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一生充和

  • 定价: ¥48
  • ISBN:978710805767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页数:347页
  • 作者:王道
  • 立即节省:
  • 2017-04-01 第1版
  • 2017-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合肥四姊妹中的张充和,是格局最开阔的一位,精书法,善诗词,通昆曲,可谓国学大家,被称为最后的才女。充和一生颠沛流离,生于上海,长在合肥,求学北大,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每一个地点都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王道著的《一生充和》以地点为经,讲述了充和的传奇一生——她是苏州园林走出的大家闺秀,她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思想独立的现代女性。

内容提要

  

    王道著的《一生充和》讲述了张充和出身名门,是苏州园林走出来的大家闺秀,精书法,工诗词,善昆曲,以通驭专,自成大家。她的字,沈尹默评说为“明人学晋人书”,清越高雅;她的画,闲静有致,“意足无声胜有声”;她的诗词,“无纤毫俗尘”;她的昆曲,曲调古朴,气韵天成。师友知交更包括沈尹默、胡适、钱穆、张大千、卞之琳一众文人雅士。
    充和一生颠沛流离,生于上海,长在合肥,求学北平,辗转昆明,远赴美国,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什么事都经过,我不大在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正是这份淡定与豁达,让她身历百年沧桑而自成高格。

目录

第一章  合肥:永远的龙门巷
第二章  苏州:倚舷低唱牡旦争
第三章  上海:海上音信
第四章  青岛:病余随笔
第五章  昆明:云龙庵往事
第六章  重庆:无愁即是滴仙人
第七章  北平:沈宅姻缘
第八章  美国:走出仕女图
第九章  京都:木器之菊
第十章  贵阳:白头他日定重逢
尾声  为惜流光挽夕阳
附录
  附录一  张充和个人年谱简编
  附录二  张充和在北美大学里演唱昆曲
  附录三  张充和诗词题目录
后记

后记

  

    说实话,这本书写得很不轻松,我大病了一场。在病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张充和女士一家在病中煎熬时的场景,感同身受。欣慰的足,病是会好的。只是对于故去的人,却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绪。写完这本书后,我时不时地回想起一位忘年交老人,慈祥的张寰和先生。在他去世的那一年,我似乎还没有这样地思念过,但随着年岁的增加,总觉得人要故去是一种难挨的规律。
    对于张充和女士的最初印象即来自张寰和先生,他会自然地扭头望向大人周孝华女上,关切地问:“最近四姐有信吗?”他沧桑的表情里总有着难以割舍却又充满无奈的思绪。令人动容。从此以后,他一次次对我说起了与四姐在一起的场景,游玩、战乱、复校、聚会、久别重逢等等,至今难忘。
    实际上,周孝华女士从未停止过对四姐的关注和关心,接待回家,邮寄东西,制作衣服,转达祝福等等,润物无声。而她与四姐的故事也有很多令人神往的一面,在张寰和先生生前与去后,她经常娓娓道来。
    再以后,我见到了张宗和的女儿以氓,说到博学、苦难的父亲时,她言必称四姑,似乎他们是一对孪生姐弟,实际上他们有着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每闻每黯然。四姑对于她的成长,也是举足轻重的,她与四姑,总是心贴着心,刻骨铭心。
    元和的女儿凌宏女士常奔走于中美,她见证了四姨的很多生活经历,并得益于四姨一家的照顾。她每次回来提及四姨充和,总像是在讲述她的福音故事,虔诚十足。龙朱先生、虎雏先生、和庆女士等充和亲人无意中提起的往事,都像是散落在尘世的珍珠,令人惊喜。
    充和身边总是会围绕着志同道合的曲友和书友,尽管她自己并不以师自居,但很多人是乐于继承她的美好传统的。她的弟子陈安娜女士,多年奔走于中美,为昆曲的事业付出了很多很多,她总是乐此不疲,每次到苏州也都会到充和的家里看看、坐坐、说说,如同家人。充和的昆曲助理尹继芳女士,对于充和的昆曲事迹了如指掌,每次都能说出一段段风雅往事。现在,她们正与海外昆曲社一道,继续着充和的昆曲事业,蔚然成风。白谦慎先生对于充和诗书的解读可谓专业、得体,实在有助于读者去了解和理解
    应该说这本书远没有达到充和的气质,她的精神气质、艺术气质,但我之所以斗胆记录下这些,是因为我的知道,几乎全部来自知情者的慷慨,无以为报,谨记于此。
    本书中所述引文多根据原件而来,但也有缩印本。如《中央日报》,因字迹极小且是繁体,模糊难认,排版穿插,在辨认和抄写过程中难免出现谬误,还清方家指正和凉解。在此我还要再次感谢周孝华女士,她曾将张充和女十发表的文章抄写一遍,方便阅读。在整理时,她负责抄写,我负责打字,从而得以较高时效地完成了整理工作。书中所引诗文、日记等,尽力存原文原貌。期待在今后工作中继续甄别文巾存疑字词,并修订其中的谬误。前插图片巾张充和女士的书画与印章多转自西雅图美术馆的《古色今香》画册,在此一并致意 感谢郑培凯先生、余心正先生、陈子善先生、严晓星先生、杨早先生、孙小宁女士、王润文女士等,还有很多老师、朋友的帮助值得铭记和感谢,在此不作赘述。期待更多的学者继续关注张充和女士的艺术精神和传统之美。 王道  乙未冬于金鸡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