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边城--沈从文小说菁华

  • 定价: ¥29.8
  • ISBN:978755364427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教育
  • 页数:347页
  • 作者:沈从文
  • 立即节省:
  • 2016-07-01 第1版
  • 2016-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选出前100部作品。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家。
    《边城--沈从文小说菁华》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内容提要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文笔纯美,引人回味,他的许多小说经典充满真情和美好。《边城--沈从文小说菁华》精选沈从文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十余部,其中,《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较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媒体推荐

    从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表现自己。可是我和他接触较多,就看出他身上有不少发光的东西。不仅有很高的才华,他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巴金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汪曾祺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作品结集有八十余部,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著有小说集《边城》《长河(精)》《八骏图》《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蜜柑》,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文论集《云南看云集》《烛虚》,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论著《中国服饰史》等。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独特,融写实、记叙、象征于一体,字里行间散逸着迷人的乡土气息,并有着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

目录

边城
三三
黔小景
雪晴
巧秀和冬生
萧萧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贵生
丈夫
绅士的太太
都市一妇人
会明
泥涂
如蕤
八骏图

前言

  

    每一部名著,尤其是其中的经典性作品,事实上都浓缩、隐含着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文化所形成的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智成果,代表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某些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智慧和方向。同时,经典又是经过人类阅读的随机拣选和时间长河的无情淘汰,才逐渐浮出历史地表,最终固定在人类精神发展的文化坐标上的。
    文学经典之所以享有这样的文学史地位,首先是因为,经典提供的是一种具有整体文学史意义的独特而绝对的高度,它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洞悉或表达了历史、社会、人生、人性的基本奥秘或本相,表达了对于这些奥秘或本相深刻的体认和独到的感悟;经典又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构筑成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美学神话,并向文学史释放着永不消失的艺术灵光。安徒生童话对于社会和人生真相的有力揭示,卡洛尔童话对荒诞艺术的绝妙实践,林格伦童话对儿童解放在哲学上和美学上的重要贡献,都是文学史上突出而典型的例子。由于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所达到的高度是重要而独特的,因此,它们在一些特定的方面是无法被逾越的。
    经典还提供了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判断尺度。经典代表着文学史上最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经验,它虽然无法被轻松地逾越,但却往往成为人们普遍心仪和乐于效仿的榜样。更多的时候,经典所提供的高度则被人们用来打造成一把衡量高下、评说成败的艺术标尺。人们会用经典构成和显示的标尺来看一看,某部作品与经典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因此,对于经典的尊崇和信赖,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精神生活态度之一。
    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一大批影响过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精神发育和成长的经典名著。提起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著,人们常常会有一种重新打开童年心灵履历的难忘和激动。在他们的童年记忆中,甚至,在他们后来的阅读记忆中,这些作品都曾经那么深刻地参与并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建设,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宝贵的“精神的底子”(钱理群先生语)。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语文新课标基础必读丛书”收入了《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边城:沈从文小说菁华》《城南旧事:林海音作品菁华》等十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这些作品触及社会、人生、自然、命运等最基本的人类价值和命题,因而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我相信,让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童年时代就亲近这样的作品,正是一项为当代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打底”的事业。
    让我们一起来亲近和享受这样的作品,守望和珍惜童年的阅读。
    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