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科 学 > 信息传播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 定价: ¥38
  • ISBN:978754772413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日报
  • 页数:207页
  • 作者:宋怡慧
  • 立即节省:
  • 2017-01-01 第1版
  • 2017-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一书讲述了新北市立丹凤高中教务主任宋怡慧向学生们推荐图书的日常小故事,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外表、友谊、爱情、挫折、自我与梦想,甚至网络发言等,这些课本没教,家庭也少谈论,但却是孩子每一刻都急需面对的困扰与问题。而在推广阅读获奖无数的宋怡慧,她不但一一以耐心、以同理去倾听,还陪伴孩子们面对与解决,同时她更精读出超过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她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书会温暖陪伴孩子,既为孩子解惑,更能为孩子培养出各种未来所需的关键能力。

内容提要

  

    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给阅读!用由宋怡慧所著的这样一本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柔软孩子的心。用一本书,燃起孩子的行动力。通过阅读,让孩子学会迎战未来的27种关键能力。
    人际关系、外表、友谊、爱情、挫折、自我与梦想,甚至网络发言等,这些课本没教,家庭也很少谈论,但却是我们的孩子每一刻都可能面对的困扰与问题。
    在阅读推广方面获奖无数的怡慧老师,不但以耐心、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还陪伴孩子们一起面对困难和挫折。
    同时,她精选出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她希望在成长的路上,书会温暖陪伴孩子们,既为他们解惑,更能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

媒体推荐

    怡慧老师是阅读的受益者和践行者,她并不是强行推动学生读什么书,而她的学生们,通过观察老师、与老师交谈,看到了阅读在一个人身上能起到多么大的作用,进而溯根求源,自己找到阅读方向。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样。——刘纳新《小读者》执行主编
    怡慧老师是一个很有故事的老师。她用阅读丰盈自己,也用阅读疗愈学生。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阅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力所不及的不妨交由阅读去解决。——张贵勇亲子教育专家/《中国教育报》记者
    这本书实际上比标题要深奥得多,不是理论的深奥,而是作者基于“读书育人”的长期实践和思考,越过了众多父母和老师的通常技法,更能从中品出“道”来。更厉害的是,这些“道法术”是蕴藏在一个个故事中的,能够让我们轻松浪漫地阅读起来。——李一慢独立阅读教师/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教育自媒体“一慢二看”创办人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但如何把我们的孩子引领到“悦”读的路上,特别是如何把处于不同状况中的孩子引领出来,把他们带到读书的路上来?怡慧老师用27个真实的案例和自己的经历与领悟,给了我们一套可供参考的方法。——薛辉新阅读研究所秘书长
    和孩子一起读书,就会一起长出能自由行走浩瀚宇宙和未知世界的翅膀,我们的人生当然也就不会变坏。现在,来读这本书吧!——吴颖《父母必读》杂志编辑部主任

作者简介

    宋怡慧,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政治大学国文教学研究所。2006年,她接下新北市立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一职,而接下这份职务的初衷是她心系着学校的图书室。她希望能帮发霉、无人闻问的图书室大改造,以及在改造后积极推广她一辈子的信仰──阅读。
    于是,在她带领下,丹凤高中获得了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五大阅读学校、《亲子天下》晨读十分钟乐读学校、新北市满天星五星阅读学校等荣耀。
    曾任《亲子天下》翻转教育创意教师、《联合线上》专栏作家、诚品书店"文学背包客,出发!"
    阅读营营队老师、海峡两岸语文教育教学观摩会台湾地区代表等。
    著有《爱读书:我如何翻转8000个孩子的阅读信仰》《大阅读:让孩子学会27种关键能力》。

目录

特别企划:推动阅读时,老师、家长的15大疑问
推荐序一:当校园是一间书店时……
第一章  孩子们巨大的生命困惑
  能力1:关于付出
  老师的五万块,赌一个孩子的未来梦想
  能力2:关于面对失败
  失败如雷,轰垮学生,一封信、一本书救赎了他
  能力3:关于做自己
  大男孩想"勇敢做自己",你能和孩子谈梦想、聊人生吗?
  能力4:关于价值
  会考拿B好悔恨……胜利组是别人框的?还是自己加的?
  能力5:关于找寻自我
  从《让天赋自由》,谈独一无二的你
  能力6:关于爱情
  女高中生难过情关,感情这门课该怎么学?
  能力7:关于学习
  从《为什么孩子要上学》谈学习的意义
  能力8:关于友谊
  友谊好脆弱,为什么我们不再是好朋友?
  能力9:关于沟通
  究竟要怎么说,父母才听得懂我们的话
  能力10:关于外表
  阅读让我变美?变白?变瘦?又变帅?
  能力11:关于亲情
  “滑世代”疏离?如何让孩子懂得父母柔软心?
  能力12:关于网络抹黑
  被抹黑、遭封锁,除了忍耐,还能做什么?
  能力13:关于人际关系
  我很想交朋友,但为什么每次都被伤害?
  能力14:关于表达
  他们为什么不理我?因为我说错话吗?
  能力15:关于公平
  眼见真为凭?难解的学生公平问题
  能力16:关于梦想
  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我还能有梦想吗?
  能力17:关于做计划
  别让青春被分数绑架!给高中新生的开学宣言
  能力18:关于懂得生命滋味
  感觉被爱,浪漫满点的高中寒假作业
第二章  牵孩子的手,一起阅读
  能力19:关于陪伴
  当心很痛,一本书温暖你的生命
  能力20:关于写日记
  孩子,没人懂你的心情吗?写日记吧!
  能力21:关于写作
  救救孩子的作文,从远离3C,练习写开始
  能力22:关于视野
  年轻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能力23:关于不放弃
  不求热烈掌声,只求别在孩子的需要上缺席
  能力24:关于突破
  从零开始,一万小时的锤炼
  能力25:关于温暖
  即使是孩子,也能付出关心
  能力26:关于旅行
  当我们软弱时,就旅行吧!
  能力27:关于和解
  泪水既苦又涩……父亲那一年为我写下的暑假作业
第三章  阅读提醒:生活就是阅读
  快乐、有趣的文学课(上)
  快乐、有趣的文学课(下)
  如果大人都没有阅读习惯,又如何要求孩子?
  孩子可以读轻小说吗?
  如何为不阅读的孩子,选择第一本书?
  成长小说,是陪孩子长大最好的伴
  经典阅读,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上)
  经典阅读,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下)
后记  我的阿嬷是一本好书

前言

  

    推荐序一  让阅读轻松浪漫起来
    李一慢(独立阅读教师、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教育自媒体“一慢二看”创办人)
    “此人还没有坏透,因为他的房间里还有本书。”
    “此人”说的是《彼得·潘》里的虎克船长。连凶神恶煞般的船长还读书就算是没有“坏透”,那爱读书的人一定好得不得了——最起码中国人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也正是如此,父母们、老师们从未停止在读书育人的路途上跋涉。
    也正是如此,父母和老师们总是在读书育人的问题上遇到困难和瓶颈。
    也正是如此,我会推荐《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这本书实际上比标题要深奥得多,不是理论的深奥,而是作者基于“读书育人”的长期实践和思考,超越了众多父母和老师的通常技法,更能从中品出“道”来。更厉害的是,这些“道法术”是蕴藏在一个个故事中的,能够让我们轻松浪漫地阅读起来。

后记

  

    我的阿嬷是一本好书
    母亲一生都在认真地讨好阿嬷;阿嬷却无时无刻提醒我:要勇敢地做自己。
    或许。阿嬷身为母亲时,只能选择扮演严母的角色,而我却在阿嬷学会当母亲时,降临到这人间成为她的孙子,替母亲承接了阿嬷满满的爱。
    犹记小学放暑假,母亲若没时间陪我们,就会让我和弟弟回阿嬷家住个几天。
    说真的,刚开始,我和弟弟都挺害怕回阿嬷家。小孩大都喜欢躲懒,沉溺与友伴贪玩嬉戏的时光,没人会喜欢军事化规律的生活。
    阿嬷规定我们每天六点一定要起床,绝不能浪费韶光,洗脸刷牙梳头,一样也不能怠慢,因为那是给人干净整齐形象的态度。接着,我和弟弟必须结结实实地吃光桌上所有早餐,再坐回书桌,念书、写功课。
    不过,阿嬷对我们多少都有些宽容与慈爱,该要求虽是会要求,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功夫也做得独到。
    只要我们能自主做完功课,接下来就是自由时间。
    尤其,每天早上带我去小市集买菜,顺便告诉我:哪个摊贩老实,哪个摊贩喜欢缺斤短两,以后若能做生意,当老板可要正直善良,千万不要赚黑心钱,会祸及子孙的。
    还有,她也教我:“凡事少听多看,就能知道谁说得多,谁做得少,虚浮的行径绝不可学。”阿嬷说得轻松,我却听得认真,一份做人的道理深埋于心,至今不敢忘记。
    每天下午,阿嬷也会要求我念个六十分钟的课外书,吸收最新的知识。阿嬷常常告诉我:“憨孙,阿嬷没读书,多希望你可以好好读书,让咱家的下一代都是读书人。只是,读书要感恩,以前的人很辛苦,又重男轻女,想读书也没得念,你一定要好好读书,给女生争气。”听完内心澎湃,我对读书这件事也开始有不同的想象。
    每次,在我念到快气脱委顿或要打盹时,阿嬷就会适时切上一盘水果,要我尝点甜、吃个沁凉,再去读些书。
    若真不小心一直打盹下去了,她也会帮我盖条被子,或要我快去房间睡个好眠。
    四五点左右,近傍晚的气温看来没那么溽热,她就会陪我去乡间小径骑脚踏车。等我骑累了,就陪我找个小亭坐一下,顺便告诉我:“眼前的这间宅第,之前住过达官贵人,现在只剩颓圮屋舍、斑驳墙面,所诉说的是富不过三代的家族兴衰史。”
    我常听得入迷了,总涎着脸要阿嬷再多说些故乡的稗官野史来听听,只是每次说完故事后,阿嬷就会提醒我:“听完可别乱说,不然就变成三姑六婆闲言闲语,任何事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都不要多加论述,以免害人害己。” 然后补上一句:“孩子,有耳无嘴,知道吗?” 现在想起社会许多乱象,不就是人们总喜欢以讹传讹、添油加醋,不加求证就四处散播所引起的社会弊端吗? 印象中,阿嬷喜欢和我一起阅读,看不懂字的她,总是有耐心地陪着我阅读,或是看图说故事。有时候,我也会为她说书,告诉阿嬷故事背后的寓意与道理。 当我告诉她《三国演义》的曲折历史,她就会告诉我廖添丁的行侠仗义;当我告诉她《红楼梦》的满纸心酸汩,她就会告诉我妈祖婆救人的传奇故事;当我告诉她唐诗宋词的悠扬意蕴,她就会教我唱歌仔戏、七字调;当我告诉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向自然学习的智慧时,她就会与我分享:“竹山当地出好笋,好山好水出美人。”我们自有一套祖孙间的阅读分享模式,颇有共鸣。 虽然阿嬷不识字,但我就是她阅读的眼睛。我喜欢把自己理解的世界、明白的道理替阿嬷大声地朗读出来,那是一种只想说给她听的澎湃热情。 记得阿嬷有一次骄傲地告诉母亲:“阿慧很喜欢读书,爱读书的孩子,绝不会变坏,说不定咱家以后要出一个女状元。”阿嬷总会跟妈妈叙说。有一次还耳提面命地告诉母亲:“要好好栽培阿慧,看得出来,她很优秀!” 阿嬷的一席话听在我耳中,十分感激、感谢!一份千里马为伯乐一跃的知遇之情,油然而生。阿嬷是第一个赏识我的人,也是第一个让我知道阅读就是力量的人。 因为阿嬷的赏识,母亲开始注意到我能读能写,是一个颇有才思的孩子。阿嬷的慧眼独具,母亲的刻意栽培,使得我的童年生活全然与书为伴,即便要与孤独为友,也能在书中怡然快活。 初中时期,阿嬷家曾重新改建过,老房子翻修后,不只焕然一新,二楼也多几个新壁橱。 阿嬷很细心地在框架放上很多妈妈在少女时期阅读的书籍,甚至把楼阁地板、书架都擦得一尘不染,让我一有空就喜欢躲在二楼阁房,享受一个人的阅读时光。 藏身在小小的天地,享受一种阅读者的隐逸空间,感受到一种无限自由宽阔的心境。 曾经,站在架前想着:母亲为何会读无名氏的《塔里的女人》《北极风情画》?难道有什么特别意味吗? 《少年十五二十时》《源氏物语》《汤姆历险记》《蓝与黑》,从这些古今中外不一的书名,还满难归类出母亲阅读的脾性,只能从阅读个过程中,寻访到旧书页扉中被母亲眉批过的文字,邂逅了母亲当年心里所承载的喜悦与哀愁。 原来,年轻时的母亲不是我惯常见到的形象。她也是个会愤世嫉俗、调皮可爱的单纯文青。 读着读着,我好像幻身为母亲,走入她的年岁,在文字中揣摩母亲青春时代的心情。在阅读着泛黄的《皇冠》杂志,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许地山《落花生》时,我终于知道母亲也是个大量阅读、学识广博的女性,这些书籍有的触角多、体悟深,还真需要时间咀嚼呢! 当然,书架摆得最多的,还是母亲最爱的琼瑶系列小说。爱情果真是每个少女憧憬而心向往之的世界。 “妈,你很喜欢无名氏的书吗?我看你还把《塔里的女人》包上自制的书套耶!” “喜欢呀!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塔里的女人》前半段写黎薇是一位全南京最美丽的女子,敢爱敢恨,后半段写阿她在爱情的灼伤下,自暴自弃后,竞变成一位垂垂老矣的胖妇人,过往的风华绝伦竞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每次看都会掩卷流泪……”母亲感性地说。 “所以,你如果是作家,会怎样去重新安排黎薇的未来?”我忍不住地问。 “性格或许决定了黎薇的命运,娇生惯养的生活像住在象牙塔,显现出其性格的孤傲如高塔遥不可触。但能为爱拼搏的女子,即使失去爱情也不该是这样的下场!”母亲看着我,哀伤地说。 此时,阿嬷也来到我们身边,仨人挤在阁楼上,相互依偎,还真像塔里的三个女人。 “失去一段爱情已经很可怜了,为什么用悲苦来惩罚自己的后半生?无常或许会让情缘变淡或消遁,但曾经相爱过的回忆,应该变成祝福与动力,下一次重逢当然要让他知道:自己过得很好,不要有愧歉,也不要有遗憾,分道扬镳仍是相互祝福的呀!我希望黎薇即使一个人也要幸福快乐!” 母亲的话,让我知道她是个乐观的人,即使面对痛苦的打击,还是会想办法扭转劣势,为成为更好的人而努力。 阿嬷常要求我们要有一份同理心:“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算好。” 有一天,读到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时,不自觉想起阿嬷的话。她一生都力行着这样的信仰:不愿他人吃苦自己享福。让我敬佩。 记得大学时期,我很喜欢萧丽红、蔡素芬的小说,甚至着迷地,没天没夜地读。 母亲见状忍不住问我:“会不会觉得阿嬷和女主角贞观的性情很相像?对事情的某些看法也很雷同?虽然认命却很有韧性,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比生活在都市中的男生还要有远见呢!” “妈。我不知道你也喜欢萧丽红的书耶!可能我还没有读完,体会不深,不知道你觉得阿嬷和贞观有什么地方一样。”我驽钝地问。 “阿嬷生活在保守的乡下,但是处理事情很温情、有智慧,十九岁嫁到阿公家,虽是媒人牵线,却一生认命、本分地在大家族中尽心尽力,从不说苦。不只对邻居很客气,也能礼尚往来,很有人情味。例如,常常人家给她一把葱,明天就会温暖地给别人一颗鸡蛋,皆大欢喜。你不觉得左邻右舍,大家都很喜欢她?”母亲语带柔情地说。 是呀!阿嬷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下成长,却让我和妈妈能够好好地读书。宁愿自己刻苦自励,也不愿家人吃苦。 年轻阅历不够,世事经历不多,如今,我尝过人情冷暖的滋味,再重新翻读“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诗句,才明白人生历苦经痛后,方能悟出化茧蜕变的智慧。 阿嬷教会母亲随遇而安的豁达,母亲也教会我善意流转的待人之道。常常想起这些生命中最快乐单纯的日子,温润我的心。 如今,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地书写着,阿嬷在我底心温暖的轮廓就越加显明,原来,阿嬷在我生命中扮演的是一本最棒的好书,永远能在我需要的时候用无形的方式教导着我:温良恭俭、善良开朗的待人处事之道。 即便阿嬷逝世多年了,这本早已镌刻在我心底的好书,总能有一读再读的隽永余韵,值得我此生不断翻读、再翻读,并从中找到智慧,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