉措诗传)

  • 定价: ¥42.9
  • ISBN:978755027942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27页
  • 作者:马辉//苗欣宇
  • 立即节省:
  • 2016-06-01 第1版
  • 2016-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完美的诗歌译本: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马辉、苗欣宇著的《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仓央嘉措诗传)》译者尊重藏族文学传统与特点,运用现代诗歌的艺术技法,重新翻译了仓央嘉措诗歌,并融入了佛理和情感,使仓央嘉措诗歌呈现出与以往译本完全不同的风貌——既保持了仓央嘉措诗歌的质朴、流畅的民间风味,又满足了现代读者诗歌阅读的欣赏水平,并与仓央嘉措诗歌在精神上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可谓是一次成功的试验,开创了仓央嘉措诗歌翻译的新天地。

内容提要

  

    世间有无数深情,却只有一个仓央嘉措。不知有多少人在某个夜晚辗转难眠,却因他的一句诗歌得到了慰藉。感激他为我们写出那句——“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爱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修行。对于曾经失去的,要学会放下;对于现在拥有的,要记得珍惜;而对于那些还未曾到来的,更要多一份旷达与慈悲之心。
    马辉、苗欣宇著的《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仓央嘉措诗传)》收录了仓央嘉措所有70首新译诗歌,以及关于他的视角独特的传记和评论。仓央嘉措短短25岁的生命,璀璨得如同一颗明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现在就怀着最真诚的心打开这本书,聆听他的天籁之音,领略他的传奇人生……

目录

上篇  活着,就此安心度日——聆听仓央嘉措的天籁之声
地空:
  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01. 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02. 少年的爱情,永远不够用
  03. 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04. 一想到你,春苗就绿到我的枕畔
  05. 浮尘中的英雄个个落魄,镜中的美女悄悄迟暮
  06. 我一走,山就空了
  07. 在我呼唤你的同时,头上响起了雷声
  08. 到处都是穷不起的人
  09. 谁能把谁看破?谁不能把谁看破
  10. 到底谁配言归正传
  11. 放心之时,八面荷风
  12. 我被你脱口而出 _
  13. 那个女子,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
  14. 为了今生遇见你,我在前世早已留有余地
  15. 爱面子的人天天背叛镜子
水空:
  我只能爱你一世,却不能爱你一时
  01. 片刻之间,已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
  02. 情色总归是苍茫
  03. 现在,花朵与春天无关
  04. 远处,在温泉中打盹儿的少女
  05. 我只能爱你一世,却不能爱你一时
  06. 处处都是水火之缘
  07. 去远方,只是为了紧紧地搂住自己
  08. 花开花落的声音,让蜜蜂去翻译吧
  09. 杜鹃声声,佛门外的女子纷纷被说破
  10. 雄鹰飞剩下的天,容不下一只小鸟
  11. 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危险的春天
  12. 当一只锚,抓住了那女子的心
  13. 在佛法与女色中无力精确
  14. 在一场春梦中深藏不露
  15. 口齿中,留着国色天香
  16. 枕花而眠的少女,醒后哗哗地流畅
  17. 我手捧银碗,拉萨河被一位女子反复斟酌
火空:你来了,铺天盖地;我去了,一抹浮云
  01. 我高枕青山,被一草一木日日决定
  02. 不屑于难解之结
  3. 从一朵花到一座雪山,谁能越过六字真言
  04. 月亮正在攀过东山,不留任何因果
  05. 精打细算地爱着,却总是被时光推迟
  06. 在这个世上能够把我爱死的,只有鹦鹉
  07. 我在节骨眼儿上站着,佛在关键之处蹲着
  08. 她扭头看了我一眼,雪域高原便颤了颤
  09. 灵机一动,便是千年万年
  10. 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度过一生
  11. 除了自身,没人为你提供任何失败的机会
  12. 只那一眼,眼前的山水全都绿了
  13. 你来了,铺天盖地;我去了,一抹浮云
  14. 我夜里出去的时候,我早上回来的时候
  15. 我们的果子熟了,佛祖笑了,世上所有的果核便裂了
  16. 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一旦巧合,死一次也就够了
  17. 他跺了跺脚,她便听到了佛的回声
  18. 现在这世上除了我,没人敢追忆她
  19. 我从红尘中率先早退,你却在因果之间迟到
风空:雪花把天空飘得很轻,轻如风中的爱情
  01. 放下心后,起身便平步青云
  02. 哪一粒粮食能够使他亡命天涯呢
  03. 玉碎,也是瓦全
  04.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走错门认错人
  05. 谁坐江山,谁就失恋
  06. 常常是不常常,不常常是常常
  07. 红尘中,到处都是无辜的爱
  08. 本来是去远山拾梦,却惊醒了,梦中的你
  09. 爱情与梵心,同样白得耀眼
  10. 人,是被苍鹰看低的
  11. 在那与自己重逢的时刻
  12. 只朝前迈了一步,就会与积雪一同融化
  13. 鹦鹉不说,孔雀就更不说了
  14. 所有的孤独,都比野花艳丽
  15. 我用雅鲁藏布江,滔滔不绝地思念着她
  16. 在人间,我们都是畏罪自爱的人
  17. 在花下虚荣,一边衰老,一边失眠
  18. 在镜子中度命,却还是红尘中的果实
  19. 我是偏安于浊世的人
中篇  你穿过红尘朝我走来……——雪域之王仓央嘉措传
第一章  五世达赖转世记
  01. 伟大的五世达赖喇嘛
  02.“若我圆寂,消息暂时不要公开”
第二章  灵童的发现
  01. 这孩子不是个凡人
  02. 培养一个像五世达赖喇嘛一样伟大的领袖
  03. 平地起波澜:不安分的师兄噶尔丹
  04. 不要只顾着自己读经,首先要做一个利于四方的人
第三章  坐床
  01. 做人,就要做像前世那样伟大的人
  02. 哪怕是刀光剑影,都由自己担着吧
  03. 难道开口闭口都是经文,就能治理好脚下的土地
第四章  叛逆与纷争
  01. 不二之爱
  02. 俗家人当活佛
  03. 政治斗争不是一锤子买卖,最忌讳的是得陇望蜀
第五章  生关死劫
  01. 何罪之有
  02. 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第六章  青海湖畔,余音袅袅
  01. 转世而来
  02. 涅槃重生
下篇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谜一般的活佛
第一章  情歌之谜
  01. 仓央嘉措诗歌知多少
  02. 因了于道泉,他被世人知晓
  03. 刘希武:其事奇,其词丽,其意哀,其旨远
  04. 在诗歌里,遇见仓央嘉措
  05. 他把自己藏在了诗里,任世人误解
  06. 谁是仓央嘉措诗歌的知音
第二章  死亡之谜
  01. 但见湖面一片冰封,谁人知晓其中真相
  02. 疑点重重的五台山说
  03. 扑朔迷离的死亡谜团
  04. 众说纷纭的阿拉善说
  05. 此身安眠处,响起了悠悠的梵歌
第三章  生平真相
  01. 要害在于是第巴所立
  02. 谁能逃得过历史的选择
  03. 康熙:我要一个稳定的西藏
  04. 解读清政府的治藏之道
  05. 在权力的旋涡中,他成了飘零的稻草
  06. 仓央嘉措的个人命运,就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附录  一个人在雪中弹琴,另一个人在雪中知音——以艺术的名义,把诗歌还给民间
后记  此刻,谁能把谁放下

前言

  

    那一天,
    那一月,那一年,
    那一世,那一瞬
    一、心在天边,情在人间
    1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保佑你平安喜乐。
    2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3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以上三段文字,是目前流传比较广的所谓《六世达赖喇嘛情歌》,或者叫《仓央嘉措情诗》。
    仓央嘉措,这个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出现的一个名字,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他的身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所谓的“诗人”。
    如果没有这几段精致优美的文字,我们很少有人会记住仓央嘉措这个名字。是它们的流传,让我们知道了仓央嘉措的存在,并与六世达赖喇嘛对号入座,并由此,让我们对藏传佛教产生了兴趣:它的神秘,它的美丽,它的若隐若现的奇迹以及由着这奇迹生发的想望。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有人询问其他历代达赖喇嘛的名字,绝大多数人是无法说出的。而只有第六代——仓央嘉措,广为人知。就如同我们熟悉清朝历代皇帝的年号,却只不过仅仅能叫出玄烨、胤禛等少数几个名字来一样,若问咸丰、同治的名字,大半还是知者甚少。
    然而,也仅限于此。因为,这三段文字跟仓央嘉措一点关系都没有——嗯,话也不必说得这么绝对,还是有一点点关系,那就是张冠李戴——它实实在在是个现代的汉族人写的,却被大多数人以为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从三段文字的细微不同可以看出,它业已经过修饰。其原本最早出现的载体,不是诗集,更不是什么仓央嘉措情歌集,而是一张叫作《央金玛》的唱片。
    所以,它是首歌词,它的名字叫《信徒》。而在这张由朱哲琴与何训田合作的唱片中,还出现了另一首歌,名字叫《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第一次张冠李戴,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信徒》这个名字渐渐不被人知晓,而将其歌词冠以《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题目。而那首原名是《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歌词,却确实有仓央嘉措的身影,
    这首歌词将其多首意味相近的诗歌整合在一起,并经过了删改和添加,形成了一首与原作基本无关的歌词。
    第二次张冠李戴,则完全是在第一次文字误会上做出的有意行为。这次是一支在青年群体中较有影响的乐队的重新演绎,将朱哲琴的两首歌——《信徒》与《六世达赖喇嘛情歌》融合在一起,并加入了另一首真正的诗歌,形成了一首新作,叫作《仓央嘉措情歌》。据说,这种大杂烩的拼盘歌词,也曾经由某位年轻的活佛演唱过。
    于是,“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成了仓央嘉措诗歌中的一部分——虽然,仓央嘉措跟它没有任何著作权与署名权的关系。
    其实,如果仔细比照《信徒》与业已被学界认定的《仓央嘉措情歌》,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它们的文字风格完全不一致。《信徒》的修辞之复杂、意境之优美、文字之洗练,在《仓央嘉措情歌》中完全找不到一丁点儿影子。
    真正的《仓央嘉措情歌》,最早出版于1930年,汉文版本的著作权为我国藏学藏语研究的前辈于道泉先生。这本书版本名号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五”,书名为《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它开创了仓央嘉措诗歌汉译的先河。此后,有1932年刘家驹译本、1939年曾缄译本和刘希武译本等。而且这几个版本间也有互相影响的痕迹,其后的版本几乎都是以上版本的“润色本”。
    而在这些版本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但它的流传确实太广,让人以讹传讹,直至今天。可以预见的是,它还会被继续误传下去。
    二、放归阳春白雪,享受朴素自然
    引领仓央嘉措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是一本叫作《诗镜》的著作。在有关仓央嘉措的文献中,记载了他从小学习这本书的经历。
    《诗镜》最早是一部古印度的梵语作品,作者为檀丁。13世纪初期,藏族学者贡嘎坚赞将其译介到藏地。后来,经过数代藏族学者的翻译和重新创作,《诗镜》最终成为藏族自己的重要美学理论著作。这部著作大致可以分为诗的形体、修饰和克服诗病等三个基本内容。因此,它不仅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本诗歌创作指南,尤其在诗歌写作方法的修辞学方面有极大的实用功能。可以说,它是藏族诗学体系的根,是奠定藏族诗歌创作技法与风格的源头。
    由于这本书的译介,藏族文学在诗歌领域产生了一次变革。此前,藏族诗歌领域流行的是“道歌体”和“格言体”;受《诗镜》的理论体系影响,此后形成了“年阿体”。
    仓央嘉措为什么要学习写诗呢?是他的个人爱好吗?他从小就想做一个诗人吗?
    不是的,这是传统,也是藏传佛教对僧人的要求。因为,它属于佛家“五明”中的“声明”。在西藏历史上,活佛作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米拉日巴写了500多首诗,号称“十万道歌”;萨迦班智达的格言体诗歌,形成了《萨迦格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远非仓央嘉措可以比肩;而宗喀巴、五世达赖喇嘛都写过诗歌,诗作水平也远远超过仓央嘉措。
    那么,为什么唯独仓央嘉措的诗歌流传下来,并得到经久传唱呢?这是因为,仓央嘉措用他的创作实践改变了藏族诗歌的文风。
    ……在本书中,作者苗欣宇用解密的方式,对仓央嘉措的生平进行了梳理和评价;而另一位作者马辉,则用现代诗歌艺术的手法,对仓央嘉措的诗歌进行了重译。
    这些梳理与重译的基础,只能是历史,只能是还原仓央嘉措作为一位政教领袖的身份,只能是他的诗歌原本(姑且这么说)传达的内容,自《诗镜》问世以来的美学体系,以及现代诗歌发展至今形成的艺术理念。
    而更为显而易见的是,在我们的仓央嘉措诗集中,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信徒》。我们的仓央嘉措诗集中,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信徒》。
    苗欣宇

后记

  

    此刻,谁能把谁放下
    在《仓央嘉措诗传》初版的作者简介中,我说自己“残废”,原因是当时自认为再也离不开拐杖了。当然,也有为了使笔调轻松而自我调侃的意思。其实,我仅仅“残废”了不到五年的时间。我能够恢复正常,似乎与佛有着某种微妙的关系。
    2003年年底,我被积水潭医院诊断为左侧股骨头坏死,开始拄双拐,并自称“残废”。一年后,与佛结缘。因服用某位活佛赠的一丸藏药,没过几天,痛感就消失了,便扔掉双拐。平日出行,拄一手杖即可。这时,我称自己为“半残”。自2008年4月开始,我用了数月的时间,完成了《仓央嘉措诗传》中的诗歌部分。完稿的当天,陈琛设家宴庆祝。因为堵车,我只能拄着手杖坐地铁去陈琛家喝酒。从我家到地铁站,也就三百米左右的距离,这就意味着我必须步行到地铁站。在步行中,奇迹出现了:我惊喜地感到脚步突然变得轻松了,我试着不用手杖……我竟然可以完全扔掉手杖正常走路了。那天酒后,我把手杖忘在了陈琛家,像个正常人一样,从他家正常步行到地铁站、正常上下地铁、正常步行回家,根本没想起手杖。也就是说,写完这本书,我便恢复了健康,我便“脱残’’了。我已经随着仓央嘉措进入了某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仓央嘉措不让我残废。这事儿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反正我觉得挺有意思。
    现在,出版社要出《仓央嘉措诗传》的修订本,我认为很有必要。如在地空第6首诗歌中发现的问题就很严重。倒数第二行,原稿是“当那条唯一的捷径省略了朝拜者”,而书上却出现了“当那条唯捷径省略了朝拜者”这样一行文字……
    此外,与八年前的我相比,今天的我在各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用今天的眼光去看自己八年前的作品,我还是看出了一些问题。虽然从总体来看,并没太大问题,但是某些诗改动一下,看起来会更顺眼。于是,在这次的修订本中,我对某些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动。
    在八年前写这本书和八年后修订这本书的过程中,仓央嘉措的形象总是在我的脑海中忽隐忽现。在诗中,我与他不停地交换角色,直至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时,我便会产生某种不可名状的幻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破除一切名相,理解空就是有,有就是空。领会缘起性空以及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这样,你就会真正进入这些诗,并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这些诗。
    而前世、今生、来世,谁不是谁呢?谁又是谁呢?在某一时刻,我即仓央嘉措;在另一时刻,仓央嘉措即你;而你即我,我即他,他即仓央嘉措。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谁与谁还有什么分别吗?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明白了这四个空,就什么都明白了。 马辉 201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