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预感(绘帝国)

  • 定价: ¥27
  • ISBN:978755001822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 页数:222页
  • 作者:远人
  • 立即节省:
  • 2017-01-01 第1版
  • 2017-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真艺术是一场伟大的献祭,艺术家是最虔诚的祭师,为了在大地上寻找缪斯,为了在远空中呼唤神明,有时候,他们愿意将自己的身体或生命作为祭品。
    如果现实无法慰藉生命,只胡艺术可以拯救灵魂。
    远人的长篇小说《预感》讲诉了一个人格孤僻的艺术家——马达,在追求自我艺术道路上的种种遭遇,描写一个艺术家在商业时代的坎坷命运,正如里尔克所说,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艺术使他的生活离开大众的轨道,在商业社会,成功的定义往往取决于物质的多寡,但艺术从来不会以物质甚或金钱来衡量。因而所谓的“成功”,在商业和艺术之中,就有着云泥之别的内涵。马达是成功的吗?站在社会角度看,可以不犹豫地说他失败,但从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来看,又可以说他到达自己渴望的成功。

内容提要

  

    远人的《预感(绘帝国)》讲述的是:小城职员小军幻想拥有五百万,某天忽然在自己供职的储蓄所偶遇小学同学马达,他平静庸常的生活被渐渐打破。当年的马达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艺术家,而他此次回来是为了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一项伟大的艺术献身之中,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独异魅力就像一个旋涡,不断地把小军卷入其中,两人从嫌恶到反目,再到知心,穿插着情感纠葛、欺诈利诱和兄弟般的情谊,一道震慑心灵的艺术之光在一座平凡的小城闪逝,两个殊途的灵魂获得感召与慰藉,艺术品可以被摧毁,艺术却将永存。

作者简介

    远人,197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近千件作品散见于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历史小说《卫青》《霍去病》《夏完淳》《史可法》《沧海蛮荒:九州共主大禹》,散文集《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寻找光明记忆》(合著),评论随笔集《河床上的大地》《曾与先生相遇》,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西方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人物研究《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我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还原为石头的月亮》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现居深圳。

目录

第一章  介绍马达
第二章  马达的爱情
第三章  马达的作品
第四章  没有怜悯的世界
生活和艺术的敌意(后记)

后记

  

    生活和艺术的敌意(后记)
    远人
    我愿意说,对这部小说,我全力以赴了。
    全力以赴是个什么概念呢?在我看来,一部长篇小说的全力以赴就是作者的注意力在谋篇布局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而这每一个细节都在推动着小说本身往前发展,它的每一个发展都毫不游离地指向它的主题。
    这部小说的主题并不隐晦。我同样愿意说,它的主题和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谁也无法选择他想生存的某个年代。每个时代都不相同,但都有它的一致之处。这个一致之处是人的本性所决定。不管我塑造的马达是否生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相信,无论他在哪个时代,都会这样全力以赴地奔赴自己的梦想。就人本身来说,梦想是一个特别的根本,这个根本使我们每一个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或者就是寻找着自己。
    我为什么写这样一部小说?或许是我对一个艺术家在今天商业时代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好奇。在写作过程中,我努力尝试进入他的内心。他的悲剧——如果称得上是悲剧的话——究竟是一次意外还是一种必然,我在写完之后,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我当然不愿意他会遭遇这样一种命运,但也许从一开始,这个命运就一直没有离开他。
    一个艺术家在今天就会遭遇马达这样的命运吗?这个问题当然不能简单地以“是”或“否”来回答。但我总觉得在艺术的深层,也许就包含这样一种结局。在历史上被湮没或者被失败击中的艺术家究竟有多少呢?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进一步说,究竟什么是艺术也无法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尤其在被“话语权”掌控的时代,对艺术既可以指鹿为马,也可以以假乱真。但我们还是能够肯定一点,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什么时代,总有一些投身艺术的人,他们唯一服从的只是自己的内心,以及他们经过全身心关注后得到的某种确认。这样的人注定是少数。或许,从古至今,他们始终就是少数。如果横向来看艺术史,我们其实能够发现,正是那些少数人,才最终界定什么是真正的艺术范畴。他们的生活或许一败涂地,但他们一定有某种内在令人不能漠视。但事实又是,那些不应被漠视的入恰恰在生活中又被漠视笼罩。里尔克说过一句耐嚼之言,“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之所以如此,就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人强求另一个人投身艺术,但时代往往又会选择献身艺术之人。简言之,艺术不强求个人,但艺术会要求时代有这样的个人。说艺术不强求个人,是因为艺术知道,一旦有人想走近自己,就非得贡献自己的全部不可。这个全部会使他的生活离开大众的轨道,因而艺术史上的悲剧人物总是占据了绝大多数。而更不能否认的是,努力和成功之间,从来就没有一个必然的等号,尤其在商业社会,成功的定义往往已经取决于物质的多寡,但艺术本身从来不会以物质甚或金钱来衡量。因而所谓的“成功”,在商业和艺术之中,就有着云泥之别的内涵。马达是成功的吗?站在社会角度看,可以不犹豫地说他失败,但从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来看,又可以说他到达自己渴望的成功。或许,这就是马达的命运在深层涌动的悖论和必然性。 曾有朋友好意提醒,用血是否可做雕塑材料?我当然没有考证,也没必要考证。提醒我的朋友是希望小说能够完美,但其一,创作本身无法完美,其二,这部小说的核心本来就是一个象征。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会比现实更具力度。实际上,读完这部小说的,或许会将它看成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但我恰恰想强调,用象征做核心的,往往是因为现实太过巨大。 这部小说构思了差不多一年。初稿写得很快,不到两个月。我特别感谢小说家王平先生、谢宗玉兄、学群兄和郑小驴兄弟。他们对我的小说初稿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写作从不熬夜的谢宗玉兄和我谈到了凌晨三点,对这部小说提出了很多看法和意见;王平先生也特意抽出时间和我谈论这部小说的细节设置,并给予了不少被我后来修改时采纳的建议,学群兄和小驴兄弟也分别给出了他们中肯的意见。 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让我感到温暖,譬如友情、譬如爱恋、譬如写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