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银饰的马鞍/乡愁文丛

  • 定价: ¥32
  • ISBN:978753479230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大象
  • 页数:229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叶多多著,王剑冰主编的《银饰的马鞍/乡愁文丛》彰显对亲人故土的真挚情怀和对世态人生的深切感慨,给我们带来亲近,带来回味,带来启迪,让我们感受到温馨而深挚、苍郁而辽阔的文字力量。在世界的尽头,距离给予人足够的清醒。多年来,本书作者一次次地远行,一次次地抵达,无论走得多远,都会本能地回过头来,从遥远的地方,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生活的土地。以女性的眼光解读乡愁,文字细腻,可读性强。

内容提要

  

    叶多多著,王剑冰主编的《银饰的马鞍/乡愁文丛》通过《在昆明居》《银饰的马鞍》《行走的乡村》等篇章的生动叙述,描绘了作者故乡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作者出生并一直生活在云南,多情的山水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生灵。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草地,每一汪碧水和每一块散碎的石头,讲述着一个个生命的故事,一段段乡村的历史,作者用形象的文字予以呈现,带给读者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作者简介

    叶多多,出版《我的心在高原》《边地书》《澜沧拉祜女子日常生活》《风情四方》《银饰的马鞍》《在明亮的山冈上》《唐卡之书》等多部散文、小说集,作品被翻译为英语、西班牙语、俄语在国外发行。
    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六届《北京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一等奖,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精品奖等奖项,荣膺昆明市“四个一批”人才。

目录

在昆明居
母亲的村庄
银饰的马鞍
穿过那片丛林
种花记
三日记
过年
我与娜咪
黑色、纺织及其他
佤山的事情
热带雨林中的曼峦回
漾濞:春分时节
在大理
高原在上
行走的乡村
后记

前言

  

    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乡愁文丛”总序 王剑冰
    我们强调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当中就有乡愁。乡愁是中国人热爱家乡、牵念故里的独特情结,是一种美好自然的文化观念。社会越是变化、越是浮躁,这种情结就越显珍贵。乡愁也是一种寻根意识,记住乡愁,记住美好的童年,记住美好的向往,也便是铭记我们的根本。
    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一片叶子,这片叶子无论飘落多远,都无法摆脱大树对于叶子的意义。一个人的身上总有着故乡的脉络,流着故乡的血,带着永远不可改变的DNA。一个个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个村子的化身,他们走出去,分散得到处都是,却不会把村子走失。
    说起乡愁,那是一种与生俱在的情怀,住在心中的故乡常常鲜活在那里。故乡是安放你的灵魂、温暖你的寂冷的地方,是接纳你的疲惫、抚慰你的忧伤的地方。翻开一页页被繁忙弄乱的过往,记忆中的余香总在儿时的故乡。那里有我们最亲密的玩伴、最爱吃的食物、最漂亮的衣衫、最天真的憧憬。而芬芳入梦的,多是亲人亲切的面容与温馨的相聚场面。那些亲人或已故去,或还在乡里。现在多数人对故乡的感觉同对年节的感觉一样,那种热闹团圆、香气弥漫的味道是乡情中最重要的部分。“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归乡最多的时刻是年节,带着满满的怀想、满满的辛苦,万水千山相携于途,构成最为壮阔的乡愁景观。古往今来,人们因为各种缘由漂泊在外,但总是要找机会赶回故里。金圣叹曾列举“不亦快哉”之事,其一即是“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然而他们的欢喜中又带着那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复杂心理。漫长的时光已然流逝,乡愁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息,情怀早已渗透于诗歌典章,直至后来,还有余光中、三毛、席慕蓉不约而同地同题《乡愁》。
    诚然,远在故乡之外的游子,生发的多为眷念之情,即使老杜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返乡之举,回到家乡也还是要再出去,因“莼鲈之思”而辞官归返的张季鹰毕竟是少数。还有,余光中的《乡愁》或代表了一些人对于故乡的认知,那就是故乡即是母亲(或双亲)的代名,对于故乡的怀念即是对于母亲的怀念,回故乡即是为了看母亲,母亲不在了,故乡的概念便模糊起来。随着生活的变化,有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回乡的矛盾,记忆与现实发生了冲突,那种期待值与仪式感渐渐折损,许多美好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所以有人会说:“我是真的爱家乡,不过爱的可能是记忆里的家乡。”确实,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是时间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事实。然而不可逆转的还有那份强烈的牵绊,永恒的顾念并未因此而中辍,情感的执拗还是同那些疏离与怨怼扯断了关联。生生不息地以文字表达出来的乡愁,也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有的传统。
    作家们大都已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但我们却能看出那种深深的乡愁情结,这其中有写生养自己的故乡的,也有写生活过的第二、第三故乡的,还有赞美如故知的他乡的。文丛中,地域山水皆有代表,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多方位地展现出人与历史、人与环境的关系,彰显对亲人故土的真挚情怀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深切感慨,给我们带来亲近,带来回味,带来启迪,让我们感受到温馨而深挚、苍郁而辽阔的文字力量。
    我们说,在意乡俗年节,提倡尊崇温情,爱护碧水蓝天,留住美好记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复兴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这样会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得愈加贴近期待与理想,也会使我们愈加容易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大象出版社倾心打造这样一套阵容壮观的“乡愁文丛”,就是带有这样的初衷。该文丛是具有欣赏性、研究性、珍藏性的文学工程,也是一种文化的记忆与期望。“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随着时间的挥手远去,这种记忆与期望会愈加显现出它的意义。
    2017年初春

后记

  

    这些文字是我与故乡一次次心灵的聚首。
    我出生并一直生活在云南,即使在经济和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这里的大部分地方依然是遥远和蛮荒的代名词,要从一个山头赶往另外一个山头,花上三五天也是常有的事。由此,我想到了地理。山,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也挡住了外面的世界。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草地、每一汪碧水和每一块散碎的石头都在告诉我,生命就是从这些看起来既原始又贫瘠的地方长出来的,即使没有灾难,生命也还是在慢慢流逝。当我希望讲述一个个生命故事、一段段乡村历史的时候,他们就在我的眼前,他们的生死悲欢、爱恨伤痛都与我有关。在我看来,只有一个个人物的命运、一个个族群的集合,才能成其为文化,而每一种文化都是大地上的珍品。从写作的意义上说,阅历让我看到更多,懂得更多,学习更多。尽可能地表达一些有用的东西,更多地在乎土地,在乎他人,一直是我努力的动力。
    于是,这片土地上的山川与河流,传奇与命运,生与死,那些我爱和爱我的人们,便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带着我的体温,以文字的方式脱颖而出。
    失望,衰老,痛苦,悲伤,爱,悲悯,善良,当然还有希望,我一直感觉到它们深深地埋藏在土地的深处,并给了我一种人的东西:生命从来都不是盲目的,唯愿自己能够坚持与努力。
    2017年3月16日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