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乡愁(名师导读美绘版)/暖心美读书

  • 定价: ¥26
  • ISBN:978753549507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长江文艺
  • 页数:211页
  • 作者:余光中
  • 立即节省:
  • 2017-06-01 第1版
  • 2017-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乡愁(名师导读美绘版)》是暖心美读书系列的余光中卷,作者余光中,台湾中山大学教授,有著作多种,本书收入她的代表性诗歌和散文多篇,包括脍炙人口的诗歌《乡愁》《白玉苦瓜》……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日不落家》等名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展示了作者多年的创作风格,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是了解作家创作的上佳读本。

内容提要

  

    《乡愁(名师导读美绘版)》收入著名作家余光中创作中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名作,余光中的诗歌、散文,善于调动汉字的音节色彩之美,融汇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美意境,吸收西方现代文艺的精神,在优美的文字中唤起读者对童趣、乡愁、中国文化……的浓厚情感。

媒体推荐

    (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文学大家  梁实秋
    余光中的诗作儒雅风流,具有强烈的大中华意识。余光中光大了中国诗,他对得起他的名字。
    ——著名诗人  流沙河
    余光中是20世纪中国诗文双璧的大作家,手握五色之笔:用紫色笔来写诗,用金色笔来写散文……凡有中文书店的地方,就有人买其作品,诵其作品,其诗风文采,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璀璨的篇页。
    ——台湾佛光大学教授  黄维梁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文学家。祖籍福建永春,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文学影响力既深且远,遍及华人世界。
    著有诗集《白玉苦瓜》《藕神》《太阳点名》等;散文集《逍遥游》《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青铜一梦》等;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举杯向天笑》等;翻译《理想丈夫》《不要紧的女人》《老人和大海》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大系》《秋之颂》等,合计七十种以上。

目录

诗歌
  珍妮的辫子
  西螺大桥
  当我死时
  枫和雪
  一枚铜币
  江湖上
  乡愁
  盲丐
  白玉苦瓜
  与永恒拔河
  夜读
  戏李白
  惊蛙
  寄给画家
  踢踢踏
  橄榄核舟
  不忍开灯的缘故
  堤上行
  控诉一枝烟囱
  中国结
  大度山怀人
  桐油灯
  停电
散文
  石城之行
  逍遥游
  登楼赋
  地图
  焚鹤人
  山盟
  听听那冷雨
  催魂铃
  开卷如开芝麻门
  记忆像铁轨—样长
  假如我有九条命
  没有邻居的都市
  自豪与自幸

前言

  

    展现中文之美书写中国情结
    郑杰
    余光中,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湾,先后在台湾、香港的多所大学任教。
    余光中一生都在漂泊游走,一生都在用最美的诗句写他的乡愁,他自言“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他无比的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庆幸能用中文写作,用方块字去堆砌属于自己的万里长城,他说:“读了一辈子外文,最后还是觉得中文最伟大、最美丽、最辉煌”。
    欣赏余光中的作品,读到最多的就是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他说:“人往往是在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土地之后,反而对故乡有更深刻的认识”。余光中身居海岛,无比思念故土。乡愁是千千万万飘零孤岛的人们共同的情绪,但唯有他能将这种难以捉摸的情绪写得如此独特,意味深长。1972年,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仅用了20分钟就写出了日后传遍中文世界的著名诗篇《乡愁》。
    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中的“乡愁太深,中国结太紧”。在《中国结》中他写道:“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我的回答是摇头\说不出是什么东西\鲠在喉头跟心头”。他说:“我的乡愁有三层,首先是地理上的,其次它不局限于一地一山一水,而是对整个大中国的怀乡,更是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
    余光中的诗抒情性强,缠绵悠远,一唱三叹,极富音乐之美。余光中非常喜欢音乐,常常将乐理用到诗文中,甚至借鉴了爵士乐中的“切分法”,而且将切分法用得非常潇洒,他把轻音重音安排得如此的别致,“你盼望是轻音的地方它往往放的是一个重音”。
    比如在《乡愁》中,音乐之美是淋漓尽致的,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强化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在散文里,余光中也用音乐的特殊节奏来增加散文的节奏感,他最拿手的是让短语、短句参差跳跃,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艺术效果,如他的名作《听听那冷雨》中的句子:“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不仅可以吟咏,简直可以歌唱了。《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代表作品,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著名作家柯灵说:《听听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这也许可以帮助读者对中国文字和现实文学的表现力增加一点信心,也应该承认这在五四以来的散文领域中,算是别辟一境”。
    余光中的散文有很强的“可读性”。所谓“可读”,不仅指文章阅读欣赏之后的被感动,还讲求易诵之于口,悦之于耳。余光中的散文深受李清照词风的影响,如“雨敲在鳞鳞干瓣的瓦上,则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显然是从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发展出来的。总之,余光中的散文也是诗歌化的,他十分注意词语的音韵美,尤其是叠字叠句的用法在他笔下出神入化,让人一看便忍不住吟哦。
    余光中的诗与文不仅极具音乐美,而且还表现出结构之美。
    余光中秉持新古典主义诗学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特别强调诗歌结构的作用。他说:“我以为艺术的手法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整齐;一个是变化。诗歌的写作要用功夫做到整齐,不然不行,当然流于刻板单调也不行。变化不能无度,整齐要有常态,这两个坐标怎么调配是对新诗艺术的一个大考验。”在余光中的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他追求诗的整齐,讲究诗的和谐,但也力图在整齐中求得变化的艺术结构特征。
    他的“三联句”被称为“余光中的专利”,所谓“三联句”就是在诗的第一、二句做或平行并置、或强烈对比的双联,然后尽可能让第三联在另一层面上作出迁跃式的提升。三联句具有流动性和跳跃性的特性,如:“看你的唇,看你的眼睛/把下午看成永恒。”(《那天下午》)前两句的“看”、“唇”、“眼睛”是并列的,第三句的“看成永恒”是由前面的“物”的层次转向无形的抽象层次,走入时间和超越时间。再如:“心中无你,血中无你/飞出情网,尘网,飞来这里。”(《遗》)由前两联“心中无你,血中无你”所产生的某种潜在的延宕,与第三联“飞出情网,尘网,飞来这里”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相比于他的诗歌,余光中的散文也毫不逊色,他的散文,阳刚与阴柔并工,知性与感性并济,文言与白话交融。梁实秋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散文:“余光中的散文,整体的文化风度可谓渊赡恢弘,高绝超逸:通过苦读精研、耳濡目染所奠定的丰邃而坚实的国学根基,和因为亲历欧风美雨所获得的精深而广博的西学修养,决定了他足以在中西两大文化系统中自由出入,广泛比较,进而产生有关文化选择的真知灼见。”
    比如,他的散文代表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写了电话、火车、汽车、女儿的男朋友,写了许多的细节,正是在这些妙趣横生的细节中,他的才识、情怀都在不动声色的记叙中呈现出来,虽然遣词造句如诗般讲究,但毫无过分雕砌之感,读来味道醇厚,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