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血火江山(国共万里长征大较量)

  • 定价: ¥50
  • ISBN:978750901123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当代世界
  • 页数:471页
  • 作者:陈宇
  • 立即节省:
  • 2017-10-01 第1版
  • 2017-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战争舞台上,如此同一地域上的万水千山,如此同是征战三个年头,蒋介石与毛泽东共同走过。但是,历史却在这卷史书的封面上写下了不同的定论,这就是:毛泽东凯旋到陕北,蒋介石败战长征路。
    叙述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纪录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陈宇著的《血火江山(国共万里长征大较量)》全方位记述国共两党关于“长征”的史实是本书的特色。

内容提要

  

    陈宇著的《血火江山(国共万里长征大较量)》全方位记述国共两党关于“长征”的史实是本书的特色。长征是我国现代战争史上的一次空前“马拉松”式殊死较量,在这弹雨交织、险关重重的万里长路上步步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本书立足于中日民族矛盾的大背景下,在充分反映毛泽东等红军将士运筹帷幄和英勇作战的同时,也多视角地展示了另一个军事集团司令部“追剿”的全过程。随着红军征战的步伐,蒋介石带领“谋士”沿长征路坐镇督战,连施“围、堵、截”之计,企图一举歼灭红军。而红军在“死地”、“围地”之上艰难冲杀,顺“天时”而高举抗日旗帜;用“地利”而勇越雪山草地;讲“人和”而内外合纵连横,国民党三百多万重兵最终未能挡住红军十万余将士前进的步伐,在血与火的鼎沸升腾中,一代江山立入画图。

作者简介

    陈宇,解放军首届历史系本科毕业,从军40年,数次参加边境卫国作战,曾供职连、团、师、大军区、中央军委办公厅等各级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多年从事中华智库、国家大战略、军事思想和战史研究。出版有关研究蒋介石的著作主要有:《蒋介石在大陆的后一百天》、《蒋介石败战长征路》、《黄埔军校年谱长编》等。

目录

第一章  决战痛失根据地长征踢出头一脚
  1.红军反“围剿”失利,彭德怀痛骂洋顾问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
  2.蒋介石天文台静观天象
  3.毛泽东文武坝中畅吟“风景这边独好”,为长征突围探路于都河
  4.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南天王”陈济棠密令粤军为红军让道
第二章  湘江水飞血苦战黎平大转兵恨晚
  5.周游北方的蒋介石失算,未料南方红军已远走高飞
  6.粤桂军阀面和心不和,蒋介石得知主力红军突围后慌忙南返
  7.湘江大血战,中央红军折损过半
  8.白崇禧拍“七千俘虏”影片造假;红军黎平大转兵
第三章  毛泽东赤水四渡蒋介石贵阳惊魂
  9.溪口雨夹雪,黔北阴转晴,毛泽东大写遵义
  10.蒋介石悬重金捉朱毛,毛泽东唱赋娄山关
  11.蒋介石入三峡进范庄,谨防毛泽东“五渡赤水”
  12.蒋介石惊守贵阳,国民党军长追入滇
第四章  战火烧会理包座铁索寒雪山草地
  13.历史瞩目大渡河,红军泸定桥铁索上夺取一个时代
  14.中共常委握手抚边镇,国民党空军枉费弹药轰炸两河口
  15.惩抚刘文辉,转战毛儿盖,令人称奇的言说“二万里长征”
  16.国共两党内部同一个月中都闹分裂,红军过草地后激战包座
第五章  山水呼啸两万五伟业奠基大西北
  17.红军合后又分,毛泽东深夜脱险,率队单独北上
  18.徐向前危急关头一言重千钧:“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19.毛泽东六盘山握长缨“缚苍龙”,蒋介石紧跟踪由西南飞大西北
  20.彭德怀横刀立马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第六章  三军铁流大会师一代江山入画图
  21.张国焘卓木碉成立“第二中央”,南下红军与川军大战百丈关
  22.毛泽东指挥直罗镇战役,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三次“围剿”
  23.贺龙率部转战鄂、黔、滇、康、川,张国焘撤销“第二中央”
  24.红军大会师,蒋介石仰天慨叹: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

前言

  

    统观国共两党或者说是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一生中的军事较量,较集中而有代表性的有两个阶段,一个就是这跨越三个年头的长征,再一个是新中国建立前夕的三年解放战争。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在长征中有着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作为“陪战”对手的蒋介石,可说是彻底的失败。
    蒋介石在红军长征期间,自始至终指挥了国民党军及其地方军阀和民团对红军的作战。他先后调集了数百万重兵进行围追堵截,除中央军的步兵、骑兵、炮兵和空军外,还有粤军、桂军、湘军、黔军、滇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及马家骑兵等地方军阀部队。随着红军的长征进程,蒋介石带领“谋士”沿长征路另一侧,先后分别坐镇南昌、重庆、贵阳、昆明、成都、西安等地督战,不能不说他竭尽了全力。但是,国民党军300多万的重兵却终未能挡住红军仅有的10万余人。
    究其原因,蒋介石的失败,不但失在“斗勇”上,更多的是失在与红军的“斗智”上。这其中除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正确战略战术原则和红军指战员的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外,若从国民党军方面找原因,问题恰好就出在蒋介石在追堵红军过程中多次提到的“天时、地利、人和”这3个方面。
    其一,蒋介石违“天时”而动,注定要失败。“天时”即民心,在当时就是中华全民族的强烈抗日要求。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中国继占东北后又染指华北。在如此国难当头的严重危机下,蒋介石南京政府竟置国难于不顾,倾全力于“围剿”红军。而红军在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后不久,所打出的旗帜正是北上抗日,这顺应天时,合乎民心,由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央红军到陕北后,蒋介石曾仰天长叹:“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但他还是没有意识到已经输在了违背民心上,仍不抗日,继续组织军队“围剿”陕甘革命根据地和各地的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后仅两个月,张学良、杨虎城就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西安事变”成了国内局势转变的枢纽。这也正说明了民心所向,“天时”不可违。
    其二,蒋介石的战略决策和战术指挥频频失误,坐失“地利”的先机。在红军长征途中,国民党军设置一道道封锁线,蒋介石也似乎达成了所期望的多个合围圈。为此,坐镇指挥的蒋介石多次召集国民党将领,特别讲解《孙子兵法》“地形篇”。他在贵阳的一次讲话中,竟一口气讲了4个多小时,说红军已经陷入“围地”、“死地”,并说:“现在的军事,并不是打力量,比强弱,而完全是打计划,斗智谋。”然而,蒋介石的指挥却是一次接着一次的失策,如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后的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过草地后的袭占包座等战役、战斗就完全出乎蒋介石所料。红军成功地跳出了“围地”、“死地”。就此,国民党军内部曾互相埋怨,上怪天,下怪地,怪罪红军的战术过于灵活,说“共军之行动,狡诈难测”,滇军称之为曲线动作,川军称之为太极图形,黔军称之为磨盘战术,中央军称之为旋风过野。这些都说明原来看似对国民党军有利的地形,却反变为对红军有利。
    其三,国民党“追剿军”各部队之间矛盾重重,协同作战能力很差,根本谈不上“人和”。蒋介石在追堵红军的同时有一个“连环计”,就是乘机控制两广以及西南等地的地方政权。而各地军阀为了维持既得利益和地盘,与蒋介石的军事指挥明显产生了矛盾。他们貌合神离,明争暗斗,阳奉阴违,有些地方军阀对红军采取了“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因此,蒋介石纵使有数百万军队,也形同一盘散沙,往往是被红军击破一点,整个包围圈也就被打破了。在当时,国民党军内部就有人俏皮话连天,说:”可惜中枢握兵柄者,钳制川滇各军,不得擅自进退,而直属中央大军,与共军形成对立,亦不出击。于是养成各军畏首畏尾,各守阵门,自保实力,坐观成败,不肯牺牲,使共军得以暂停喘息,从容整顿,流连辗转,来去自由,如入无人之境,剿共成为虚名,以至于大江大河失其屏障作用,重兵勒马平郊,观兵疆上,坐令朱毛从容逸去。”
    长征已经成为历史。后人看到,原来对红军显然不利的“天时、地利、人和”,经雪山草地这个“大魔术箱”一过,转眼间反变为对红军的有利因素。红军长征胜利后,蒋介石及其部属和幕僚连连发出“自感才力不逮”、“有余憾”的哀叹。
    国民党湘军总指挥何键反思道:“键当时于役戎行,恭承枢命亲执櫜楗与乎西路追剿诸役。每独居深念,既不能拾遗补缺有所献,替弭变乱于未事之先。复不能如乡先达曾人胡罗诸公,以乡兵平大难,澄清海甸,纾中枢西顾之忧。抚剑叹息,不能不自感其才力之不逮。”
    川军将领杨森感叹道:“余率军督剿,曾川北川南野猪岗、菩萨岗、寒饭沟、猛虎岗、芦山、灵关、宝兴、懋功、达维,以及夹金山、折戈坝一带地区,屡予重创,数克要地,终以大局变化,不容偏师竟其功事。后思之有余憾也。”
    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剿共军”总司令部顾问胡羽高论说道:“过去10省剿共之成绩,尽于此矣。今后朱毛徐张萧贺徐刘各股,既然合于会宁马营,复窜散于西北各省,则今后之剿共成绩,有无结果,可用古文两语作答案: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胡羽高的这段话,可说是被他言中了,因为经过长征的红军在仅13年后就打出了一个新中国。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战争舞台上,如此同一地域上的万水千山,如此同是征战三个年头,蒋介石与毛泽东共同走过。但是,历史却在这卷史书的封面上写下了不同的定论,这就是:
    毛泽东凯旋到陕北,蒋介石败战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