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音乐

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 定价: ¥49
  • ISBN:978754958753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283页
  • 作者:杨照
  • 立即节省:
  • 2016-10-01 第1版
  • 2016-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是古典音乐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从音乐家、从时代、从历史去感受音符背后的人生况味,重新发现藏在乐理中的鲜活情感。这样,我们才能听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喜怒哀乐,听出三百年来的社会百态,才能真正听懂古典音乐。
    本书是著名作家杨照的音乐沉思录——这不只是一个资深乐迷的古典音乐指南,更是杨照的感悟之书,是他多年来从音乐中体认到的道理。文字真诚细腻,表达清晰流畅,仿佛间,好像真的听见音乐响起。

内容提要

  

    《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是杨照《想乐》的续篇。作者继续从历史看古典音乐,讲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音乐家的故事,还原古典音乐风貌,探触作曲家创作的灵魂,更用宏观角度看待古典音乐数百年来的发展,旁及音乐与性别、演奏家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训练听觉,反复思索,让自己同音乐的关系变得如呼吸一样自然,从而重新认识古典音乐的精巧与美妙。
    这本杨照著的《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是一份明确的邀请,请大家来看看这明明广大且自由开放的音乐花园。没有围墙,有无数多条路都通往这座花园,从哪条路都进得来,进来之后,任何一条路又都会将你带往更多藏着惊喜的路。

媒体推荐

    音乐就在呼吸里,就在身体里,就在人生里,就在历史里。
    古典音乐从来不会拒人于门外。再复杂的音符形式,只要有一些背景的准备,只要对人的某些根本际遇有所共鸣,我们就能进入作品里。在这辑随笔集中,杨照不仅仅是去赏介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要带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走进音乐家的人生,知晓那些让音乐变得如此有魅力的秘密,从而能更好地感受乐曲中的动人之处。
    这本《呼吸》是一份明确的邀请,请大家来看看这明明广大且自由开放的音乐花园。没有围墙,有无数多条路都通往这座花园,从哪条路都进得来,进来之后,任何一条路又都会将你带往更多藏着惊喜的路。
    ——杨照

作者简介

    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杨照现任诚品讲堂和敏隆讲堂讲师,他的创作包括文学、历史、经典著作导读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故事照亮未来》《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迷路的诗》《想乐》《永远的少年》《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寻路青春》《推理之门由此进》《呼吸》等。

目录

Ⅰ  以思考听音乐
  音乐了解我们
  “必需”与“享受”的交替激荡
  打开你的耳朵
  绝对不是背景音乐
  垃圾车音乐是哪一首?
  操弄时间的魔法
  化冗长为神奇
  读谱的音乐与现场的音乐
  不靠歌词听音乐
  一起聆赏音乐
  现场演奏之必要
  音乐家细致巧妙的剧场性
  到底什么时候鼓掌?
  回头珍惜藏在不完美中的个性
  听众应该喜爱的歌
  听众的影响力
  别只听《欢乐颂》
  在音乐中加入文字与绘画
  看见节奏,听出美感
  在书法中体会时间流动
  民主的对位与艺术
  战争、沉船都击不倒音乐
  台上唯一无声的音乐家
  合宜的音乐
  练琴不等于重复演奏
  如何运用巨人的力量
Ⅱ  以记忆听音乐
  Do、Re、Mi的来历
  音乐秩序的起点
  巴赫和他的儿子们
  如何将烟火记录下来
  重要的是人格,不是地位
  当音乐远离上帝
  跃动戏谑的自我
  从弦乐中突围的双簧管声音
  从《费加罗的婚礼》感受法国大革命
  谁赢了莫扎特?
  新语汇造就新时代
  将自己献给永恒的爱人
  贝多芬写了几首歌剧?
  贝多芬的时间哲学
  不霸气就不是贝多芬
  耳聋带来想象与愿景
  经典之后
Ⅲ  以感情听音乐
  钢琴的浪漫解放力量
  舒曼的彷徨与犹豫
  让曲式解放吧
  所有人的所有童年时刻
  浪漫主义中的孩子气
  献给克拉拉
  最珍贵的礼物
  “大卫同盟”与艺术家的责任
  狂乱中一只老鹰的羽毛
  输的不是音乐,是人
  时代精神与自我坚持
  幻想、即兴与个性抒发
  通过技巧,超越世俗
  表演的本质
  有谁不是李斯特的弟子?
  李斯特的学生无一相似
  当作曲者不等于演奏者
  自由且孤独
  致友谊
  旧形式透出来的新光荣
  无法登台演唱的茶花女
  捕捉片段的灵光
  敲击与吟唱的拉锯
Ⅳ  以人生听音乐
  理性严谨与感性抒情的混合
  拒绝的智慧
  用技巧来制造风格
  无法冷静平衡的莫扎特音乐
  音乐的主观与客观标准
  音乐怪杰古尔德
  音乐流动、流荡的方式
  古典音乐急不来
  中国大陆制造,音乐重镇转移?

前言

  

    在不设指挥的室内乐演奏时,负责领导小乐团的音乐家会刻意、夸张地显现他的呼吸。一吸一吐,不只指引其他团员乐段的开头,同时也就设定了这段音乐的节拍速度。
    音乐流淌着,一个一个乐句或清晰或隐晦地形成了,逐渐地,几位乐手彼此的呼吸变得一致了。然后,在一个安安静静的厅里,在对的聆听环境中,透过音乐,他们的呼吸进而感染了所有的观众,在某个最激昂高潮或最低抑鬼魅之处,全场的人都以同样的频率呼吸,从存在的最根底上被音乐同化了,仿佛进入了一个非人间的神秘境地里。
    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可惜地,没有太多人曾经享受过这种神秘经验的洗礼。恍惚之际,你觉得音乐有魔力,不只将每个人抓住,而且将每个人改造为超越了自我的感受体。明明音乐提供的是听觉,但从那特殊、非常的呼吸里,你看到了不一样的光影,而且音乐像是有了重量和质地,或柔细或热情地抚过你的皮肤、拥抱你的身体。那一霎时,你不是你,或该说,你不只是你,你化身成为某个更巨大的存在,介于个体与集体之间,和台上的音乐家,以及所有一起进入音乐世界的同场观众,以一种既相同又独特的方式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多么美好,而且永志难忘,往后每次想起,都会随而出一身愉悦感动的疙瘩!却又那么难得。总有什么阻碍着我们体验那样的音乐境界。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活在嘈杂混乱的状态下,以致遗忘了声音的秩序,忘了有秩序声音的美好;因为我们很难让自己真正安静下来,好好犒赏终日辛劳的耳朵一点纯粹的、细腻的声音;更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遗忘了呼吸这件事,忽略了有呼吸就有节奏、就有韵律,就有来自节奏与韵律的音乐性。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学习如何聆听复杂的声音,借由理解声音内部的道理,准备好要听到什么、要如何听。
    每个人身上随时都带着可以和外界呼应节奏、韵律的呼吸;每个人都具备能够聆听立体多声部音乐的两只耳朵;每个人都有可以借分析体察进而内化复杂音乐的智力。但很可惜,我们很少自觉珍惜、更少动用这些上天给予我们的美好资产。我们任凭自己活在野蛮、粗糙的声音荒野里,让呼吸混乱、耳朵退化、智力锈蚀。
    几年前,我出版了《想乐》,介绍一百首值得认真聆赏的乐曲,主要的用意是为一些读者搬开看来吓人的石头,说服大家,其实在我们和复杂且美好、因复杂而美好的音乐之间,没有那么多障碍,只需一点背景的准备,直直走过去,音乐就始终在那里等着你。现在这本《呼吸》,则是一份明确的邀请,请大家来看看这明明广大且自由开放的音乐花园。没有围墙,有无数多条路都通往这座花园,从哪条路都进得来,进来之后,任何一条路又都会将你带往更多藏着惊喜的路。
    音乐岂远哉?音乐就在呼吸里,就在身体里,就在大脑里,就在人生里,就在历史里。来吧,选择你要的任何路,走进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