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心迹(精)

  • 定价: ¥39.8
  • ISBN:9787541142987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文艺
  • 页数:289页
  • 作者:贾平凹
  • 立即节省:
  • 2016-09-01 第1版
  • 2016-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心迹》是贾平凹的记录初心、描绘故乡的一部散文集,包含《商州初录》《商州又录》《说东道西》《初人四记》四个部分。《初人四记》记叙了贾平凹少年时期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以一个少年的视角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状貌;《商州初录》《商州又录》记叙了贾平凹故乡商州的山山水水;《说东道西》则又从更大的范围记录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但是无论记叙什么,都记录了贾平凹真实的内心世界,而这也是他“文学立身的全部”。

内容提要

  

    贾平凹著的《心迹》介绍:商州这块地方,大有意思,出山出水出人出物,亦出文章。面对这块地方,细细作一个考察,看中国山地的人情风俗,世时变化,考察者没有不长了许多知识,清醒了许多疑难,但要表现出来实在是笔不能胜任的。之所以我还能初录了又录,全凭着一颗拳拳之心。
    我甚至有一个小小的野心:将这种记录连续写下去。这两录重在山光水色,人情风俗上,往后的就更要写到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变迁在这里的折光。否则,我真于故乡“不肖”,大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了。

媒体推荐

    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极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光明网

作者简介

    贾平凹,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一九七四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七五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二十四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十六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施耐庵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老舍文学奖、当代文学奖等五十余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香港“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被翻译出版英、法、德、俄、日、韩、越文等三十余种。被改编电影、电视、话剧、戏剧二十余种。

目录

我的故乡是商洛(代序)
商州初录
引言
黑龙口
莽岭一条沟
桃冲
一对情人
石头沟里一位退伍军人
龙驹寨
摸鱼捉鳖的人
刘家兄弟
小白菜
一对恩爱夫妻
棣花
屠夫刘川海
白浪街
商州又录
商州又录
说东道西
河西
敦煌鸣沙山记
安西大漠风行
火焰山
梦城
柳园
戈壁滩
温泉
桌面
风竹
关中论
他回到长九叶树的故乡
一个有月亮的渡口
一匹骆驼


相思
老人和鸟儿
初人四记
初人四记
附记
后记

前言

  

    我的故乡是商洛(代序)
    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
    一
    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我总觉得,云是地的呼吸所形成的,人是从地缝里冒出的气。商洛在秦之头、楚之尾,秦岭上空的鸟是丹江里的鱼穿上了羽毛,丹江里的鱼是秦岭上空的脱了羽毛的鸟,它们是天地间最自在的。我就是从这块地里冒出来的一股气,幻变着形态和色彩。所以,我的人生观并不认为人到世上是来受苦的。如果是来受苦的,为什么世上的人口那么多,每一个人活着又不愿死去?人的一生是爱的圆满,起源于父母的爱,然后在世上受到太阳的光照,水的滋润,食物的供养,而同时传播和转化。这也就是之所以每个人的天性里都有音乐、绘画、文学的才情的原因。哲人说过,当你采到一朵花而喜爱的时候,其实这朵花更喜欢你。人世上为什么有斗争、伤害、嫉恨、恐惧,是人来得太多、空间太少而产生的贪婪。基于此,我们常说死亡是死者带走了一份病毒和疼痛,活着的人应该感激他。
    我爱商洛,觉得这里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没有不可亲的。这里的人不爱为官,为民摆摊的、行乞的又都没有不是好人。在长达数十年中,商洛人去西安见我,我从来好烟好茶好脸好心地相待,不敢一丝怠慢,商洛人让我办事,我总是满口应允,四蹄跑着尽力而为。至今,我的胃仍然是洋芋糊汤的记忆,我的口音仍然是秦岭南坡的腔调。商洛也爱我,它让我几十年都在写它,它容忍我从各个角度去写它,素材是那么丰富,胸怀是那么宽阔。凡是我有了一点成绩,是商洛最先鼓掌,一旦我受到挫败,商洛总能给予慰藉。
    我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是商洛的品种,是商洛制造。
    我在商洛生活了十九年后去了西安,20世纪80年代我曾三次大规模地游历了各县,几乎走遍了所有大的村镇,此后的几十年,每年仍十多次往返不断。自从去了西安,有了西安的角度,我更了解和理解了商洛,而始终站在商洛这个点上,去观察和认知着中国。这就是我人生的秘密,也就是我文学的秘密。
    至今我写下千万文字,每一部作品里都有商洛的影子和痕迹。早年的《山地笔记》,后来的《商州三录》《浮躁》,再后的《废都》《妊娠》《高老庄》《怀念狼》,以及《秦腔》《高兴》《古炉》《带灯》和《老生》,那都是文学的商洛。其中大大小小的故乡,原型有的就是商洛记录,也有原型不是商洛的,但熟悉商洛的人,都能从作品里读到商洛的某地山水物产风俗,人物的神气方言。我已经无法摆脱商洛,如同无法不呼吸一样,如同羊不能没有膻味一样。
    二
    前几年的春节,我回了一趟故乡,商洛之下的棣花村。除夕夜里到祖坟上点灯,这是故乡重要的风俗,如果谁家的祖坟上没有点灯,那就是这家绝户了。我跪在坟头,四周都是黑暗,点上了蜡烛,黑暗更浓,整个世界仿佛只是那一粒烛焰,但爷爷奶奶的容貌,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是那样的清晰!
    我们一直在诅咒着黑夜,以为它什么都看不见,原来昔人往事全完整无缺地在那里。也就在那时,我突然有了一个觉悟:常言生有时死有地,其实生死是一个地方。人应该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股气,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活人,死后再从什么地方遁去而成坟。一般的情况都是,从哪里出来就生着活着在哪里的附近,也有特别的,生于此地而死于彼地或生于彼地而死于此地,那便是从彼地冒出的气,飘荡到此地投生,或此地冒出的气飘荡于彼地投生。我家的祖坟在离棣花村不远的牛头坡上,牛头坡上到处都是坟,村子家家祖坟都在那里,这就是说,我的祖辈,我的故乡人,全是从牛头坡上不断冒出的气又不断地被吸收进去。牛头坡是一个什么样的穴位呀,冒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清的,浊的,祥瑞的,恶煞的,竟一茬一茬的活人闹出了那么多声响和色彩的世事!
    回了西安,我很长时间里沉默寡言,常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有时什么都不做,只是吃烟。在灰腾腾的烟雾里,记忆我所知道的时代风云激荡,社会几经转型,战争,动乱,灾荒,革命,运动,改革,为了活得温饱,活得安生,活出人样,我的爷爷做了什么,我的父亲做了什么,故乡人都做了什么,我和我的儿孙又做了什么,哪些是荣光体面,哪些是龌龊罪过?太多的变数呵,沧海桑田,沉浮无定,有许许多多的事一闭眼就想起,有许许多多的事总不愿去想,有许许多多的事常在讲,有许许多多的事总不愿去讲。能想的能讲的已差不多都写在了我以往的书里,而不愿想不愿讲的,到我年龄花甲了,却怎能不想不讲啊?
    这也就是我写《老生》的初衷。
    三
    写起《老生》,没料到异常滞涩,曾三次中断,难以为继。苦恼的仍是历史如何归于文学,叙述又如何在文字间布满空隙,让它有弹性和散发气味。这期间,我又反复读《山海经》。《山海经》是我近几年喜欢读的一本书,它写尽着地理,一座山一座山地写,一条水一条水地写,写各方山水里的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写出了整个中国。阅读着《山海经》,我又数次去了秦岭。西安的好处是离秦岭很近,从城里开车一个小时就可以进山,但山深如海,进去却往往看着那梁上的一所茅屋,赶过去却需要大半天。
    秦岭历来是隐者去处,现在仍有千人修行在其中,我去拜访了一位,他已经在山洞里住过了五年,对我的到来他既不拒绝也不热情,无视着,犹如我是草丛里走过的小兽,或是风吹过来的一缕云朵。他坐在洞口一动不动,眼看着远方,远方是无数错落无序的群峰。我说:师父是看落日吗?他说:不,我在看河。我说:河在沟底呀,你在峰头上看?他说:河就在峰头上流过。他的话让我大为吃惊,我回城后就画了一幅画。我每每写一部长篇小说,为了给自己鼓劲,就要在书房挂上为新小说写的书画条幅,这次我画的是《过山河图》,水流不再在群山众沟里千回百转,而是无数的山头上有了一条汹涌的河。
    还是在秦岭里,我曾经去看望一个老人,这老人是我一个熟人的亲戚,熟人给我多次介绍说这老人是他们那条峪里六七个村寨中最有威望的,几十年来无论哪个村寨有红白事,他都被请去做执事,即便如今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但谁家和邻居闹了矛盾,谁个兄弟们分家,仍还是用滑竿抬了他去主持。我见到了老人问他怎么就如此的德高望重呢?他说:我只是说些公道话么。再问他怎样才能把话说公道,他说:没有私心偏见,你即便错了也错不到哪儿去。我认了这位老人是我的老师,写小说何尝不也就是在说公道话吗?于是,第四遍写《老生》竟再没有中断,三个月后顺利地完成了草稿。
    凤楼常近日,鹤梦不离云。
    我欣赏荣格的话:文学的根本是表达集体无意识。我也欣赏“生生不息”这四个字。如何在生活里寻找到、准确抓住集体无意识,这是我写作中最难最苦最用力的事。而在面对了原始具象,要把它写出来时,不能写得太熟太滑,如何求生求涩,这又是我万般警觉和小心的事。遗憾的是这两个方面我都做得不好。
    人的一生实在太短,干不了几件事。当我选择了写作,就退化了别的生存功能,虽不敢懈怠,但自知器格简陋,才质单薄,无法达到我向往的境界,无法完成我追求的作品。别人或许是建造故宫,我只是经营农家四合院。
    我在书房悬挂了一块匾:待星可披。意思是什么时候星光才能照着我啊。而我能做到的就是在屋里安了一尊佛像和一尊土地神。佛法无边,可以惠泽众生,土地神则护守住我那房子和我的灵魂。

后记

  

    1
    在茫茫苍苍的丛山峻岭中,我仅仅是一块小小的石头;在白雪似的天鹅的天国里,我还是一只丑陋的小鸭。
    我说,我十分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给我印刷这本小书的机会。一年多的编写过程中,编辑同志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他几乎在逼着我写,用一条无形的鞭子驱散着我的惰性儿,终于使我完成了任务。我深深地记着这位我还未见过面的编辑。现在,是癸亥岁的最后几天,窗外已经有孩子在放起爆竹了;伏案而坐,心里是无限的感慨啊。
    2
    当我在十年前,背着一卷印花粗布纺的薄被子从山地来到西安,一站在金碧辉煌的钟楼面前,我险些要被吓昏了。现在,我每每走过钟楼,这种感觉还依然存在。
    西安比起北京、上海、广州来并不大,但是,全世界大凡到中国来的人,都要来西安,这里有东方的文明,中国的文化。因此我十分骄傲。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唐人两句诗,我录用下来,借以抒发我现在的心境。
    在我未来这个城市的时候,我是个典型的山地娃子,十九岁没有走出过山来。记得最远最远的一次,是我到一条叫干河的山沟去打柴,一直走了一夜,沟走尽了,只说这下要走出山了,那半截在云里的山垴外是大世界了。站上去一望,山那边还是山,一层一层没有穷了,我便认为这个世界是山的世界。我没有翻过那道秦岭来,也不知道我家门前的那条丹江河水会流到什么地方去。在那里,春夏秋冬四季很分明,山在变着颜色,树在变着形态,鸟在变着种类,日子清苦,我们的心境很好。那时“文化大革命”正进行,以至到后来结束,那场浩劫,竟没有使山、水、草、木改变了属性和规律。我们没有书读,却读山读水。山很不匀整,高高低低,沟沟岔岔,下边有弯弯曲曲的河,上边长满了松、桐、桦、栲,枸子,乌桕。或许正是因为不匀整,更构成了我们那个地方丰富、美丽的天地,也使我有了微妙精深的感情。
    3
    在西安的第二年,我开始学着写诗。我看了好多好多诗集,差不多都是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外国诗选,结果我什么也没有写出来。后来各种文学形式都拿来写,我写得很刻苦,也写得很蠢,一无所获。几年后,我才大吃了一惊,这,我要感激生活着的西安这块土地。
    第一次使我震惊的,是一只瓦罐,在关中下乡时偶尔在一个农民的院子角落发现的一只汉代瓦罐。那造型是口小颈长,底小肚子丰富,呈“S”线条,上边雕刻着仅仅二指宽一圈龙凤图案,我一下子觉得很美。 后来在霍去病墓前,面对卧牛卧虎的石雕,我傻呆了,心怦怦直跳。夜里做梦,尽是些流动的线条和扭曲的团块。其作风的浪漫,造型的夸张;其厚重而寓于的幽默,其强劲的动和力而寓于的稳定,太羞愧我的肤浅和甜腻。 在我们西安,有一批很有成就的画家,他们形成了一种关中画派,我有好多认识的,但我最欣赏的是一位叫修军的木刻画家。他的木刻和别人不一样,我一见到他的刀法和构图,就想起了我们家乡的山脉水势,勾起我许许多多思念。 西安的剧团很多,剧种有十多个,我莫过于爱易俗社的秦腔,秦腔里又莫过于爱那些传统节目。那是一套真正的表现艺术。那一幅帽翅,两个水袖,一具胡须,一张脸谱;一会白天,一会黑夜,一会阳世,一会阴曹,实在美极了。我见过好多人在说老戏不过瘾了,但我常看见有的外国朋友在剧场看得嘴入神得一夜都张着,他们虽然听不懂,他们却懂得中国的艺术。 几年前,我对碑林并不感兴趣,甚至对户县、安塞等地的那些农民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兜肚刺绣等不屑一顾。但现在每过一段时间,我再去那如林的石碑下,我总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启示,每见到民间那些剪纸、刺绣一类,总是爱不释手,虽然我无意去做书法家和美术家。古老的艺术竟合了现代人的心境,这使我吃惊。 我想,这新的世界,新的人物,又是那么深深地烙印着我们民族的特点,表现着我们民族的方式,我的笔,应该在这里守住这个孔穴,以窥视这个世界和面对世界的中国人的心灵的秘密。 这或许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啊。 然而,一堵大堤,一旦打开了闸口,水会流下来,泥也会流下来,还有石头、枯树、被泡死的死猫臭狗。 有一首诗,曾经说: 秋天的田野里, 庄稼和蒿草一起成熟了! 是的,今年的家乡分田定产,我回去帮着收麦子。收获了几柜珍珠玛瑙般的麦粒,也收获了大场上高高的两大堆麦秸草。我做农人的父母,他们种下的是麦粒,希望也是收下麦粒,但是,却少不了收获了这两堆麦秸草。 我的父母明年可能还要种麦子,他们当然知道又要同时收获麦秸草呢。 但是,农人寄以希望的,报以喜悦的,却永远只有这麦粒;而每每一个歌颂丰收的诗人也从没有去赞美过那麦秸草。 7 打开的闸门还在打开着,水还在往出流。 但是,水却不都是美妙的。 平静的水面是温柔的,却深不可测;河面上翻一片雪浪花多么好看,那下面是有一块绊脚的石头的;漩涡里的空心轴儿银亮亮的,若走进去,或许会绞肉机一样将你吸拉而去…… 在浪潮里,中流击水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马列主义的学习。马列主义在今天,像一九一九年一样对中国革命起着同等重要的迫切的指导作用。喇叭裤的流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这种信仰和指导。 建设精神文明,是我们文学义不容辞的内容。 我们永远热爱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永远需要着马列主义,把握住这一关键,用我们传统的民族艺术表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情绪,才会更符合实际,符合真实,更丰富,更充分,更多姿多彩。 真理离我们越来越近。 艺术于我们越来越亲。 8 在文学的密密的大森林里,我毕竟是一株弱小的树苗,我的周围,大树们齐齐都长上去了,我崇敬着他们,感谢他们都往上长,不能使我有空间去长些横枝斜权。我能不能开出花,结出果,果子能不能由涩苦变甘甜,我不知道,我也从不去想,我只盯着我头上的那块高远的天空,往上长。 这便是我的后记。 写于1983年12月26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