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 定价: ¥39
  • ISBN:978751534260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青年
  • 页数:206页
  • 作者:(美)史蒂芬·柯维...
  • 立即节省:
  • 2016-06-01 第2版
  • 2016-06-01 第12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美国,史蒂芬·柯维著的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影响力仅次于《圣经》,是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军队官兵装备书。书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

内容提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精选史蒂芬·柯维博士“七个习惯”的最核心思想和方法,为忙碌人士带来超价值的自我提升体验。用最少的时间,参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续成功之路。
    本书是中国商界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是世界500强企业必备培训课程。
    奥巴马、克林顿、普京、李开复、汤姆·彼得斯、肯·布兰佳、世界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世界第一潜能专家安东尼·罗宾、华人成功学权威陈安之、《纽约时报》、《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经济学人》、《哈佛商业评论》鼎力推荐阅读。
    本书不仅是企业、组织机构,更是个人获得自我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读者遍及工商业、政府部门、军队、学校以及家庭等各个领域,从而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改变甚至帮助实现一个国家的强大。

媒体推荐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中国移动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它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和改变了员工的个人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它使我们的团队充满着激情和澎湃的动力。
    ——徐达|上海移动董事长、总经理
    “七个习惯”所体现的价值观体系,与惠普的价值体系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短期目标,更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效益;我们不仅要关心一个项目和任务的成功,更要关心我们员工的发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学习,对人们在工作、人生方面都有很多受益。非常好。
    ——叶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全球副总裁、企业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与其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书,不如说是精神力量、文化底蕴,真正推动每个人和组织不断发展的源动力。8年来,宜信所走过的改革创新道路的背后,都是“以终为始”为我们指明方向;“知彼解己”让我们不断壮大;“双赢思维”为我们赢得客户;“统合综效”让我们茁壮成长……而所有一切的核心,就是“积极主动”,这已经成为三万多宜信人血液里的坚持与信仰。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成就更多卓越的个人和伟大的公司!
    ——唐宁|宜信公司创始人、CEO
    到目前为止,西门子中国有4000多员工上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课程。“七个习惯”对员工个人发展,及对支持西门子战略的人才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七个习惯”准则之所以在西门子被大家广泛的认可,也是因为它的基本原则和西门子的文化是高度吻合的,特别是秉承积极的人生态度,共赢的法则,以终为始,对自己、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我们鼓励员工积极学习、探讨“七个习惯”,也祝“七个习惯”和西门子共同迈上更高的台阶。
    ——刘雁|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西门子管理学院院长
    25年前,我first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时我只是个年轻的程序员。多年来,我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在使用“七个习惯”准则。我可以自信地说,自1989年起直到今天,“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仍在发挥作用。“七个习惯”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它的出发点是帮助想和外界沟通的人。这七个习惯不是一时跟风或某种技术的产物,因而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使用。这些年来,我一直用“七个习惯”检查个人效能。
    ——汤姆·谢尔|联想  个人电脑开发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在中国以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几倍的发展速度“飞”了三十年后,社会道德、意识和规则在迅速地解构和重构,而企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世人明白一个真理:我们的思维模式会改变生活。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穷,就会真的穷。柯维博士教给我们:改变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思维模式——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前途无限。
    ——穆罕默德·尤努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我的职业和商界生活,无不深受史蒂芬·柯维本人及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影响。作为一名军队长官,我发现无论问题多么复杂,只要坚守“以终为始”的准则,任务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也时常回顾史蒂芬的“知己解彼”策略,道理浅显易懂却影响广泛。当我实践这7个并不简单的习惯时,个人得到重塑,因此我一直与身边的人分享这本书的精华。
    ——约翰·斯坎伦,美国海军后备队司令,克利夫兰精英学校首席运营官
    每当想起史蒂芬·柯维,我都会想象,当他听到我的玩笑“干得好,我忠实可靠的仆人”时微笑的模样。史蒂芬得到这种褒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现在读来,这本书比25年前出版时更加有内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仍然是一本必读书,而且值得反复阅读。
    ——肯·布兰佳,《一分钟经理人》、《更高层面的领导》作者
    作为史蒂芬·柯维一部长盛不衰的作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经影响了世界上数千万人,让他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都做到好。本书经过时间的考验,是当代重要的书之一。
    ——卢英德,百事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已经读过很多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揭示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意识不到的内在优势。你要明白成功不仅是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实现生命的意义。
    ——阿伦·甘地,甘地全球教育机构总裁
    多年前我拿到MBA学位后,读了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发人深省、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了我的领导模式、职业发展和生活习惯。在一个以发展为中心、强调创新的全球公司中,书中陈述的准则和方法帮助我领导团队。我在领导力方面获得的奖项和赞誉要归功于柯维博士的远见卓识。因为在不同领域运用这些准则,我才成为了一个更好的领导、导师和丈夫。
    ——迈克·冯,前美国沃尔玛超市集团首席运营官
    10年前,我参加了柯维博士为成人开设的“7个习惯”研讨班,多数学生是公司上层。当我环顾教师看到每个人多么热切渴望时,禁不住想:“为什么要等到成人才教这些方法?”很快我就在我的学校里讲“七个习惯,”先是员工后是学生(年龄小的只有5岁)。10年来成效惊人。我在教育领域工作36年,从未见过有什么对学生表现、教师业绩和家长满意度影响这么大。让我振奋的是,现在《7个习惯教出优秀学生》让全球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学习这些强大的习惯。
    ——穆丽尔·托马斯·萨摩斯,美国名校AB寇姆磁石小学校长
    自助一直是美国人独立前信奉的信条,我们的经济因此成为全球强。史蒂芬·柯维的经典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这种美国气质的缩影。我,还有不计其数的人,都会时不时引用书中观点,而且还会被今后几代人使用。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世界上推广活得更好和获得成功方法的人,假如他还活着,一定会为柯维的杰作赞叹不已。
    ——前美国海军上将克拉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万豪国际集团在全球74个国家拓展分公司提供了巨大指导。史蒂芬·柯维的洞见让我们在优质酒店管理上实现了突破。
    ——小马里奥,万豪国际集团总经理,首席执行官
    在人才管理和发展的实践中不得不面临着员工价值观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挑战,同时这也是企业一份无法回避的责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极少数融合心态和管理两个方面的经典,已经成为了华泰保险集团所有领导、教练和员工的必修。不仅如此,在华泰保险集团进行第二次战略转型,持续推动变革的时候,以“七个习惯”为基础理念的高效执行行动学习系统,也成为我们各事业部和子公司的核心战略落地机制。
    ——吕通云|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助理总经理兼首席人才官
    好习惯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关系企业使命和愿景的实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企业人才梯队培养的必修课,也是建设和打造企业文化的不二法宝。
    ——梁冰|复星集团  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复星管理学院副院长
    我还在宝洁公司工作的时候,开始接触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个课程。这个课程对我影响深远,为了持续的温习,我甚至成为了这个课程的讲师。这本书,以及这个课程,值得向很多组织和个人推荐,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郑云端|华夏幸福基业  人力资源副总裁
    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年轻化、碎片化,充满变化和迭代,面临的难题也越来越复杂。复杂的问题只能靠复杂的系统来解决吗?高手都喜欢“化繁为简”,一定有某种规律和原则在那里,找到的人将不再迷茫、疲惫,TA会抬起头来,深吸一口气,慢慢的呼出!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与我们常在!
    ——马成功|京东  京东大学执行校长
    我是在1998年接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培训,那时我还很年轻,这门课程对我冲击很大。“七个习惯”里的原则,如信任、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等非常好地引领我的生活和工作,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它的美妙在于把很多理念都串起来,贯穿人生的三个发展阶段,指引我们更好地去行为自律,更好地去思考,更好地去合作,更好地去创造价值。史蒂芬·柯维博士所倡导的这些原则,是人们一辈子都用不完、学不完的。祝愿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美好!
    ——凌震文|大众点评网  人力资源副总裁
    柯维博士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巨匠,更是一位难得的可以将思想转化为人类行为的导师。出版25年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成为GE卓越领导力培训的明星课程内容,深刻影响着上千位GE领导人的管理理念,成为他们领导团队的行为标准和进行思想沟通的共同语言。无论我们身处在任何一个经济发展阶段,柯维博士关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卓越领导力”的前瞻性的管理理念,都能适用、启迪、激励每一个管理者成就卓越。GE企业大学的使命就是传承这种智慧,转化理念和价值观为有效行动。
    ——郝晓莉|GE医疗  中国企业大学校长
    “动荡”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诸多企业面临着兼并、重组、裁员等挑战;人才匮乏、绩效停滞、信任度低、沟通不畅等各种困难;以及个人、团队和部门间的明争暗斗……所有这些现实的挑战都正在对组织产能、竞争力和盈利带来沉重的代价。因此,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希望把“七个习惯”融入到内部运作系统和文化理念之中,通过“七个习惯”所包涵的“由内而外”的效能流程,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整体效能。“七个习惯”所带来的“以原则为中心”的行为是提升企业效能和价值的基础,并将终为企业带来更高信任度和高绩效的文化。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经成为一个遍布全球企业界、政界和非营利组织的普遍现象,并一直对组织的成功和个人的效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各地,包括中国,数百万人和成千上万的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客户已经亲身体验了柯维博士
    ——陈俐同|睿仕管理顾问公司富兰克林·柯维事业部总裁
    10年前,我深深地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吸引。5年前,我成为这门课程的认证讲师。多年来,我始终乐意与朋友、同事们分享和探讨柯维博士的思想精髓。因为,我坚信这本书将引导人们走向成功、走向幸福,将改变组织的文化和提升组织绩效,也将影响和改变世界。
    ——杨迅|上海移动  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没人能永生不灭,但是书和思想却能保存下来。史蒂芬·柯维已经离开我们,他的作品却流芳百世。这本书和刚出版一样,会继续焕发活力。
    ——吉姆·柯林斯,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作者

作者简介

    史蒂芬·柯维,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与卡耐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他是世界备受推崇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问题专家,教师,企业组织顾问,在领导管理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受教者,AT&T、通用电子、微软、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李开复等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启发。每年,来自全球的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领导者的受教生更是高达数百万人之多。
    他是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知名机构——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公司与世界500强公司和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都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50个孙辈的祖父,柯维博士曾于2003年被授予“最佳父亲奖”,他将此看成是他此生得到的最有意义的奖项。
    其他奖项:“托马斯大学勋章”,“1994国际企业家年度奖”,1998年度锡克教“世界和平大师”称号,“1999年度演讲家”,以及1996“年度全美企业家领导者终身成就奖”,他还被授予了12种荣誉博士头衔。

目录

前言  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
如何善用本书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第四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附录
  一 你是哪种类型的人———生活中心面面观
  二 第四代的时间管理———高效能人士的一天
  三 制订你的周计划

前言

  

    变化的世界  不变的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面世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变得更多元,更紧迫,对人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知识时代,并亲历了随之而来的深刻社会变迁。不仅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种类更是千差万别。
    这引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常被问到的问题:“今后10年、20年、50年甚至100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否依然有效?”我的回答是:变化越彻底,挑战越严峻,这七个习惯对人们越重要。因为我们的问题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日趋严峻。而它们的解决之道,一直而且永远都建立在普遍、永恒、不证自明的原则之上,这些原则亲历了人类历史的每一个持久繁荣的社会。大家不需要赞美我,因为这些原则并非我首创,我只是发掘并把它们整理出来而已。
    我对生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你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因为它们恰好左右着你苦苦期待的成功。如何应用一个原则,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独一无二的优势、天赋和创造力,但最根本的是,任何努力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并游刃有余地应用某些原则,这些原则对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至少会刻意回避。实际上,这些强调原则的解决办法,与我们流行文化的通行惯例和思维定式大相径庭。
    在这里,我想以人类面临的最普遍的几种挑战为例,来诠释两者的不同。
    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现代社会,太多的人饱受恐惧感的折磨。他们恐惧将来,恐惧失业,恐惧无力养家。这种弱点,常常助长了一种倾向: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回到家中,都倾向于零风险的生活,并逃避与他人互相依赖和合作。
    面对这种问题,我们的文化通常会教导人们要独立、独立、再独立。“我要专注于‘我和我的’,我要工作,要好好工作,要通过工作获得真正的快乐。”独立是一种重要的,甚至带有决定性的价值观和成就观,而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赖的社会中,最辉煌的成就要靠互赖和合作才能成就,远远不是单靠个人能力可企及的。
    “我现在就想得到”
    人们想要的太多又太急切。“我要钱,要豪宅,要好车,要最奢华的娱乐中心,我什么都想要,我应该得到。”尽管现代“信用卡”社会使“透支”变得轻而易举,但终究要面对经济现状,现有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购买力。无视经济现实终难长久,因为对利益的追求是残酷无情的,甚至是血腥的。努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市场和技术全球化的驱动下,竞争日趋白热化,技术领域的发展之快,令人眩晕,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校园教育,要不断重新教育和重塑自我。我们必须训练头脑,大量投入,不断磨炼,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免被社会淘汰。工作中,老板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驱使员工不断出成绩。竞争是惨烈的,生存岌岌可危。今天,必须有所产出,这就是今天的现实,也代表了资本的内在需要。但是,潜在的、持久的、不断上升的成功才是值得称颂的。或许你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季度目标,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做了必要的投入和准备,以保证今后1年、5年甚至10年都能继续保持并不断提升这种成功呢?’我们的文化以及华尔街引领的一切行业都强烈地要求:今天的结果,今天的成功。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绝对不能无视平衡的原则。我们要平衡现在和将来两种需要,前者满足今天的需求,后者满足投资并提高竞争力,以取得将来持久成功的需求。平衡原则同样适用于健康、婚姻、家庭生活以及你所处的社区的需要。
    谴责和抱怨
    任何情况下,只要发现一个问题,人们就倾向于把社会当成替罪羊来谴责,“如果我老板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白痴该多好……如果我的出身好点该多好……如果我没有遗传我爸的坏脾气该多好……如果孩子们不那么叛逆该多好……如果那房子不是整天乱得一团糟该多好……如果人们不那么随波逐流该多好……如果老婆再体贴点该多好……如果……如果……”面对问题和挑战,习惯性地谴责其他所有人和事,似乎成了现行的潜规则,但这只能带来短暂的解脱,同时却把我们禁锢在这些问题上,找不到解决办法。现在请你找出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他必须能认可并承担对周围环境的责任,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且秉承任何必要的首创精神,能够以非常有创意的方式,找到所面临的挑战的出路。只要你找到了这样一个人,你就会发现我所告诉你的至高无上的力量,教你做的选择具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绝望无助
    谴责周围人和事的必然结果是变成犬儒主义,绝望无助。当我们最后向命运低头,认为自己是环境的牺牲品,屈服于宿命论带来的厄运时,我们就丢弃了希望,抛却了理想,习惯了听天由命,选择了停滞不前。“我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似傀儡,又像车轮上的小齿轮,面对现实,我无能为力,请告诉我该怎么做。”很多聪明能干的人都遭遇过这种滑铁卢般的心路历程,并饱尝各种挫折以及随之而来的消沉。流行文化提倡的生存之道是犬儒主义——“不要对生活期望过高,这样你就不会对周围的人或事失望。”相反,历史上那些鼓励人们怀揣希望,励志成长的原则却提倡“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人生失衡
    现代社会,资讯发展一日千里,生活日益复杂多元,对人的要求更为苛刻,让人感觉日子更加紧迫和心力交瘁。尽管我们付出了许多,尽量有效地利用时间,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并利用现代科技不断提高效率,然而让人不解的是,我们越来越陷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能自拔,而把健康、家庭、品德以及许多重要的事情放在了工作之后,舍本逐末。我们不能把问题归咎于工作,或社会的复杂和变迁,而在于我们的流行文化提倡:“早来,晚走,高效,从现在起就要懂得牺牲”——可事实上,心灵的平和宁静远非这些技巧所能企及的。它取决于人们是否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否懂得轻重缓急,并能抓住生活的重点,客观地面对现实。
    “我的定位在哪儿”
    我们的文化倡导,如想从生活中有所收获,必须“独占鳌头”。也就是说“生命是场游戏,是次比赛,是种竞争,所以,你必须要赢”。同学、同事甚至家人都被当作竞争对手——你周围的人得到的越多,留给你的就越少。当然,在表面上,我们尽力表现大度,为他人的成功喝彩,而私底下,在心灵最深处的某个角落,却为他人的成就唏嘘不已。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杰出成就或历史事件常常由某个铁腕人物的决绝意志来成就。但是,在知识时代,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卓越的成就,通常留给了那些深谙什么是“我们”——团队精神——的人。真正的大事业,通常只会由思维开阔、内涵丰富的头脑,经由忘我的合作精神——互敬和双赢——而造就。
    渴望理解
    在人们心灵深处,没有比渴望理解更强烈的需要了——希望他人聆听、尊重、重视自己的声音,希望能影响别人。大多数人认为,要具备影响力,关键在于良好的沟通——明白无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言谈有理有据。事实上,稍加思索,你就会发现,别人在诉说时,你并非努力聆听并试图理解对方,而是常常忙于准备,看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而影响力的初显,始于他人发觉你正在受他们影响。当对方感觉你敞开心扉,虔诚地聆听,并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感觉自己有了影响力。但大多数人的情绪易受他人左右,无法专注地聆听——他们无法在说出自己的想法前,先把自己的事情搁置一旁,倾尽全力来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的文化迫切需要,甚至苛求这种理解力和影响力。可是,影响力是以互相理解为前提的,而互相理解基于谈话者全心投入地做一个专注、主动的聆听者,至少谈话一方要首先学会聆听。
    冲突和分歧
    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动机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完全对抗的。毫无疑问,这些分歧带来了冲突。面对这些分歧和冲突,社会倾向于用竞争的方法来解决,强调“全力以赴,赢得胜利”。尽管巧妙地利用“折中”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在彼此都能接受的程度上互相妥协,但结局通常是双方失望而归。这些分歧驱使人们机械地、平均化地接纳双方仅有的共同特征,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浪费!而且人们也没能充分利用创造性合作,找到比任何一方的最初想法都好的解决办法,这又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浪费!
    个人的停滞不前
    人的本质是四维的——身体、头脑、心灵、精神。请比较以下两种问题解决方式(分别依据现有文化倾向和原则)的区别和效果:
    请你不仅要把人类的普遍苦难铭记于心,也要把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磨难牢记于心。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一种长久的解决办法,并明了生活的方向。同时,你会发现,流行文化所提倡的方法和永恒的、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原则性很强的方法将渐行渐远。
    最后,我想重复强调一个问题,在我教学中经常提及的问题:有多少人在弥留之际,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工作或看电视?没有一个人希望这样。此时,人们想到的是爱人、家人和他们付出过爱心的人。
    即使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生命的最后,也把幸福感、成就感和对后人的福祉置于“自我实现”(这是他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级别)之上,他称之为“自我超越”。
    对此,我心有戚戚焉。目前,七个习惯中提到的原则和法则,带给我最深的满足是,我的儿孙后代正着实感知,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这些原则和法则。
    我们的孩子都已成家,他们和另一半一起,渐渐地形成了以服务他人为核心,以这些原则为基础的人生规划。看到孩子们踏上了这样的人生旅程,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
    我敢说,当你开始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你已经开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成长之路。请和你所爱的人分享你的收获,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开始践行它们。记住,要将所学用于实践,知行合一。
    就我而言,身体力行这七个习惯是个不断挣扎的过程。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做得越好,就会发现面对的问题变得越复杂,好像一些运动规则一样。例如滑雪、高尔夫、网球或者其他运动。因为我每天都努力地工作,并在生活中全力实践七个原则蕴涵的真理,所以我真诚地渴望和你一起,共度这段激动人心的成长历程。
    史蒂芬·柯维
    www.franklincov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