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术数

女性的灵力(柳田国男选集)

  • 定价: ¥39
  • ISBN:978756218656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西南师大
  • 页数:265页
  • 作者:(日)柳田国男|译...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女性,在漫长的历史中曾被认为有着神秘的灵力,是拥有更为“高雅”“卓越”的信仰之人。柳田国男著姚奕崴、张琦译的《女性的灵力(柳田国男选集)》以民俗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由12篇文章构成,传说中的女性是日本民间信仰的媒介。作者柳田国男利用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日本的民间信仰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成书也采用类似研究综述的写法,对各个时期,日本各地对于巫女的产生、变迁、文献记载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女性的灵力》中对拥有灵力的女性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对禁忌和信仰的畏惧,这些角色有别于普通民众,不能从事日常的生产工作,其产生的过程也是作者对于日本民众在人性、亲情、社会关系的探讨,从日本的史料和刊物中列举了很多材料用来说明。书稿中的故事及传说能够增加本书稿的趣味性,丰富的例证又能保证其研究的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能够给从事日本民俗学研究以及喜好日本文化的读者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内容提要

  

    在古代日本,人们认为女性生来便具有某些神秘力量,是拥有更为  “高雅”而“卓越”信仰的人,于是将祭祀的工作委任给她们,造就了巫女这一日本特有的职业。不仅如此,各地还存在诸如妻子突然成为预言者、妹妹化作了鬼魅、美女被当成活祭品等传言。
    人们为何会认为女性具有特殊的灵力?为此对她们寄托了怎样的期许?这种期许又给广大女性带来了何种影响?柳田国男著姚奕崴、张琦译的《女性的灵力(柳田国男选集)》是柳田国男围绕“女性的灵力”所写的论文合集。柳田以广泛的民俗学研究方法为基础,从敬神者人手,对诸多日本民间传承和故事进行了逐一梳理,为探究日本人的固有心理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作者简介

    柳田国男(1875-1962),被誉为“日本民俗学之父”。旧姓松冈,自幼喜爱读书,东京帝国大学农政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官至贵族院书记官长。1910年前后,开始出版民俗学著作,正式踏入该领域。1919年辞去官职,潜心治学,在吸收欧美学说的基础上,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日本民俗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了系统的民俗调查和全国规模的组织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力推动有关日本人自我认识的研究,晚年致力于日本人起源的探究。其研究涉猎广泛,在诸多领域都有独到贡献,民俗学因他而成为研究日本文化的综合学问。

目录

序言
女性的灵力
玉依彦的问题
玉依姬考
雷神信仰的变迁——母神与子神
招日传说
松王健儿物语
人柱和松浦佐用媛
老女化石谈
念佛水的由来
空船的故事
小野阿通
稗田阿礼

前言

  

    如今,还是有很多家庭留有以前的习俗,不会让女孩吃供奉神灵的供品。问及原因,大多数人都说是因为女孩吃了供品会嫁不出去。虽然从常识来看这种理由纯属无稽之谈,但仍有父母对此心有顾虑.极力遵循习俗。不过由于这类禁忌并不起眼,所以有些入很容易就忘记了。若是谁碰巧有好几种都不知道,便会招来他人惊奇的目光,受到讥笑和嘲讽.落得颜面尽失。姑且不论善恶,假设人类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意有所图的话,那这用常识无法解释的习俗之中或许反倒蕴藏着我们未曾知晓的前人的智慧。经过近三十年的思索,我有了一个猜想——那种禁忌,或许是人们因误会而产生的。早先的敬神者必须是未婚女子,而享用供品的又必须是代表神灵的那位女性,这是两种约定俗成的做法,前者无非是出于神圣性上的考虑,后者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过去的人们没能看出这些缘由,以为吃了供品的女孩都没法结婚,于是传下了那样的习俗。对现实生活的兴味会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品味家庭的快乐,而不是过着与此相反的清静又孤寂的日子,所以这两个愿望——敬神与避免女儿嫁不出去——才会因信仰之故而难以取舍。日本的神道教中很早就有专于此业的神职人员.但由于他们迅速地淡出了历史舞台,所以保留下来的大多就只有类似穿着袜子睡觉会让父母早亡之类的所谓迷信部分,还有很多以“发疯”为结局的训诫,诸如把谁剪下来的指甲丢到火里的话那人就会发疯;在走廊梳头,掉落的头发被风吹入鸟巢的话,头发的主人就会发疯等。可见,传播神谕者必得癫狂,这是步入巫道的方式之一,而那些训诫,或许正是暗示着追求如此命运之人曾经存在的重要资料。
    我们把这些零散的、难以解释的旧习俗称为“民间传承”,与西方语言中的“Folklore”的含义大致相同。我们意欲确认它们在文化史中的意义,极尽所能列举例子来阐释个中奥义,当然,这也是涉足这一学科的人们的一个共同愿望。然而,近来它在日本开展得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众普遍对这些事的来龙去脉没什么印象。很多人觉得“反正老百姓们会做一些他们自己也搞不懂的事情,而且因为缺乏教育,他们也会不时想一些无意义的事”,所以从一开始就对此毫不在意。有的人则表示不敢苟同.他们认为,即使是文盲,也能从父母传授的经验中一点点积累知识。但这两种人也都被惰性所驱使,对眼前事漠不关心,对某些习俗从不感到诧异,也不会去质疑。换句话说,虽然可以用来研究的民间传承数量足够丰富,但大家都视若无睹,其结果就是收集工作犹如蜗行,转达起来也不准确。这便是第二个障碍。我这一部文集就可以向大家证明,这门学科鹅行鸭步般的研究进度是多么的令人惋惜。
    明治末年,我曾在一座大型图书馆中任职,亲身感受到了什么叫作“汗牛充栋”。简单来说.我当时沉醉在丰富的文献中不可自拔,甚至还错误地梦想着,或许只要废寝忘食地阅读,就能掌握日本所有的旧事。但后来我才发现,实际上,如果在读书之前没有头绪、没有准备,便无法真正融入书海;如果不预先确定目标,书籍也不会随随便便就甘心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最后让我选择这一研究的起点,就是宛若芥子般细小而零散的民间传承,和我那一心想要解开其中谜题的孩童般的好奇心。踽踽独行在那些经历与我完全不同的人们中间,孤苦伶仃的日夜反而助燃了我的研究热情。正值《乡土研究》杂志问世,我班门弄斧地选择从“巫女考”这一问题入手,慢慢积累了三十余篇文章。此次从中选取十篇左右自以为较为少见的,即便是那些对此问题漠不关心的人也会乐意一读的篇目罗列于此。令我自己都感到十分惊讶的是,文中引用的大多都是比较古老的书目,其中,至关重要的民俗部分好似糯米饭中的红豆一般。我难以辩解,这是时代所致。如若有条件从同胞眼前的真实生活中搜集对比流传下来的风俗,我也就不必如此依赖古书文献了。文献虽然准确,但毕竟为数不多。如果想将这些文献彻彻底底研究一遍,恐怕又会生出许多新的疑问,而若非如此又必然会导致牵强附会。近代的文字记录数量可观,但大多有失偏颇,为求真实非严格把关不可。如果真的要做到以上两点,那就必须在茫茫书海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最令人苦恼的是在大家看来,似乎这就是日本民俗学应有的样子。如今,资料准备就绪,方法基本完善,应该已经没有必要再将那些开拓先驱们披荆斩棘的往事奉为圭臬了。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出这种成不了典型当不了标杆的书呢?原因之一,是我想树立一个里程碑,将它用作参照,便于日后回顾学科发展进度,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通过对这些零散断续的民间传承的关注,能更容易地读懂古籍文献。那些自以为错过了的事实,一经文字重现,就会不断闪烁起新思想的光芒,但我也不知道这是否只是自己的过分乐观而已。为此,我愿意接受来自读者的公正的审查。问题远比想象的要艰巨得多。无边无尽的荒漠横亘面前,我深切地感受到,以往探索过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从另一方面来看,时代也在召唤着我们发掘“女性的灵力”。这本书就是一个证明。在过往的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日本女性始终在辛勤付出,并在一些时期有意无意地发挥了指导作用。不过一旦逐渐显示出专业化的倾向,这一特色便被驱赶到家庭之外,并渐渐被纳入了受人轻视的行列。或许,那些从未尝试过的可能性,至今仍沉睡在这些温软的胸膛之中。为了找寻这些隐匿的过去,并使之成为新社会的一份力量,只凭埋头苦学是不够的,与其说提示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不如说是存在于我们偶然的灵光一现之问。唯有这种体验是无法与人分享的。以前的父母因为担心女儿的一生不能一帆风顺,于是不让她们接触供品,而今这种过分操心已无必要。即便是为人妻、为人母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想要以自己的力量去追求更为广阔的幸福生活。现在,将传统女性公认的好品质——“贤”“雅”重新拾起,就是大胆迈出的一小步。纵然生活在何等虚幻之中,我也不会失落放弃,因为我坚信那个希望的时代必将到来。
    柳田国男
    昭和十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