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学生是一本书

  • 定价: ¥30
  • ISBN:978730517112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南京大学
  • 页数:246页
  • 作者:庄华涛
  • 立即节省:
  • 2016-06-01 第1版
  • 2016-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每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潜心阅读的“无字之书”。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线教师观察、了解、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并加以反思的经过。通过这些案例,作者传达了“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理念。庄华涛编著的《学生是一本书》中的教育故事所折射出的教育规律和教育信念细致而深刻。

内容提要

  

    《学生是一本书》作者庄华涛聚焦于每个具体的学生,以入微的观察、移情的理解读出学生的生活世界、个性特征和时代印记,以此为前提进行转化教育并加以反思。全书传达出“师生相互磨砺、相互作用而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充满人性温情的教育智慧。

媒体推荐

    读懂孩子是教师的必修课。
    ——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市“紫金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孙蒲远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好老师,最重要的标准是有一肚子的学生故事。要有学生的故事,你就要经常和学生待在一起,不只课堂,更多的是课外。在庄老师的书中,拔气门芯报复同学的故事,爱哭佬佳轩的故事,被推进女厕所的修文的故事……光读这些故事,你就知道庄老师花了多少时间在陪孩子一起长大。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就是故事的生命力,一线老师的生命力!
    ——著名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管建刚

作者简介

    庄华涛,男,1976年出生,1995年参加工作,现为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第二小学教师。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教师博览》杂志签约作者,《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人物”,芜湖县“庄华涛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自2010年12月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陆续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等报刊发表作品三百余篇。个人事迹曾被《中国教师报》等报刊进行报道。

目录

序  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自序
第一辑  入微·做学生心理的“及时雨”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的
  让视线超越当下
  挽你的手,走向平和
  别动不动就和品行挂钩
  “左撇子”体验课需要设计
  被学生取绰号怎么办
  “对质”,还是慎用好
  帮学生走出悲伤的阴霾
  做学生心理的“及时雨”
  一封信化解集体浮躁
  教师,也得适时夸夸自己
  几步走,让矛盾化解更顺畅
  拔气门芯的“好学生”
第二辑  育心·随时播下美好的种子
  随时播下美好的种子
  擦拭学生的心灵
  不止是一个人的成长
  修补上那扇窗
  关注学生的情绪
  越坚强,越美丽
  让失败成为进步的阶梯
  让嫉妒远离心灵
  “找借口”的背后
  遭遇大面积弃权之后
  给学生面对过失的勇气
  你的桀骜我不触摸
  区别对待“不合群”现象
  退一步,再退一步
第三辑  见人·比对与错更重要的
  “针锋相对”对付“自私”
  遭遇“两面派”的学生
  有时,教育需要的只是故事
  他为什么只捐了“五角钱”
  与爱哭学生的较量
  比对与错更重要的
  歧视背后的隐性歧视
  重塑男孩的“脱敏计划”
  学生闹情绪,教师让一让
  巧用明星照整仪表
  一节重塑自信的班会课
  给学生一个腾飞的支点
  处罚,莫伤了学生
  只想看着学生长大
第四辑  共进·教育是相互磨砺
  显示屏上的污渍
  莫让经验蒙蔽了眼睛
  每一个学生都重要
  一切言行皆教育
  给予学生犯错的权利
  由发错试卷想到的
  眼中有事,更得有“人”
  “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根源
  为家长的电话号码“煞费心机”
  将学生托出分数的“井底”
  批评学生,我学会了“察颜观色”
  学生不喜欢“星星榜”
  “挑作业”的学生
  没有学生会“油盐不进”
第五辑  合力·做沟通家校的高手
  给家长明确的建议
  好家长,“坏”家长
  “不在乎”其实很在乎
  自卑的家长需要适当引导
  家长不配合怎么办
  “甘愿”当舅舅的爸爸
  多给家长正面信息
  看到集体,也要看到个体
  面对只会关注成绩的家长
  山不过来我过去
  该不该给孩子“加餐”
  遭遇“挑剔家长”
  “早恋”即“早练”
  惩罚家长要不得
后记

前言

  

    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管建刚
    一
    好老师的标准,行政部门大都认为,公开课要上得好,论文要写得好,学生成绩要考得好。私下,我有个小观点,好老师最重要的标准是,他有一肚子的学生故事。
    二
    要有学生的故事,你就要经常和学生待在一起,不只课堂,更多的是课外。课堂上,有课堂纪律,有教学任务,这要背,那要默,这要理解,那要死记,这要说一说,那要写一写。绝大多数的故事,在课外。课堂之外,学生的心思活络了,手脚放开了,笑声大了,动作大了,这里摩擦,那里矛盾,这边笑声,那边哭声,这儿来找你打小报告,那儿来找你解决纠纷。
    庄老师的书中,拔气门芯报复同学的思怡的故事,时常装病的焕玲的故事,爱哭佬佳轩的故事,被推进女厕所的修文的故事……光读这些故事,你就知道庄老师花了多少时间在陪孩子一起长大。
    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的故事,温暖的故事。“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怎么“亲”起来?感情要培养的,经常处一起,绕不过的路。一些老师,跟学生待一起嫌烦,当负担。一下课,立马回办公室。无事不去教室,无事不跟学生在一起。这样的老师,跟学生不会有故事,也不会有感情。在他们那里,教育只是一份工作。他们忘了,教师和学生,跟工人和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感情。
    三
    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有耐心。没耐心的老师,往往没有故事;即便有,也往往由于不会呵护故事,故事不是平淡无味,就是蜕变为事故。有耐心的老师,学生身上的那些小事故,都会演变为一个个动人的好故事。打小报告,导致雨泽受罚的事故,最终成为学生难忘的故事。爱插嘴秋明,你刚提问,他不管对错,张嘴就答,一节课上六七次,课还怎么上?这样的小事故,到了庄老师的手里,都成了温暖的好故事。
    你要有耐心等待故事的发生、发展。很多故事,都以事故的面孔出现,然而只要你有耐心,它会朝着故事的方向发展。而要朝着故事的方向发展,学生一定向你敞开了心灵。真正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是有耐心的老师;有耐心的老师,一定是民主的老师,和气的老师。一个和气的老师,一定是有智慧的老师。火冒三丈的老师,一定是没有智慧的。怒火会使一个智慧脑子,瞬间短路。
    故事,多有意思的故事。故事、教育、教师,就是有这么一连串的好姻缘。
    四
    老师说,要写论文,我不会写啊,烦死了。我总说,你会写故事吗?你记了10个不错的故事,一定能整出一篇不错的论文;你记了100个不错的故事就一定能整出一本不错的书。
    庄老师的书,就是这样一本书。
    一线老师的长处,不是理论,而是活生生的故事。师范大学教授的长处是理论,为啥,他们没有活生生的教育的故事。千万不要丢了自己的长处。东施效颦的事,我不干,庄老师也不干。庄老师老老实实地记录自己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记录,故事结成了串。
    电脑是人脑做出来的,然而很多时候,人脑真的不如电脑。故事写到电脑里,电脑不会忘记。故事放在人脑里,不写出来,十有八九会忘掉。有一年,爱人调城里了,我留在农村。一个人待农村,整天和学生混在一起,混到什么程度?那帮孩子不知从哪里得来的小道消息,说管老师要调走了,到他老婆那里去了。上课,学生拉出了一横幅,上写“管老师,请你不要走”。横幅,由全班同学每人提供的一张白纸,拼接而成。那两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然而,我没有记录,只记得这最深的一幕了。
    记录故事就是回味故事,回味故事就是生长故事。因为记录,故事才会生长得更好。记录,是人对故事关心的一种表现。你关心了故事,故事会成为冬日里的暖宝宝。
    五
    可以想见,庄老师翻阅自己的书稿,翻阅和学生一起的故事,内心会很充实。有故事的生活,是充实的。生活就怕没有故事,无聊得要死,只好去制造故事。一不小心,却制造出了事故。
    去关注学生的那点儿事吧。从孩子身上自然长出来的故事,有了老师的关心,永远不会成为事故,只会成为经典的、永恒的故事。那个“比对与错更重要的”的故事,那个“一张‘合约’的故事”,那个“退一步,再退一步”的故事,“‘挑作业’的孩子”的故事,那个“山不过来我过去”的故事……那么多的故事,累积起来,垫高了我们的尺码,厚实了我们的生命。
    不能不关注,庄老师不只停留在故事的表面,他总是在思考,思考故事背后的东西。几乎每一则故事里,都可以看到庄老师隽永的思考的话语:
    “时间就是一方最好的疗伤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的伤痕都能自然愈合,一切的道理孩子也都能自己去懂得”“有了这样爱孩子的心,我们就能变得宽容、仁慈,就能多为孩子着想,从而愿意等待他们成长”“当遇到问题时,教师如果能够学会‘退一步’,就能使教育的氛围会变得轻松,就能使孩子的心理感觉安全,也一定就能使事情的处理因此而变得简单起来”……
    就这样,庄老师把自己的故事,和普通老师的故事区别开来。
    思考,思考,思考让故事在思考中闪闪发亮。
    六
    多年后,学生来看你,他们大都不记得你那精彩的公开课了,不记得你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了,不记得你慷慨激昂的演讲了,他们记得的,当年的一个个故事,庄老师那样的故事。
    故事的生命力,一线老师的生命力。还是那意思,一个随口就能讲述学生故事的老师,在我看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庄老师,正是这样的老师。
    管建刚
    (管建刚,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双十佳”青年教师,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出版《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一线表扬学》《和女儿谈》及“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等十余部作品。先后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州等地,上课、讲座百余次。)

后记

  

    我不是个擅长写故事的人,我喜欢的是冥想,想一些大而无当的命题。比如我常常会想,在世界变平的当下,作为老师的我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习惯庸常生活的我,得坚持一些什么;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等等。
    伴随着这些思考,我的眼前常会浮现出一个个学生的面容。这些学生,是我以往教过或正在教着的学生。他们与我之间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就在这样的冥想中得以回现。很是奇妙,再大而无当的命题都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于是,很自然地动手将这些故事写了出来。
    那些事儿,都是些回忆性的故事。曾经自认为这些故事是照着当时最本真的状态叙述的,而且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只不过由我来叙述出来而已。可渐渐发现,虽然我在尽力还原当时的氛围、场景,但由于人的记忆总是有选择性的,在叙述的过程中我不能完全剥离自己的痕迹。于是,索性夹带些自己的“私货”,边叙述,边谈谈自己的感受,也许这样更适宜。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文字——既可以算是教育故事,也可以算是我个人对教育事件的记录、感悟及体验。
    写正在教着的这些学生的事儿,相对比较轻松一些,毕竟事件刚刚发生过,学生也正在我的眼前,氛围仍在,心境仍在。只是在叙述中,我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其他一些学生,或是想到这个学生的过往。在我看来,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衡量,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叙事变得拖沓而冗长。因而,这些故事也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对故事中的“人”的尽可能的叙述。这,也勉强可算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吧。
    持着这种关注“人”的目光,也就容易发现日常工作中的种种不足。这些不足,既存在于我的身上,也可看作教师这一群体所共有的。我试图改变自己,也尽了最大努力,有了些许的改变,但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看看身边的教师,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庸常成为群体性特征时,有时并不是大家不想改变,而是没意识到不足的存在,或是习惯的力量过于顽固。
    那好吧,就将这些故事集结在一起吧。也许,从这些具体人微的故事中,更能看到我的问题所在。而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思考与情绪,比单纯的理论更容易让人感知到。如果我能在整理这些故事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自我反思与提升,则是最大的收获。而如果这些故事中所透露出的思考与情绪,也能让读到这本书的读者有所收获,则是大幸。
    我同意一些朋友对我所写的这些教育故事的评判——这些故事相对平淡,情节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也没有蕴含多深的道理。是的,我承认这点。文笔的拙劣,灵性的不足,让我的文字不够精彩,而教育者所过的教育生活,通常也不可能有着多大的“悲欢离合”,况且,我想写的只是“故事”,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遇到过的人,并不是想写小说,平淡也就很难避免。我只是奢望,读者读了这些平淡的故事后,能够记住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学生,记住他们内心的期盼,记住他们的所思所想,记住他们表象背后的种种的需求,如果这些由平常人写出的平常故事能够带来这样的效果,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荣耀。 就出版来说,这本书的顺利完成,我得感谢许许多多的朋友。感谢我所有接触过的学生、家长,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感谢管建刚先生,百忙之中对后进之辈给予提携,亲自为这本书写了精彩的序言,为本书增色极多;感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的吴田田编辑,在我整理本书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没有她,这本并不出色的书将会更加逊色;感谢《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等杂志社的朋友们,感谢山东的王维审老师,他们都曾给过我很多的指点与鼓励;感谢芜湖市无为县的朱立平先生,我的每篇文章,都曾经过他细致的审阅与校对。 那当然,还有个人不得不感谢,那就是我的妻子。在这几年的写作过程中,同为教师的她常是我的第一读者,给了我很多鼓励与信心,也为我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要感谢的人太多,挂一漏万。值此书正式付梓之际,向所有帮助过我、关怀过我、鼓励过我的领导、专家、同事、朋友以及给予我宽容的学生、家长表示感谢。你们的帮助、关怀、鼓励,是我最大的前行动力。 这本书,算是对我二十余年教育行思的一个整体回顾。但这不是我孜孜以求的终点,而是开启理想教育生活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