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婢女春红(精)/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 定价: ¥39
  • ISBN:9787514214154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文化发展
  • 页数:209页
  • 作者:林希|总主编:野莽
  • 立即节省:
  • 2016-09-01 第1版
  • 2016-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引领中国文学跨越国界走向世界文学的大舞台,遴选新时期以来活跃在中国文坛,曾经获得多种国际和国内文学大奖,被文坛誉为文学大师和小说大王的知名作家林希小说代表作《婢女春红(精)/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本书装帧设计精美,封面一改传统文学书的单一色调,采用油画局部图,格调高雅,文艺范十足。

内容提要

  

    林希所著《婢女春红(精)/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讲述了一个解放前发生在天津富家大户的大宅门故事。出身名门的少奶奶马景芸和使女春红,承继中华传统美德温良恭俭让,忍辱负重,修德明礼,力图使宅门的生活变得美好,女性美德臻于完美。主仆两人的共同理想是,营造人们相亲相爱的美好世界。然而现实总是轻易就打破了她们的理想。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以及时代社会的沉沦、糜烂,把她们的理想击得粉碎。“使女春红被玩世不恭,精神昏乱的男主人强暴,致使春红怀有身孕,少奶奶马景芸顾全家族的声誉,千方百计掩盖丑闻。”国难当头,世风日下,人性浮沉,道德沦丧,她们个人的努力在这个社会和时代的碾压下,依然不能挽救整个家族的最后崩溃。最终,马景芸和春红相继选择以美丽而悲壮的方式,离开了她们挚爱的人生。

作者简介

    林希,原名侯红鹅,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20世纪30年代生于天津,祖辈在天津办洋务开洋行,父亲在一家外国公司供职,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195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曾做过教师、杂志编辑,后为天津作协专业作家,并于1982年加入中国作协。
    1955年,因受“胡风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随后堕入生活底层,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来养家糊口,长达25年之久。1980年获平反,重新开始写作,推出了《蛐蛐四爷》《丑末寅初》《高买》《相士无非子》等小说代表作,其中,《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天津闲人》被改编成电影并入选北京国际电影节。

目录

不仅是为了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总序/野莽
婢女春红
岁月如诗
林希主要著作目录

前言

  

    不仅是为了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总序/野莽
    尚书房请我主编这套大型文库,在一切都已商业化的今天,真正的文学不再具有20世纪80年代的神话般的魅力,所有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文化团队与个体,已经像日光灯下的脱衣舞者表演到了最后,无须让好看的羽衣霓裳做任何的掩饰,因为再好看的东西也莫过于货币的图案。所谓的文学书籍虽然也仍在零星地出版着,却多半只是在文学的旗帜下,以新奇重大的事件冠以惊心动魄的书名,摆在书店的入口处引诱对文学一知半解的人。尚书房的出现让我惊讶,我怀疑这是一群疯子,要不就是吃错药由聪明人变成了傻瓜,不曾看透今日的文化国情,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却来费力不讨好地搭盖这座声称走向世界的文库。
    但是尚书房执意要这么做,这叫我也没有办法,在答应这事之前我必须看清他们的全部面目,绝无功利之心的传说我不会相信。最终我算是明白了他们与上述出版人在某些方面确有不同,私欲固然是有的,譬如发誓要成为不入俗流的出版家,把同行们往往排列第二的追求打破秩序放在首位,尝试着出版一套既是典藏也是桥梁的书,为此已准备好了经受些许财经的风险。我告诉他们,风险不止于此,出版者还得准备接受来自作者的误会,这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未曾预料的问题。由于主办方的不同,相同的一件事如果让政府和作协来做,不知道会容易多少倍。
    事实上接受这项工作对我而言,简单得就好比将多年前已备好的课复诵一遍,依照尚书房的原始设计,一是把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被翻译到国外的,重要和发生影响的长篇以下的小说,以母语的形式再次集中出版,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收藏;二是精选这些作家尚未出境的新作,出版之后推荐给国外的翻译家和出版家。人选作家的年龄不限,年代不限,在国内文学圈中的排名不限,作品的风格和流派不限,陆续而分期分批地进入文库,每位作者的每本单集容量为二至三个中篇,或十个左右短篇。就我过去的阅读积累,我可以闭上眼睛念出一大片在国内外已被认知的作品和它们的作者的名字,以及这些作者还未被翻译的21世纪的新作。
    有了这个文库,除去为国内的文学读者提供怀旧、收藏和跟踪阅读的机会,也的确还能为世界文学的交流起到一定的媒介作用,尤其国外的翻译出版者,可以省去很多在汪洋大海中盲目打捞的精力和时间。为此我向这个大型文库的编委会提议,在编辑出版家外增加国内的著名作家、著名翻译家,以及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希望大家共同关心和参与文库的遴选工作,荟萃各方专家的智慧,尽可能少地遗漏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这方法自然比所谓的慧眼独具要科学和公正得多。
    当然遗漏总会有的,但那或许是因为其他障碍所致,譬如出版社的版权专有,作家的版税标准,等等。为了实现文库的预期目的,那些障碍在全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尚书房会力所能及地逐步解决,在此我对他们的倾情付出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