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宋朝的腔调

  • 定价: ¥39.8
  • ISBN:978721811843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东人民
  • 页数:238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1、通过诗词解读、文人生活、历史事件相合的方式,完全再现宋朝生活的百科式读本。文字生动有趣,又不乏知识性。
    2、有爱恨情仇、有悲欢离合、有精致优雅、也有仙风侠骨,从这本书不但能看到宋代士大夫的风骨,他们诗酒风流背面的仁爱之心,也能看到他们宽袍大袖下的铁肩道义。
    3、知名插画师燕王全力打造,再现优雅洒脱的宋时衣冠。遵循宋朝独有美学体系,展现那时风雅,于历史缝隙中寻找不加掩饰的生趣,不在意真相,只关心人性之谜,看词人缱绻其中又置身事外的处世方式。
    《宋朝的腔调》石继航著。

内容提要

  

    石继航著的《宋朝的腔调》选取两宋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19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爬梳剔抉了流传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集宋代文人评传与诗词品读鉴赏于一体,讲述了这些文豪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及艰难险阻的官道仕途,既有感人至深的趣味故事,也有扼腕痛惜的辛酸遭遇,读来发人深思又饶有趣味。还撷取了文豪们留存于世且经久不衰的名诗佳句为解读案例,娓娓道来,即兴评价,条分缕析,要言不烦,准确恰当,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宋代诗词鉴赏书。

作者简介

    石继航,笔名江湖夜雨,诗词鉴赏类畅销书作者,CCTV4《中华情》诗意系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学顾问,河北卫视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冠军。出版作品有《印象盛唐:唐才子评传》《煮酒论道:逍遥世间的绝妙智慧》《华美的大唐碎片》《馥香记》等数十部。

目录

杏花消息雨声中(序)
词中之帝—李后主
奉旨填词—柳三变
富贵优游—晏同叔
松操竹节—范仲淹
红杏尚书—宋子京
一代宗师—欧阳修
巨笔如椽—司马光
博学多闻—王安石
云间公子—晏小山
横绝百世—苏东坡
山抹微云—秦学士
瘦硬通神—黄庭坚
豪侠才子—贺鬼头
魂愁梦断—陆放翁
诗酒淋漓—张孝祥
词中之龙—辛弃疾
寒酸清客—姜白石
七宝楼台—吴梦窗
樱桃进士—蒋竹山
夜凉水月铺明镜(后记)

前言

  

    宁静无声的春夜,我从满桌狼藉的书卷间抬起头来,已是东方欲晓的时分。万物似乎皆已沉睡,正所谓“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月光如水银泻地,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这缤纷的百花,也终将迎来落英满地。案上的《宋词全集》正翻到这一页:“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遥望天上璀璨的星河,那里仿佛是时空的归宿。星移斗转,如果时间轴真能往回拖曳整整一千年的话,我们将处在北宋的初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那是一个文人们的幸福时代。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以武将开国的宋代,对于读书人却是格外器重。这也让宋代出现了一大批灿若群星的才子,宋代的诗词文章金声玉振,绘画书法卷帙繁多,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盛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流行至今的劝学名句,正是来自于一千年前宋真宗所写的劝学诗。全诗是这样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想要当官吗?去读书吧!想发财吗?去读书吧!想漂亮美眉吗?去读书吧!一切一切的梦想,都可以通过科举来实现,“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句话,在宋代远比现在更真实可信。
    因此,演出了一幕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精彩故事:曾经天天喝咸菜粥的宋祁,成名后得以点华灯拥歌妓醉饮达旦,就连修史时,也是在酒足饭饱之余,两个美女举起蜡烛,夹侍左右,偎香依玉的宋才子才有兴致欣然命笔。吕蒙正当年穷困时,买不起瓜只好啃人家扔掉的瓜皮,受尽白眼,丢尽颜面,而中了状元后,则一掷千金,把那一片瓜园全部买下,真正扬眉吐气了一把。当了高官后的他,一餐杀几十只鸡,只为做一碗鸡舌汤,厨房后的鸡毛都堆成了山……
    “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杏花一直是读书人的最爱,因为她象征着金榜题名的好运。宋祁曾被称作“红杏尚书”,陈与义曾以一句“杏花消息雨声中”而被皇帝擢升为翰林学士,这些鲜活的事例,极富象征意味。所以,我印象中的宋代文人,他们的青袍上总是沾染着杏花的气息。
    退守在中原乃至江南的两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也失去了雄浑遒劲的魂魄。崇文轻武习气的盛行,使得宋代的文士,少了唐朝才子们身上书剑纵横的侠气。当然,苏、辛的词中,还是有些豪气的,不过那毕竟是异数。
    大多数的宋代才子,没有悄立过白草黄沙中的猎猎北风,青襟上沾染的是江南的杏花烟雨,宋才子们的情致,在那些“文抽丽锦,拍按香檀”的曼妙宋词里,被娇娆的红袖们唱得婉转动人,绵绵不尽。
    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里曾说过,前朝善歌者有男有女,像战国时的秦青、汉代的李延年、唐代的李龟年,都是男人中著名的“歌星”;而到了宋代,就单单欣赏软媚的女音了。宋代李方叔也说过这样的观点:“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这代表了大多数宋人的看法,所以宋词的唱者,多是红粉娇娥。这也使得宋词的格调,蔓延着女儿家的脉脉柔情。
    大家都熟知这样一个掌故,有人评说:唱苏轼词需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铮板,唱“大江东去”;而唱柳永的词则要请二八佳人持象牙檀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虽然话是这么说,然而宋代的酒宴之中,歌舞樽前,上哪去找鲁智深一般的“关西大汉”?所以即便是苏轼,笔下还是清丽娇娆的词居多。所以说,宋瓷和宋词,一般的精致细腻,一般的纤细脆弱。其浑融蕴藉、深微隐幽处,是诗文之力所不及的。
    宋代的才子们仪止儒雅,性如温玉,伴着他们的,是那一川迷离的烟草,一城缭乱的飞絮,一场缠绵的梅子黄时雨。白墙朱门,青痕绿瓦,杨柳枝头,洞箫声里,一曲曲新词,从才子们的蛮笺象管下流出,萦绕于红袖们的皓齿樱唇间。
    当然,填词对于宋代才子们来说,并非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宋代推崇儒学,对于当时的读书人,北宋大儒张载的这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是他们心中执着的理想。所以,如果单单从宋词中窥探这些宋代才子们的所有情感,那是相当片面的。本书中,我想回溯时光的河流,去体味他们历经的一切喜乐悲欢。
    如果让我选择穿越的话,盛唐应该是我的首选,不过,仔细想想,回到整整一千年前的北宋,也是相当惬意的事情: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相国寺内品果博鱼,金明池畔填词吟诗,白矾楼头宴饮听琴……而且“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不定还能博得一个功名,好多富家小姐派了家人盯住俺,等着“榜下捉婿”呢。
    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桌上的清茶品起来,香味温和醇厚,很像“宋”的味道。电脑的屏幕上,建好了一个空白的文档,不知道等填满时,会是秋风翦翦,还是瑞雪飘飘?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段的时光,我的思绪会沉浸在两宋的风雨中,沉浸在汴梁的繁华梦里、临安的西子湖畔。翻开一阕阕词,就仿佛置身于舞榭楼台,于觥筹交错的绮筵之间,听清歌嘹亮,看烛影摇红。
    这一刻,远处有隐约的瑟瑟声,月下惝恍,不知今夕何夕。让我们走进古旧的诗文书卷里,聆听宋代才子们的娓娓倾谈。

后记

  

    这一年间,我徜徉于宋代的诗词文章中,听柳永唱“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欧阳修说“百草干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的热闹,那陈年烟幕中的世景长卷,慢慢地舒展于眼前:东京汴梁的御街上灯火通明,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鳞次栉比,士绅、官吏、小販、缆夫、女眷、僧人、小儿摩肩接踵。
    清人张潮曾畅想:“我不知我之生前,当春秋之季,曾一识西施否?当典午之时,曾一看卫阶否?当义熙之世,曾一醉渊明否?当天宝之代,曾一睹太真否?当元丰之朝,曾一晤东坡否?”我也曾经想过,前生的我是否也有过著一袭青衫,手把折扇在州桥上漫步闲玩的经历。是否品尝过王楼的梅花包子,曹婆婆的肉饼,薛家的羊肉饭,徐家的瓠羹?是否还隐约“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帝城春媚之时,绿柳参天,繁花照地,处处楼台清歌檀板声声。“白紆春衫杨柳鞭,碧啼骄马杏花鞯”,良辰美景,直如人间天上;“风意未应迷狭路,灯痕犹自记高楼”,情愁离恨,埋于心底眉头。都门外的衢市车声,深巷里的秋千人语,随着时光的流转已隐约不可闻,只剩下那天上的月,还是舞低杨柳楼心的那轮月;那水畔的风,还是歌尽桃花扇底的那缕风。
    千年前的悲喜化作清风吹动心笙,宋词中的风情像一个秋波横眸的女子勾起心中的万千思绪,最欢悦“红杏枝头春意闹”,最销魂“酒力融融香汗透”,最无奈“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最伤情“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在我已出版的13本书中,有5本是和唐诗密切相关的,有关于宋代的文字,这是第一部。然而,我喜欢唐的豪放雄浑,也喜欢宋的儒雅隽秀。唐诗如大江奔涌,宋词如镜泊无纹;唐诗如霜天雁鸣,宋词如暖春莺语;唐诗写边关落日,大漠峰烟,倚剑云天;宋词写月细风尖,曲堤垂杨,闲卷珠帘。唐诗是入口如刀的穿肠烈酒,宋词是留齿沁香的清馨佳茗。唐诗是男儿侠士,宋词是红袖美人。
    前人曾说。“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我说:唐诗令人热情奔放,宋词令人从容娴雅。就让唐风宋韵,浸润着我们的整个身心,既拥有唐的气度和胆略,又拥有宋的清雅和谦文,如此,何等完美!
    在我写第一本书稿《唐才子评传》时,就有意写唐宋两代才子,结果阴差阳错,直到五年后的今天才得以完稿,相比于当年惴惴不安、浅嫩毛躁的心境,已是大有不同。如今,我已写就14部书稿,比当年更多了自信和底气,然而,是否消退了当年锋锐之气?这其间的变化,只有请读者朋友来体会了。正所谓:“镜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权,剑不能自击。” 附带要说明的是,此书中未收入李清照、朱淑真等才女,因为她们的故事在我那本写历代才女的书中有,为避免重复,就都略去了。 今夜,湖畔水月如镜,荷花盛开。我觉得,牡丹像唐代的雍容,梅花像南宋的清瘦,而荷花则像北宋的端丽清雅。我独步荷塘边,寻觅宋代的烟痕水迹。那“一一风荷举”时的露珠清响,就像是一阕阕宋词的清音,当此处,当此情,最宜读《小山词》中的这一阕: 玉真能唱朱帘静。忆在双莲池上听。百分蕉叶醉如泥,却向断肠声里醒。 夜凉水月铺明镜。更看娇花闲弄影。曲终人意似流波,休问心期何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