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 定价: ¥39.8
  • ISBN:978751391495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 页数:304页
  • 作者:赵家三郎
  • 立即节省:
  • 2017-06-01 第1版
  • 2017-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集心学智慧之大成的王阳明,看透世道人心,是历史上罕见的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文武双全且二者都做到了极致。
    王阳明创立了自成一体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的心学概念。他用心学去做官,用心学去打仗,用心学去为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阳明心学影响了明朝以降一直到当代;中国乃至日本等不少国家的社会进程,都或多或少地被阳明心学所改变。如今,阳明心学在世界范围内依旧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更是断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赵家三郎著的《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讲述王阳明的传奇经历,心学的神奇智慧。通俗中不乏深度,也就是说,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有收获。
    本书没有细说,毕竟王阳明和心学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但也并非板着脸装深沉,而是像聊天一样,跟读者交流王阳明的经历,以及心学的重要概念。

内容提要

  

    赵家三郎著的《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写的是王阳明的经历以及心学的来龙去脉。心学在王阳明之前已经有,只是王阳明将心学集大成;“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创立了自成一体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影响此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五百年。这和王阳明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心学的不断深入地研究密不可分。本书即是将王阳明的历史经历以及心学的不断发展穿插叙述和分析,深入浅出,让人读来能更清楚地知道王阳明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人,心学到底有多么神奇。

作者简介

    赵家三郎,黑龙江海伦人,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阳明心学研究学者。因“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心向往之,因此又有笔名赵心姚。电视剧《王阳明》编剧,著有《王阳明正传》等。

目录

第一章  知昼夜,即知死生
  一、陨落
  二、死亡
  三、从祀
第二章  圣人者,生知安行
  一、阳明降世
  二、生知安行
  三、琅琊王氏
第三章  持志如心痛
  一、蔽月山房
  二、第一等事
  三、凭吊英烈
第四章  圣人必可学而至
  一、阳明婚姻
  二、中国主流思想变迁
  三、姚江之学,娄谅为发端
第五章  格物只在心上做
  一、守仁格竹
  二、格物致知
  三、两次落榜
第六章  做圣贤,先科举
  一、明代科举制度简述
  二、弘治科举泄题案
  三、《陈言边务疏》
第七章  为学大病在好名
  一、江北决狱
  二、求仙访道
  三、文学运动
  四、复思用世
  五、山东乡试
第八章  正德元年“大地震”
  一、郑旺妖言案
  二、督造龙衣事件
  三、“八虎”的逆袭
第九章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一、《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
  二、月明飞锡下天风
  三、明代驿站小考
  四、《瘗旅文》无悲以恫
第十章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一、龙场悟道
  二、陆王心学
  三、心即理
  四、知行合一
  五、心学影响
  六、龙场教化
第十一章  心外无物
  一、安化王之乱
  二、天诛刘瑾
  三、晓谕诸生
  四、明代的公文与报纸
  五、《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书》
第十二章  道问学即所以尊德性
  王阳明必须选择站队……
  一、京城讲学
  二、道统道学与内圣外王
  三、“万物一体”论和“变化气质”论
  四、“尊德性”与“道问学”
  五、赶出北京
第十三章  心学的实战应用
  一、君子素位
  二、赣南巡抚
  三、心学的实战应用
第十四章  精一之训
  一、十家牌法
  二、变革兵制
  三、奋怯为勇
  四、削平漳寇
第十五章  圣人之心如明镜
  一、《告谕巢贼书》
  二、古者赏不逾时
  三、奇招迭出
  四、擒斩巨寇
  五、偷袭桶冈
第十六章  善恶只是一物
  一、群盗祸根
  二、互为博弈
  三、引君入瓮
  四、诱杀巨寇
第十七章  心无私欲即天理
  一、宁王履历
  二、明代藩王制度
  三、政治神棍
  四、明武宗执政盘点
  五、宁王的逻辑
第十八章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一、孙许抗争
  二、北上讲学
  三、武宗警觉
  四、宸濠起事
  五、良知及致良知
第十九章  千古一圣
  一、安庆保卫战
  二、攻陷南昌
  三、宁王致命的弱点
  四、鄱阳湖决战
第二十章  天地之心是灵明
  一、武宗南下
  二、南昌博弈
  三、群小乱国
第二十一章  心向光明
  一、治理江西
  二、武宗殒命
  三、嘉靖风暴
  四、立诚及独知说
  五、“事上磨练”说
  六、《尊经阁记》
第二十二章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一、天泉证道
  二、王门学派
  三、思、田之乱
  四、知天命,死何可惧?
  五、要烧好纸钱
  六、尽人事,知天命
王阳明年谱
参考资料

前言

  

    阳明心学的启示和意义
    梁涛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元前50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人类思想大爆发,出现了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这一人类文化突破现象被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命名为人类的“轴心时代”。该时代各个文明分别孕育出了希腊哲学、犹太教、印度教与佛教、中国哲学,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世界各地分别成为智慧的象征。
    孔子提出“仁、义、礼”,初步构建了儒家道德体系的价值观。《大学》(传为曾子所作)提出了个人的修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及个体的价值观(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子思所作《中庸》,在道德修养方面展开论述,深化了儒家的道德观。
    孟子继承先贤,将儒家道德观延伸为“仁、义、礼、智”,所提出的“仁政”对儒家的经世致用(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另一位儒家集大成者荀子,继承孔子的“礼”,并融合法家的思想,形成了“隆礼重法”,对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再次丰富了儒家的方法论,成为儒家思想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至此,儒家思想由道(核心价值观)、学(道统学派)、政(方法论)三大方面组成,儒家思想体系得到了完善。
    孟子继承了子思《中庸》思想,提出了“良知”(《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成为儒家心学的肇端,学术上将子思、孟子这一脉称之为“思孟心学”,其核心价值是——善性。
    儒家思想几经沉浮来到了宋代,此时中国思想史上儒、道、佛三家并立。儒家思想出现了短板,其核心价值观讲不通了,缺少终极的人文关怀。如道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与道冥和”;佛家是核心价值观是“彼岸性”,也就是“立地成佛”。
    儒家原有的“道”,本是拿来主义,借用了道家的概念,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无法由一个概念统一,也就无法上升为核心价值观。于是,宋儒学者如周敦颐、程颐、程颢等对儒家进行了改造,提出核心价值观为——理。这样一来,与道家直接区别开来,“理”能统一其他道德概念,“仁义礼智信”等都是“理”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其后的儒家思想出现两大分支,一派以朱熹为主,讲的是外在的“天理”(存天理去人欲),称之为“程朱理学”,属于主流学派;另一派以陆象山为主,讲的是内在的“心即理”(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后由王阳明继承发展,称之为“陆王心学”,属于非主流学派。
    王阳明确定“心即理”为儒家核心价值观,他认同陆象山所说的“理”是内在的,同时肯定了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他发展了孟子的“良知”为“致良知”。知善恶、明是非、识对错,是人理性的根本,所以良知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致良知”也成为阳明心学区别于其他儒家学派的标志。他又提出“知行合一”,是心学在道德修养及道德实践方面的重要方法论。
    阳明心学对我们今日社会有哪些启示?
    阳明心学重视个体的认同与价值。
    若干细胞构成组织,再构成器官,再组成一个人。人若失去了健康,器官必然衰竭,细胞必然成群坏死。成群的坏死细胞也必然从一颗细胞最先坏死开始。人作为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就好比是一颗细胞,其作用不言而喻。《传习录》中王阳明曾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这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儒家仁道是一脉相承的。阳明心学强调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个体如果做不好,会危及整个社会,如同水污染必然会引起社会环境的改变。同样,个体做好要推己及人,循着儒家伦理圈向外波及,亲人、朋友、社会、民族,乃至整个天下。
    王阳明历经“刘瑾弄权”“武宗怠政”“宸濠之乱”,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到了,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自我道德必须更新,从而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果人的道德原地踏步,而科技与日进步,那么则是科技愈进步人类就愈危险。
    对于今日,阳明心学的启示尤为重要。重视个体价值与道德自我更新,是作为个体的人生长“必需元素”,这也是今日学习阳明心学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