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世界政治

分水岭(美国民权运动的奋起与挣扎)(精)

  • 定价: ¥128
  • ISBN:9787515344881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青年
  • 页数:971页
  • 作者:(美)泰勒·布兰奇...
  • 立即节省:
  • 2016-11-01 第1版
  • 2016-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泰勒·布兰奇著的这本《分水岭(美国民权运动的奋起与挣扎)》以美国民权运动为开篇、以冷战和政府集权为高潮、并以总统被刺杀为谢幕。它不仅讲述了美国民权运动的进程,更通过大量细节揭露了这个美国二十一世纪最为混乱动荡的时代的真相。
    本书获《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80多家媒体高度赞誉。刘瑜、秦晖、贺卫方、野夫、余世存真诚推荐。

内容提要

  

    《分水岭(美国民权运动的奋起与挣扎)》是有关小马丁·路德·金及其领导的美国民权运动最权威的著作之一。记者出身的作者泰勒·布兰奇在广泛搜集原始档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访了百余人,获取了大量材料,全面、详细、栩栩如生地记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这段时期,金及其伙伴从美国南方发起民权运动,并逐渐发展到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全过程。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美国民权运动的进程,而且通过大量细节展现了一个让美国人阵痛,并以总统被刺杀为谢幕的混乱时代。
    中文版由《失控》翻译团队历时近三年完成,皇皇巨著,百万余字、近千页。为追求文本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数位资深专家编校审读长达一年之久。

媒体推荐

    布兰奇所描述的这个时代,彻底改变了美国。
    ——《人物》
    每一个关注民权运动的公民,不论肤色、地域,都必读的历史巨著。
    ——《纽约时报》
    布兰奇的描述,非凡细致,人们可以看到马丁·路德·金最复杂、最理智的一面,以及金牧师时代前的美国。
    ——《华盛顿邮报》
    上等佳作,极具启示意义。奇迹般再现了往日时光。
    ——《新闻周刊》

作者简介

    泰勒·布兰奇,学者、畅销书作家。普利策奖得主。
    著有《火之柱:金牧师年代的美国人1964—1965》以及《坎南之畔:金牧师年代的美国人1965-1968》与本书合称为金时代纪事三部曲。布兰奇的纪事三部曲几乎囊括了美国图书界所有的大奖。现今,他与妻子克里斯提娜·梅西居住在巴尔的摩。

目录

导读
前言
第一章  先驱:弗农·约翰斯
第二章  洛克菲勒家族和埃比尼泽教会
第三章  尼布尔和桌球
第四章  第一首
第五章  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运动
第六章  领略世界
第七章  复生
第八章  政治的阴影
第九章  历史的一枚卒子
第十章  肯尼迪的转变
第十一章  车轮上的洗礼
第十二章  自由乘车运动之夏
第十三章  麦库姆的摩西,堪萨斯的金
第十四章  圣诞节前的奥尔巴尼
第十五章  胡佛的铁三角,金的组织
第十六章  救火队员最后的缓刑
第十七章  密西西比大学的陷落
第十八章  伯明翰
第十九章  绿林镇和伯明翰监狱
第二十章  孩子们的奇迹
第二十一章  大风暴
第二十二章  向华盛顿进军
第二十三章  翻越:梦魇与梦想
致谢

前言

  

    肤色定义了视觉感官,种族塑造了文化视角——有意无意间,我们总能感受到肤色和种族对我们的影响。这种潜在力量让人在选择基于种族的历史视角时更加谨慎。尽管在此书的写作中,以马丁·路德·金为核心,但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他的传记。他传承给我们一个世界,而重塑里面的观念无疑会把大部分读者隔离开来,包括我自己,因为那远远超出了我们熟悉的领域。如果把金当作一个历史人物来看,普遍会关注他对白人社会的影响,而忽略了他生命的本质。但我认为正是他生命的本质促成了这段动荡的历史和神话。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围绕美国时代的主线,把一连串的人物故事紧密联系起来,试图让传记和历史相得益彰。和金本人的愿景一样,本书不只用一种声音,想要把一种孤立的文化上升到更为宏大的历史。正文部分还涉及金和一些看似与他相距甚远的人,他们的阶层各异,地位不同。通过寻找他们中至少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关系,我希望能更加鲜明和全面地让读者了解他们——比如老修女波拉德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学生非暴力统筹委员会的领导人鲍勃·莫塞斯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第一任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肯尼迪家族和金在黑人教会内部的竞争对手。
    我旨在撰写有关民权运动的历史,从众人确切的看法中取材,换言之,要想寻找真相,最客观的方式之一是从陌生人、外国人和敌人的角度去看。我希望这些翔实的记录可以证明我的观点:在战后时期的分水岭,金的一生是美国历史上最精彩也最重要的隐喻。
    我选用了叙述性传记史的写作方式,这多少影响了文体。比如,叙述中用到的“黑人”一词,用词的时间跨度和那个词盛行的时间段相吻合。这绝对不是为了表达我的政治态度,仅仅是想营造一种时代感,更好地去捕捉当时的诸多变化——其中包括一个尤为特别的变化:一夜之间整个社会都用“黑种人”这个词来取代“黑人”。由于小说篇幅有限,为此我请求读者谅解,这种转变会在第二卷中有所体现。
    另外,我在本书的写作中还有一处遗憾——对斯坦利·利维森的记载只是略有涉及,并没有给大家提供足够的材料。从1984年开始,我就一直在寻找联邦调查局的记录原件,他们认为金的这位白人密友是共产党特工。就这一指控,联邦调查局还安装了窃听电话监控金,并且还对民权运动实施了很多附带性的干扰。美国司法部拒绝了我的要求,他们认为即使告密者提供的有关利维森的材料已有30至35年历史,但现在公开的话,还是会危害国家安全。这简直是官僚之间赤裸裸的互相袒护。我觉得一定有些和中央情报局较劲的小侦探,但这种程度的保密真是比保皇主义的荒谬还离谱。
    关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对马丁·路德·金的调查还存有其他证据,大卫·盖洛就对此做过开创性工作,这些更让我肯定了利维森的为人和历史贡献。然而,有关方拒绝公开相关资料,不给美国公众提供共同的立场进行历史性的讨论。虽然里根总统为纪念马丁·路德·金设立了一个国家纪念目,但他还是公开提出过对马丁·路德·金那一项“根本性不忠”的指控。我感到深深惋惜,一个所谓的民主政府仍然费尽心力保守国家机密,让这些指控继续存在。
    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
    198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