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你是我的虚荣(精)

  • 定价: ¥39.8
  • ISBN:9787545912647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鹭江
  • 页数:247页
  • 作者:蒲荔子
  • 立即节省:
  • 2016-11-01 第1版
  • 2016-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你是我的虚荣(精)》可能是互联网时代很值得期待的汉语文字,美国《时代》推崇的作家李傻傻(蒲荔子),沉寂十年重新写作,告诉我们好文字依然存在。
    爱是空虚,爱是光荣。
    无论写女人,写朋友,写青春,写阴暗的心理、窘迫处境、温暖细节,都不过在说一个字:爱。
    30个故事,30种情感,30个回忆的出口,不过是在说一个人爱这个世界的可能。
    爱她的白天,也爱她的夜晚;爱光明新鲜,也爱自己暗黑的阴影。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但只要你有过青春,有过记忆、疼痛,尤其是有过爱,那么,让这些故事带领你回到过去不可磨灭的生活;让这些故事证明,好的文字依然存在,她打动人心,并且一直打动。

内容提要

  

    李傻傻(蒲荔子)在沉寂十年后重新写作,带给我们对于好文字的信心。无论写女人,写朋友,写青春,写阴暗的心理、窘迫处境、温暖细节,都不过茌说一个字:爱。30个故事,30种情感,30个回忆的出口,不过是在说一个人爱这个世界的可能。这些故事证明,好的文字依然存在,它打动人心,并且将一直打动。
    《你是我的虚荣(精)》不仅保留了作者流传甚久的成名作《火光》《女人》《被当作鬼的人》《虚构:铜鼓潭》《打口古都》等,还增添了这十年中写的篇章,如《不知道有没有人给她骂这样的情书》《我见过广州的白天和夜,和每一刻》等。在一本书中,我们看到从李傻傻到蒲荔子的成长,也看到一代人的青春纪念。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自己。

媒体推荐

    人生的一切美好部是虚荣——空虚和光荣,于是文学有了存在的理由:见证多么光荣终是空虚,亦见证纵然空虚仍是光荣。李傻傻的作品是有力的双重见证。
    ——周国平作家
    一直很期待蒲荔子的新作品。他的文字混合了潮湿的雾气和粗烈的蛮力,有着浑然天成又出人意料的意象;他写生活的暗与黑、疼痛与放纵,笔触所及,又有写作者难得的坦率和真诚。
    ——苏童作家
    蒲荔子的成熟和自信建立在更为经典的阅读之上。他的故事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充溢着张力、迷惑和玄机。他的文字充满弹性,永远带着暗示意味。
    ——马原作家
    “但无论怎样,我们这种人,最后总是觉得要写点什么。”荔子这句话让我等了很久。好的文字,时问越久越见光彩;这本书里很多篇章写在十几年前,今天看依然无比动人,甚至更为动人。
    ——蔡崇达作家

作者简介

    蒲荔子,曾用笔名李傻傻,出生于1981年11月,湖南隆回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4年起陆续出版长篇小说《红×》、散文短篇集《被当作鬼的人》、作品集《李傻傻三年文集》等。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幽灵作家”。2015年和朋友创办中国精选美宿平台“朋友家”,并重渐写作。

目录

第一辑
  我最难忘的一双女人的手
  我最难忘的一次“偷窃”
  不知道以后有没有人给她写这样的情书
  诳语
第二辑
  火光
  妈妈
  我把对一个女人的思念写出来
第三辑
  最让人感到满足和安慰的
  超越爱情的永恒之死
  女人
第四辑
  这样
  无名之地
  被当作鬼的人
  虚构:铜鼓潭
  闹马山
  云
  飘满鱼的天空
  溺水记
  两个少年
  一个喜爱出走的朋友
  鸡毛鸭毛
第五辑
  一只懒鸟的神庙
  一九九三年的马蹄
  下半夜
  三百块和一寸黑白免冠照片
  一他们去抢劫
  西安、流行病和青年
  打口古都
第六辑
  我见过广州的白天和夜,和每一刻
  苏东亮退学一事
  我有一个老师
  脸红的流氓
附录:如果有一天,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前言

  

    爱是空虚,爱是光荣
    二〇一四年,我做的很多事都不记得了,不记得其中有什么情绪。有一件小事还很清楚。
    那时我和朋友欧亚做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邀请了小说家朱文来分享。其实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就不写小说,改拍电影了,他来分享的也不是小说,而是新片《小东西》,但我还是愿意叫他小说家。
    毕竟,除了美艳妖娆的姑娘,没有几个男小说家是我想见的;如果是导演,就更没有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但我觉得,看过朱文的小说的人,应该不会不想见他,那个把日常生活写得波澜起伏,把平凡者写得沟壑密布的写作者,那种要胀破的才华,还有荷尔蒙的气息、欲望和生命之中的光。就像看过纳博科夫《洛丽塔》的人不会忘记这个开头:“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看过《尖锐之秋》,看过《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看过《段丽在古城南京》,看过《看女人》,看过《我爱美元》……人们不会不想:靠,这个作家在哪里啊,真想见他一面。
    最后他来了。因为是组织者,忙得满地鸡毛,除了在酒店打个照面,作为一个迷弟,都没空去听他说了什么。走的那天,我在他上车前请他签名,他签上“幸会朱文”。我记得那天的情形是:君悦酒店的空调很冷,其他人像空气一样,我忘了是谁。那天我很紧张,说话有点发抖。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那本《金蔷薇》里写了俄罗斯的诸多作家,很多都是一副迷弟的模样,诸如“我们都生活在他的天才的轻微的反光之中”的巴别尔,诸如写出“那么,放大胆子/永远和我在一起”的亚历山大·勃洛克。但当我按图索骥去看这些作家,很多时候并没有他所描述的那样战栗的感觉。我想是因为,除了被翻译丢失的那部分生气,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是帕乌斯托夫斯基本人,因此我们在书里看不到他所沉迷的事物;令我们沉迷的,是帕乌斯托夫斯基,那个穷其一生在灰烬中捡筛出金粉铸造一朵金蔷薇的作者。
    除了杀时间之外,艺术的功用,不过就是在世界之外找出自己没有发现的同类,找到别人说出自己未能描述的灵魂。
    因而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重读朱文的书,每一次除了吃惊并惭愧于他的感觉要刺破空气的才华,我想更令我沉迷的是书中那个无处不在的人。我感觉那是自已,或者另一个我,或者我的另一个时空。无聊又想着改变,欲望膨胀却又不想行动,心存石破天惊的妄想却又拼命安于现状。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承认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又花了很长时间,我才稍微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需要面对自己全部的真实。严格来说,很长时间我都不认识自己,我作为各种角色在各种空间行动,经常有那种事后追悔莫及的想法;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洗涤剂,把我内心阴暗的部分洗净晾干;应该有一个完美的模具给我,使我追逐靠近,变成某一种人。庆幸的是,这么多年之后,我终于敢于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虚荣、怯懦、妄想、粗暴、冷漠、骄傲,以及我暂时未能想起的一些毛病。这并不是因为我变得自暴自弃,而是恰恰相反,我觉得这些不再是一种毛病而是一种存在,每种存在各有比例,每种比例总在变化,每种人最后总是一个独有的配方。我想做的是看看自己内心的构成是什么,它有多亮以及有多暗;我不再想取悦那些不能理解我的人,不再想为莫须有的目标修改自己的信条,也不再为一些事失落,而是为所有的经历感到庆祝。
    常常看的另一本书是《聊斋志异》。蒲松龄在开篇《聊斋自志》里最后几旬说:“凉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一介穷书生,天天招呼路人喝茶,收集鬼故事,估计被不少人视为怪物,可是他觉得有知音,在梦魂所历,在冥冥之中。我常常想着改动他几个字,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不可能。
    到三十五岁,我才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我承认就是这种虚荣的事:与寂寞为伍,与黑暗同行,就是创造的刺激。就像爱是空虚,爱是光荣,就像爱是与生俱来的虚荣让人垂涎,作家们创造出了我们不能描述的灵魂,他们在山顶等着我们去看风景,我想和他们在那里碰杯——怀着这种想法,我在山脚徘徊了很久,现在准备上路。我想我会成为上山路上的一块砖,或者路边白骨及草丛,但一想起山顶的风,我就觉得高兴起来。
    这么多年,我已经完全知道写作是个什么玩意。大部分时候,它令你抓耳挠腮,抽烟喝酒无济于事,你想着去跑一身汗,去做一次爱,可是都不能解决词穷这种问题。当她终于来到,可能你却睡着了,于是你只能梦见,第二天起来早已忘得干干净净。只有当她真的恰巧来到的时候,那种幸福的感觉,足以抵消这一切等待。
    有一次,写到半夜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突然“啊”地一声大叫,惊醒了睡梦中的家人,吓得他们不轻;有时候和朋友喝酒,我突然消失了,因为她突然不请自来。慢慢地,你大概会知道她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因此你必须在那时候做好准备,严守你们之间的纪律,不然她就可能消失很长时间。
    我浪费了最好的时光,并且得到了浪费的快乐,现在我看看能不能有另外一种挥霍。我曾经迷恋夏天的篝火,和陌生姑娘们一起喝酒,围着火堆跳,像是在做一些把自己投进火里的准备工作,现在我准备走进去,走入火中。
    没有这种更远更能唬住自己的远方,就感觉迈不开步子。也许我这是在骗自己。可是谁能说清楚,闪光的记忆中有哪些是自己制造的幻象;面对迷途,和头顶星空一样浩瀚的迷途,我们除了屏住呼吸告诉自己未来一片光明,又怎么压抑住慌乱往前走。
    这本书很多文章写于二〇〇〇至二〇〇四年,写于西安那个昏暗的6103宿舍和同样昏暗的图书馆。重看自己这么些年的零碎文章,就像看一个人的延时摄影,看自己内心秘密的局部细节图。像看别人的成长一样看书中的人,我常常觉得这个人很可笑,可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可笑的人就是我,就是此时此地。我想着什么样的人会在梦魂之中看到他自身的影子,就像我在那些莫名其妙的书中看到自己一样。
    感谢有人还等待这本书。献给所有爱这个世界的人,你是我的虚荣。
    重新写新小说《虚荣广场》,预计会有很多困难。感谢有人依然期待这本书。
    还有很多感谢不一一具名,我相信你们都知道我的感觉。
    “但作天籁,不为好音。”我已在书中暴露所有的黑暗和光明,你们已经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蒲荔平2016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