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袁隆平的世界

  • 定价: ¥42
  • ISBN:978754047898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文艺
  • 页数:494页
  • 作者:陈启文
  • 立即节省:
  • 2016-12-01 第1版
  • 2016-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由著名作家陈启文担纲,实地田野与跟踪采访多年,潜心创作两年,数易其稿,迄今最为权威的袁隆平传记,突破性呈现一代科学家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精神世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思想性与文献意义。
    《袁隆平的世界》客观真实、生动丰富地再现了袁隆平及其团队严谨而又充满故事的生活,首次准确讲述了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原理与时间历程。对于大众普遍关心的杂交水稻与转基因疑云进行了辨析与厘清。
    一部可以与《牛顿传》《爱因斯坦传》比肩的非虚构作品,其文学性、可读性甚至超过《牛顿传》《爱因斯坦传》。

内容提要

  

    陈启文著的《袁隆平的世界》是一部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的人生奋斗、科学实践、精神追求为主要内容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它展现了一代科学家胸怀人民、热爱祖国、为解决中国与世界的粮食问题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该书第一次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杂交水稻研发的科学原理、发展历程全面呈现于读者面前,对于袁隆平及其团队俯身稻田,泥一生、水一身的科学实践活动与人生故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是一本迄今为止真实准确、形象生动、思想深刻描述袁隆平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是一部超越《牛顿传》《爱因斯坦传》的世界科学家传记。

作者简介

    陈启文,湖南临湘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河床》《梦城》《江州义门》,散文随笔集《漂泊与岸》《孤独的行者》,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大河上下一黄河的命运》《袁隆平的世界》等20余部。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四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电视纪录片一等奖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人就像一粒种子
  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
  汉口时间
  另一种血脉或基因
  第一志愿
第二章  隐蔽的地平线
  隐蔽的地平线
  我有迷魂招不得
  饥饿的小提琴
第三章  神奇的发现
  一个假设,或一个猜想
  神奇的发现
  终身大事
  关键的第一步
第四章  追逐太阳的人
  第一幅蓝图
  风暴中的秧苗
  追逐太阳的人
  山重水复
第五章第五大发明
  从转折点到突破口
  一闯三系配套关
  二闯优势组合关
  三闯制种关
  第五大发明
第六章  中国独创
  大道至简
  当热潮遭遇寒潮
  中国独创
第七章第三次飞跃
  警世的呼唤
  第三次飞跃
  在危机中挺进
  袁隆平的梦
第八章  舌尖上的安危
  多事之秋
  舌尖上的安危
  对转基因的一次小心求证
  人在做,天在看
  向极限挑战
第九章  人类的福音
  杂交水稻之父
  第二次绿色革命
  人类的福音
  杂交水稻之子
  爱与拯救
第十章  还原袁隆平
  爱是一生的承诺
  心灵富豪和荣誉之王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稻田里的雕像
后记
附录
袁隆平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后记

  

    这是一次追溯真相的写作,这也是一个奇妙的写作过程,一路追随着我们主人公在时空中穿梭的身影,他在前行,我在追寻。我时常会置身于一种当下与回忆交错的情境,回忆的力量往往让时间遁形,让两者之间发生直接呼应。我所追溯的一切都已是既定的事实,没有任何悬念,但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那个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我必须搞清楚并诚实地向读者报告的。
    在体裁上,从一开始我就把本书定位为报告文学,而非传记文学,尽管都是非虚构类文体,但我觉得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中国有悠久的史传体文学传统,而“生不立传”又是中国史志传统之一,袁隆平先生对给他“立传”也有许多的无奈,我觉得没必要让他老人家勉为其难。作为报告文学,诚如行家所谓,当你给自己的作品贴上“报告文学”标签的时候,你就同读者签订了一份契约,承担了一种允诺:“我的作品是完全真实的。”作为一部时空跨度如此之大的长篇报告文学,从头到尾可以说就是对我们主人公一生的历史追踪。作为一个报告文学写作者,我的立场一直相当明确,哪怕是对过往的叙述,也必须从当下的视角切入历史,以抵达现场的方式去回望历史,我觉得这正是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的一个鲜明区别。我对文体的选择,也决定了本书不是为了给袁隆平先生树碑立传,而是为了还原袁隆平。曾经有人把袁隆平和杂交水稻谓之为“袁隆平的神坛和江湖”,其实袁隆平既没有神坛,也没有江湖,如此形容还真是把他看扁了,我觉得只能用“世界”来形容,这也是我以“袁隆平的世界”命名本书的原因,也是意义之所在,那就是真实地揭示他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
    袁隆平的世界首先是人生世界,当他作为个体生命而存在时,他的人生之路,他的血肉之躯,他的人之常情,都必须从人的立场上去体认。但袁隆平无疑已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已不完全属于自己。关于他,关于杂交水稻,早已是家喻户晓却又难识庐山真面目,既有太多的传奇和神话,亦有不少的偏见与误解。褒之者,将他过分拔高、进行过度的美化和演绎,在他身上附着了太多的意义,然而那只是他者的赋予,这非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贻人口实,让他这个“主人公”感到很尴尬、很被动,甚至陷入是非争议。贬之者,或一知半解,或全然误解,或别有用心。无论褒贬,皆有过度诠释带来的遮蔽。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是是非非,我不作先人为主的判断,只有先撇开这样的语境,才能呈现出一个作为平常人、有着平常心的袁隆平。面对这样一个人,无论你在内心里多么崇敬他,都不能仰望,只能平视。我也一直让自己的叙述在平静和诚实的状态下进行,如此你才可能真正正视他,从而矫正一些由来已久的历史错讹和记忆偏差,如他的出生年月,如他的血缘谱系、师承关系,还有关乎他人生抉择与走向的一些关键细节,我觉得都要竭尽所能地还原真相。 还原袁隆平,其实也是袁隆平先生本人的愿望,他可以迅速还原自己。他总是自揭其短,来矫正和弥补那些失实的文字。还有的作品一味强调他奋不顾身的科学钻研精神,却又恰恰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对这种“袁隆平版”的励志故事,袁隆平一半是好笑,一半是苦笑,他不得不一再澄清事实,他觉得把他塑造成这样一个“典型”将会误人子弟。科学攻关也绝非“奋不顾身”就能攻克的,而是一些更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其成败的关键又往往取决于人生境界。按哲学家冯友兰的分析,可以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自然境界,人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他“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第二层次为功利境界,“人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第三层次为道德境界,“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一个人,能达到这等境界已经非常难得了。第四层次为天地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袁隆平先生无疑已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他也是一步一步抵达这个境界的,他从雪峰山下的山沟里走向世界,从一个普通农校教师成长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在杂交水稻的疆域里一次又一次地登上无人登临的世界之巅,给世界带来一次次震惊,这是一个“一生都在抵达”的过程,也是我在本书中追踪和还原的过程。 由于本书是一部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报告文学作品,在初稿完成后即提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审读。经该中心原党委书记罗闰良研究员、袁隆平秘书辛业芸研究员审订,在真实性和专业方面对该书予以严格把关。此外,本书的一些重要篇章,也交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审订,如分子育种和转基因方面的内容,由李继明研究员审订,杂交水稻在菲律宾以及东南亚的国际推广部分,由张昭东研究员审订。中心主任助理、国际处处长廖伏明研究员是袁隆平先生所带的博士生之一,也参与了对部分篇章的审订。这些专家都极为严谨,几乎是一字一字地“抠”,有的审读了四五遍。李继明先生说:“非专业人士介绍专业性很强的东西,很难拿捏到位。”但最终他对该作品给予了十分肯定的评价,认为在专业性上已经过关了。罗闰良先生也给予了如此评价:“隔行如隔山,你已翻过了这座山。”另,本书第二稿(征求意见稿)分别提交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以及湖南省宣传、出版部门的一些领导和专家审读,提交给农业部相关专家审读,对他们的宝贵意见笔者在第三稿的修改中均已吸收。罗闰良、辛业芸以及我访谈过的谢长江、方志辉等人都撰写了多部关于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专著,这也是我的主要参考文献,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当一段漫长的叙述接近尾声,又有捷报频传,袁隆平先生在2016年连创三项高产纪录:云南省个旧市一季稻“超优千号”百亩片平均亩产1088公斤,刷新了2015年1067.5公斤纪录,再创世界水稻百亩片单产最高纪录;“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在广东省兴宁市试验成功,双季早稻“超优千号”百亩片平均亩产832.1公斤,双季晚稻“超优千号”百亩片平均亩产705.5公斤,合计亩产1537.8公斤,创世界双季稻最高单产纪录;湖北蕲春县一季加再生稻“超优千号”百亩片亩产1253.4公斤,创长江中下游稻区一季加再生稻高产纪录。 除了捷报,还有添彩之笔。2016年10月3日,由香港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创立的“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在香港举行了颁奖典礼,袁隆平获颁以“世界粮食供应:安全及可靠性”为关注领域的首届“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以表彰他“在高产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科研成就,并成功为中国及其他饱受饥荒困扰的地区,提供可持续及稳定的粮食。袁教授的杂交水稻技术,对促进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性作出了杰出贡献”。另有“无国界医生”和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分别获颁“吕志和奖——人类福祉奖”和“吕志和奖——正能量奖”。这是迄今以来奖金最高的国际大奖,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两千万港元的奖金,远远超过了诺贝尔奖。它更重要的意义不在奖金之高,诚如吕志和博士所说:“我衷心希望‘吕志和奖’这一颗缔造真、善、美的种子能茁壮成长,为世界加添一点色彩,推动世界文明及正能量的精神。”他还特别强调,评委会决定将该奖项授予袁隆平教授,是对他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及稳定的粮食”致敬。这次获奖,袁隆平一如既往很谦逊地说:“得到‘吕志和奖’我很高兴,对我是个鼓励,是个鞭策,勉励我向更高的高度攀登。”他要把奖金用在发展杂交水稻上,继续奋斗,实现杂交水稻技术的新发展和突破,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继续奋斗,这话对于袁隆平从未过时,每次他说这话时眼里就会闪烁出一种奇异的,甚至是神奇的亮光。我也深信,随着他向水稻超高产的极限、向人生与生命的极限发起挑战,一个人和一粒种子的故事还将续写。我一度想要通过这样一次写作解决掉所有的疑惑,这部书从袁隆平诞生一直写到了2016年岁末,篇幅够长了,体量也相当厚重了,但仍不足以承载袁隆平的世界。我所呈现的只是一个提炼或浓缩的世界,袁隆平的世界和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还有着难以穷尽的秘密和无尽的解释空问,这样一部书,永远都不能画上句号,永远都在续写和添加中…… 2016年12月于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