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哲学总论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世界汉译学术名著

  • 定价: ¥43
  • ISBN:978754476634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译林
  • 页数:310页
  • 作者:(德国)卡尔·曼海...
  • 立即节省:
  • 2016-12-01 第1版
  • 2016-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作为20世纪较有影响的社会理论家之一,卡尔·曼海姆在意识形态分析和对20世纪早期时代精神的把握中,把马克思、韦伯与胡塞尔的理论实证研究的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社会境况决定论”,使得知识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由德国卡尔·曼海姆所著、黎鸣和李书崇共同翻译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世界汉译学术名著》一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知识社会学的主要问题,如思想、知识、意识形态、乌托邦、理性等,详细论述了知识社会学的性质、范围、类型、研究方法。他在本书中表达的知识社会学与意识形态理论对传统认识论形成巨大冲击,对于我们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由黎鸣和李书崇共同翻译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世界汉译学术名著》一书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一部代表作。原书最初发表于1929年,1936年在美国出版了英译本。全书论述了知识社会学的几个中心问题,并用实例说明了把这一科学的如何进行实际运用。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为英国读者撰写的介绍本书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论述知识社会学的主要问题,如思想、知识、意识形态、乌托邦、理性等问题;第五部分主要论述知识社会学的性质、范围、类型、研究方法等问题。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问题的初步探讨
  第一节  关于思想的社会学概念
  第二节  当代的思想困境
  第三节  现代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观点的起源
  第四节  作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问题对集体的无意识控制
第二章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用历史眼光看意识形态概念
  第三节  从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到总体概念
  第四节  客观性和偏见
  第五节  从意识形态理论到知识社会学的过渡
  第六节  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七节  从非评价性到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过渡
  第八节  非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中暗含的本体论判断
  第九节  谬误意识问题
  第十节  通过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分析探寻现实
第三章  科学政治学的前景——社会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为什么没有专门的政治科学?
  第二节  知识的政治和社会决定因素
  第三节  各种观点综合成的一个政治社会学问题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社会学问题
  第五节  政治知识的本质
  第六节  政治知识的可传授性
  第七节  三种知识社会学
第四章  乌托邦思想
  第一节  乌托邦、意识形态和现实问题
  第二节  愿望的满足和乌托邦思想
  第三节  乌托邦思想结构的变化:在现代各阶段
  第四节  当代形势下的乌托邦
第五章  知识社会学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知识社会学的两种类型
  第三节  对传统认识论片面性的证明
  第四节  知识社会学的积极作用
  第五节  知识社会学领域中历史——社会学研究的技术问题
  第六节  知识社会学的历史概括

前言

  

    序言
    路易斯·沃思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最初的德文版本是在激烈的思想论争气氛中出现的,当时一些思想家为寻求解决所提出问题的可靠的和站得住脚的方法展开了广泛的论争,这场论争最后只是由于那些思想家的流亡或被迫沉默而平息。从那时起,导致自由魏玛共和国垮台的思想冲突在世界各国不断出现,特别是西欧国家和美国。曾经被认为仅仅是德国著作家们偏重的思想问题,实际上巳蔓延到全世界。过去曾被看作是个别国家少数知识分子关注的深奥问题,已成了现代人的共同困惑。
    与这种局面相呼应,出现了一大批描写西方文明的“终结”、“衰落”、“危机”、“衰败”或“死亡”的作品。尽管这些标题传达了某种警示,但是在大多数这类作品中无法找到对于造成我们的社会混乱和思想混乱的基本因素和发生过程的分析。与这些作品相反,曼海姆教授的著作对我们时代的社会潮流和局势从思想上、信仰上和行为上作了清醒的、批判性的学术分析。
    曾经被认为是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或者被盲目接受的规范和真理,正在受到人们的质疑。这似乎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根据现代的思想和考察,过去曾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却被人们宣布为需要得到论证和证明。而证明的标准本身已成为争论的主题。我们看到人们不仅普遍怀疑观点的有效性,而且怀疑那些表明这些观点的人的动机。这种状况由于在思想领域中每一个人反对所有人的论战而恶化,因为在这一领域人们渴望得到个人声誉而不是真理。曾经被认为是无偏见地和客观地追求真理的净土的思想领域,现在弥漫着生活的世俗化、社会对抗的尖锐化和对个人竞争精神的强调。
    无论这些变化从表面上看如何纷乱不宁,它们也有其有益的影响。在这些变化中,可以提及的是迄今最彻底的自我审视的趋势和更全面地认识的观点与其产生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趋势。虽然说动摇我们社会秩序和思想秩序的一场大动荡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像是一个严酷的幽默,但必须承认,社会科学所遭遇的变化和混乱的景象同时为富有成果的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然而,这一新发展建立在对困扰着社会思想的种种障碍的充分认识之上。这并不意味着自我澄清是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唯一条件,正如下文将显示的那样,它不过是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1.当前社会知识的发展由于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使还没有瘫痪,但也受到了阻碍,一个来自外界,另一个则在科学界本身之内起作用。一方面,过去一直阻碍和延缓社会知识发展的力量仍然不足以说明社会知识的发展与它们看作是自己兴趣的东西不相称的产物,另一方面,人们试图把自然科学的传统与整套研究方法搬到社会科学领域的尝试常常导致混乱、误解和毫无成效。关于社会问题的科学思想至今已经发动了主要针对学术上不容异己和制度化的压制的斗争。这一科学思想一直在为确立自身而反对其永恒的敌人:教会、国家和宗族的权威利益。然而,在以往的几个世纪中,反对那些外部力量的斗争至少已取得了局部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了容忍不受限制的研究、甚至鼓励自由思想的风气。在中世纪的精神黑暗时期和现代世俗专制的兴起时期之间的短暂间隙中,西方世界许诺将实现一切时代有启发性的思想家的理想,即通过充分地运用智慧,人类可以战胜自然逆境和文化堕落。然而,正如在历史上屡次发生的那样,现在这一理想似乎又在经历磨难。所有国家的人民都堂而皇之地和自豪地委身于非理性的狂热,甚至长期以来一直是自由和理性的避难所的盎格鲁一萨克逊世界,最近也再度出现了对知识分子的政治迫害。
    在西方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在宗教迫害的剧痛之后,对关于物质世界的知识的追求终于使自然科学被承认拥有自己自主的领地。自16世纪以来,尽管存在着个别例外,神学教条主义从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领域退却,直到自然科学的权威被普遍承认。面对科学研究的推进,教会作了让步,并一次又一次地调整它对教义的解释,以使它同科学发现之间的差异不致太明显。
    最后,人们近乎用对神圣之物的敬意来聆听科学之声,而这种态度过去只给予权威性的宗教声明。近几十年来,科学的理论结构经历的一系列革命赢得了追求科学真理的不可动摇的声誉。即使在过去的五年中偶尔有一些人叫嚷要限制科学成果,理由是科学对经济组织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但是,无论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步伐如何被放慢,然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更可能是由于对科学成果的经济需求有所减少,而不是由于蓄意试图阻止科学进步以维持现存秩序所致。
    自然科学对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教条的胜利同对社会生活研究……思想在维持或改变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它便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放到了传播思想的机构和手段上,以及询问自由和表达自由的程度上。与此相联系的是,它把注意力集中于现存教育制度的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的教育制度反映和影响它们在其中运作的社会的方式。在这一点上,最近在有关教育的论著中讨论很多的灌输问题,在知识社会学中获得了一个突出的地位。知识社会学也对报纸、知识普及及宣传的作用给予了适当的关注。充分理解这些现象将有助于形成关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思想所起的作用,以及知识作为控制社会现实之工具的价值的更准确的概念。
    尽管人们对其主要作用集中于社会的知识活动的那些社会机构已有大量的专门叙述,但却没有对知识生活的社会组织作过充分的理论论述。因此知识社会学的一个主要责任就在于对知识活动框架内的机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对中小学、大学、研究院、学术团体、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和实验室、基金会以及出版机构等的研究。了解这些机构的支持者和支持方式、举办活动的类型、政策、内部组织和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个社会组织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最后,在其所有方面,知识社会学还关注知识活动的载体——人,即知识分子。在一切社会中,都有一些知识分子专门负责积累、保存、重新阐述和传播这一群体的知识遗产。这一群体的构成、社会起源、吸收人员的方法、组织形式、阶级归属、取得的报酬和声望以及他们对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参与,构成了知识社会学试图解答的一些更为关键的问题。这些要素在知识社会活动的产品中表达自己的方式,是所有以知识社会学名义进行的研究的中心课题。
    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中,曼海姆教授不仅概括了一门能对社会生活作出新的和更深刻理解的新学科,而且对当今的一些主要道德问题作了非常必要的阐明。此书的翻译希望能对解决英美国家中具有智慧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