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宗教

无法之法

  • 定价: ¥36.8
  • ISBN:978750573852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友谊
  • 页数:185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单德兴译的《无法之法》是圣严法师的人生证悟心得。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师于1998、1999年在纽约象冈主持的两次“默照禅”七开示记录。第二和第三部分是法师对《宏智正觉禅师广录》的多则开示。书中法师为修行者澄清许多观点、方法和实证状态,因此不仅包含理论的阐释,更多的是对禅修期间真实情境的回应。

内容提要

  

    单德兴译的《无法之法》是圣严法师阐明默照的修行与证悟之作。默照经常被称作“无法之法”,是禅宗史与大乘佛教史中发展出的非常微妙深奥的修行之一,历史悠久而复杂,可上溯到印度佛教中的止观双运,也与藏传佛教中的大圆满和大手印相应。“默”是摆脱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念头,“照”是心很澄明,没有执着。在中国,这个修行方式似乎是透过禅宗的曹洞宗口传下来,直到十二世纪由宏智正觉禅师以诗偈写下,之后才广为人知。然而,在宏智禅师之后,默照的修行法门再度湮没。在本书中,圣严法师阐释这种古老的修行,澄清相关的观点、方法和实证状态。
    “默照禅”是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禅法,是以打坐为主的修习方式。同时关照自己的思想、念头和行为,每时每刻明了自己所思、所想、所作,从而体会道即自然的道理。一旦你放下一切,不让心住于任何东西,默照的开悟境界就会出现。

目录

编者前言
英译者绪论
第一部 修习默照
  禅七前
  默照的方法
  第一天
  无常
  修行方法的关键
  第二天
  一些常见的问题
  默照禅的不同阶段
  第三天
  空与无我
  完全处于当下
  第四天
  正见和修行
  无我
  第五天
  发菩提心
  默照的第三阶段
  第六天
  日常生活中的默照
  直观
  第七天
  忏悔
  禅七结束
  感恩、回向、布施
第二部 宏智禅师论默照(上)
  《宏智禅师广录》摘录
  [第一晚开示] 大用无滞
  [第二晚开示] 恁么体取
  [第三晚开示] 揩磨此一片田地
  [第四晚开示] 牛心免于束缚
  [第五晚开示] 法食
  [第六晚开示] 处处现成
第三部 宏智禅师论默照(下)
  《宏智禅师广录》摘录
  [第一晚开示] 默照的状态
  [第二晚开示] 默是没有自我
  [第三晚开示] 你和环境一块打坐
  [第四晚开示] 清净妙明田地,是本所有者
  [第五晚开示] 直下脱略
  [第六晚开示] 灵机妙运
[中文版译后记] 愿愿相续,法鼓长传

前言

  

    本书中的开示来自圣严法师1998年11月和1999年6月于纽约象冈法鼓禅修中心的两次禅七。在这两次禅七中,圣严法师仔细讲授有关默照的修行与理论。圣严法师以中文开示,同时翻译成英文,记录、誊写之后,编辑成此书。
    什么是禅七?根据禅的传统,在“摄心”这个场合中,修行人长时间投入密集的打坐,以便“收摄心”把心集中于一个焦点,摆脱妄念和执着。禅师的责任就是运用各种善巧方便来帮助修行者达到这个目标,开示则是其中之一。开示可能包括教导特定的方法,阐释佛法和祖师的教诲,敦促学员认真修行。以下的篇章兼具这三方面。
    在这些禅七中,圣严法师白天教导如何修习默照。晚上阐释默照禅著名的创始者宏智正觉禅师(109l一1157)的法语摘要。若要区别白天和晚上的开示,我们可以说白天开示的是修行默照的方法和取向,晚上开示的则是应有的精神和态度。然而,这种区别过于简化,因为在实际修行中,两者交织得天衣无缝。若不清楚了解默照的原则,默照的技巧是无法引人开悟的;若只知道原则而没有正确的修行,也会徒劳无功,甚至误入歧途。白天的修行指导和晚上的阐释都是佛法,用来阐明佛教信仰和修行的意义之文字。因此,它们来自同样的材料,以那种精神来看,修行与理论之间没有分别。
    然而,为了保持这两类材料的连续性,我们把白天的开示和晚上的阐释分为不同的单元。换句话说,我们并未像原先那样把内容逐日呈现,而是把有关修行的题目与评论分开。此外,我们省略了第二次禅七中的白天开示,因为其中许多内容与第一次禅七中的指导重复。
    因此,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998年11月禅七中有关默照修行的白天开示;第二部分是1998年11月禅七中正式的晚上开示;第三部分是1999年6月禅七中正式的晚上开示。这三部分共同仔细彻底探究这种殊胜的禅法,这种禅法与南传佛教传统中的止观与曹洞禅的“只管打坐”有相应之处。
    本书另一个同样重要之处就是它是在实际禅七的情境中呈现的。换句话说,这些开示不只是理论的阐释,而是来自禅七中活生生的教导与每日生活的情境。我们试着维持禅七的气氛和风味,而未采用日记的方式,因此不免失去禅七中逐日甚至逐时的戏剧性、集中与密度一一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要体验的唯一方式,就是实际去参加一次禅七。

后记

  

    2008年9月8日接到法鼓文化编辑的电子邮件,告知圣严师父的新著《无法之法一一圣严法师默照禅法旨要》(Zhe Method ofNo-Method:The Ohan Practice of Silent Illumination)即将由以出版灵修书籍著名的美国香巴拉出版社(Shambhala Publications)出版,问我有没有意愿与时间将此书翻译成中文。
    以往我翻译过师父的三本著作一一《心的诗倡一一信心铭讲录》(Faith in Mind:A Guide to Chan Practice,中译1997)、《禅的智慧:与圣严法师心灵对话》(Zen Wisdom:Conversations OnBuddhism,中译2003)和《禅无所求一一圣严法师的心铭十二讲》(Song of Mind:Wisdom from the Zen Classic Xin Ming,中译2006)一一分別是趁出国一年研究之余的闲暇,因为在海外生活比较单纯,不像在岛内多方忙碌,而且身处海外更需要精神的寄托与佛法的滋润。然而,这次我却颇为犹豫,因为手边不仅研究工作沉重,几篇中、英文论文和两、三本书稿尚待整理。也负责台北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的行政职务,而且六月刚被推举为中国台湾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长,要在2009年筹办两个国际研讨会(这是学会成立近四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情况),再加上大大小小的专业服务,这一切都使我陷入空前的忙碌。此外,天命之年的我,体力与精神不如以往,照常理判断,实在不可能接下这项翻译工作。
    转念一想,自从1988年在圣严法师座下皈依三宝,1992年参加第一届社会精英禅修营,以后除了在海内外参加过几次一般的禅三和禅七之外,并有幸在师父亲自带领下千法鼓山打过几次默照禅,深知这是一个很契合当代社会的修行法门,值得大力推广。师父曾自道:  “我从东初老人和灵源老和尚处承接了曹洞和临济两个宗派的法,其中曹洞宗的默照禅本来已经断绝,是我根据曹洞宗的著作,自行研究出默照禅的修法,然后自己去修、去体验它,才复活了曹洞宗的默照禅。”我会以“为往圣继绝学”来形容此事。而且最近几次与师父见面,看到他拖着洗过肾的病体,虽然举步维艰,依然现身向我们开示,有时长达一小时,为法忘躯的精神令人深深感动,以后不知还有多少机会能为他效劳,实在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法缘。因此,我请编辑把《无法之法》英文版电子档传给我,大致看过之后,考虑了一段时日,才“壮着胆子”接下这件事。根据出版社的规划,这本书预计2009年11月出版,希望我5月交稿,但我不敢就此讲定,只说会尽量配合。为了逼自己逐次交稿,我与法鼓文化和《人生》月刊商量,决定仿照以往翻译师父著作的模式,先在月刊连载,再出版专书,以争取更多的时间翻译与修订。
    于是我利用很有限的空闲时间,把翻译本书当成第一要务,先跳过介绍禅修的基本观念与练习的第一部分,从第二部分译起,陆陆续续交稿,终于在农历春节长假中一鼓作气将全书译完,1月3l曰交出全稿,总算松了一口气,而且比出版社预定的时间超种修订已不限于文字,而涉及实修了。因此,我除了很少数的意见交换之外,其他悉数遵从常晤法师的修订,谨此表示谢忱。 师父交代身后不捡坚固子,法子也谨遵师命,将烧出的舍利磨成骨灰一并植存。虽然许多人颇觉惋惜,但这正是师父一向的作风。即使在身后依然善用机缘行无言之教,为世人示范生死的正确观念与作法。其实,师父上百册的《法鼓全集》以及各种文字、影音资料已是最值得珍惜的法身舍利了,何必再计较、执着手有形的色身舍利,舍本逐末呢? 以往我曾撰写学术论文探讨译者的角色,并有翻译研究的专书出版,但翻译与修订《无法之法》使我对此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明。我曾指出,“译者,易者也”,因为翻译者使原文“变易”为另一种语文(兼具“改变”与“变得容易”二意),而且在“变易”之中又有其“不易”之处(兼具“不变”与“不容易”二意)。这次翻译《无法之法》使我更体会到“译者,益者也”,因为在仔细阅读、反复揣摩、悉心校订中,身为译者的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翻译不仅是希望“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翻译佛法之书更是希望有缘者能因此深获法盆,安顿身心,自利利人。 谨此说明《无法之法》的出版始末以及过程中的峰回路转,希望此书多少实现了我在师父追思暨植存典礼上所发的愿。感恩促成此书出版的法师与菩萨们,让师父的法语再次传扬于华文世界,愿愿得以相续,法鼓得以长传。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