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末代沙皇公主回忆录(全景插图版)

  • 定价: ¥68
  • ISBN:978751461528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画报
  • 页数:394页
  • 作者:(俄罗斯)玛利亚·...
  • 立即节省:
  • 2017-07-01 第1版
  • 2017-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玛利亚·帕芙洛娃著的《末代沙皇公主回忆录(全景插图版)》根据帕芙洛娃公主1930年在纽约出版的《公主教育记》一书翻译而成。书中从公主出生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她流亡国外,时间跨度近40年。
    内容以事引人,以情动人,穿插叙述1890年-1917年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形成了一本文学性与史学性并茂的优秀作品。

内容提要

  

    玛利亚·帕芙洛娃著的《末代沙皇公主回忆录(全景插图版)》是作者流亡美国期间亲笔撰述的回忆录,以一个皇室成员的身份描述了沙俄的晚景。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俄国政治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互相交织,读者从中能看到沙俄末期尖锐的内部矛盾以及落后的社会现实,从而破解罗曼诺夫王朝衰亡的密码。

目录

自序
第l章  1892年
第2章  伊利斯科耶
第3章  伊莲小姐的训导
第4章  父亲被逐出俄国
第5章  莫斯科
第6章  1905年
第7章  伯父遇刺身亡
第8章  初次亮相
第9章  婚约
第10章  大婚
第ll章  瑞典
第l2章  橡树山的生活
第13章  东方之旅
第14章  废除婚约
第15章  前往战场
第16章  担任护士长
第17章  朋友们
第18章  伤兵死亡
第19章  国家内部分裂
第20章  暂时休息
第2l章  农民的问题
第22章  刺杀拉斯普丁事件
第23章  迪米特里被流放
第24章  革命爆发
第25章  庇护所
第26章  真正的爱情
第27章  克伦斯基
第28章  离开俄国
后记

前言

  

    我生于1890年,今年已经四十岁了。几十年的岁月匆匆而过,再回忆过去,我发现我小时候记忆里的景象与我现在所看到的是如此不同。与现在窗外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相比,我当时记忆里的场景仿佛来自遥远的中世纪。
    当我回忆过去时,我发现时间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坚信,岁月的长河里没有事实可言,我童年的往事就像一个童话。
    别人告诉我说,我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我进行洗礼的时候。那时,在身着绯红色制服的轻骑兵的护卫下,我坐在一辆金色马车里,由三对白马拉着驶向冬宫——我洗礼的地方。我被起名为玛丽亚,这既是我祖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妻子的名字,也是我的伯母兼教母——当时在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妻子的名字。
    天意弄人,虽然我出身宫廷——多么奇妙而庄严的背景呀,但是同时我也失去了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我所受的教育严格遵循着某些标准和教条,这些标准和教条在19世纪下半叶盛行于几乎所有的欧洲宫廷。在我老师的眼中,相比宗教和道德教养,教育无关紧要。
    人们不重视我的学习,或者也可以说是在故意将学习引到一个非常肤浅的层面上。童年的我因为各种原因而四处漂泊,因此频繁地更换老师;这种更换几乎是每况愈下的,老师越来越差,而且几乎无一例外,他们都毫无个性可言,更没有能力唤起我的学习兴趣。
    小孩子的学习是通过和他人的接触来完成的,而我却很少和他人接触。我没有自己的藏书室,不能坐在一张扶手椅里舒适地阅读膝上的图书,甚至我能看到的书都只是一些数据资料,那种装订好之后就没人碰的东西。
    尽管我所受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缺陷,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它也有独一无二的迷人之处。它唤醒了那些因现代生活的需求而被丢弃的品质,虽然它守旧、狭隘,但充斥着一种极为真实而动人的父权精神。
    我是在陌生人的照料下被抚养长大的,孩童时期就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家庭生活,因此我从来都没能理解“家”的含义和其真正的价值。可是,即使我的双亲都还在世并且依然在家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依然会在这种情况下长大。
    我那漫长的童年是沉闷的,总是被困于围墙围成的牢笼里。我的精神也是如此,他们故意隔绝我对外界的了解。虽然我们生活在宏伟的建筑、奢华的房间内,但是人们对待我的方式却非常简单。
    人们要求我要有谦和、仁慈的东正教美德,以及守秩序、有纪律和克己复礼的公民道德,要我表现得谦卑、顺从。同时我也被要求以这样的态度待人接物,尤其是要这样对待下属。我几乎没有行动自由,每次自主意志的表达也会被马上制止。毫无疑问,这是为了压制俄国贵族一直以来享有的极端独立性,因为它已经被证明会带来诸多危险。但它同时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趋势——走向平庸和传统。人们一直向我灌输皇室身份具有的危险性,但是却从来没有教过我如何有效地承担责任——承担那些某天会降临到我身上的责任。这种明显有缺陷的教育在我和其他更有权势的人身上所造成的恶果,将会在我所讲述的故事中慢慢显现。
    在俄国,我们的地位超然,拥有巨大的权势。但是不知为何,我们作茧自缚,因为在那样的教育下,我们的视野被限制了,我们的权力也相应地被削减了。几乎在很小的时候,我便了解到了我的地位具有的一些细微的束缚和缺点,但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其实它也给我提供了为我的祖国效力的机会——一种巨大的可能性。
    为环境所迫,皇室成员注定要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虽然被人群所围绕,却一直过着孤独的生活。很明显,我不懂如何度过那些我无需履行职责时的独处时间,我从来没有得到过可以弥补我精神空虚的东西。我天生有一种自卑感,且常常被迫去奋力抵抗这种自卑。在我突然踏入现实时,与其说我做好了准备,不如说我更适合进修道院。
    因为我的生活范围狭窄,被长期地压迫着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预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以及那些支配我们生活的规范已经岌岌可危了,它们正在以某种方式与生活本身一起逐渐失衡。我可以感受到,在外面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有一股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正在悄然萌发。
    从那之后,在潜意识里,我便开始为某件事情的发生而做准备,可是当它真正发生的时候,我却仍然没有准备好。
    我尽力去面对眼前的一切,但是现在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与过去毫不相关。此时,我能依靠的只有我自己,我必须建立起一些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一些任何人都没有能力从我身上夺走的东西。
    当我的财富耗尽后,我便去工作。作为新手,我凭着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最终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一次次失望都没能浇灭我渴望学习的热情。在美国,我继续接受教育。于是,我的视野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展,我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终于,我对生活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而且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
    我为已经逝去的人伤心,但我不惋惜自己所受的创伤和磨难,正是它们给了我宝贵的经验,我永远不会丢掉从它们身上得到的东西。
    然而,有一种东西,我生来便有,并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无比珍惜,那就是我对祖国的热爱。
    纽约
    1930年

后记

  

    本书的作者是玛利亚·帕芙洛娃公主,她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孙女、亚历山大三世的侄女、尼古拉二世的堂妹、保罗大公的女儿。她未出襁褓,母亲就去世了;她在瑰丽的宫殿里度过了灰色的童年;12岁时,父亲保罗大公因与平民女子奥尔加私自结婚而被驱逐出俄国,与其弟一起由伯父谢尔盖大公收养;15岁时,其伯父谢尔盖被暗杀;26岁时,弟弟因参与刺杀拉斯普丁被流放。她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与两任丈夫各育有一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担任过护士,见证了俄国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1920年前,她先后浪迹布加勒斯特和伦敦。1920年,她流离至巴黎,后开办了时装店,并取得了成功。1923年,她与第二任丈夫离婚。1928年,玛利亚卖掉时装店,移民美国。寓居纽约期间,她先后出版了两本回忆录:《公主教育记》与《公主流亡记》。1942年,她去了阿根廷,1949年回到了欧洲。1958年,玛利亚病逝于德国康斯坦茨,享年68岁。
    本书根据帕芙洛娃公主1930年在纽约出版的《公主教育记》一书翻译而成。书中从公主出生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她流亡国外,时间跨度近40年。岁月漫长,人生苦短,她的记忆尚且朦胧,母亲就溘然长逝。她的童年未见快乐,父亲就弃她和弟弟而去。从此,伯父谢尔盖大公和爱拉伯母成了她和弟弟的养父养母。她的童年失去了光彩,整天面对着枯燥的贵族教育和乖张的伯母。她目睹过沙皇继位和大婚的盛况,经历过宗教仪式的隆重,但唯独缺失了父爱与母爱的温暖。15岁时,她亲爱的养父谢尔盖大公遇刺身亡,她的生活失去了光明,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长大了,成熟了,宽容了,并安慰、陪伴养母爱拉。这段时间,俄国经历了日俄战争的惨败、1905年资产革命的冲击和沙皇并不由衷的政治改革,最终的结果是,俄国的政局动荡,沙皇的统治风雨飘摇。1908年,玛利亚嫁入瑞典皇室,开始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她终于摆脱了这段婚姻的枷锁。“一战”爆发后,她以护士的身份去了前线,亲眼目睹了俄国的惨败和战争的血腥。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十月革命后,皇室陷入了绝境。其间,玛利亚邂逅了一段真挚的爱情,也正是这段爱情,让她成为皇室为数不多成功流亡海外的人。《末代沙皇公主回忆录》,以事引人,以情动人,穿插叙述1890年-1917年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形成了一本文学性与史学性并茂的优秀作品。
    一年时光,倏忽而过。《末代沙皇公主回忆录》犹如今年迟到的春雨,终于翻译完毕。其间,我对书中为数众多的重要人名、地名、俄国当时的风俗、皇家礼仪及历史事件都认真地进行了考据,不敢有丝毫疏忽。关于专有名词的译法,凡是约定俗成的,我都通译出来;凡是难得一见的,我都根据易读的原则音译出来。虽然竭尽了全力,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卜磊 于宁夏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