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外国哲学

胡塞尔与形而上学

  • 定价: ¥42
  • ISBN:978701017425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280页
  • 作者:王昊宁
  • 立即节省:
  • 2017-03-01 第1版
  • 2017-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王昊宁所著的《胡塞尔与形而上学》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一至三章),主要讨论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形而上学和古典形而上学的奠基意义,特别是对黑格尔思辨的形而上学、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的奠基意义。第二部分(第四至七章),主要讨论胡塞尔现象学对古希腊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以及尼采形而上学的奠基意义。第三部分(第八、九章),主要讨论胡塞尔现象学本身何以能够作为一种形而上学,以及胡塞尔现象学对分析哲学反形而上学思潮的纠偏作用。

内容提要

  

    王昊宁所著的《胡塞尔与形而上学》系统地研究了胡塞尔现象学与西方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西方哲学历史为背景,深入阐述了胡塞尔现象学对古希腊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古典形而上学以及现代形而上学的奠基意义。作者认为,胡塞尔现象学对形而上学的奠基意义主要表现在: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境域”构成形而上学的起点,而其相应的现象学方法也是研究形而上学的必要方法。同时,本书也揭示了胡塞尔现象学自身何以能够成为一种形而上学,及其对于分析哲学反形而上学思潮的纠偏作用。
    本书既是一本现象学方面的著作,也是一本形而上学方面的著作。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说,它属于胡塞尔现象学在形而上学领域中一次批判性的实践;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说,它则属于形而上学之起点、问题、方法与任务的奠基性工作。

作者简介

    王昊宁,1978年生,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2002年、2005年、2008年,先后获得吉林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持高教教改项目“以存在论为基础的方法论展示——对现象学本科教学的实践哲学反思”,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观念存在论——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解读》(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直观、自我与明见性——从胡塞尔的直观理论和自我理论透视其明见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江海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曾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胡塞尔与语言一形而上学
  第一节  胡塞尔为什么没有语言——形而上学
  第二节  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形而上学的诸种奠基
第二章  胡塞尔与思辨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权威”式的辩证法及其缺陷
  第二节  黑格尔对“权威”式的辩证法的改造——以境域为起点
  第三节  胡塞尔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误解与成见
  第四节  胡塞尔现象学对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奠基
第三章  胡塞尔与道德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道德的形而上学的“境域”诉求
  第二节  道德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及其根源
  第三节  道德的形而上学问题根源的现象学解决
  第四节  先验现象学与道德的形而上学的相通性
  第五节  以境域为起点的道德的形而上学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胡塞尔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辩证法、被动综合与本质直观
  第二节  理念论的内在“境域”诉求
  第三节  胡塞尔现象学对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的奠基意义
第五章  胡塞尔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本体的境域性
  第二节  对本体的境域性的遗忘及其后果
  第三节  形而上学的双重任务与第三种本体
  第四节  胡塞尔现象学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奠基意义
第六章  胡塞尔与近代形而上学
  第一节  近代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根源
  第二节  近代形而上学的现象学奠基
第七章  胡塞尔与尼采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哲学的任务与思辨的对话
  第二节  康德对形而上学的重新界定及其问题——对康德形而上学工作的简短回顾
  第三节  作为思辨的对话的形而上学——对黑格尔形而上学的简短回顾
  第四节  尼采早期形而上学之困境
  第五节  尼采后期形而上学转向
  第六节  尼采后期形而上学的特征及其现象学奠基
第八章  胡塞尔的本体论——兼且作为一种道德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本体论与认识批判
  第二节  形式本体论与质料本体论
  第三节  作为本体论的先验现象学
  第四节  作为道德的形而上学的先验现象学
  第五节  先验现象学是否缺乏生存论奠基
第九章  胡塞尔与分析哲学的反形而上学思潮
  第一节  罗素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与现象学的相通之处
  第二节  逻辑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对这种批判的现象学批判
  第三节  赖尔的“范畴错误”与形而上学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