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四书释义(大字本)/钱穆先生著作系列

  • 定价: ¥49
  • ISBN:978751083524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九州
  • 页数:328页
  • 作者:钱穆
  • 立即节省:
  • 2017-04-01 第1版
  • 2017-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四书释义(大字本)》分为三部分。《论语要略》和《孟子要略》分别成书于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系钱穆先生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的讲义,曾分别在上海出版单行本。《大学中庸释义》撰于一九五三年,同年与《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合为《四书释义》。

内容提要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系儒家之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钱穆先生所著《四书释义(大字本)》分为《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大学中庸释义》三个部分,对“四书”做阐释与发挥。其中《论》《孟》两书裁为要略,分门别类,有助于学者把握两书要领;《学》《庸》则为其释义,备列全文,使学者体悟篇中宏旨。

作者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目录

例言
论语要略
  第一章  序说
    一  《论语》之编辑者及其年代
    二  《论语》之真伪
    三  《论语》之内容及其价值
    四  《论语》之读法及本要略编纂之体例
    五  《论语》之注释书关系书及本要略参考之材料
  第二章  孔子之事迹
    一  孔子之先世
    二  孔子之诞生及幼时
    三  孔子之少年
    四  孔子往齐
    五  孔子返鲁
    六  孔子适卫
    七  孔子过宋
    八  孔子南游陈蔡
    九  隐者之讥
    一〇  孔子自卫返鲁
    一一  孔子之慨叹
    一二  孔子之卒
    一三  孔子年表
  第三章  孔子之日常生活
    一  平居之气象
    二  哀乐之情感
    三  日常之谈论
    四  应事之态度
  第四章  孔子人格之概观
    一  弟子之诵赞
    二  孔子之自述
  第五章  孔子之学说
    一  论仁
    二  论直
    三  论忠恕
    四  论忠信
    五  论礼
    六  论道
    七  论君子
    八  论学
  第六章  孔子之弟子
    一  姓名籍贯年龄
    二  品题事略
孟子要略
  弁言
  第一章  孟子传略
    [附]孟子年谱
  第二章  孟子对于当时政治之主张
    [附]孟子之政治思想
  第三章  孟子对同时学者之评论
    一  论许行并耕之说不可行
    二  论白圭二十税一为貉道
    三  论陈仲子苦行为不能充其类
    四  论夷之爱无差等之说为二本
    五  论宋桎以利害说时君之不当
    六  与淳于髡辨礼
    七  与淳于髡辨仁
    八  答任人问礼
    九  与告子辨性
    —〇  答孟季子问义内
      [附]孟子对于当时从事政治活动者之批评
  第四章  孟子与门弟子对于士生活之讨论
  第五章  孟子之性善论
  第六章  孟子之修养论
  第七章 孟子尚论古先圣哲及自道为学要领
大学中庸释义
  例言
  一  宋朱熹《大学章句》
    [附]来喜《大学章句》序
  二  大学古本
    [附一]明王守仁《大学古本》序
    [附二]王守仁《大学问》
  三  朱熹《中庸章句》
    [附]朱熹《中庸章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