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曾厝垵村史/同文书库

  • 定价: ¥30
  • ISBN:978755501077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海峡文艺
  • 页数:349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位于厦门岛南边的曾厝垵村经历了从传统渔村到海防前哨再到如今最文艺的旅游目的地的多次转型,实现了城中村的华丽转身。曾厝垵滨海向洋的地理位置、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与宗教观念、风格各异的华侨历史建筑与遗址以及曲折变幻的海防文化都成为曾厝垵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曾厝垵世代传承不辍的活的家底。王日根、何瑞福主编的《曾厝垵村史/同文书库》系统梳理了曾厝垵村人口、生业、四季民俗、人生礼仪、信仰观念的历史源流,揭示了曾厝垵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和谐共存性,同时也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为旅游者深入理解曾厝垵的魅力提供了一个具有人文色彩的导游指南。

内容提要

  

    王日根、何瑞福主编的《曾厝垵村史/同文书库》对当下被誉为“中国最文艺渔村”的曾厝垵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历史文化扫描,涉及曾厝垵村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状况,曾厝垵村村民的生计模式、家族观念、受教育程度、漂海历险,以及海外拓展与返乡构建祖祠、家庙等各类建筑等方面。可资为政者作借鉴,乐游者作指南,治学者存真史。

目录

第一章  何处寻访曾厝垵
  第一节  曾厝坟地理位置
  第二节  曾厝垵建置沿革
  第三节  曾厝垵地名的由来
  第四节  曾厝蝼民众的生计模式
第二章  何以滋养曾厝垵
  第一节  曾经的农业与工业
  第二节  渐行渐远的渔业
  第三节  富有生机的文创与旅游
第三章  曾厝垵人如何安排生活
  第一节  衣食住行
  第二节  生产节律
  第三节  生老病死
  第四节  四时八节  
第四章  曾厝坡在历史名人的掩映下
  第一节  对忠孝节义的旌扬
  第二节  对富侨大商的推尊
  第三节  史籍对应仕者的彪炳
  第四节  曾厝垵铭记的外乡名人
第五章  嗅嗅曾厝垵浓重的侨味
  第一节  侨乡——华侨的乡愁所系
  第二节  侨批——侨眷的生活所寄
  第三节  红砖厝——华侨的文化审美
  第四节  番仔楼——洋装与斗笠的交响
  第五节  乌烟厝——华侨的心灵依归
第六章  不断发展的曾厝坡教育
  第一节  渔村何谈教育
  第二节  民国和平期曾厝埃教育的起步
  (1912年1月一1937年7月)
  第三节  走过烽烟的曾厝埃教育
  (1937年7月一1949年10月)  
  第四节  两岸对峙下曾厝坟教育的曲折发展
  (1949年10月至今)  
第七章  曾厝坡的庙与祠
  第一节  曾厝埃的宫庙
  第二节  曾厝按的宗祠
第八章  曾厝墙为何信仰纷杂
  第一节  佛教信仰
  第二节  道教信仰
  第三节  民间信仰
  第四节  天主教
  第五节  基督教
  第六节  曾厝坟宗教信仰特点
第九章  曾厝坡的海防文化
  第一节  明代曾厝嫔海防地位的显现
  第二节  清代曾厝埃海防前沿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民国前期曾厝蝼海防建设
  (1912年1月一1937年7月)
  第四节  抗战时期曾厝垵的海防
  (1937年7月一1945年8月)
  第五节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8月一1949年10月)
  第六节  两岸对峙时期(1949年10月一1978年12月)
  第七节  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1月至今)  
简短的结语

前言

  

    撰写村史是我们在耳闻和目睹了曾厝垵的华丽转身之后而产生的本能冲动,与厦门市社科联的周曼书记、社科院李桢副院长等交谈后,马上便得到了他们的热情鼓励,并给予较充足的经费支持,这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领来任务之后,我们组成了由朱勤滨、陶仁义、叶再兴、吴艳霞等在内的调研和写作小组,凭借着毗连曾厝垵的地理优势,大家时不时便骑上自行车,走进曾厝垵,大街小巷地穿梭、流连,克服语言不通、受访对象忙碌、课业紧张等困难,终于在半年内搜集了逾50万字的材料,拍摄了数百张的照片。曾厝垵较清晰的轮廓才逐渐由历史向我们走来。
    30年前的曾厝垵矮屋错杂,猪圈纵横,时时有海滩上晾晒渔网而飘来的鱼腥味,与旱厕里散发的猪、狗、人粪融合的恶臭味交相挤进行人的鼻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能忍受夏天的蚊虫叮咬,冬天的海风呼啸。
    如今的曾厝垵在行政上实现了村改居的转变,但是这里并没有遵循大拆大建的城中村改造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条在保留原有风貌前提下的城中村发展路径,居民的生计有了较大的改善,而且该村以“全国最文艺的海滨渔村”的称号而受到来自内地乃至沿海游客的青睐。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曾厝垵并没有被城市化的浪潮裹挟而去,却将乡村社会固有的若干美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富有特色的闽南红砖厝沿着蜿蜒的小径铺展开来,在轻薄的晨雾、如金的夕阳下显得那么地宁静与安详。村民们在自家的庭院里,腾出多余的房舍,打扮出传统时代家一般的民宿,确实带给游客们如家一样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村民们的熟人环境天然地为全村的卫生建设提供了保证.互相的公约比冷冰冰的法规更有成效。村民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建设美好家园带给自己的实惠,实现环境优美、品味提升的愿望就愈加强烈。
    向善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曾厝埃却衍成一种社会风气。村民们争相捐助,将先辈们留下的宫观寺院、祠堂、家庙修葺一新,将先辈们顶礼膜拜的神灵与祖先雕像装饰一新,这其实是在树立自己知恩图报的感恩观,崇尚贤能、追求奉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努力作为的人生观。村里的治安状况好了,邻里关系和谐了,相互信任、彼此互助的亲近感着实让人如沐春风。
    回望曾厝垵,我们为这个地处厦门岛西南角的小村落的华丽蜕变而感到欣慰,历史上这里有过曾家澳、曾家湾等称呼。这里的人们或业渔,或经商,走的都是海路,其艰辛真可用筚路蓝缕、手胼足胝来形容,这里是过往有名的渔村,又是当下闻名遐迩的侨乡。当人们认识到这里的军事价值之后,这里的军事设置迅速增加,因而炮台、机场相继建成,人群中便又多了若干行伍之人。两岸对峙时期曾厝垵则是名副其实的前线,有的村民在劳动时竞不幸遭遇国民党的炮弹而罹难。历史的演迁无疑给曾厝垵不断增添着丰沛的内涵。
    如今,曾厝埃人用活了先辈留给他们的这份遗产,临海的地理特征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艺术家麇集于此,因而这里有多门艺术的工作室,有实物陈列丰富的村史馆,有让人大快朵颐的海鲜饭铺,有名称怪异的咖啡馆,也有让人捕捉海风、体会浪漫的各种眺海、聆涛之民宿。心怡大海的粉丝们慕名而来,他们多为金色的沙滩、爽口的海鲜、浪漫的婚纱照和淳朴的村民情所折服。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使该村保存了淳朴厚道的民风,村民在暖心的服务行业中传达给八方游客那份质朴的关怀和体贴。于是现代风与传统范在这儿交融.呈现出的是无缝的隼接,新新人类在这里不会感到落后,反而能体验到自我的回归和生命的本真。这里路面干净,交通环境优化,消防治安巡防体系完整,占道经营、安全隐患等均在政府与民间的相互协同中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渔桥广场和街心公园、曾氏宗祠广场则进一步让居民和游人体会高品位的休闲意境。
    我们的目标是想为曾厝垵村留下一部内容翔实、切实可信的村史,同时也期待能成为游客们探秘曾厝埃的一本指南。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我们不仅要目击其外表呈现出的风味各具的美食街、高低错落的各式建筑以及川流不息的各样游客,而且应该谛听曾厝垵这个历史老人的时空诉说,观摩他们的四季生活节律以及这些仪式背后的历史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