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查理·芒格传(巴菲特幕后智囊珍藏版)

  • 定价: ¥69
  • ISBN:978730023401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 页数:291页
  • 作者:(美)珍妮特·洛尔...
  • 立即节省:
  • 2017-01-01 第2版
  • 2017-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珍妮特·洛尔所著的《查理·芒格传(巴菲特幕后智囊珍藏版)》是一部关于美国投资奇才查理·芒格的传记。通过对芒格本人、家人及密友长达三年的近距离了解访谈,重现了芒格从律师成长为具有深刻洞见的投资家的人生经历,展现了投资大师决策背后深刻思考的细节,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内容提要

  

    虽然和巴菲特携手创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查理·芒格却几乎是投资界最神秘、最低调的人物。
    珍妮特·洛尔所著的《查理·芒格传(巴菲特幕后智囊珍藏版)》,作者曾8次参加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5次参加威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本书包括了对33位相关人士进行的44次采访、记录以及芒格的演讲稿,其中75%的资料是首次批露。通过描写芒格与巴菲特的偶然相遇,芒格作为一个投资天才的独特成长以及他作为公民的特立独行,畅销书作家珍妮特·洛尔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如何成为他自己。

媒体推荐

    芒格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股神  巴菲特
    如果没有芒格,巴菲特恐怕很难做得这么好。
    ——全球首富  比尔·盖茨
    查理·芒格既博学又专精,他见人所未见,取得了非凡成就。
    ——迪士尼传奇掌门  迈克尔·艾斯纳
    了解芒格的生平及思想,对于中国投资者乃至所有搜寻自我定位的国人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历程。
    ——著名投资专家  但斌

作者简介

    珍妮特·洛尔(Janet Lowe),美国格雷厄姆证券分析和价值投资领域的研究专家,财经畅销书作家。著作众多,代表作有《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让价值投资更容易》《沃伦·巴菲特如是说》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16种语言,并且被全球1.5万个图书馆馆藏。同时,她的文章刊登在100多家出版物上,如《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等知名媒体。

目录

第1章  比巴菲特更聪明的人
第2章  遥控金融帝国
第3章  倔强家族荒野生存
第4章  青年时期的战争与爱情
第5章  无巧不成书的第二次婚姻
第6章  赚到第一个100万
第7章  巴菲特和芒格的首次碰撞
第8章  只做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第9章  正式踏入投资领域
第10章  巴菲特和芒格合作投资的首个大赢家——蓝筹印花
第11章  促巴菲特对阵格雷厄姆
第12章  支持堕胎的古板老头
第13章  用理想支撑一份报纸
第14章  向储蓄贷款业下战书
第15章  伯克希尔诞生记
第16章  巴菲特-芒格王朝战无不胜
第17章  让芒格冒冷汗的所罗门
第18章  投资《每日新闻》
第19章  巴菲特说:“我是芒格的眼睛,芒格是我的耳朵。”
第20章  做投资界的良心标杆
第21章  收割的时节
结束语
附录1  惠勒和芒格证券公司年回报率
附录2  查理·芒格生活及事业年表
附录3  查理·芒格的演讲稿(首度披露)
再版译后记

前言

  

    每年春天,数以千计的人前往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他们是去看沃伦·巴菲特的,不过对于台上那个坐在巴菲特身边,时不时帮助这位奥马哈智者回答问题的人,他们也非常感兴趣。人们将其称为“沃伦和查理的真人秀”。表演通常是这样进行的:巴菲特先回答问题,时间长短由他决定。临了,他会转向他的长期伙伴查理·芒格,问道:“查理,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查理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那里,看起来好像已经被雕刻进了总统山,回答得简单而粗率:“没什么要补充盼。”他和巴菲特每年为那些志同道合的听众们献上一顿玩笑大餐。当然,会议也有严肃的一面。巴菲特会认真思考人们提出的问题,提出他自己的意见。偶尔,芒格基于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也会想到一些观点然后说上一小段。一旦芒格开口说话,听众们都会全神贯注地听他发表看法。
    有些观点在他看来非常重要,必须传达给听众,比如说:和人打交道时一定要遵循道德准则,直面现实,善于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经验等等。他总是带着热忱的使命感向人们传播这些道义。
    “爸爸非常明白他所代表的社会价值观在商业社会并不是那么普遍。”查理的大女儿说。
    芒格没有巴菲特那么富有,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用另一种方式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他不像巴菲特那样爱表现自己,虽然他完全可以表现得非常有趣。得益于这两种特质,芒格一家能够长期享受亿万富翁的生活却不为声名所累。
    1997年5月,我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见到芒格,告诉他有关这本书的项目计划,同时也表示了我会在当月晚些时候参加威斯科金融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希望到时能和他再深入交流一下。当时芒格并未过多置评,只是说他不觉得这本书会畅销。后来我和我丈夫以及一位好友去参加了威斯科金融公司的股东大会。会议结束的时候,芒格忽然站起来大声问:“珍妮特.洛尔在么?”现场聚集的数百名听众都扭过头来,东张西望地寻找芒格口中的这位“肇事者”,而一些认识我的人则指向我所在的方位。我怯生生地站起来应道:“是的,芒格先生。”他从椅子里站起来向我宣布:“跟我来。,’然后就转过身从后门走了出去。我跟我的丈夫和朋友挥手道别,其实心里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他们。芒格沉默地引领着我乘上电梯来到一间私人办公室,在那里他告诉我芒格家族不想有人为他做传。他们已经可以预见到一直以来视若珍宝的私密生活将随着这本书的出版而不复存在。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本质上非常害羞、不喜欢和别人正面冲突的人而言,这样的场面是很难应对的。但我还是跟他解释说我已经和出版社签了合同,即使他不合作也必须把书写出来。不过如果他配合的话,这本书会精彩很多。“那好吧,”芒格粗声粗气地说,“你可以从读这些书着手。”他交给我一张长长的最爱书目清单,其中包括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基因》。后来,芒格告诉我对于这本传记的态度他经历过几个阶段,起初反对出版,然后尽量将损害降到最低,到最后,他和我并肩工作,力图使他的生平事迹为人们所理解。显然对他而言这并非易事,尤其当我就他儿子的过世以及导致他单目失明的手术事故中的一些细节追根究底的时候。
    尽管如此,芒格在他的家里,在洛杉矶办公室中,还有两次在奥马哈他妹妹家里都接受了我的长时间访问。芒格一家也曾经邀请我和我丈夫随他们一起去明尼苏达州北部的度假区,在那里我花了几天的时间采访芒格的家庭成员和邻居们,同时也和他们一起去远足、划船、钓鱼、玩乐。
    这本书的研究和撰写工作耗时三年。虽然部分研究建立在早前我对价值投资专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和他的明星学生巴菲特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但这些素材只能作为背景材料。尽管芒格的照片曾出现在《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上,也有一些报纸对他进行过报道,然而有关他的文字记载仍然少之又少。本书中超过75%的资料来自我的独家原创研究。我对33位相关人士进行了44次采访,参加过8次伯克希尔和5次威斯科金融公司的股东大会,每次芒格都坐在演讲台上,不对听众进行任何隐瞒。我还研究了六七份芒格在各地讲话时的演讲稿,其中包括他在哈佛法学院校友会上的致辞。
    虽然查理开始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他仍然努力抵挡住了统领全书写作的诱惑,只是经常表示他希望这本书可以突出他在漫漫人生路上学到的各种经验教训,希望读者能从他的错误和成功中获益。事实上,他生命中学到的经验比书中写到的远远要多。他和妻子如何克服各种逆境抚养8个孩子,他如何坚持不懈地展现才华从而改善经济状况,他所感受到的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那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些都是他传奇人生中的片段。写作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笑出声来,也有好几次在痛苦中畏缩不前或是感到悲哀。生命中所能发生的一切查理都经历过。
    虽然芒格是独一无二的,他同时也是西海岸文化和中西部价值观融合的典型代表,这点在20世纪前半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说巴菲特证明了头号男性投资者也可以生活工作在奥马哈这样一个非金融中心的城市中,那么芒格则展示了不管人们普遍认为的观念是怎样的,有价值、有创新精神的理财和文化观念完全可以从西海岸传播到东海岸。
    芒格的演讲内容总是那些足以改变你人生的大道理,但在这些讲话中他从不指导人们具体应该做些什么。他交给听众的是一幅能找到智慧宝藏的地图,而且和所有的藏宝图一样简单到让人迷惑。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指令的含义并且一路遵循到底,宝藏的大门才会为你而开。

后记

  

    再版译后记
    不知道多少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回看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无论是随笔还是信件,只觉不忍卒读。基于这一事实,当编辑说需要一篇再版译后记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怕,因为这意味着必须面对六七年前的自己,而通常你所看到的都不会太令人满意。
    可是理智告诉我:无论如何不情愿,该完成的任务总要完成。于是在经过重重心理建设之后,我鼓起勇气,打开了本书。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再读此书并没有产生常有的那种无地自容感,反而在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些之前未曾体会到的东西,与其说这是一次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阅读,不如说是一次再学习。
    着手翻译的时候,还是北京奥运期间,而如今里约奥运也已经结束一个多月。这期间,世界的变化深刻而又明显。无论是微博、微信和各类app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还是中国GDP超越日本并逐步逼近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都可谓是翻天覆地。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A轮、B轮、风口之类的新鲜事物,仿佛永远都与伯克希尔无关。在这样的情况下,芒格的经验是否仍然行之有效,听起来是个问题。
    再次读完全书后,我得到的结论是:芒格永不过时。诚然,他本人也承认,预测哪个硅谷公司会成功是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但请别忘记,这位90多岁的老人,一直以来坚持的投资原则之一是不买自己不了解的资产。如果此时此刻出现一个年轻版的芒格,有能力对高科技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那他的成绩一定会远高于普通投资者。毕竟,在芒格80多岁的时候,还有足够的魄力选择投资比亚迪,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比一切毫无根据的臆测都能说明问题。
    前一版时我曾经告诉大家,如果读者想从中了解到芒格和巴菲特的具体投资操作方式,恐怕会失望。鉴于本次只是再版,原作者也没有调整内容,因此这句话仍然有效。只是随着自己年龄和资历的增长,关于这一点有更多的话想说。如果您知道芒格是谁,那就应该了解芒格从来不是以赚快钱而著称的投资人。伯克希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企业所做的事情与风投并无二致:看准有潜力但暂时缺乏资本的实体企业,注入资金,不干预管理层的日常运作,直至企业正常运作产生预期的收益。所谓股神,只不过是因为股票是他们参与一家企业的载体而已。芒格本人一直坚持领取很少的薪资,从来都看不上那些领着高额奖金的所谓华尔街精英,认为他们是未来市场的风险所在,这一点书中表达得很清楚,而金融海啸也验证了他的判断。
    写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问,那阅读本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在我看来,所谓投资技法都是“术”,芒格的成功是因为他掌握了“道”,并且在漫长的一生中坚持身体力行。无论是在经历了早年的丧子之痛,还是面对失去一只眼睛的事实,他都没有让悲痛影响到自己的判断,让一个悲剧变成多个悲剧。90多年来他坚持阅读,不断思考,在此基础上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公平对待所有人,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让他人蒙受损失,让自己变得富有以便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而不是自我享乐。这些可贵的品质散落在书中的各个章节,把它们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完整的芒格。我相信芒格粉都是人群中相对聪明的一群人,但如何像芒格那样做到聪明而善良,永远把做一个正直的人放在赚钱之前,就恐怕不是每个聪明人都能做到的。而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在翻译完本书之后,又有幸接触了另一本与芒格有关的书:Seeking Widsom:From Darwin to Munger。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完成了翻译,但未出版。纵然如此,我依然认为该书中的内容让人受益匪浅,十分推荐对芒格智慧充满兴趣的各位读者找来原版一读。 本次再版,修订了上一版中一些显而易见的错别字,但仍然不能保证30万字毫无纰漏,如有疏忽,还请各位见谅。 杨佳枚、方雷、王薇、姜佳、刘莉萍、乐怡、严尧……感谢这些家人、朋友一直以来的陪伴,以及对于本书提出的宝贵中肯的意见。最后也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出版中心主任曹沁颖女士耐心细致的协调工作。 邱舒然写于上海 2016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