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孤鸟

  • 定价: ¥39.8
  • ISBN:978754114438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文艺
  • 页数:331页
  • 作者:麦洛洛
  • 立即节省:
  • 2016-12-01 第1版
  • 2016-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麦洛洛著的《孤鸟》讲述了三个经历迥然的孤儿的人生。
    一个叫做“乔树”的男孩的到来,打破了理想国的平静。乔树年少失手伤人,父母因赔偿他人而受贿入狱,死于非命。来到理想国后和杜浩天、水滴结成了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们有过黑暗:偷窃、报复、打架伤人;他们也有过快乐:画画、游戏、看清晨的太阳。
    他们以为在这里便是所有的长大,不想更为复杂的生活,已在此刻生根发芽。
    后来理想国历经了一系列变迁,孤儿死的死、走的走。杜浩天被人收养,因收养人的殴打而不忿,差点掐死了那家的亲生孩子而被毁眼失声,送回了理想国;乔树因故意纵火伤害让父母入狱的罪魁祸首而进了监狱,水滴变成了小偷后不知所踪。
    何为孤鸟,何谓理想国,到末尾我们才会有心中的一个答案。

内容提要

  

    在这本麦洛洛最为看重的作品里,他将写尽所有对于嬗变生命的感恩。
    两个在孤儿院里相依为命的朋友,一桩埋藏多年的凶案迷情,牵引出纷繁复杂的人性样态——
    生性脆弱的盲人画童,背负家族复仇使命的少年,
    因绝望将自己一步步逼进罪恶深渊的孤女,
    渴望真情却最终沦为失足少女的花样女孩……
    《孤鸟》白描孤儿群像,书画出一帧帧现实世界的悲凉缩影。

媒体推荐

    读完《孤鸟》,写得这么好,让我很意外、很意外。曾经以为麦洛洛是偶像,却没想到,他在文字的世界里不是偶像。他写得这样圆熟,这样得心应手,这样体力充沛,像跑惯了马拉松的人,什么时候蓄势,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和别人共振,什么时候脱颖而去,都有计划。局部的雕琢刻画,和整体的调遣安排,全都悠游自在。
    ——著名作家韩松落

作者简介

    麦洛洛,作家。
    16岁走上专业写作之路,18岁出版第一本书。已出版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摄影图文集:《精灵歌》、《尘寰》、《野人》、《小小麦田》、《我愿与你浪迹天涯》五部作品。现居云南大理。

目录

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自序  孤独交响
前奏  梦城
奏鸣  我们的理想国
慢板  流星纷纷陨落
终曲  归去来兮

前言

  

    韩松落,当代知名作家。现居兰州。20世纪9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见于《散文》《天涯》《大家》等处。个人代表作有:《我们的她们》《怒河春醒》等。
    在一档电台节目里,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你生命中最难忘的年份有哪些?我慢慢回忆:1983年,1996年……2003年,2009年。
    这些年份都发生过什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借助别人的提问,我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在那些年份里,我正和一些人聚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和学校社团的同学在一起,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和家乡的四时风物在一起。
    最难忘的年份,是那些相聚的年份。和家人坐在葡萄架下,聊天到深夜;和社团的同学在一起,在金灿灿的落日里架设广播线路;和朋友夜夜纵酒,在灯火辉煌的酒吧街,从东走到西;在家乡碧绿的山坡上,拍下无数照片。
    那之后和那之前,也不是没有聚过,只是人再也没有那些年份那么全。人和人之间,再也没有那么默契。而我自己,也没有那些年份那么热爱相聚。后来我学会了一个词,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荼?效应。人生有波起浪伏,有浪尖有谷底,总会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年,一聚不如一聚。江河日下,人心不古,人生纵然是—个大盛年,也得有许多小盛年成全。小盛年是怒放,其他都是荼?。小盛年是积蓄,其他年份都是消耗。
    麦洛洛说,《孤鸟》这本书写的就是孤独。而这孤独,却是由“相聚”衬出来的。全书的前半部分,在那所名叫“理想国”的孤儿学校里,孩子们聚在那里。那是他们最不好的时光,穷,弱,无枝可依,经常要以少年之血,去换取注意,换取友谊。那却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穷,弱,无枝可依,所以必须互相依赖,晨昏与共,呼吸与共,深深嵌入对方的生命。
    此前或之后,再也不会有那样深的契合,那样无间的嵌入,那样毫无保留的托付。而孤儿学校里,所有草木的清香、大地的芬芳,都是种种安慰。纵使天上没有夕阳,也有漫漫长夜中一缕代表温度的月光。因此,就算是洗漱间白瓷砖上的污垢、窗框上油漆的剥蚀,也在这些安慰之中,显得特别上镜。
    这一切有赖于孩子们的相聚,那所学校离了他们,荒凉就变成真的荒凉,寂静就变成死寂,落拓也瞬间坐实。孩子们离了彼此,命运就变成真的命运,生命就变成人生,预兆都纷纷实现。但离别必然是要到来的,在他们相聚的当时,离别之剑就挂在他们头上。所以他们的一言—语,爱恨嗔痴,都特别扣人心弦,因为转眼就要从怒放到荼?。
    全书后半部分,孩子们的童年转眼落花结果,离别就此到来。相聚时冰冷地取暖,像一盆熄灭的炭火,从温热渐渐冷落成彻底的孤寒。一整个孤寂青春铺在我们面前,烘托出整个时代折射在他们灵魂中的寒意。越到后面,麦洛洛的行文就越是平实,可暗藏在平实剧情里的激流却越是汹涌。仿佛黑夜暗到极致时,能在云朵里看见绽放出来的一点黎明之光。孩子们离别之时,天空“流星陨落”的暗喻,正是象征了那漫长一夜将要过尽后,即将所见的光明。
    可故事的结局,却没有如我们预料的那般,能看到一丝温暖曙光。麦洛洛将故事留在了最暗的夜色里,让书中的“孤独者”万劫不复,永落深渊。书中的孤儿,一个人前来,在他生命里出现的人,又一个个逐渐消失,他最终又—个人孤独地离去。
    好在故事的“终曲”能让我们在那一则童话中,在孤儿离世之际的最后一刻,回望他灿烂的童年,回到他的赤子心和本心中去。这则关于寻找亲情的童话,也许是麦洛洛想告诉我们:童话是美的,是温暖的。但童话也是假的,不真实的。就像女孩在划亮火柴,看到幻觉的那一刻,只要有一点微弱光芒温暖她,哪怕马上就要重归黑暗,知道温暖不过只是虚假的海市蜃楼。只要曾有一束光芒温暖心灵,也能为即将面临光芒之后所见的更深黑暗,积蓄一点勇敢。
    读完《孤鸟》,写得这么好,让我很意外、很意外。曾经以为麦洛洛是偶像,却没想到,他在文字的世界里不是偶像。他写得这样圆熟,这样得心应手,这样体力充沛(我始终认为写作是体力活和心力活,总之是力气活),像跑惯了马拉松的人,什么时候蓄势,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和别人共振,什么时候脱颖而去,都有计划。局部的雕琢刻画和整体的调遣安排,全都悠游自在。少年相处场景,让我想起苏童。以书信构架的后半段,甚至让我想起《刽子手之歌》。
    我们得尽力撇开他偶像形象的干扰,去那个幽深碧绿的小王国,看看少年们怎么积蓄一段盛年,怎么储备—个账户,为将来可以预见的孤独,准备尽可能多的回忆。
    有过这么一段记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面对孤独。正如麦洛洛所言:书写孤独,才能认清孤独,才能不再孤独。直视生命悲凉的本质,是种莫大的勇敢。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又或是:“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曾经互放的光亮。”
    韩松落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