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格格不入(不愿说谢谢的人)

  • 定价: ¥32
  • ISBN:978722113670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贵州人民
  • 页数:252页
  • 作者:王力
  • 立即节省:
  • 2017-03-01 第1版
  • 2017-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格格不入:不愿说谢谢的人》是作者王力的散文集,内容包含了成长记忆、文学评论、电影评论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爱情、成长、社会现象等种种人生问题的看法。作者曾为专栏作家,此次集结的内容为作者已经公开刊发的文章的精选,试图展示作者的成长历程和轨迹。

内容提要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多数青年的成长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学校里整齐划一地接受同一种安排,继而在走上社会之后分道扬镳。然而社会永远不动声色,像老大哥一样充满威严,一个青年独特的价值观并不会得到多少辅导和赞同。在个人的世界里,经常只有自己和自己交谈的声音,但偶尔,这些声音也会像深夜里抑制不住的欲望一样喷涌出来。于是,就有了《格格不入:不愿说谢谢的人》这本书。
    王力网名“王老板”,在网络的世界里嬉笑怒骂,玩世不恭,而他的内里却是真诚善良的,本书是由他在青春期里“自怨自艾”写就的文章汇成。而他现在进入了而立之年,创业的公司也在美国上市,他的成长经历对当代中国青年颇具参考性。

媒体推荐

    和很多犬儒主义时代成长起来的聪明人一样,王力喜欢用玩世不恭、阴阳怪气、假装流氓这类的方式掩饰他罕见的善良、真诚和软弱,也喜欢用包含了上述方式的全部手段炫耀他作为文艺青年的才华和恶趣味。和他们不一样的是,王力的才华和善良是难以掩饰和不需要炫耀的。
    ——罗永诰
    别人的文字是写出来的,王力的文字是从血管里冲出来的。他对理性始终警觉,不屑于给情感与直觉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在日益繁文缛节的“成长”中坚持简单和直截了当。所幸的是,那个最原始的他同时也善良、敏锐,于是别人翻山越岭找到的道理,在他那里只是顺手翻到的口香糖,被漫不经心地咀嚼。
    ——刘瑜
    王力有股格格不入的劲儿,他的世界里没什么是神圣到不可批评的。
    ——柴静

作者简介

    王力,1983年生人,原牛博网知名作者,《南方周末》特约作者。曾供职于外企、私企和媒体行业,做过志愿者、总务、编辑、专栏作家。后辞职创业,现担任陌陌科技运营总监。

目录

辑一 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我的创业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给贾樟柯导演的一封信
  不愿说谢谢的人
  你到底想干什么
  吃什么和穿什么
  你知道你是对的
  问题的关键
  关于自恋
  像一块滚石
  男性的友谊
  让他们统统见鬼
  干出来的宽容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让我们并肩战斗
  有趣
辑二 我的中国记忆
  写给三十岁
  穿真维斯的青年
  关于高考的故事
  一个酒鬼的自述
  给自己起外号的人
  递给我烟抽的父亲
  县城的挽歌
  蓟德旅馆
  混混东青
  我的中国记忆
  “打口”贩子章晗
  那些女声
  给我一个比喻
辑三 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呓语
  闷骚的起源和方式
  AA制
  当一代人不再互相问好
  疾病的三六九等
  王老板论泡妞
  当公知成为一种笑料
  王老板论装逼
  记录者的尴尬
  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呓语
  如何成为一名乐评人
  一个孕妇的意外死亡
  新概念作文大赛
  那些我讨厌的词汇
  不正常的人
  恶搞万岁
  曼谷红灯区
  北京和成都
辑四 无法中立的叙述
  放开那个孩子他爹
  胡适还是鲁迅
  不朽的福尔摩斯
  老愤青冯内古特
  恰到好处的节制
  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是民主
  剥知识分子的皮
  难堪时代里的歌谣
  人人都爱伍迪·艾伦
  我的朋友罗永浩
  怀念古龙
  比安乐队
  吉他手C
  向范浩然致敬
  是时候告别王朔了
  无法中立的叙述
  老门

前言

  

    重叠的足印细踏了千遍
    这本书第一版的时候,我刚刚开始创业,而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公司已经在美国上市了。对我的改变,从物质角度来说,是让我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谓的财务自由。从精神角度来说,更加重要一些:我从一个非常封闭的人逐渐变得开阔。
    当我从大学进入到社会的角斗场之后,忽然发现自己被一整套的规则所左右:职场的规则、恋爱的规则、生活的规则、饭局的规则……这些突然而至的规则让我非常狼狈,因为我并没有在教育里学到这些。
    福柯说过:社会化永无止境,它贯穿人的一生,并将自由和依赖带入复杂的互动中。我一边战战兢兢地让自己逐步适应这个过程,一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身上自我的部分。规则和秩序带来安全,带来依赖,但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着自我。所以,走上社会之后,我并不感到开心,整个人非常紧张,有严重的社交恐惧,更不愿意过多地表达自己——那是一种可耻的裸露,我对自己说。
    在我创业的时候,是个无产阶级,存款不足一万。因此,当你没有什么可拥有,你也就没有什么可失去。创业的过程让我真正地感到了自由,身上的自我意识破壳而出,无拘无束地成长,因为创业本身就是对规则的反抗。在互联网的规则里,一个由腾讯垄断的领域是不可能有第二个玩家的。资本这么认为,媒体这么认为,用户也这么认为,但这个反抗的过程却让生命变得不再那么瞻前顾后,而是具备了某种豁出去的锋利。
    从2015年开始,国家层面开始鼓励大众创业。这是个好事,但在我看来,创业更多是一种心态,而非一种行为。70年代有部国产电影叫《创业》,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觉得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心态:一种无畏的勇气,一种重生的欲望,让我们和我们所经历的不再重复。
    至于是不是要到工商局注册一个公司,或者呼朋唤友地张罗点买卖,用PPT做几页商业计划书,日以继夜地约见投资人,那只不过是实现路径之一,而不是唯一,唯一的只有自我的实现以及为了这种实现而积蓄的热情、信念、承受痛苦的能力。
    再版这本书的时候,我按照时间做了一个排序,读者或许可以从中模糊地看到一个人成长的足印,这足印可能不够规则,也断断续续,但如果能够因此感知到一些同行的喜悦或触动,那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