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外国哲学

爱默生传--生为自由(精)

  • 定价: ¥68
  • ISBN:9787531691419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
  • 页数:502页
  • 作者:(美)詹姆斯·埃利...
  • 立即节省:
  • 2017-04-01 第1版
  • 2017-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散文和诗歌上。詹姆斯·埃利奥特·卡伯特著、佘卓桓译的《爱默生传--生为自由(精)》可以让读者与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爱默生的外在与内在形象,书中对爱默生的生活背景、大学生涯、怎么成为牧师、婚姻状况、他在欧洲旅行的见闻以及晚年光景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原了一个别样的爱默生。

内容提要

  

    佘卓桓译的《爱默生传--生为自由(精)》这部传记是爱默生先生生前授权传记作家詹姆斯·埃利奥特·卡伯特撰写的传记,是目前公认的权威版本。本书通过书信、日记的形式记述了爱默生的一生,书写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爱默生。卡伯特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跟老师同住一处,他在爱默生的晚年及去世后整理老师的信件和作品全集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因长期与老师相处和共事,让卡伯特的这本传记成为其代表作及后世了解爱默生先生的一生无法绕开的一部经典。

媒体推荐

    这部传记让我更加确定:爱默生不仅在伟大诗人和作家行列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伟大哲学家的行列里也赫赫有名,在这个行列中的大师还有西塞罗、柏拉图、培根、帕斯卡、斯威夫特和伏尔泰等……
    ——马修·阿诺,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这部传记知识丰富、思想深刻且意义深远,有助于我们了解爱默生的时代及其一生。该书不只是卡伯特先生的成果,它已上升到了哲学探究的高度。
    ——《印第安纳波利斯》杂志
    爱默生不是专属美国的伟人,他是全世界的伟人。《爱默生传:生为自由》不仅展示了爱默生的信件、日记,从中更能读出这位伟人的思想之博大和人文精神之深厚。
    ——《滑铁卢日报》

作者简介

    詹姆斯·埃利奥特·卡伯特(James Elliot Caabot),美国作家、哲学家,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市,1845年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学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教授哲学,是“美国文艺复兴运动”  (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核心成员。从1848年起担任《马萨诸塞》季刊主编。他是梭罗的报道记者,也是爱默生的学生及一生的朋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出生地,血统,童年时期
第二章  大学生涯、学校任职及人生前景
第三章  为牧师而准备,前往南方的旅行,返回家乡
第四章  第二教堂时期的爱默生及其婚姻
第五章  欧洲旅行的见闻
第六章  返回家乡,定居康科德
第七章  先验主义
第八章  康科德的生活
第九章  宗教
第十章  在康科德生活期间,拜访朋友
第十一章  《日晷》杂志,爱默生的先验主义
第十二章  改革
第十三章  演说,经济状况,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第十四章  第二次前往英国、法国
第十五章  前往西部发表演说,反奴隶制的冲突
第十六章  成为哈佛大学的校监并发表演说
第十七章  第三次前往欧洲,出版随笔,晚年光景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索引

前言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与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爱默生的外在与内在形象,在他们原有印象的基础之上加深对爱默生的了解,而不是为了强行添加一些让大家感到陌生的爱默生形象,也是为了从更广阔的范畴去阐述爱默生与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世界的关系。爱默生生前委托我这样做,他的家人也希望我能写一本有关爱默生的传记,他们为我提供了许多爱默生生前尚未出版的文稿(其中包括爱默生与很多名人之间的通信,这些信件内容都是首次对外公开的。在此,我要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还有很多早年认识爱默生与了解他家庭生活的人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我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些机会,用更翔实的资料去对爱默生的人生进行评估,同时不插入任何超乎事实理解范畴之外的评论。我所阐述的内容,其实绝大部分都只是将爱默生的日记、通信内容,或是从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回忆录中收集过来的,上述内容可能会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在本书的某些地方,读者也许会觉得我僭越了这条规则。
    我发现这些信件的价值远远低于我的预期。爱默生在谈到自己的时候,这样说:“自己从来都不是撰写书信类的高手。”他很难通过书信将自己某个时期或某种状态下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他总是要对这些情感进行筛选或试验之后,才会将这些情感的状态写下来。对爱默生而言,写信始终是一件苦差事,而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苦累,让他在所写的信件里无法直接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个性,是完全关于爱默生的个性,而绝非笔者的个性。同样的情况甚至也出现在爱默生的日记中。日记记录的内容包含了从他的大学时光一直延续到他人生最后的尽头:相比于爱默生公开发表的文章而言,阅读这些日记也无法将我们与他的关系拉近一些。因此,我不得不对这些日记的内容进行分割或是重新安排——当然,我情非所愿——我通常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爱默生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让爱默生通过他的日记来讲述他的故事。
    但是,如果我无法获得这些内部信息,无法对他的人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或是无法在我们对爱默生原有的形象获得更重要的了解,那么我在创作本书时将无法自由发挥,也无法避免那些想要成为公众老师的自传作家所感受到的最大尴尬——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要明白教导与品格之间的差异性。当爱默生在日记中对一位朋友进行评价的时候,表示任何人都不敢将自己在任何一个小时的想法全部写下来。他写道:“难道这很糟糕吗?我认为,对于一位比我更差或是更缺乏智慧的人来说,我不应该掩盖自己的心思。但是,对于那些比我更有智慧或是更有美德的人来说,或是那些比我更有智慧与更有善心的人来说,我也找不到任何紧闭心扉的理由。”爱默生说得没错,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受益匪浅。
    爱默生的很多演说,其中包括耗费了他许多心血与时间的演说内容,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版。我在本书最后的附录中列举了我所了解的目录,还对绝大多数的演说稿内容进行了简短的概括。就目前来说,是否要出版这些演说稿依然没有一个定论。我个人的看法是,爱默生肯定在其中概括了许多最有价值的论述,所以才会想着要出版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