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人生旅程(关于健康快乐成功与爱的启示录第8版)(精)

  • 定价: ¥88
  • ISBN:9787121292743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页数:447页
  • 作者:(美)芭芭拉·R.比...
  • 立即节省:
  • 2016-11-01 第1版
  • 2016-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由芭芭拉·R.比约克伦著的《人生旅程(关于健康快乐成功与爱的启示录第8版)(精)》是一本心理学经典书,主要论述了"健康老龄化”的问题,即如何从成年早期(18岁开始),走过青年、中年、老年、晚年等成年的各个阶段,在诸如心理的、生理的、行为的、认知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健康的、老龄化的、工作、退休、性格、压力、死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内容来看,相比那些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书籍,本书实际上讲的是成年人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更多地是从生活、人生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安排好成年期各个阶段的人生旅程,从而实现成功的成年时期的人生之旅。

内容提要

  

    由芭芭拉·R.比约克伦著的《人生旅程(关于健康快乐成功与爱的启示录第8版)(精)》是一部记录人生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的动态过程的著作。它把成年后所经历的人生种种问题,无论从健康、婚姻、家庭,还是成功发展、人格魅力、应对压力等方面,都做了最为详细的剖析和深刻讲解。
    本书在描述社会对成年期发展的广泛认知时,也反映了来自不同团体较小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性別、文化、种族、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人生旅程的影响。这些影响逐渐在成年期发展研究中受到重视和认可。
    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
    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相关情况
    与年龄最密切相关的疾病研究进展
    动物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歧视和不平等所带来的影响
    电子产品运用的新发现
    老兵的心理研究

媒体推荐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原打算只是浮光掠影似的浏览一下,但是我发现我被这本书的文字深深吸引了。这本书文笔极为优美,同时又紧扣时代的脉搏。如果让我列出关于成年期我希望了解的所有议题,我觉得我都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
    如果说这本书只是介绍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历程,这是不恰当的。它的内容以主题为序,而不是以成年发展的时间为序,这是我非常赞赏的一点。如果读者希望了解关于人类成年期发展的更多内容,这是一本我强烈推荐的读物。
    ——宝拉.施万(Paula Sconwan)
    芭芭拉.R.比约克伦对这本书的写作可谓由心而发;既有严肃的学术内容,又结合了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我曾经认为这会让本书重点不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每一章的结尾,比约克伦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延伸读物……毫无疑问,每一条延伸阅读都包含着她的个人评论。
    ——苏珊.D(Susan D.)
    评价一本书并非易事。……而本书的作者能够承认自己存在偏颇之处,这本身就证明了这本书的客观性。而且,这本书简单明了,好读易懂。
    我理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需要买这本《人生旅程》,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好书。
    ——索菲娅.迪伦(Sophia Dyoan)
    译者评论
    在本书翻译的过程中,也是等待第二个孩子降临的时候,而我翻译的是关于死亡的章节,深刻地感受和思考到生命的旅程之美,这让我以更加从容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杨志波(毕业子加拿大皇后大学,硕士)
    这是一本描述成年期动态过程的著作,它把整个成年时期比喻成了一场旅程,并记录了成年人一路走来的、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的历程。……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本轻松易读的著作,作者芭芭拉·R·比约克伦教授用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地把一幅“成年”的画卷缓缓展开。
    ——王思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副教授)

目录

第1章  成年发展介绍
  成人发展的基本理念
  改变的来源
  年龄规范性影响
  历史规范性影响
  非规范性生活事件
  稳定性的来源
  基因
  环境
  交互作用论
  “年龄”是什么
  一些指导性的看法
  毕生发展心理学
  发展生态模型
  发展研究
  方法
  测量
  分析
  设计
  结语
  小结
第2章  身体变化
  主因老化理论
  氧化损伤
  遗传限制
  热量限制
  关于主因老化理论的评价
  成年期的身体变化
  外表
  感觉
  骨骼和肌肉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大脑和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身体行为方面的变化
  运动能力
  耐力、敏捷度和平衡力
  睡眠
  性行为
  主因老化中的个体差异
  遗传
  生活方式
  民族、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
  能让主因老化“回头”吗?
  成年期中身体变化的概述
  小结
第3章  健康与健康障碍
  死亡率与死因
  发病率,疾病与致残
  常见健康问题
  致残
  自我健康评估
  若干疾病
  心血管疾病
  癌症
  糖尿病
  阿尔兹海默氏症
  老年病患者与因老化致残者的生活
  精神障碍
  焦虑症
  心境障碍
  冲动控制障碍
  物质滥用障碍
  精神健康障碍的治疗
  非医学解决方案
  辅助技术
  动物助手
  个体健康差异
  生活方式
  性别
  社会经济地位、民族和种族
  人格和行为模式
  遗传
  发展之源
  通往健康的“康庄大道”
  小结
第4章  认知能力
  智力
  智力总体的年龄变化
  智力成分
  扭转智力的下降
  记忆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前瞻性记忆
  减缓记忆能力的下降
  情境中的记忆
  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认知变化上的个体差异
  健康
  遗传
  人口统计学和社会传记史
  学校教育
  智力活动
  体育锻炼
  对于下降的主观评价
  认知帮助
  药物治疗依从性/坚持性
  社交网络
  电子阅读器与电子游戏机
  安全驾驶
  成年期认知能力变化总览及
  一项平衡性研究
  小结
第5章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和转换
  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
  成年早期的社会角色
  离开(以及返回)家庭
  成为配偶或者伴侣
  为人父母
  成年中期的社会角色
  子女的离家:空巢期
  中年时期的性别角色
  成为(外)祖父母
  照顾年长父母
  成年晚期的社会角色
  独居
  成为一个受别人照顾的人
  非典型家庭的社会角色
  终身独居人群
  无子女人群
  离婚(再婚)人群
  时间安排变化的影响
  小结
第6章  社会关系
  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
  依恋理论
  护航模型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进化心理学
  亲密关系
  建立亲密关系
  成功的婚姻
  同居和婚姻
  同性伴侣关系
  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庭互动的一般模式
  成年期的亲子关系
  祖孙关系
  与手足之间的关系
  成年时期的友谊
  朋友圈
  宠物朋友
  脸书上的朋友
  总结
第7章  工作与退休
  工作对成年人的重要性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职业模式中的性别差异
  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的理论
  性别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
  遗传学的影响
  工作经历随年龄变化的趋势
  工作表现
  职业培训与再培训
  工作满意度
  工作与个人生活
  工作与个人
  工作与婚姻
  工作与亲子关系
  工作与对成年家庭成员的照料
  家务劳动
  退休
  退休的准备
  退休的时间
  退休的原因
  退休产生的影响
  全面退休的替代选择
  结论
  小结
第8章  人格
  人格结构
  人格特质和因素
  差异连续体
  均值变化
  个体内变异
  连续性、改变及变异性共存
  人格特质的作用
  对连续体和变化的解释
  遗传学
  环境影响
  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文化差异
  对人格结构的总结
  人格理论的发展
  社会心理的发展
  自我发展
  成熟的适应
  性别交叉
  积极的幸福
  小结
第9章  对意义的探索
  为什么会有这一章  节?
  意义系统中与年龄相关的研究
  意义探索的变化
  宗教、精神性与健康
  有关精神性发展的理论
  道德推理的发展
  信仰的发展
  整合意义与个性
  一个综合模型
  神秘主义体验的阶段
  阶段转换的过程
  评价与结论
  小结
第10章  压力,应对和心理
  弹性
  压力、压力源和应激反应
  压力的类型
  压力的影响
  身体疾病
  精神障碍
  与压力相关障碍的个体差异
  与压力相关的成长
  压力的应对
  应对行为的种类
  社会支持
  人格特质与应对
  心理弹性
  对创伤的反应
  心理弹性的个体差异
  军事战争和战略部署中的心理
  弹性
  关于压力的心理弹性
  小结
第11章  死亡与永别
  如何理解死亡
  死亡的意义
  死亡焦虑
  接受死亡事实
  死亡的过程
  死亡反应的阶段
  道别的重要性
  对死亡的个人适应
  选择死亡地点
  选择死亡的时间
  死亡以后:习俗与哀悼
  传统哀悼:葬礼和仪式
  悲伤的过程
  生与死:最后的致辞
  小结
第12章  成功之旅
  成年期发展的主题
  成年初始期(18~24岁)
  成年早期(25~39岁)
  成年中期(40~64岁)
  老年期(65~74岁)
  成年晚期(75岁及以上)
  影响成功发展的那些变数
  生活质量上的个体差异
  成功生活的其他衡量方式
  成年人的成长及发展模型:
  发展轨迹和途径
小结
关键词
致谢
后记

前言

  

    《人生旅程》如今是第8版了,它一直记录着成年人从刚刚成年到生命终结的动态过程。大体上讲,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成年人的发展及其相关主要理论与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本书也反映了来自不同团体的较小范围内的学术成果,体现了性别、文化、民族、种族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人生旅程的影响。我平衡了成年发展领域中学术先驱做的经典研究和现当代的新发现。我在这如药一般苦涩的研究中加了一勺蜂蜜,加了一点温情,加了一点幽默,使之甜美。毕竟,我已经是一个老人,和我的丈夫一路走来,借鉴了我们的父母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所给予我们的经历,也向正在人生之路上探寻着的孩子们提供一些可供借鉴之处。在这次本书第8 版问世之时,我们已经拥有了九个外孙——其中六个正走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之上,有的走进了大学,有的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本版新内容
    ● 一些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新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用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和玩电子游戏的比例;在睡前或者夜间使用电子“蓝屏”装置引发的一些睡眠问题;网上约会服务的普及性和一些相关的警示言论;早期听觉损耗与戴耳机听MP3 之间的关系。
    ● 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狗和猴子辅助残障人士生活;让动物助手来辅助缓解高压人群的精神状态,或对精神病患者提供帮助;所有拥有宠物的主人从宠物中收获的社会支持。
    ● 关于老兵的心理研究。脑部损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关系;头部损伤与痴呆症之间的关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与美国军队的合作,增强作战部队军人快速恢复的能力。
    ● 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探讨由歧视和不平等所带来的影响。如果老年人受到别人对他们“记忆力差”的刻板印象的影响,那么他们在记忆力测试上的得分会更低;如果母亲认为“女孩子数学差”,那么年轻女孩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会更不理想;如果了解到自己受到了歧视,那么少数族裔群体的健康状况会相对较差,如非洲裔美国人比其他人度过中年期更困难;同性伴侣遭遇暴力和攻击的概率更大,他们/ 她们能够得到的家庭支持和社会认可也较少;由于缺少菜市场和杂货店,同时快餐店又在快速扩张,在美国很多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食品沙漠”。
    ● 更多地且更广泛地研究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相关情况。在美国和欧洲,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仍然在工作;从婴儿期到18 岁成年的纵向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婚姻后许多夫妻仍然“爱得热烈”;从个体成年初始期到90 岁,社会所提供的保障;年轻人之间有性而无责任的关系,或者说是他们之间的“勾搭”现象;对70 岁到94 岁人性生活的调查结果。
    ● 与年龄最密切相关的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及老年痴呆症;对于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如白内障、青光眼、黄斑退化、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等。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的表格中同时包含了给年轻人的建议,即如何预防这些疾病;老年病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节包含了本书涉及的基本信息——定义、方法及对研究成年人发展的指导性观点。接下来的七个章节涵盖了传统发展心理学的主题,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经典理论、当前的主流学说、新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之后的三章内容在传统的成年期发展心理学中并不会涉及,但我认为它们对于让本书的读者全面地接触这门学科十分重要——这三个章节分别是对意义的探索;成年期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压力、应对措施及心理弹性;对于我们自己的死亡和我们所爱之人死亡的态度。最后一章节从时间角度看待成年期发展,与之前几个章节的主题导引形成对比,同时也表明了成年期发展的一种模式,它把原本松散的主题串联了起来。
    成年期发展学领域的革新
    成年期发展是个比较新的领域,该领域每年的研究成果都成倍数增长着。它最开始属于心理学研究领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科对于发生在成年期的变化都有所关注。这本书囊括了来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神经学家、流行病学家、行为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生理老年医学家和其他很多不同学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领域中所使用的术语和研究方法越来越接近,很多研究者将调查和研究结果发表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期刊上。这一版《人生旅程》展示了跨众多学科项目的完美合作。这对于成年期发展领域的研究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而这本书正好展示了这种活力。
    本书中所借鉴的学术成果有美国国家中年生活研究(The Mid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Study)、柏林老化研究(Berlin Study of Aging)、哈佛医学院的格兰特研究(Grant Study of Harvard Men)、全国共病调查(National Comorbidity Study)、巴黎圣母院修女研究学院研究( Nun Study of the School Sisters of Notre Dame)、维多利亚寿命研究项目(Victoria Longitudinal Study)、瑞典双胞胎研究(Swedish Twin Study)、美国国家性行为与性健康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exual and Health Behavior)、女性健康研究(The Women's Health Study)及(美国)国家死亡率纵向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Mortality Study)。
    为了强调这些研究对本书的贡献,我已将每个主要研究者和理论者的名字及其研究领域都做了说明。之前的两版我无法很好地展现对成年期发展领域做出贡献的众多文献及其多样性,在这一版,我想好好地对文献的多样性进行展示。在本书中,当我详细地介绍或探讨某些研究时,我会明确列出研究者的全名及他们的研究领域。我希望对成年期发展感兴趣的读者,能在他们规划自己的学业或人生的时候,认真考虑这些内容并给予重视。
    另一个在成年期发展领域的改变是,越来越多在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课题是由国际机构的研究者完成的,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背景覆盖了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我们不再将成年人信息的采集局限在美国,我们也有瑞士、日本、埃及的研究者组织当地人参与调查,完成整个研究。如果发现他们与我们在美国做的调查结果相近,我们便能更自信地得到结论:发展现象是整个人类社会有机的一部分,并不是只存在于美国社会。而当那些发现并不同于在美国的研究结果时,我们也能深入思考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根源。
    我已经确认了这些国际研究团队的名称及参与研究的学者们的国籍。我希望这样做能强调我们学术团队的全球化背景。
    当我在详细探讨某些重要的研究报告时,我会提及其主要研究者或者理论家的全名。比起惯用的名称格式“姓,逗号,日期”,让读者看到研究者的全名会让他们感到更加真实。本书的读者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而时代已经改变了,科学已经不再为精英阶层所专属,它已经能被大众所认知。
    在成年期发展研究领域最令人振奋的改变之一就是,有更多的学说强调并扩大了成年人年龄分组的标准。当我刚开始写这方面的文章时,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而到了本书最新的两版,成年期发展领域的研究对象则包含了年轻人、中年人和刚刚进入成年期的成年人。这一版则增加了处于年龄“光谱”末端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是75 岁、80 岁和90 岁甚至是年纪更大的人。虽然把这些年龄段的人群作为成年期发展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老龄化现象使得这类研究更加重要(也相对更容易)。可以明确地说,成年期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年龄段的人群了,它现在已经真正成为对成年人各方面加以关注的学术领域了。为了体现这一包容性,我选择了能够体现整个成年生命历程的主题、案例、开放性的故事、照片、有启示意义的文章,以及能引起批判性思考的问题。
    我们世界的变化
    从上一版书面世至今,我们的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就在我写作这篇前言之时,我们好像正在从2008 年的经济危机中逐渐恢复过来。对于很多或者说绝大多数曾遭受各种各样的经济挫折的家庭来说,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依然是个问题。从伊拉克撤回的美国军人很多都患有战争引起的疾病,其中包括了创伤性应激障碍和外伤性脑损伤。在美国(和其他很多发达国家)的单亲家庭或者双薪家庭也经历过一段很困难的时期;他们很少从政府、工作单位或者社区那里得到工作和家庭照顾上的帮助。很多老年女性,尤其是独自生活的老年女性,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以下。在若干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精神病患病率为世界之最,并且大多数有精神病症状的患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健康问题不断增加,而受到这些问题困扰的人群不但包括了老年人,同时还包括了年轻人。虽然我尝试着让此书的基调积极乐观,但以上我所提及的消极层面问题的确是事实,我也把它们都写进了这本书中。
    我们世界的另一些变化则更积极。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越发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在疾病防治、监测及治疗等多个方面诞生了很多先进技术;在发达国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实现了长寿;随着对癌症的早期监测和治疗,癌症致死率也在不断下降;尽管目前依然没有能够延缓衰老的药方,也没有出现延长已有最长寿命的方法,但是人们一直在改善着自身生活的质量,延长着一生中自己保持健康状态的时间;像“临终关怀”这样的项目让更多的人在离开之日选择“体面的死亡”成为可能;女性不仅在事业上大步前进,在孩子们离开家后或不幸成为寡妇之时,也能够做出相当积极的调整与调适。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家人之间保持联系变得更加容易,也让老人可以更独立地生活;使用电子邮箱、手机和玩电子游戏的人群的平均年龄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此书所要涉及的话题。

后记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不准情绪化
    不准偷偷想念
    不准回头看
    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了
    你要听话
    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村上春树《舞舞舞》
    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说,难以想象而立之年以后的生活,始终感受不到又很迷惑于所谓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对许多人来说,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这些情况似乎不在于少数。那么,有没有所谓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成年人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成年”这个概念最核心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也许,在《人生旅程》这本书中,你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本描述成年期动态过程的著作,它把整个成年时期比喻成了一场旅程,并记录了成年人一路走来的、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的历程。  《人生旅程》是一本严肃的著作,它的严肃体现在作者严谨的学术背景与态度、体现在文中观点的科研数据与证据的支撑;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本轻松易读的著作,作者芭芭拉.R.比约克伦(Bar.baraR.Bjorklund)教授用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地把一幅“成年”的画卷缓缓展开。
    正因为这本书独特的魅力,在收到电子工业出版社美迪分社的编辑邀请后,我在欣然应允的同时又心怀一丝惴惴,担心自己无法以信、达、雅的方式向读者展现这本书的魅力。所幸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本书翻译团队的全力支持与付出。各章译者能力出众,在自己的领域内各有所长,同时又以认真的态度推进着翻译工作。本书的译者团队包括毛明子(前言)、李佳妮(第1章)、潘亚丽(第2章)、王思睿(第3章)、吴慧中(第4章)、付晶晶(第5章)、许应花(第6章)、李靖(第7章)、吴晶(第8章)、王琪琪(第9章)、李英健(第10章)、杨志波(第11章),以及荣珂、黎舒慧(第12章)。除了对翻译团队真挚的感谢之外,我还有着深深的感动。与此同时,对《人生旅程》翻译的过程也是学习与感悟的过程,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翻译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并在前辈的帮助下尽
    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优秀作品,让我感到无比开心和幸福!
    ——毛明子(伦敦国王学院硕士在读)
    作者对我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小疑惑悉心指点,哪怕是图表说明的语言表达也会认真的探讨,也使得正在科研道路上迷茫的我认识到,科研大家不光要有严谨的学术,更要有温暖的人性。 ——潘亚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在读) 翻译过程又何尝不是我个人的成长之旅,恰如德国翻译理论家考厄(P.Caucr)所言,好的译者应饱有“尽可能的忠实”与“必不可少的自由”。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走得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在这稀有的自由气息里,我是不敢肆意妄为的。 ——吴慧中(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在读) 作为非心理学专业,且多年工作都与心理学间接相关的一位顾问,这次成年之旅的译程让我更加确定,心理学与人们一生中各个阶段方方面面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它并不是一门虚幻的学科。 ——付晶晶(毕业于北京大学,资深顾问,先后就职于DDI和凯洛格) 第一次翻译心理学书籍诚惶诚恐,恐贻笑大方,唯有认真努力全力以赴。希望未来可以用亲身经历坦然告诉自己的孩子,梦想不可辜负,认真的姿态最荚。 ——许应花(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先后就职于。nracle和IBM) 译者不仅要有坚实的语言功底,更要在其翻译的领域术业有专攻。  《人生旅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理学之窗。翻译、学习与成长,我会一直在路上。 ——李靖(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在读) 参与本书的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一次启迪心灵的旅程,从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对人生意义多角度的探索与诠释。希望阅读本书的你也能感受到这次成年之旅所带来的精彩。 ——王琪琪(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压力的话题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工作的完成也要得益于从书中学到的应对方式(笑)。 ——李英倢 在本书翻译的译程中,也是等待第二个孩子降临的时候,而我翻译的是关于死亡的章节,深刻地感受和思考到生命的旅程之美,这让我以更加从容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杨志波(毕业于加拿大皇后大学,硕士,先后就职于Aonhewitt和Towel.Waterson) 翻译是一扇窗,能够让我站在窗前,仔细看看这大千世界。这一次,我看到不寻常的成年之旅,它不再是大家眼中再普通不过的人生阶段,而是一段值得细细研究、久久琢磨的心理学旅程 ——荣珂(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每一种经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感谢人生的每一篇章,希望我们不会辜负时光。 ——黎舒慧(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在读)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感谢翻开《人生旅程》的所有读者。倘若翻阅本书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哪怕仅仅是心理上的一丝小小的愉悦,我和本书所有译者也会深感荣幸与欣慰。在此,我要再次提及我们的翻译团队,你们让我感谢又感动,没有你们的辛勤耕耘与细心工作,就没有本书中文版的出版。还要感谢本书的编辑,全程给予我与翻译团队的支持与鼓励,您的不厌其烦、您的执着认真,让我们感谢又感恩!感谢北京民康医院的丁琳医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申州医生对本书部分内容的建议与审校,感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郑伦老师不可或缺的协助,以及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的孙梦老师为本书提供的极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王思睿博士 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