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电影电视艺术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Ⅱ初中篇)

  • 定价: ¥29.8
  • ISBN:978753478946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大象
  • 页数:230页
  • 作者:编者:王晓琳
  • 立即节省:
  • 2016-09-01 第1版
  • 2016-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由王晓琳编著的《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Ⅱ初中篇)》一书旨在让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遇到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电影,以电影的榜样力量带动学生的人格发展,给生命成长搭建阶梯。
    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具体理论为依据,本书在初中阶段选择了30部电影。每部包括电影的基本信息、主题、推荐理由、经典台词、精读和问题设计。
    本书适合初中生看,在电影中寻找到一个又一个人生蓝本;适合师生共读,通过电影课程编织属于自己班级的教育叙事;适合所有老师看,让电影成为理解职业的途径之一;适合家长看,能够营造高品质的家庭生活。
    目前国内同类型的书籍只有一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作者为成都老师),且只是立足于高中阶段的16部电影赏析,远不及本书的系统与专业。

内容提要

  

    由王晓琳编著的《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Ⅱ初中篇)》一书旨在让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遇到最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电影,以电影的榜样力量带动学生的人格发展,给生命成长搭建阶梯。

作者简介

    王晓琳,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多年来潜心于班级管理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2007年与秦望老师发起组建了“8+1”班主任工作室,至今已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班主任工作室;2009年主持教育在线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班主任问吧”;2011年主持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电影课程项目;2015年担任南明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电影课程讲师;连续三届担任湖北省卓越班主任培训班讲师。

目录

这本书适合推荐给哪些群体?
开发阶梯电影课程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共看同一部电影?
第四阶梯
  1.《起风了》电影主题:对梦想的持守,努力、勤奋与刻苦精神是每一个孩子所需要的
  2.《叫我第一名》电影主题: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自己
  3.《小孩不笨》电影主题: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天赋,给成长带来方向
  4.《人工智能》电影主题:电影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懂得母爱并持守对母爱的追求
  5.《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主题:真正的班级需要创造,需要每一个人深刻的参与与卷入
  6.《国王的演讲》电影主题:接纳自身的不完美并努力改变它
  7.《大鱼》电影主题:成长是一定要拥有梦想的,让梦想钓着我们去生活
  8.《当幸福来敲门》电影主题:生活充满苦难,也充满奋斗的幸福
  9.《 美丽人生》电影主题:人生是一场游戏,在游戏中保守对人生的希望和美好
  10.《中央车站》电影主题:成长就是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告别和期待
第五阶梯
  1.《指环王》电影主题:有些人一定是持戒者,理解他们的天命与担当
  2.《天堂电影院》电影主题:成长过程中要学会坚守与放弃
  3.《禁忌的游戏》电影主题:理解童年对孩子的意义
  4.《杀死一只知更鸟》电影主题: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学会正义、悲悯、公正
  5.《偷自行车的人》电影主题:道德两难的处境与抉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身
  6.《回归》电影主题:成长中要理解父亲,回归世界的秩序与规则
  7.《听见天堂》电影主题:目盲是隐喻,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倾听世界声音的心灵
  8.《侧耳倾听》电影主题:学会倾听是我们理解感情、理解世界、理解成长的方式
  9.《微观世界》电影主题:让我们学会静默,发现大自然的另一种美好
  10.《海洋》电影主题: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第六阶梯
  1.《海上钢琴师》电影主题:理解信仰的纯粹与持守
  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主题:重要的是理解派的信仰与思考问题的方式
  3.《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主题:理解青春,与青春同行
  4.《黄昏清兵卫》电影主题:在喧扰的世间学会持守内心的“武士”精神
  5.《美丽心灵》电影主题:信任、努力、坚持不懈
  6.《勇敢的心》电影主题:一颗勇敢的心来自于坚定的信仰并能战胜各种困境
  7.《丁丁历险记》电影主题:丁丁是历险、探索、勇敢、智慧的象征
  8.《非洲女王号》电影主题:不停止梦想,不停止努力,不丧失前进的勇气
  9.《奔腾年代》电影主题:主题是赢,这就需要相互的接纳、鼓励和激发
  10.《我的兄弟姐妹》电影主题:学会珍惜亲情、友情

前言

  

    电影的力量(代序)
    十二岁那年,看露天电影。一个悲伤的故事。麦场上,人山人海。渐渐地,故事席卷了我,周围的人声渐渐隐去了,偌大的世界里仿佛只有我一个人。眼泪在黑夜中不停地流淌,似乎永远也流不完……  但是电影很快播完了,在一片呼儿唤女的狼藉中,麦场上渐渐空了,只有收拾银幕的工作人员的烟头,明明灭灭。我的心也仿佛被掏空了,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然后,神奇的事发生了。我的心似乎一点点变得轻松起来,仿佛压抑了许久的东西,随着泪水被留在了麦场。而周围的一切,忽然从这夜里立体地浮现出来:秋夜皎洁清冷的月亮,清新如斯,仿佛生平第一次看到。路边麦秸上的清霜,青草上泛着的细微的白光,蟋蟀们自在的鸣唱,被惊到的夜鸟展翅穿过树叶的声音,一下子全部清晰起来。  我的脚步变得轻快起来,甚至禁不住轻轻地吟起歌来。虽然我千百次地走过这条路,但这个夜晚,我仿佛第一次踏入。或者说,从一个世界,忽然地踏入了另一个世界。回到家里,轻轻推门进去,我已经不知不觉得愉快起来。我想,母亲一定不知道,三个小时前,她的儿子出门了,但是现在回来的,其实是另外一个人,一个完整崭新的人。  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那时候还不知道“卡塔西斯”(净化)。  一  显然,电影自此构成了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露天电影到室内的电影院,再穿过20世纪80年代的录像厅,接下来是VCD和DVD,最后到网上追电影。我想,看过的电影,总该数以千计吧!  这本书中的许多电影,都深刻地影响过我。  对我来说,政治学的启蒙始于《飞越疯人院》《浪潮》《楚门的世界》《杀死一只知更鸟》。尤其是《十二怒汉》,一桩普通的案件,一场逐渐走向成熟的对话,一次关于民主与责任的出色实践,整体地、丰富又尖锐地刺激着我。电影也是极好的提问者,《拯救大兵瑞恩》中,冒着牺牲一组士兵的危险去救一个人是否值得?这一个小小的问题,有时候需要穿越整部伦理史去回答。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答案的,就像《死亡诗社》,它只是把问题提供给你,这个问题如何回答曾在我的朋友们中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从事教育工作以后,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研究者,电影都是我理解孩子、理解人性、理解世界及理解自我的重要来源。《自闭历程》《心灵捕手》《蒙娜丽莎的微笑》《地球上的星星》《叫我第一名》《海上钢琴师》《早熟》《回归》《十七岁的单车》《国王的演讲》……有时候,一部电影,就仿佛一部教育学论著,这毫不夸张!像《放牛班的春天》《生命因你而动听》就当之无愧。我从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从大多数厚厚的教育专著中要多得多。  我在电影里欢笑、哭泣或沉默。  我喜欢岩井俊二的《情书》与《花与爱丽斯》,也震颤于他的《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我喜欢《大鱼》中丰富绚烂的想象力,也沉醉于《美丽人生》中的人性温暖,偶尔还会在《天堂电影院》里念会儿旧。  更重要的是,电影是有力量的,这力量,可能比想象中都更加深远。这不仅仅是指类似《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电影所发挥的道德力量,或者《勇敢的心》之类的电影所激发的勇气,更是指它对你的整体生命的摧枯拉朽般的冲击。例如作为隐喻的《指环王》三部曲,显现人的自由、尊严与勇敢的《肖申克的救赎》,  我都看过数遍,尤其是在人生艰难的时候。另一种不同于西方式的勇气,则来自东方电影。例如《七武士》《黄昏清兵卫》,显示了另一种东方式的高洁与坚忍。《甘地传》对我的影响也很深,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甘地主义者。  电影还是一面“存在之镜”。《盗梦空间》《黑客帝国》对现实世界的意味深的隐喻常常令我震惊,尤其是后者,似乎就是一本深厚的哲学作品。而很长时间,我对《大话西游》爱不释手。或许,人到中年才真正地看懂了它,像狗一样承担起自己的命运。  那些认为“电影是假的”的人,是不懂电影,尤其是不懂好电影的。重构现实对人类来说,是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套用一句名言,“小说比历史更真实”,似乎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电影比生活更真实”,它让被日常琐碎遮蔽的本质世界显露出来,从而引起了我们灵魂深处的震颤。  二  我女儿读中学时,曾有过一段艰难的时光。  那时候,我陪她的方式之一就是看电影。《指环王》三部曲有十多个小时,我也默默地陪她看完了,我相信电影的力量。  今天是一个网络时代,世界变化太快了,麦场上看露天电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孩子,也不会再在秋夜去走那长长的路,去看皎洁的月亮,去听蟋蟀充满存在主义气息的鸣唱。“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在它确实提供了海量的资源,让人类更具有可能性,坏在它不是秩序化的,而是像海啸一样铺天盖地而来,许多孩子的灵魂被撕得粉碎。再加上应试教育的盛行,一个具有自由与尊严的孩子似乎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奇异的碎片化生存,灵魂缺乏足够的空间将之整合起来。  电影业空前发达,亿元票房稀松平常,动辄突破10亿。孩子们似乎越来越不关心故事,那是编织灵魂的经纬线。大家关心的是演员的“颜值”,是3D的视觉效果,是一切能够刺激感官的东西。当《速度与激情》火到了第七部,谁还有耐心重温《天堂电影院》?  2009年,南明教育(原新教育研究中心)创立了南明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当时名为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者研习经典,切磋教育。两年后,又成立了“网师电影院”,一批电影爱好者,以每两周一部的速度,从海量的电影资源中,不断地淘出适合教师和孩子的作品,并进行深入的讨论。这些电影不仅润泽了老师们的生活,其中相当一部分还被他们推荐给自己的学生,影响日益深远。王云(网名西门小醉)和我分别担任过网师电影院的“经理”,最终,这根接力棒被长时间地交到了本书的编著者王晓琳(网名“淡墨轻轻影”)手中。在她的主持下,网师电影院就这样一天天地坚持下来,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  如今,在王晓琳老师的主持下,一批网师里的电影爱好者,也是各部电影的主讲人,一起将这几年的成果用心加以梳理,分为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三部著作,可谓善莫大焉。  在这个影视时代,电影应该被引进家庭教育甚至学校教育之中,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不能把那些美好的经典筛选出来,让它们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营养,在孩子们的生命中持久地发挥力量,那么,他们很容易简单地被票房电影所吸引,在“速度”与“激情”的撕扯下不断地成为碎片。功利主义与感官主义不能成为教育的全部,家长和老师们,经常地陪孩子看部精心挑选的电影吧!沿着这些影像走过去,以此为路标再进入更多的影像,生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深邃和丰盈起来的。  这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相互书写。或许,孩子的一生,将因这些电影的润泽而变得有些不同,甚至于有很大的不同。  是为序。
    魏智渊
    2015年6月18日于新乡

后记

  

    后记
    在这里,我要郑重感谢南明教育研究中心的干国祥老师和魏智渊老师,电影研讨的发起及持续数年的坚持都是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展开的。他们的思想与观点成为照亮电影课程前行的灯塔。他们是土壤,是导师,没有他们深度的引领就没有电影课程的萌芽和成长。
    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参与南明网络师范学院电影院(简称“网师电影院”)研讨的每一位网师学员,没有大家观点的碰撞就没有研讨的精彩。特别要感谢积极申请主持的主持人,每一期研讨要进行高强度的备课,每一次研讨都凝聚了电影主持人知识理论的精华和大量的劳动心血,他们的付出理应得到尊重。在这里我要向所有主持过电影课程的主持人表达诚挚的谢意,正是他们推动了电影课程愈走愈远。
    可以说没有网师电影院持久深入的对电影的沉浸,就没有这套书的灵感和灵魂。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了一个行走的网师电影院,拥有了一批高水平的网师学员队伍,才有可能在有限的电影世界里开拓出无限的可能性。
    感谢网师电影院这块土壤滋养了我们这本书的灵魂。
    南明网络师范学院电影院成立于2011年3月12日,既是网师学员的文化休闲场所,也是网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师电影院秉承“电影润泽生活”的宗旨,定期组织网师学员进行经典电影的研讨与解读,从而把真正热爱电影的学员会聚到了一起。网师电影院首任“经理”为西门小醉老师,第二任“经理”为魏智渊老师,现任经理为淡墨老师,并担任网师电影院的讲师。从2013年1月起,网师电影院正式升格为网师电影课程。网师电影院,承载的是电影,穿越的是时代,经历的是成长。
    在这里,还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朋友们。感谢主持网师教务工作的贾卫平老师不断地协调各种关系,促成本书的最终出版。特别感谢秦望老师领导的济源一中“8+1”班主任工作团队给予的支持。感谢济源一中韩玉奎校长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予充分的信任。感谢济源市教研室的常亚歌老师及其领导的名师工作室团队。感谢北京源创教育研究院的张万珠老师给予我的意见和建议。感谢郑学志老师对我研究工作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由于视野及个人水平的限制,电影课程的开发还有待更加成熟与完善。同样我们所收录的电影未必是最合适的。我希望得到在电影课程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批评和建议,也希望各位有志于电影课程研讨的同行们携手而行。
    王晓琳
    201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