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嫉羡与感恩/克莱因文集

  • 定价: ¥46
  • ISBN:978751085133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九州
  • 页数:383页
  • 作者:(英)梅兰妮·克莱...
  • 立即节省:
  • 2017-05-01 第1版
  • 2018-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继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之后,梅兰妮·克莱因是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极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克莱因一生致力于儿童精神分析,成就卓越,被誉为“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
    儿童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一直吸引人们的探索,她为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打开一个窗口。
    本套书收录了克莱因一生全部作品,共四卷,读者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儿童精神分析。
    本册《嫉羡与感恩》收录的论文涵盖了克莱因从1946年到1960年逝世之前的著作,还包括1963年她辞世后才得以出版的未竟之作。

内容提要

  

    《嫉羡与感恩》几乎囊括了梅兰妮·克莱因毕生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在本书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然而,克莱因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作者简介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中,她打开了理解婴儿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极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对某些分裂机制的论述(1946)
第二章  关于焦虑与罪疚感的理论(1948)
第三章  关于精神分析结束的标准(1950)
第四章  移情的起源 (1952)
第五章  自我与本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 (1952)
第六章  关于婴儿情感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 (1952)
第七章  婴儿行为观察(1952)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游戏技术:其历史与重要性(1955)
第九章  论认同(1955)
第十章  嫉羡与感恩 (1957)
第十一章  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1958)
第十二章  成人世界及其婴儿期根源(1959)
第十三章  对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论述(1960)
第十四章  论心理健康(1960)
第十五章  关于《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
第十六章  关于孤独感(1963)
短论
附录一  注解
附录二  恩斯特·琼斯对梅兰妮·克莱因作品之前版本的介绍
附录三  克莱因生平年表

前言

  

    这是《梅兰妮·克莱因文集Ⅲ》,包含了她1946—1960年过世之前所有的晚期作品,唯一的例外是《儿童分析的故事》(Narrative of a Child Analysis)另行出版于第四卷。不像构成第一卷《爱、罪疚与修复》(Love, Guilt,and Reparation,1921—1945)的文章(大部分最初发表于《对精神分析的贡献》),本卷的文章是从未被收集在一起的,其中一些最早收于两本书,《精神分析的发展》(Developments in Psycho-Analysis)和《精神分析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 in Psycho-Analysis),这两本书包括了梅兰妮·克莱因之外其他作者的作品。《嫉羡与感恩》原本是一篇专题文章,其中一些是在身后发表于《我们的成人世界及其他随笔》(Our Adult World and Other Essays)。另外,这些文字有些是为精神分析师所写,有些是为一般读者所写,所以内容与其余几卷相比并不十分一致,但是它们囊括了梅兰妮·克莱因生涯晚期最为成熟的著作,因此包含了对学习克莱因学派的学生们来说最为重要的作品。
    与第一、二卷相同,本书结尾部分也有附录,旨在指明每个重要的主题在梅兰妮·克莱因思想演进中的位置所在。最后,见于较早版本中,由恩斯特·琼斯(Ernest Jones)所写的一篇引言与两篇序言,因其历史价值而被保留下来。
    马尼-基尔(R.E.Money-Ky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