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金色般若(精)

  • 定价: ¥34.8
  • ISBN:9787554516836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河北教育
  • 页数:241页
  • 作者:林清玄
  • 立即节省:
  • 2017-01-01 第1版
  • 2017-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菩提是一朝风月;般若是万古长空。
    《金色般若(精)》中,当代散文大家林清玄以菩提之心凝视人生,以智慧之言启迪生命。
    金色般若寓意佛陀伟大的慈悲与智慧,林清玄用自身多年生活感悟,结合时事观想,总结出在生活中能保持乐观、清明的人生态度以及应对浮躁、低迷的人生境遇。
    生命是无法停止变化的,如果能在变化中静观和提升,一切的变化就成为我们的福分,一切的创痛也会化为智慧的养料。
    寻找人生妙智慧,就从这一刻开始……

内容提要

  

    散文大家林清玄以有情的眼光看世界,透过自身深刻的人生体会,结合修行观照、时事观察和生活观想,将美融入生活,以菩提之心凝视人生,以智慧之言启迪生命。《金色般若(精)》寓意佛陀伟大的慈悲与智慧,每一篇智慧之言仿佛午后金色的阳光遍洒,打开我们心内的门窗,让不安的心灵找到安定的力量!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台湾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目录

自序  智慧如菩萨钻,道心是金刚石
辑一  成所作
  巴西来的乌龟
  种子花盆
  小黄蜂的出路
  枯萎的桃花心木
  焖烧锅的滋味
  生命是一场幻影
  在流浪狗的眼睛里
  泪眼深处有莲心
  为白晓燕烧一炷香
  狂飙的狗
  坐上窗口的云
  日日禅定镜
  茶几上的谈话
  大化有情
  永葆翠绿
  难遣人间未了情
  唯有爱与美
辑二  平等性
  私房茶与私藏茶
  在生命的庭院团团转
  地果主义
  爆炒苍蝇头
  日本人送的钟
  如戏梦里
  心灵醒觉
  在白鹭与白雪之间
  心情常不染
  失眠憎月
  木瓜树的选择
  身心是我们的山水
  白色曼陀罗
  饮茶洗心
  请上坐,泡好茶
  一点红炉雪
  宝爱今生
辑三  妙观察
  无言歌
  浮生若茶
  在人生的边缘呼喊观音
  桃花无常
  怀石与怀素
  化为一株桂花树
  林中细雀
  清粥大菜
  倾城女
  水上的葫芦
辑四  大圆镜
  身着褴褛,心如锦缎
  无名之海
  成与败,皆成光影
  溪声三量
  伤痕物语
  生时草草,死时花花
  爱与道心
  一种平怀
  指鬘大盗
  真理的国王
  金色般若
后记  “紫色菩提”到“金色般若”

前言

  

    智慧如菩萨钻,道心是金刚石
    到新加坡旅行,参加了城市一日游的行程,意外地被带到钻石工厂。
    意外之一,像我这种背包客,自己绝对不会踏足钻石工厂;意外之二,新加坡不产钻石,却有如此巨大的工厂,是很奇怪的。
    导游很快破解了我的迷惑,他说,新加坡虽然不生产钻石,却是钻石切工最好的地方。由于人工便宜,钻石也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地方,人人买得起。
    我看了一下标价,价格还是挺贵的,但既来之,则安之,就到处走走看看。
    在墙上看见两个有趣的名词:“公主切割”和“八心八箭”。
    “公主切割”是1961年英国伦敦的钻石切割师阿柏德米吉历经十三年苦心研究,发展出一种方形钻石切割法,可以做出方钻最美丽的折射,从此成为典范,命名为“公主切割(Princess Cut)”,因为只有最美丽的公主,才可以匹配这种切工的方钻。
    至于圆钻,最完美的切割称为“八心八箭”,又称为“丘比特切工(Cupid Cut)”,足以让钻石成为丘比特的箭,使任何女性点头接受婚约。
    “八心八箭”是1977年由一位日本人研发的切割方式,能使钻石的亮度和光彩都达到最高境界,利用光学的对称性和光点的直径,呈现出完美清晰的心形图案,仿佛被丘比特的金箭射中,真是美不胜收。
    唯愿此心如钻
    读着“公主切割”和“八心八箭”的介绍,我的心突然被打开了,即使在最世俗的钻石工厂,也能感到些许浪漫,想起一句流传很久的广告词: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
    钻石被用来表达“爱”、表达“永恒”,也用来表达“价值”和“光耀”。
    我不反对钻石,也不反对钻石所象征的价值。
    但是,我站在摆满千千万万颗钻石的、挂着巨大水晶灯的厅堂中思维着,有多少人愿意用“八心八箭”“公主切割”,来使自己的心有更完美的亮度和光彩呢?
    如果有真实的爱,一朵玫瑰与一颗彩钻,意义是同等深刻的。
    如果有永恒的情意,一块河畔的鹅卵石与一颗橱窗里的白钻,都一样的永恒。
    如果有敏慧的觉察,天边的明星与皇冠上的金钻,都会令我们生起智慧。
    如果有广大的慈悲,横在溪谷的彩虹与皇后项上的红钻,都会焕发光耀。
    如是思维,令我知悉,我这辈子也不会拥有任何的钻石,但我希望此心如钻,在万象万物中都能体会真实的爱,发现永恒的情意,进入敏慧的觉察,开启广大的慈悲。
    不断琢磨,焕发光彩
    走出钻石工厂,我才发现门口摆了一个拳头大的、未经琢磨的原钻,外表与普通的石头无异。
    深埋在那块石头的钻,只有识者才能看见。
    看见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琢磨。
    眼光与琢磨,决定了一颗原钻的价值。
    我们的心亦然,人人看来都是普通的石头,但观照过了,琢磨过了,修炼过了,就能变得更有智慧,更能够慈悲,更有境界,更见光明!
    美丽的心一如钻石,并且还胜钻石。因为,钻石,有钱就买得到;心,却是无价的。
    科学早就告诉我们,钻石的成分与木炭无异,为什么一为贵,一为贱呢?
    是在久远又久远的时间之河,钻石一净,再净,永净……才能如此晶莹剔透,才能那样坚硬,那样永恒!
    我曾为“心”的钻石写过一首偈:
    智慧如菩萨钻,
    道心是金刚石。
    祈愿智慧能如菩萨项上的钻石那么晶莹,那么明亮;向道的心则能像钻石般的坚硬,永不退转、磨损。
    我们游行人间,其实正是不断地切割、琢磨,让自己的心回到那无遮盖的本然面目。
    愿我心如钻,有金色的光。
    林清玄
    2015年冬日台北清淳斋

后记

  

    “紫色菩提”到“金色般若”
    炎热的午后,气温超过三十六摄氏度。
    我们穿过种着黑甘蔗的田园,越过种满黑叶荔枝的斜坡。
    南投的黑甘蔗,粗壮而笔直,节节宛然;黑叶荔枝,饱满而艳红,像是硕大的珍珠。
    气候炎热,我心清凉。
    我正在去探望印顺导师的路上。
    不只要去探望印顺导师,我刚刚从水里莲因寺下来,与忏云法师朝夕相处了十日,身心仿佛沐浴过最清净的冷泉。
    忏云上人待我如弟子,每年大专学生齐戒学会,总会遨我上山,为同学们讲几堂课。我也视为平生难得的良遇,排除俗务上山。
    与其说我是去为同学说点什么,不如说我想亲炙忏公座下,洗去蒙尘的身心。
    与忏公师父的因缘奇特,他读了徒弟送他的几本“菩提系列”中的书,主动写信给我,鼓励我的佛教文学写作,问及我的生活情况,并且遨我在当年夏天上山,讲讲禅宗、天台、华严,什么都好。
    我怀着对大德菩萨景仰的心情,年年上山,持续了好几年。
    如今回想到那几年上山,夜里与忏公师父坐在厅前,听他的开示,看他慈悲的脸容,仰望他透明如水晶的样子,在黑夜的星空下,如此明澈……
    我总会眼湿。
    心里有无以言说的感动。
    我的“菩提系列”就在这种感动与仰望中,自然成篇。
    那一年暑假齐戒会后,有学生来对我说:“老师!听说印顺导9币这一阵子驻锡南投,要不要一起去请开示?”
    印顺导师的著作我读了不少,深深受到他“人间佛教”思想的启发,若能亲见导师,也是生平难值的因缘。
    “我们也没有约好,突然跑去,不会太冒昧、唐突吗?”我对学生说。
    “有缘就会遇见导师,无缘的话,在精舍前合十问讯,也值得了。”
    真是初生之犊!
    我们的因缘很好,在南投山上的永光别苑前,按了铃,一位尼师来开门。
    “什么事?”
    “我们想请印顺导师开示!”学生说。
    “有没有先约好?”
    “没有。”
    “请等一下!”
    尼师关了门,进去请示了。
    过了不久,门开了。
    “师父可以见你们。” 导师坐在背光的一张藤椅上,非常清瘦,显得身体、手脚和脸特别长。 他的表情和祥,正如窗外的阳光。 说得更精确,他的头上有一轮圆光。 学生见到景仰的人,变得腼腆,把我拿出来当挡箭牌,对导师说:“我们刚刚参加莲因寺的齐戒会回来,特地来看师父。这位是指导老师林清玄居士。” 导师微微笑了,说:“林清玄居士吗?我在报纸上读过一些你韵佛教文章,也读过你的书,写得很好,影响很大呀!” 我的脸一阵热,问道:“师父也看报纸吗?” “看呀!每天也听收音机呢!你们年轻人,尤其要了解世间的事!” …… “般若”和“菩提”一样,都是无法尽译的。简单地说,说是透过八正道、诸波罗蜜的修习,显现出来的真实智慧。 般若有世间般若与出世间般若,佛教虽然强调追求出世的、绝对的、无取无着的般若境界,但这究竞的般若,唯佛与佛,乃能知之。 幸喜的是,佛法也不否定世间的般若,鼓励我们透过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等等世间智慧的追求,以减除烦恼、劝正修行。 我曾追随过上百位有修有证的师父,看见了他们的风采,仰望了他们的境界,体会了他们的慈悲,亲炙了他们的智慧……我之所以一直不断地书写,是为了与有缘的人分享,正如航行美丽的溪流,想告诉别人沿岸的风景。 山石可飞空,日月可堕地。我始终深信,佛语诚无妄,一定可以让我们找到更高的智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始终深信,在星月交辉的尽处,我们可以展颜微笑地看待我们的因缘起落,成住坏空。 在印顺导师圆寂之日,想起平生的许多师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讲“人间佛教”“人间净土”“人成佛成”……可见我们在人间的因缘殊胜难得,就连南投山上吃到的一颗荔枝,其珍贵都等同白玉。 想起雪窦禅师在有人问法的时候,说:“树上道即易,树下道却难。” 佛法在树上说是很容易的,因为没有人间疾苦的问题;在树下说就很难了,因为生活在世间,生老病死,爱别难,怨憎会,烦恼炽盛,欲求不得,日日都是斑斑血痕。菩萨有隔阴之谜,罗汉有人胎之闷,头出头没,要安顿身心,要悲智双运,又谈何容易呢? “般若系列”是在树下说的,说给树下的人听。 林清玄 2005年荷风夏日台北外双溪清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