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我生永安(烽火岁月剑桥教授通信集)

  • 定价: ¥34
  • ISBN:978753168918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
  • 页数:173页
  •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
  • 立即节省:
  • 2016-10-01 第1版
  • 2016-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哈姆雷特说:“虽然它打击了我,但我将穿越它。”剑桥大学亚瑟·本森教授也是这样面对战争的。他用这本充满美好和诗意的通信集,让我们由地上的珍珠而看到天边的彩虹,由路边的池塘而看到神灵的宁静,由绽放的鲜花而看到上帝的慈爱。
    剑桥大学教授用独特的视角思考战争,在他的笔下,战争虽是丑陋的,我们却可以诗意地面对。
    剑桥大学本森教授的作品陆续被翻译成中文,随着他的作品《仰望星空》《我心无惧》《对话寂静》等相继出版后,本森逐渐被读者认识,这是一块瑰宝。作为学者型的作家,他向来特立独行,作品彰显独立和冷静客观的反思精神。文风优美,思想深邃。本森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个品牌。
    《我生永安(烽火岁月剑桥教授通信集)》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著。

内容提要

  

    《我生永安(烽火岁月剑桥教授通信集)》是作者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在一战期间与友人的通信集,信中本森与友人探讨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和心里的扭曲、正义和力量的较量、对往日平和生活状态的追溯和向往,从而更希望和平的早日来临。

作者简介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 1862—1925),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任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舅舅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但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于1885—1903年期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他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
    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仰望星空》(At Large)、《自由之旅》(Escape and Other Essays)、《大学之窗》(From a College Window)、《圣坛之火》(The Altar Fire)、《为师之道》(The Schoolmaster)、《剑桥论道》(CambridgeEssayson Education)、《阿城信札》(The Upton Letters)、《我心无惧》(Where No Fear Was)、《向死而生》(TheGate of Death)、《对话寂静》(The Silent Isle)、《无冕之王》(Men of Might)、《安静的家》(The House of Quiet)、《静水之旁》(Beside Still Waters)、《追随本心》(Along the Road)、《生命之泉》(Water Springs)、《雅致生活》(The Thread of Gold)、《黑夜炉火》(Thy Rod and Thy Staff)、《花香满园》(Joyous Gard)、《论罗斯金》(Ruskin,A Study in Personality)、《障山及其他故事》(The Hill of Trouble and Other Stories)、《曙光中的少年》(The Child of the Dawn)等。

目录

序言
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
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十六封信
第十七封信
第十八封信
第十九封信
第二十封信
第二十一封信
第二十二封信
第二十三封信
第二十四封信
第二十五封信
第二十六封信
第二十七封信
第二十八封信
第二十九封信
第三十封信
第三十一封信
第三十二封信
第三十三封信
第三十四封信
第三十五封信
第三十六封信
第三十七封信
第三十八封信
第三十九封信
第四十封信
第四十一封信
第四十二封信
第四十三封信
第四十四封信
第四十五封信

前言

  

    这些信件是我的朋友H.L.G在那个悲伤与不幸的岁月里写给我的,我深受其益,并相信它们也会帮助到其他人。因此,我向他表达了强烈的愿望一一让这些信件公之于世。他说,这些信件是专为我写的,而我回答说,正是这一点赋予了它们价值:不是为作秀而写,而是指向具体的实例;不是为作者赢得荣誉,而是直面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亲历的一场灾难。于是,他答应出版,我深表感谢。我希望,这些信件能得到阅读而不是非难,并作为朋友之间的真情流露受到青睐。由此会开启一条幽深的道路,那种绝妙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的。
    K.W.
    (注: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人名和地名均为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