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曾国藩大传

  • 定价: ¥48
  • ISBN:978751435507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现代
  • 页数:349页
  • 作者:刘安平
  • 立即节省:
  • 2017-01-01 第1版
  • 2017-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刘安平所著的《曾国藩大传》是曾国藩的传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同时也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是湖湘大儒,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奇迹。《曾国藩大传》在梳理曾国藩一生的同时,也探讨了曾国藩为何备受争议也备受推崇的原因。

内容提要

  

    他是湖湘大儒,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奇迹;他创办湘军,为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克己勤政,鞠躬尽瘁;他是功成名立的晚清“中兴名臣”,也是杀人如麻的“曾剃头”……曾国藩的真实面孔到底什么样?跟着刘安平所著的《曾国藩大传》一看究竟吧。

作者简介

    刘安平,资深媒体人。对古今政治有独到见解,酷爱读史,潜心研究近代重要政治家多年,《曾国藩大传》是其遍读曾国藩相关历史书籍后,精心写作而成的作品。

目录

第一章  家住湘乡山水间
第二章  考中进士再做官
第三章  从团练大臣到组织湘军
第四章  攻打太平军从武昌下手
第五章  天京变乱逆转时局
第六章  清政府里的洋务派
第七章  走向末路的太平天国
第八章  没有太平军的日子

前言

  

    导言
    微信、微博、智能手机,乃至互联网+,当这些时髦而又很有科技感的新鲜事物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很少有人会在乎什么历史,更别提花时间去研究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了。
    正是因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才会下如此判断。其实,物质越是繁荣,越需要有精神寄托,从历史中找寻自己的血脉便是一条又快又实用的途径。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探寻历史的意愿和能力。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人对历史的东西就一下子有了兴趣,国学、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儿”等文化现象的大热,就是最好证明。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被全球化浪潮全面裹挟时,中国人又开始反复问自己那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人物,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来寻找答案。通过历史人物身处的那个时代,我们可以吸取足够丰富的养料,找到足够多的教训,看到足够斑斓的世界,从而完善我们当下的人生。这难道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儿吗?
    要了解中国历史人物,必定绕不开曾国藩,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之所以说他特别,原因在于关于他有太多的争议。先说他的优点,似乎各种能力他都具备了,他好像什么都会,光看后世给他的封号就足以惊人: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除此之外,曾国藩还是距离中国现代社会最近的一个朝代——清朝中的贤臣代表人物,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另外,曾国藩也饱受非议,主要在于他作为军中统帅,南征北战过程中,实在太过残忍,完全看不到他标榜的人性。他最受抨击的黑历史就是在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的记录,因此他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
    即便有这么多争议,近年来中国社会还是不可逆转地刮起了一股“曾国藩热”,对曾国藩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街头巷尾谈论曾国藩的人中,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初识文字的孩童。“曾国藩热”是一种颇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会截取曾国藩不同的侧面来了解。
    无论怎样,如果回归到中国人本身来看,中国有句老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的一生基本诠释了这句老话。所以中国近代许多政治人物都对曾国藩有不低的评价,比如毛泽东将其视作“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则认为他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并说“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普通民众看到的曾国藩当然与政治家不同。老百姓心思简单,过小日子,不求平天下,只求独善其身,看看曾国藩,至少能够学些为人处世的哲学。曾国藩学问当然好,他被称为清朝最后一位理学大师,他崇尚程朱理学,把程朱理学运用得从容自如。
    老百姓爱读《曾国藩家书》的最大原因是,曾国藩确是近代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传承的典范之人。他身上无不体现了“孝、悌、仁、义、礼、智、信”。“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即敬奉祖先,周旋亲邻,起早,扫屋,读书,种菜,养鱼,养猪八事。”曾国藩多次在信中告诫兄弟子侄,时时恪守家风、家德,而这八字也正是他以耕读治家的根本。
    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更是彰显了儒家入世处事的要旨,“君臣义”之三纲,他始终没有半点儿逾越,用尽毕生的心血为已经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开创了一段暂时稳定、繁荣的局面,被后世称为“中兴名臣”。他荣居高位,却时时谨小慎微,也一再嘱咐弟弟曾国荃戒骄戒躁,总以勤、谦为其根本;他为官三十余年,一身清廉,知人善任,广结有识之士。曾国藩在做官方面的谨小慎微、尽忠职守,乃至开拓进取,都非常契合中国人当下做事做官的思路。
    曾国藩身上也有很多为读书人效仿的地方。他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是名副其实的儒家。读书、修身、养性等都讲一个“恒”字,在道光二十二年的一封家书中,他写道:“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问断也。”
    曾国藩最被人诟病的地方,恐怕就是立德方面。无论怎么辩解,曾国藩还是心狠手辣的军事家,他在家书中即自称“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曾国藩性格中凶残的一面,或许跟他的成长环境相关。曾国藩生于湖南。湖南自古便是蛮荒之地,虽然以勤劳著称的湖南人世代耕耘于斯,但直到唐宋之际仍是朝廷流放犯罪官员的清绝地。蛮荒之地练就了曾国藩的坚韧个性,当清政府面临太平军威胁时,他才能建立地方团练,组建湘军,并且主要招募家乡一带的农民为士兵。
    曾国藩在镇压捻军、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运动中,不仅亲自杀人,还带着他的父亲与四弟一起杀人。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攻破南京城后的情景:“……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曾国藩的争议在他身后一直没有停息。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如此评价曾:“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他随后说道,“但是他却被马克思主义学者斥责为汉奸刽子手,为了满清异族统治者的利益,背叛及屠杀了同胞”。
    面对这么多争议,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推崇曾国藩?最大的原因在于,谁都知道,世上本来就没有完人。曾国藩身上体现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主导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长达两千年,必然有超越时代、种族、文化的普世性价值。儒学能造就一大批如曾国藩式的伟大人物,表明了古典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与自我修复力。在全球化越发深入的今天,只有研究、读懂、洞悉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还原曾国藩真实的内心世界,才能坦然面对中华民族的过往,乐观看待中国今日与未来。
    梁启超向来对曾国藩推崇有加,认为“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梁启超更是认为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因此,这本《曾国藩大传》才有了更多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