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不存在的人

  • 定价: ¥36.8
  • ISBN:978751084857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九州
  • 页数:188页
  • 作者:万金油
  • 立即节省:
  • 2017-02-01 第1版
  • 2017-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万金油编著的《不存在的人》讲述26个小人物人生片段,城市边缘的畸人故事。人生落了拍,于是一点一滴丢弃自己,活着像死去一样。纯属虚构的故事主角,栩栩如生的人生片段,那些无人知晓的卑微时刻,在这里比阳光还灿烂。每个人都有述说的本能,述说并不只是为让他人知晓自己身上经历的一切,有时是为了发泄,有时则是招唤那些曾经存在的记忆和情感。

内容提要

  

    万金油编著的《不存在的人》讲述了,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我们会想起那些人生中偶遇的人……
    “这些像玻璃碎片般的人生段落,既不是精练如诗,也非起伏跌宕的小说,里面只是藏着很多,不知道如何向他人说的卑微时刻。”
    士农工商生老病死,《不存在的人》上半场是26个小人物的人生片段,蛋糕师傅、玉兰花小贩、爱心狗妈妈、Gay、机车行小弟、外籍配偶、保险业务经理、泳池管理员……这些城市边缘的畸人故事。《不存在的人》下半场则是无聊、不值得一说的暧昧片刻,生命是一片望不到尽头,什么都没有的大荒原。
    故事显影师万金油挖掘故事,理解众生,擅长描写人性最幽默而真实的细节,并从光明与黑暗间的灰色地带找出故事的所在。
    “每个人都有诉说的本能,诉说并不是让他人知晓自己身上经历的一切,有时是为了发泄,有时则是召唤那些曾经存在的记忆与情感。”

作者简介

    万金油,曾出版散文《越贫穷越快乐》,并与杨雅喆合著电影《女朋友.男朋友》原著小说、与林宥嘉合著音乐小说概念书《我们从未不认识》。目前任职于媒体,家里有三只猫。

目录

辑一  不存在的人
辑二  A to Z之外
后记

后记

  

    不存在的人
    有阵子,我沉迷于逛传统菜市场,但起得晚,只赶得上收摊.没想到收摊也有好风光。那摊是卖男性内裤的,摊位上一截半身假人展示内裤,阿桑收摊豪气地扯下假人的内裤,一截塑料阳具光明正大地就滚了下来,阿桑神情自若,弯腰拾起。周遭人来人往,发生的一切像是从来就不存在。
    中学的时候,在班上的人缘并不好,毕业旅行时,在游乐园里某个热门的游乐设施前排队,我运气好,在队伍之首,开开心心坐上去,这是个需要三人共乘的项目,排在我后面的长龙,各自找到三人相伴,直到大家都坐满了,我的位子仍是空着。周遭人来人往,有些人注定就是不存在。
    在时间与空间坐标轴下,我深信有个向内凹陷的黑洞,它可以是天文物理学家谈论的那套黑洞理论,也可以是一种生存状态,那种一晃而过,像是从来没有活过和被看见的日子。
    总有些魔幻的方式(好比底片显影、无字天书拿到火上烤一烤字就浮现)可以捕捉这些不存在的人与他们卑微的时刻,即便只是残破的影子。
    十年前,刚开始在网络写文章,日子过得不稳定,常觉得自己就像快灭掉的烛火,只要再有一点风就什么也没了,我和一群相似的朋友都认为,总有一天我们会沦落街头,日子没理由变得更好。
    十年后的现在,除了脸皮松垮、身材发肿之外,多少也明白昔日对流落街头与日子崩坏的想象显得有些矫情。日子的本质是不彻底,不彻底的坏与不彻底的好,我们在那些边缘的畸人故事里才看得到彻底的戏剧化,好像只有那样大悲大喜地活着,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而你我这等凡人,遇不上(也不想遇上)那种激烈的人生起伏,最典型的不过就是夏目午睡,做了一场莫名的梦,醒来黏腻不堪,开始以各种细琐理由自我嫌恶。那些细小的念头,没什么好说,却又刺得人难受。这些不值一说的感受也没什么出口,最多就是存放在计算机硬盘里,约莫两段,共三百字的碎念杂感.根本无法成篇。
    因为这次出版的缘故,重新整理部分的旧文,我发现,当时是如此热烈地说自己的各种感受,连寂寞、悲伤都热热闹闹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快四十岁的我会想对十年前的我说:“好了啦.那个真的也没什么好说的。”
    十年之间的变化很大,我不再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供挥霍,每天上班、下班,时间被细切分割,碎裂的作息几乎无法读完一本长篇小说。走路快,吃饭快,连讲话也快。一直在赶,却不知道是要赶去哪里。这几年,越写越少,如果不是两年前签了这本书,我也许从此不再写些什么了。
    对于像我这种生于网络的写手,十分明白网络的写作和严肃的写作是不同的,就像热切地说自己的那几年,图的是情感的发泄。现在,我还是天天在发泄,只是方式不同了,我在不同的社交网络里,讲垃圾话,呼朋引伴发酸文。 不过,就像前头说的,人生就坏在不彻底,若能彻底沉浸于网络谩骂也就好了。生活上还是会遇到一些人,听到一些事,放着也是浪费,当谩骂题材又很难骂,还是得写下来。说到底。还是不甘心那些感受,就这样在日子里无影无踪。  写这本书的过程,心里充满不确定,不知道写这个有人要看吗?有人会喜欢吗? 各种自我怀疑以至于拖稿拖了一整年,拖到连出版社编辑都不好意思提了,我甚至心生期待:不如,这事到此为止,我们两两相忘吧。 你读到这里,应该可以知道,我们最终还是没有两两相忘,也还不确定这是场善缘还是孽缘。事情有了一个初步的样子,之后就靠造化了。我想,这本书没什么伟大的缘由与宏旨,可能只是填补那年游乐场那个没人坐的位子,或只是兴致勃勃地想告诉大家,你看,那根掉在市场的假阳具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