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心灵乐园(剑桥大学本森教授论快乐人生随笔集)

  • 定价: ¥38
  • ISBN:978753169228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
  • 页数:198页
  •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心灵乐园》是一本提倡朴素宁静和快乐安逸人生的书籍,作者特地选择在忙碌的工作时间而非自由空闲罅隙来写作,目的就是充分考验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
    全书思想丰富,文笔优美,对话安静,描述内在自我。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将严谨的思考渗透进生活的源泉之中,回顾着追寻自我喜乐的生命历程。在当今这样一个到处弥漫着焦躁和烦扰气氛的世界里,通过这本书一定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安宁和振作。

内容提要

  

    《心灵乐园》是剑桥大学教授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探索快乐人生的一部很重要的随笔集,是一本充满睿智与惊喜的书,你一定不会想错过它!
    全书共25个章节,思想丰富、文笔优美、对话安静、描述内在自我。本森开篇即点题:“尽我所能,这本拙作即将阐释我们如何通过滋养培育高尚快乐的思想以求做到自我救助,但这种思想往往会像所有脆弱的东西一样毁灭在冷漠无情与漫不经心中。我们当中有一些敏感、富有想象但生性怯懦的人,常常因为没有对自己的平和人生做好规划设计而失去改善的机会。”

作者简介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 1862—1925),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任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舅舅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但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于1885—1903年期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他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
    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仰望星空》(At Large)、《自由之旅》(Escape and Other Essays)、《大学之窗》(From a College Window)、《圣坛之火》(The Altar Fire)、《为师之道》(The Schoolmaster)、《剑桥论道》(CambridgeEssayson Education)、《阿城信札》(The Upton Letters)、《我心无惧》(Where No Fear Was)、《向死而生》(TheGate of Death)、《对话寂静》(The Silent Isle)、《无冕之王》(Men of Might)、《安静的家》(The House of Quiet)、《静水之旁》(Beside Still Waters)、《追随本心》(Along the Road)、《生命之泉》(Water Springs)、《雅致生活》(The Thread of Gold)、《黑夜炉火》(Thy Rod and Thy Staff)、《花香满园》(Joyous Gard)、《论罗斯金》(Ruskin,A Study in Personality)、《障山及其他故事》(The Hill of Trouble and Other Stories)、《曙光中的少年》(The Child of the Dawn)等。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思想解析
第二章  诗歌之本
第三章  诗与人生
第四章  艺说诗歌
第五章  德艺之辩
第六章  找回自我
第七章  育人之道
第八章  热爱知识
第九章  感悟成长
第十章  崇尚情感
第十一章  重拾记忆
第十二章  再拾记忆
第十三章  信仰幽默
第十四章  阐释遐想
第十五章  思想活力
第十六章  宽厚待人
第十七章  学会包容
第十八章  评说科学
第十九章  逃离纷扰
第二十章  满怀希望
第二十一章  亲历人生
第二十二章  追求信仰
第二十三章  放弃欲望
第二十四章  培养美感
第二十五章  尚美原则

前言

  

    直言不讳地写出内心想法或信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秘密是自私的!——“我的秘密是我个人的!”——圣·弗朗西斯曾痛苦地高喊道。但是,我认为那种固守内心活动的人之本能是理应克服的。对于我来说,保守内心想法似乎不是一种什么很开化的美德,根本不是!我们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在纷繁人生的幕后,内心总会涌动一股无声的思想潮水,轻轻地、无以阻挡地向前流淌。它的来势我们无以改变或消减,因为它来自于遥远的某个无形源头,就像一条穿过草地的小溪,是由来自于天空飘浮云团之上的并降落在无名群山之间的雨水汇集而成。这种内心思想活动几乎是不受生活中繁忙事件—我们的工作、活动、社交等影响的;但是,因为内心思想代表着独特的自我,因此,它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大部分,它比我们在公众面前展现的人生真实得多。它包含着我们感受和希望的东西而非呈现出来的表象;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都不会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因此最容易使彼此产生隔阂。
    在本书中,我所表述的或试图表达的正是我之所想,也是按我之认识方式呈现的;因为这是一本提倡朴素宁静人生和快乐安逸人生的书籍,因此,我特地选择在最忙碌的工作时间而非自由空闲罅隙来写作,目的就是充分考验一下我的内心感受。我认为,如果说我推崇的那种静逸有什么价值或者真的很重要的话,那么它就应该是那种在工作、责任和琐碎生活压力下仍能意识到和珍视的静逸。我还认为,如果那种静逸之心能够在这种条件下得以培养,那么它或许才会真正具有在平静无忧的时日中所无法获得的价值。
    尽管那个时候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我还是在工作、接待、教学、会议等间隙写作,因此,该书完全是在繁忙事务间隔中写成的。不过,书房窗外的那株高大的丁香树一直陪伴着我写作,在蔚蓝晴空的映衬下,它枝繁叶茂、幽香四溢,在清冽的春日里一天天盛开着紫色的花簇;当北风如约而至时,我的房间飘满了吐蕊花蕾的馨香。有多少次,当我信笔由缰时,我会不自觉地欣赏一下那株丁香树!又有多少次,我的思绪仿佛被窗外自由芳香的气息从案头带走!而且,我感到我的内心似乎正在追随着那株丁香树的召唤—虽然它清新的气息和甜蜜的芬芳我无法触及!—我是否也在努力,使我刻意伪装喜欢的那种忙碌人生也变得如此繁花似锦并让它散发出经典所倡导的醉人芳香呢?
    因为这美丽的花朵、迷人的色彩、醉人的芬芳就在眼前,我无法无动于衷。实际就是那样!我不是在创造、渲染、夸张,不会把丁香树宣扬到发出玫瑰和紫罗兰馨香的程度。我也不是在高调声称我忠实地履行了书中提到的我应该做的一切,那样做就太矫揉造作了。但对于著书立传来说,在书中呈现一个人的希冀、梦想、渴望、愿景而非一个人的乏味卑微的表现也许是再好不过的了。尽其所能吧!
    甚至在最要好的朋友面前,我们也不会总把我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这是我们自身的缺陷,并非是我们的想法出了问题。也许,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这样做就感到压抑。朋友既不理解也不在意,甚或认为那都是不真诚的,是造作的;于是我们感到一种愚蠢的羞辱感,结果我们不再是我们自己,而成为我们认为朋友可能希望我们成为的那个样子;因此,他(这位朋友)逐渐了解的并非是他所谓的事物真相,而是他所做的选择性“真相”。
    然而,自由之笔握于手中,圣洁白纸铺展眼前,一个人没有必要不如实地做自己。我们的自尊必须自己重视,我们索取的自尊没什么价值,尤其是以虚假的方式来索取。但是,甚至最卑微的历尽风霜的花朵也会尽可能地绽放,实际上它也一定会绽放。在鲜花这个民主的王国里,甚至蒲公英也有安身一处的权利,只要它能找到一个地方,而且它也有表现的权利,如果它可以获得的话;即使它做不到这些,风儿也足够慷慨,会把它的冠毛吹向远方的田野、森林和草地,最终融进默默无闻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