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我从新疆来(Ⅱ我从哪里来)

  • 定价: ¥68
  • ISBN:978755027615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333页
  • 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
  • 立即节省:
  • 2016-11-01 第1版
  • 2016-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库尔班江·赛买提著的这本《我从新疆来(Ⅱ我从哪里来)》收录了陈建斌、佟丽娅、李亚鹏、王景春、马上又、帕尔哈提、朗辰等众新疆籍精英的奋斗经历。
    王蒙、白岩松、乐嘉、崔永元、李亚鹏、窦文涛、杨澜、陈坤、成龙、鲁豫、陈晓卿、许戈辉、杨锦麟、陈建斌、佟丽娅、李亚鹏、尼格买提……联合推荐!

内容提要

  

    《我从新疆来(Ⅱ我从哪里来)》涵盖并扩充了央视纪录片《我从新疆来》主人公的故事,力求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以真实的经历和心境,来展现每一个中国人的现状和梦想。
    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以“新疆人的中国梦”为主题,通过一个个平凡、普通的人和故事来重新认识新疆人,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真实的自己,更希望这些新疆人奋斗拼搏的精神散发出榜样的力量,来鼓舞所有年轻人,促使他们不抱怨、不懈怠。书中只有和你我一样,为生活努力、为家人奋斗、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的最普通的中国人。
    我从哪里来?从新疆来,从全国各地来。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我们是时代的共同体,我们有共同的感受与愿景,我们走在同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上!

媒体推荐

    库尔班江的作品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纯净与质朴,他告诉我们的是对于人性的信任与期待,他要告诉我们平凡与不平凡,出色与怎样才更出色,困难与克服困难,相异与相同,还有你自己与你的周围有多少精彩的人生。
    ——王蒙
    学会自我洞见,看清真正的自己,找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记得你是谁,不要迷失了方向,不断进行自我修炼,塑造更好的自己,从而影响身边的人,建立更顺畅、更深远、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嘉
    《我从新疆来II:我从哪里来》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但库尔班江一定不是想用这个问号寻找答案,而是为了告知答案:我们都从生活与生命中来。
    ——白岩松
    库尔班江这些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这样的新疆视角,接地气,并不多见!希望有更多的库尔班江,为世界介绍一个更真实、更客观的新疆!
    ——杨锦麟
    记录与尊重,温暖与共融,库尔班江用真实的观点、真诚的态度分享每一个努力生存、用心生活、坚守梦想的人的故事。因生动使人信服,信服就能消释一切隔阂。
    ——崔永元
    以前人们对新疆的认识,如果是一条线的话,到新疆会发现它一下铺开了,是一个面,有太多的惊喜。如果不主持,可否听我唱?这首《我从哪里来》。希望能让你从中找到我们的来处,和归宿。
    ——尼格买提
    认识库尔班江十年。我看着他从一名求学少年变成了家庭支柱,从一个腼腆青年变成了社会活动家,从一位摄影助理变成了独立运作大型纪录片项目的制片人。这期间,唯一不变的,是库尔班江血液里流淌的,对人生、对民族、对世界的热情。
    ——陈晓卿
    很高兴能够参与《我从新疆来》,相信很多人看过后会得到启发和感悟!
    ——于谦

作者简介

    库尔班江·赛买提,维吾尔族,新疆和田人,资深纪实摄影师,独立制片人,导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北京“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4年中国“年度优秀青年摄影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访问学者;参与拍摄了《舌尖上的中国2》《自然的力量》《森林之歌》《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时尚圈》《牦牛》等多部纪录片。出版图书《我从新疆来》《我从哪里来》《我到新疆去》,被国内众多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常春藤高校收藏。作为总制片人、总导演和总策划拍摄制作大型纪录片《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

目录

序言
王蒙:向着幸福,向着光明
白岩松:从生活与生命中来
库尔班江-赛买提:我从新疆来
陈建赋:一个勺子
李亚鹏:一个理想主义的创业者
佟丽娅:家乡,心底最温暖柔软的所在
王景春:礼行
马上又:一生少年
朗辰:一个非典型维吾尔族人
阿布来提·买买提:把童年的梦想带上天空
杨剑: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艾珂竹:主持自己的人生
张志强:生活就是不停地付出和积累
艾力克·阿不都热依木:我就是“羊肉串”
卡哈尔·拜西尔:教书育人的良心农夫
哈里旦·阿布都克里木:梦想是远大的,现实是残酷的
丫丫:荒野里的Office Lady
帕尔哈提·哈里克:真正的新疆本土音乐人
谢雅而:一个人的婚纱照
玛丽娜:梦想的家,梦想的他
马骏:在眷恋的土地上妥协梦想
茹仙古丽·艾力:一切还是会变好的
阿里木江·阿迪力:寻着自己的根去创业
祖力皮卡尔·买买提艾力:一个拳击手的匠人精神
欧特凯:新疆和上海文化的结晶
库尔班江·赛买提:很远的新疆和很近的新疆人

后序
马戎:草原,我的一缕乡愁
汪辉:前行,不舍追问
库尔班江·赛买提:我从哪里来

前言

  

    向着幸福,向着光明
    王蒙
    库尔班江的书《我从新疆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和反响。没有想到的是,他和他的伙伴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地接着用了四年时间,投入巨大的努力,在全国政协等多方支持下,做成了六集同名电视纪录片。它告诉我们,有那么多平凡的、优秀的各族新疆儿女,为追求自己的好些与更好些的未来,来到祖国各地,创业维艰,扎根当地,乘上了迅猛发展的现代化快车,成为全面小康新篇章的书写者,成为一个个中国故事的主人公,成为创造历史的弄潮儿,成为励志与奋斗、成功与曲折的当代英雄。
    我支持这件事,我喜欢这一个个来自新疆的人物故事,我热爱新疆,热爱那里的各族人民,我希望为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同胞正名。在一个有可能受到邪恶和疯狂的蛊惑的时期,我们需要的是:多一些光明、多一些亲情、多一些走向幸福和美好的证词。
    库尔班江一面出色地、发狠地工作着,一面思想着、前进着、攀登着。他并不满足于“就疆说疆”,他要的是更上一层楼。他的纪录片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纯净与质朴,他告诉我们的是对于人性的信任与期待,他要告诉我们平凡与不平凡,出色与怎样才更出色,困难与克服困难,还有相异与相同,还有你自己与你的周围有多少精彩的人生。
    从库尔班江的纪录片,延伸出一本新书:《我从新疆来Ⅱ:我从哪里来》。它要为新疆作证,为中国作证,为快乐作证,为劳动、学习、创造和阳光作证。
    他在纪录片中告诉我们,他不希望仅仅从民族的角度来触摸什么敏感的神经,他认为从地理民族学上看问题,回答“我从哪里来”“我是哪个民族”,其实并不重要。不论来自哪个角落,都是从父母的爱或孤苦当中来,从童年的天真与淘气当中来,从少不更事的幼稚、贫乏与生疏当中来,从天生的善良与梦想当中来。所以你要加倍努力,要打拼,要克服陌生感,要接受别人目光的检验,有时候还会有误解与受挫,然后慢慢地改善它、改变它。生活不容易,奋斗不容易,更好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更艰苦的努力。你需要学习,需要长本事,需要聪明智慧,需要团结友爱。碰到麻烦要理性,要耐心,要微笑,还要咬紧牙关,坚持并且勇敢,精明并且妥善。尤其是,不走极端。
    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库尔班江告诉我们,人的愿望其实很简单,也很相近。我们都需要幸福、美好、小康,还有好的名声。要让你自己有成绩,让你的家庭因为你而更加和睦而且光彩,让你所在的社区和单位喜欢你,让你成为地地道道、高高兴兴、踏踏实实的中国人……
    他说,他追求的不是敏感,而是简单,是因为简单而变得温暖。好!他在攀登新的高峰,我注视着他攀登路上留下的脚印,我祝贺他记录的这些朋友不但简单而温暖,更因专一做好自己的攀登而精彩。而他们的精彩是时代的精彩、中国的精彩。
    生动使人信服,信服就自然远离极端,远离狭隘,远离民族地域宗教之类的隔阂,就不会给自己预设拒绝他人的标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敞开心胸,豁见天地。
    我从哪里来?从新疆来,从备地来,我们是一回事儿。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我们是时代的共同体,我们有共同的感受与愿景,我们走在同一条向着幸福的道路上。

后记

  

    我从哪里来
    库尔班江·赛买提
    如果两年前你问我最想表达什么,我会说:“我从新疆来。”当我做完一个图片故事,做完一本书,做完一部纪录片,我最想表达的是“我从哪里来”。
    2015年9月,我在美国十二所高校做了主题为“很远的新疆,很近的新疆人”的交流活动,这个交流活动是在“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带动下进行的。说实在的,我直到出发前心中都是有疑问的,为什么他们想做这次活动?为什么他们觉得《我从新疆来》是值得向海外华人留学生还有当地的美国人介绍的一本书?毕竟,在国内,新疆都算一个有些特别的词语,外国人怎么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每一场交流结束后,我都会和学生会的同学及当地的华人朋友讨论这个问题。他们都说,看到这本书里一百多个主人公的故事,就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想起自己从国内走出来,走到其他国家,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学习喜欢的知识和技能,在一个不同的文化社会寻找和证明自己价值的过程。同时,他们也承受着偏见,这种偏见不仅来自美国社会,更来自国内的舆论。回国后,我看了很多文章和评论,发现国内对留学生和华人的偏见非常严重。2015年发生了几次海外留学生出现人身安全问题,甚至不幸遇难的事件,网上几乎全在谴责一个已经离开人世的普通人,怪他有自己的国家不好好待着,非要跑到别的地方找罪受,或者直指死者就是家里钱多、自己作死。我在《我从新疆来》这本书里写过一句话:当你从家乡走出来,你就会成为多数中的少数。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描述新疆人的状况的,却意外收获了海外留学生和华人的共鸣。
    少数并不代表特殊,环境变了,不代表人的本质就不一样了。对海外留学生和华人来说,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适应的环境,争取着适合自己的生活,因为外貌、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成了另一个国家的少数,遭遇种种不解和不公,但每个人都还是积极面对着人生,在异国他乡争取着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我从新疆来》已经不是简单的新疆人的经历了,它引起的这种共鸣意味着这成了一个更大的人类命题,无论我们来自哪里,都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
    如果我们让少数决定多数,那我们应该如何形容新疆人?如果我们让少数决定多数,又应该如何形容中国人?随手扔垃圾,随地大小便,不排队,飞机一延误就打架,马路一堵车就撞人,老人都爱碰瓷儿,儿童都是熊孩子……虽然这些事情每天都会出现在新闻里,但这就是中国人吗?我们能这样定义中国人吗?如果我们以少数来定义普遍的人性,还会有爱吗?那是不可能的。自私、贪婪、纵欲、暴力、胆小等最可怕的词就会成为人性的代言。
    新疆人是一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近十五亿人口的一部分,更是这个地球上七十亿人口的一部分。除去少数暴恐分子,新疆人还是两千多万人,新疆人还是中国人的一部分,从没有变过。民族是人类文化的衍生品,地域是政治产物,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结构或类别,不应成为划分人群的方式。 凡·高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将我心中的火释放了出来,有人被吸引,有人觉得迷眼。这两年,网络上对我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大部分朋友认为我做的是件好事,也是这个社会需要实现的一种价值观;也有一些朋友直指我只是个卖书的,靠民族情感卖自己的土特产。虽然我很想告诉他们,我其实是个玉石贩子,玉石是无价之宝,在网上也卖不出的。也有拉帮结伙的“喷子”,在每次我对特殊安检进行批评的时候,成群结队地出来批评和辱骂我。我很想告诉他们,他们所持的极端思想和那些暴恐分子真没什么两样,所以到底是谁在做啦啦队呢?我从来没有回复过他们,网络是个虚拟到很容易产生错觉的空间,你真的不知道键盘那一头儿坐的是谁,不知道他们是男是女,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目的。几乎所有回复喷子的人都会成为他们的攻击对象,被攻击的人不停地回骂,给了喷子们无限的可发挥素材。 在无休止的网络对骂中,人们最爱用的就是“你们”和“我们”。我这两年才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这里真的没有“你们”和“我们”之分。来自不同城市的好人会有什么区别吗?在不同城市从事着诈骗生意的人会有什么不同吗?不同民族的人在拐卖孩子,他们会不一样吗?说不一样的,是对我们自己国家都不了解的人。我们从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中国的基本情况,在基础教育中就细致地讲过我们国家就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元国家,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有五十六类完全不同的人,而是代表着我们有融合和平等的多元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中,在干百次割据和统一轮番上演之后,我们国家直到近代才真正独立。和平年代至今也不过六十六年,但五十六个民族早已成为中国同一种文化下的共同体。好人都一样,坏人也都一样,不一样的只有狭隘的人心。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棵大树,最初只是有两片嫩叶的树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慢慢有了部落,有了民族,有了宗教信仰,这棵树也随之慢慢长大。民族、宗教等人类行为的群体特征形成了这棵树丰富的枝丫和茂密的树叶。人总是急于成长,急于站在大树的顶端看到更远的地方,却忘记了能让人类成长,能让这个社会进步,能让这棵大树保持生命力、保持新鲜的是这棵大树的根,也就是人的本性。 文明的发展让我们有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文化,但从没有说过我们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只有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人心是相同的,人性也是相通的,都有喜怒哀乐,都有悲欢离合。我们都在说长不长的人生中努力着,就像攀登喜马拉雅山,攀登的线路有很多种,每条线路的难度和途经的风景也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登顶的方式。人们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相互扶持,也可以在不同的路上彼此遥望,但谁都不应该阻碍他人攀登的路。 很多人期待着从纪录片《我从新疆来》里看到大美新疆,但很遗憾,这不再是一部描写新疆大美风景和民俗风情的纪录片了,也终于有一部不再以大美风景和民俗风情来描述新疆的纪录片了。在这里,新疆人就是新疆元素,他们从新疆走到中国各个城市的经历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他们在追逐自己梦想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就是中国人的中国梦。每个人的故事都带着在家乡成长的痕迹,都带着和社会发展的摩擦,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努力生存、努力生活、努力坚持梦想的人的缩影。 我想我终于完成了这样一部期盼了多年的纪录片,一部真实表达了我对社会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的纪录片。我也希望这部纪录片和这些文字可以留在每个人的心中,更期待每个人都可以为这个社会创造爱的蝴蝶效应。 如果人生可以回放,哪儿才是你出发的地方?你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