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静女其姝(从静宜女中走出的她们)

  • 定价: ¥48
  • ISBN:978710805386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页数:217页
  • 作者:编者:徐玲
  • 立即节省:
  • 2016-09-01 第1版
  • 2016-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读一本书,了解一座名校,一座古城。徐玲编著的《静女其姝(从静宜女中走出的她们)》中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从静宜女中走出去的,从开封走出去的,她们在成就自己或平凡或不凡的人生之际,也将静宜精神代代相传。
    静宜女中是美籍修女盖夏嬷嬷(1885—1964)于1932年在河南开封创办的教会女子中学,位于开封双龙巷,1956年改为开封市第八中学,男女生兼收。“静宜”二字取自盖夏中文名字“陆静宜”。
    静宜女中创办之初即引进了西方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学风严谨,教学质量居河南省之冠。无论是在初创期、发展期,还是在动荡与抗争期,学校均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为目标,在培养优秀女性人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8年,盖夏嬷嬷前往台湾,于1956年创立静宜女子英语专科学校,奠定了今天静宜大学的基础。如今,静宜精神已传承八十多年,静宜文化之花开遍海峡两岸。

内容提要

  

    徐玲编著的《静女其姝(从静宜女中走出的她们)》记录了八位毕业于静宜女中的优秀学子的人生故事。她们是执着于信念的王佩英、生物化学家王克勤、老鲁艺任均、艺术家孙维世、从小投身革命的席佩兰(李野)、台湾女作家郭晋秀、电影表演艺术家赵抒音和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作为静宜人的骄傲,她们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新女性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在静宜女中所受的教育是她们排除万难、奋力前行的潜在动力。通过平凡而充实的人生,她们将静宜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

    徐玲,开封八中音乐高级教师,60年代生人,祖籍甘肃。2004年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中国合唱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植物泪》。现从事静宜文化研究。

目录


静宜英魂——王佩英
不懈探求生命的奥秘——中国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奠基者王克勤
任均:从静宜走出的老鲁艺
无尽的才华,无尽的痛——记静宜女中走出的艺术家孙维世
我的妈妈席佩兰(李野)
静宜女中放飞的女作家:郭晋秀
演斑斓五音  抒世间真情——记电影演员赵抒音
追随高贵的灵魂——记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
后记

前言

  

    翻阅一部经典,偶尔翻到哪一页,甚至不经意地读到其中的一个小注,便立刻会被它吸引:它或者告诉你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或者告诉你一个你很希望了解的知识,或者带给你一种让你动情的意境,你会由衷地感慨这本书太厚重了!
    开封,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典籍,随意翻到哪一页,都有饱含文化意蕴的精彩故事可以令你沉潜其中,反复回味。今天,我们翻开《静女其姝》这本书,就好像随意把开封这本厚重的书翻到了民国的某一年,我们一起走进了一条窄窄的小巷……
    这条不太起眼的小巷,叫双龙巷。长不过五百米,宽不过八九米,大大小小的院落里杂居着一些很普通的老百姓。可是谁能相信,这条小巷宋朝的时候就住过两位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巷。到了1932年8月,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圣玛利森林的主顾修女会的盖夏嬷嬷在这里创办了一所私立女子中学——静宜中学(现在的开封市第八中学)。十几年的光景,这所中学里居然陆续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她们的故事足以令人感叹唏嘘,掩卷深思。
    上世纪30年代,一方面由于“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激荡,西学东渐,民智渐开,外面的声音逐渐唤醒了很多女孩子的心,她们开始勇敢地走出家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她们面前又是风雨如磐阴霾遍布的天、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的地,国家民族的命运危如累卵,自己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祖国一样一片渺茫。可也恰恰是这个时代造就了她们不凡的性格:坚韧不拔、自强自立、勇于担当、宽厚博爱。这种性格也是成就她们一生事业的最根本的因素。
    这本书所介绍的几位从静宜中学走出去的令人敬佩的女士,虽然她们所走的道路、所进入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同,但她们身上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的思想光辉。这无疑和她们在静宜中学所接受的教育分不开。静宜中学虽然是所教会学校,但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代,它以其博爱的精神,庇护了很多苦难的百姓,它培养了学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给了学子们自强自立的信念和本领。它打开了学子们的视野,给了她们闯天下的勇气。一路走来,历经坎坎坷坷甚至血雨腥风,她们身上那种最让人感佩的精神,始终没有泯灭,成为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财富。
    王佩英、孙维世的坚强和至死不渝的信念,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王克勤坚持走艰苦卓绝的求学、探索之路,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可以永远激励后人;席佩兰(李野)的大气恢弘,出处坦然,其风范令人肃然起敬;任均、赵抒音对艺术的热爱、执着、敬畏,精益求精、不懈追求,又能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其品德足以令当今多少所谓的大腕们汗颜!郭晋秀的知恩图报,永不忘怀培育自己的学校和恩师,拳拳之情老而弥深,令人感动;吴静芳那种宽博深厚的大爱、那种纯洁无私的奉献,给了多少人温暖和护佑……
    这些杰出的巾帼是从开封走出去的,是从静宜中学走出去的,这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令我们自豪,也令我们感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在先辈们的引领下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这本小书,也许不会产生轰动的效应,可是希望有幸得到它的朋友仔细地读一读,它可能比某些皇皇巨著更能沁入你的心田。正如任均老人的《我这九十年》出版之后,网上评论所说:“真正的历史藏于民间。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历史书上只是一些概念符号,在私人的记忆中才复活成为人。《我这九十年》无疑就是这样一部让板着面孔的历史人物,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身边亲友的私人记忆。”读这本书,了解这些既普通又不凡的女性的经历,我们会得到最真切的人生体验,领悟最常识性的人生哲理,受到最实在的人生洗礼。
    文天祥的《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社会的变革,新旧势力的搏斗,就是九州的风云,当时的巾帼精英们秉天地风雨际会之气,成就了自己传奇的人生,激射出自己人性的光华,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楷模。我们在今天的变革大潮中,岂能辜负先辈的期许,自甘碌碌无为之平庸?愿读者能于此书有所汲取。
    2015年7月16日

后记

  

    研究静宜文化的初衷源自静宜女中时期的一张老照片,我被照片中文雅清秀的女子独有的气质震撼了。这所学校的前世是怎样的一个状况?那时的女性接受怎样的教育?她们对爱情有着怎样的向往,与我们现代的女性有着怎样的差异?带着好奇之心,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了走访静宜健在老校友的“旅程”。
    2008年初春,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学春老师陪我走访了静宜后人——静宜女中第二任校长高永昌的女婿和当时八十八岁高龄的校友何玉芬老师。叙说当年,何玉芬老师如数家珍,模糊的记忆渐渐清晰。第一次采访让我触到了静宜文化跳动的脉搏,更增加了我探寻之决心和继续挖掘静宜历史的勇气。
    也许是上天对静宜文化的眷顾,2009年底我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了张大中先生的妹妹张可心女士。她与徐小棣老师走进了我们校园,追溯她母亲王佩英女士当年在静宜女中接受着怎样的教育,寻找她母亲的精神源头。次年3月,刚刚接任开封八中校长一职的王世伟,与张大中先生在北京因机缘而得以见面。相识相知短短几个月,2010年9月张大中先生捐资成立了以他母亲名字命名的“王佩英慈善基金”,在学校设立奖学金,为在校学生提供免费早餐奶及丰盛的午餐,每年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套校服,并提供15万元的境外游学活动资金。五年来,他已为学校捐资一千多万元。
    在探寻静宜文化源头,走访静宜老人和她们的后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美丽女性从故纸堆里,从后人的回忆中浮出。她们性格禀赋迥异,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命运跌宕,却一直秉承了当初静宜教育之精髓,坚守本心,不忘初衷。尤其是王佩英女士不畏强权、献身信念的勇气,给我极大震撼和警醒。在不断叩问和思考的同时,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何不把她们的人生故事整理、书写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份历史文化资料,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能让静宜文化得以传承并惠及后人。
    在寻访过程中,我得到了静宜女中健在的老校友和静宜后人全力而无私的支持,有的自告奋勇提供素材,有的亲自书写、反复修改,力图还原从静宜女中走出的备位女性真实而生动的形象。尤其在王佩英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这本呈现静宜女性美丽人生的《静女其姝》得以顺利问世。
    挑灯夜读,孜孜耕耘,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是责无旁贷的义务;成就一本书,留给后人,更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在本书付梓之际,欣喜之余,尤当感谢以下各位先生和女士:
    感谢开封市原副市长张家顺先生,他在百忙之中研读资料,不辞辛苦,不收分文为《静女其姝》作序。序文严谨、中肯,亲切而富有情感,客观而不疏离,赞美而不逢迎,是对静宜女性真挚而诗意的褒奖。
    感谢开封市文联孔令更老师,他以独到的眼光、渊博的学识将该书命名为《静女其姝》。 感谢姐姐徐琴对我不遗余力的支持,我每次出炉的文章背后都有她的心血和字斟句酌,她给我勇气组稿、编辑、书写此书并倬之最终亮相于众。 感谢书中的各位作者。静宜后人张弦老师,为了亲身感受母亲的经历,特意从北京来到开封,坐在静宜女中校史馆,与我畅谈母亲温暖而难忘的别样人生。感谢王津津大姐欣然接受约稿写小姨孙维世坎坷的人生,她的文字中带着深深的思念,以此触摸小姨不屈的脉搏。感谢任均的儿子王克明老师、赵抒音的儿子章煌远老师,以及王克勤远在海外的两位女儿吴北霞、吴北跃女士,他们都用自己真切的文笔书写了母亲的点点滴滴。 更由衷地感谢张大中先生、张可心女士和王佩英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王文君先生对此书出版的鼎力支持。感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编辑胡群英老师,她对此书的内容很感兴趣,是静宜优秀女性不凡的气质和事迹深深打动了她。我们便有了共同愿望,一定要把静宜女性不同的命运和心灵成长史呈献给读者。 无知者无畏。虽然没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字功底,但我仍选择勇往直前编著这本书,唯愿以一腔热血为任教的母校尽一点绵薄之力。对于书中的欠缺和不足,还请读者海涵宽宥。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 徐玲 2015年11月于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