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呼兰河传

  • 定价: ¥28
  • ISBN:9787569912104
  • 开 本:32开 平装
  • 作者:萧红
  • 立即节省:
  • 2016-12-01 第1版
  • 2016-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萧红著的《呼兰河传》描写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城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那里的人,善良却也愚昧,可恶却也无辜;那片土地上,飘荡着无知和愚昧,也充满了苦难和悲凉。呼兰河虽不是回荡着悠扬牧歌的静谧田园,但那里的一缕缕炊烟,却是寂寞女子心底仅有的一点温暖与归属。小说写了人物,却没有主角;叙述故事,但没有主轴;七个章节,看似独立却又浑然一体。萧红以成熟的艺术笔触造就了她“自传体”小说的巅峰之作本书还收录了《小城三月》这一名篇。

内容提要

  

    萧红著的《呼兰河传》与《小城三月》是“文学洛神”萧红创作后期的重要作品,也最能够体现她的个人风格。前者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线索,用散文性的笔法描绘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家乡的生活图画与风土人情;后者则以小城的春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温柔敏感的少女——翠姨的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在看似置身事外的冷静叙述中,贯注了萧红对人性、对人生、对爱的深刻思索,蕴含着巨大的文化能量。

媒体推荐

    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强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鲁迅
    它是一篇叙事涛,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境是寂寞的。
    ——茅盾
    她写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我们都很熟悉似的。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胡风
    张爱玲下来就是萧红的文章好,《生死场》《呼兰河传》真是好得不得了。
    ——夏志清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廼莹,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目录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前言

  

    《呼兰河传》与《小城三月》是“文学洛神”萧红创作后期的重要作品,也最能够体现她的个人风格。前者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线索,用散文性的笔法描绘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家乡的生活图画与风土人情;后者则以小城的春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温柔敏感的少女——翠姨的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在看似置身事外的冷静叙述中,贯注了萧红对人性、对人生、对爱的深刻思索,蕴含着巨大的文化能量。
    书中的呼兰县城,是东北的一个小城,它美丽,单调,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其他所有小城一样,像平静流淌的小河,不发出一丝声响。小城的人民善良而又愚昧,也同其他小城的人民一样,天亮了就起床,天黑了就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安静又自足地过着。
    幼年的萧红,就生活在这座小城里。她聪颖,天真,敏感,却常常被困惑着。她不明白,横在东二道街上的那条大泥坑,年年有车马陷在里面,还不时地淹死些小猪小鸭,人人都抱怨它带来的不便,却为什么总没有人想着把它填起来;她不明白,自己的外祖母,为什么会专门拿着大头针站在窗外,就等着她伸出手时刺她一下;她不明白,那黑乎乎的小团圆媳妇,明明是常常笑着的,为什么大人们总是张罗着要给她治病而终于让她死了;她不明白,那脾气古怪的有二伯,为什么总是嚷嚷着要跳井、上吊;那磨坊里的冯歪嘴子,为什么整夜整夜地敲着梆子;那能说能笑的王大姑娘,跟了当磨倌的冯歪嘴子,为什么就不再是好姑娘;还有那沉静温柔的翠姨,为什么不肯说出自己喜欢绒绳鞋,又为什么家里人非要她嫁给那个又矮又小的、还没长大的孩子,却谁也没有发现她心里对堂哥哥微妙的情愫……
    所有的这些都实在让她困惑,于是,她只能常常地躲在祖父的后园里,守着小黄瓜、大倭瓜,追着红蝴蝶、蜻蜓……
    而这些,小城里的人们,是不很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