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杨绛传

  • 定价: ¥32
  • ISBN:978753173815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方文艺
  • 页数:210页
  • 作者:央北
  • 立即节省:
  • 2017-04-01 第1版
  • 2017-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央北著的《杨绛传》是一部以散文笔法撰写的关于杨绛先生的人物传记,以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和读者的视角,叙述了杨绛先生不同平凡的一生及产生的深远影响。杨绛著作无数,她用文字传达给我们人生的真谛。本书不是考究派式的撰写,而是在呈现杨绛一生的同时,辅以细致的环境心理描写和评述,对其传奇的家世、浪漫的爱情、幽兰般的品格进行了细腻的再现,语言唯美抒情,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本文在使读者了解杨绛先生人生经历的同时,也对她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内容提要

  

    央北著的《杨绛传》,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将杨绛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叙述并配以作者自身的一些感悟。全书不以考究派的做法撰写,而是在呈现杨绛一生的同时,辅以细致的环境、心理描写,语言温婉,十分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比如为了支持丈夫钱钟书写《围城》,甘愿放下执笔的手包揽所有家务,当《围城》最忠实的读者;比如和钱钟书一起留学,舍不得问父亲要学费而舍弃了自己钟爱的文学系,到后来虽然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却仍然保持朴素无华的生活状态,甘之如饴。今时今日,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是这样一位低调朴实而人格才华闪闪发光的老人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品读,用心珍藏。

作者简介

    央北,原名张强,青年写作者,已出版作品《那一世我遇见了你: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当爱已成往事:徐志摩诗传》《春风沉醉的夜晚:电影情爱大记录》《你的悲伤,我懂》等。曾荣获青海省第六届青年文学奖。

目录

第一章  温馨又蓬勃的家
  我们仨
  温馨又蓬勃的家
  缘分已在冥冥之中
  初识书滋味
  勇敢说不
第二章  一路书香
  初上大学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大学生活
  惊觉父已老
  清华园中初相见
第三章  梦归清华,牵手百年
  彼此挂念
  相思悟相爱
  重回清华园
  奔赴英伦
第四章  和你去看外国的月亮
  带她去远行
  读书牛津
  柴米油盐终是深情
  蜜月宝宝降生
第五章  眼泪也要落在故乡
  失去母亲
  归国,常伴老父
  接任振华校长
  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第六章  写一幕心中的剧
  战时的艰难
  初涉剧坛,称心如意
  与父亲别离
  困守黎明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第七章  心和脚都扎根祖国
  对血脉的执念
  难得的平静生活
  风暴来临
第八章  再苦也苦不到心里
  下乡过五关
  风暴下的最好的情书
  夹缝中的希望微光
  回京
第九章  有书,有你们
  意外的新居
  一家人的各奔东西
  将彼此铭记
  暮年病体,殷殷相扶
第十章  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逃不掉的别离
  寻觅归途
第十一章  怀念的怀念
  人世别离
  铅华洗尽,人归去
后记

前言

  

    对于时间的畏惧,常来源于失去,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变化常常会让人感伤。而当一个人不再畏惧时间,坦然接受一切的时候,这个人就获得了生命的要义,她不再执着于金钱、物质、名利,获得了灵魂的解脱与永生。
    撰写杨绛先生传记的时候恰逢春天。西北小镇的春天来得晚,直到四月中旬柳树才伸展开嫩叶,地上的蒲公英也才刚刚冒出头,我惊异于春天来得无声无息,来得这样美丽,这样的美丽在度过漫长的冬季后微小却震撼人心。由此我想到了杨绛先生的一生,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去形容她,我想不应该是形容词,而应是一个固定的名词——春天。无声无息地来,以淡雅的姿态展现春天一般的温暖与美丽,淡雅素净、宠辱不惊。这百年多的人生,时间对于她而言不会失去,她像是一株永远盛开的兰花,不再向四季起誓。
    时间跨过2015年7月时,这位历经沧桑风雨的老人就已经104岁了,百年的人生经历与感悟,让她的智慧影响了一代文学人,让她的爱情坚定了一代痴情人,让她的人生鼓舞了一代失落人。
    这些经历与感悟不仅仅从她的人生中可以学习到,她还把这些写成文字,像汉谟拉比法典一样,永存于世。
    她著作无数,从译作到散文再到小说、剧本,横跨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成为西班牙与中国重要的文化交流里程碑,为此,西班牙国王特意为杨绛颁发了“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西班牙文化传播做出的贡献。都说真正爱上一个人会觉得自卑,我想这所有荣誉与嘉奖不过是为了杨绛先生站在钱钟书身边时不觉得羞赧,但是杨绛先生对这些荣誉并不在意,她情愿低到尘埃里,做一个隐形人。她为了支持丈夫钱钟书写《围城》,甘愿放下那双执笔的手包揽所有家务,同时也是《围城》第一个最忠实的读者。这样心无旁骛的付出,养成了钱钟书的“誉妻癖”。
    如何去形容她与钱钟书的爱情呢?
    我想舒婷的《致橡树》最为恰当: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人这一生一旦拥有了爱情的陪伴,生命就会变长变宽阔。杨绛如同持戟而守的卫士一样,坚定地守护着她与钱钟书的爱情。在这份爱情里,陪伴并不是简单的陪伴,更是坚定地守护。她的荣誉与成就,除了心里真正的爱好外,不过是为了让这份爱情锦上添花。
    不用繁茂的枝叶彰显自己,不用丰满的果实装点自己,不用寒冷的风霜隔绝他人,就如平淡却充满生机的春天。这样的秉性使她经历磨难仍旧乐观人生,“二战”的炮火没能折弯她的脊梁,政治风暴没能让她放弃理想,亲人的相继离开没能让她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回顾杨绛先生的一生,最令人动容的是她的心性。藏族有种说法,说人的心里开着一朵莲花。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株花,以过往的人生经历为泥土,从人生的黑暗与磨难中开出灵魂的花朵。
    世间难得的不是财富与才华,这些都可以靠努力得来,真正难得的是根植于心底的善良,在这个崇尚物质、精神浮华的年代,读一读杨绛,看一看真善美。

后记

  

    从第一次知道杨绛,到成为一个浅薄的书写者,时间跨度大致是四年,当时有幸读到的第一本杨绛先生的著作是《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感叹于她用笔的轻快与那份纯真,描写起鬼神之说来犹如孩童。查阅资料才知道,杨绛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九十四岁高龄。
    她把所有的智慧传授给我们的时候已经返璞归真,让人深感震撼。
    她的一生磨难大于幸福,大概所有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吧。写至杨绛先生的亲人相继离世时,隔壁卧室的母亲忽然敲门,问我,要不要喝茶水,想到母亲也会有一日离开我,忽然感伤无比,杨绛先生的心情感同身受。
    时间做的铠甲,在这位百岁老人身上早已化成宠辱不惊的气势,回顾先生的一生,从民国时代到新中国,战事,国事,闹事,家事,事事为真情,事事有风骨。
    写书的这一年,我经历了祖母与外婆的去世,在给祖母守灵的夜晚,屋外忽然下起小雨,望着祖母慈祥的遗像,清冷的风吹得眼泪又落了下来。我自问自答似的问父亲,人会有下一世吗?父亲说,应该不会吧。
    我得到了预料之内的答案,如我想的一般。人啊,总不能怀揣着对下一世的期待而让今生留有太多遗憾,总要用尽一世的热情与力气去过好这一生,这样才不会虚度。
    所幸写到了杨绛先生,她告诉我人生的幸福,应该是珍惜当下,不惧将来。
    书稿写到后期,某日在上班途中忽接到出版社的电话告知杨绛先生去世,需加上一章并对书稿进行修订。内心震撼之余又有浓浓的悲伤之情腾升而起。
    写作时间虽说不长,短短几个月,查阅资料,像个孩童一般一点一滴地借由书本摸索进入杨绛先生的人生。写到她与钱钟书先生游学时,内心无比幸福与激动;写到她在抗战及“文革”时遭受苦难自强不息时,忍不住叹气握拳;写到她的至亲相继离世时,眼睛也含了泪……
    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是我枕边的常备书,睡前常来翻阅,书稿写完时已经翻得书角起了皱。她的思念与人生,我站在观众的角度去看,从动情到叹息与慨叹,这位文学巨匠以不卑不亢、静怡勤奋的姿态悄悄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如果说,杨绛先生留下了什么,不光是那一本本在书架上的著作,更应该有她给予人们的生活信念和一个亲切而温暖的梦。现今她走了,在这寂静而深邃的夜空里再也看不见那颗闪烁的星了。
    我知道她去了远方,回了家,我万分祝愿她,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