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长夜所思

  • 定价: ¥38
  • ISBN:978755131275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太白文艺
  • 页数:217页
  • 作者:余阿记
  • 立即节省:
  • 2017-09-01 第2版
  • 2017-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长夜所思》收录的所有文章均为作者余阿记近些年来的几乎全部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杂文,评论等真实的所思所想。其中有的是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观察和思考,有的是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的描述,还有的是通过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而抒发的一些感悟等,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内容提要

  

    《长夜所思》收录了作者余阿记近六年来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杂感,话题评论等体裁的组合,约18万字,共计80余篇。既包括平日生活中所写的许多东西,也有一些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豆腐块”和各类征文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内容方面包含了个人、社会、国家等许多方面,都是正面积极的抒发。

作者简介

    余阿记,男,1980年生人,籍贯陕西乾县。海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学教师。酷爱阅读写作,多次在《西安晚报》《西安日报》《雨花》杂志等刊物发表作品;并曾在“我与外教”全国征文比赛,西安市“爱鸟月”征文大赛等活动中获奖。数年来一直坚持中英文双语写作(其中英文写作约70万单词量),被网友戏称为行走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两栖动物”。

目录

1/修路与致富
2/买房子的那点事儿
3/心在,风景就在
4/请善待你的信仰
5/说说“吃”的话题
6/男神和女神
7/关于微信的是是非非
8/写作生活的一点体会
9/健身生活的思考
10/读完小说《带灯》后想说的话
11/有志在心,何惧风浪
12/《一站到底》为何赢得喝彩?
13/暑期大学聚会随笔
14/说说葡萄酒
15/在回首抗战中沉思
16/致海师外语系01级兄弟姐妹
17/毕业这十年
18/“戒赌面”,实际戒的是贪欲
19/拳击,血腥中的魅力
20/我的两个梦
21/诚信,不可缺失的文化信仰
22/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心
23/庞兴,不愿消失的记忆
24/2015春节游记
25/袁家村,人气为何如此旺
26/请及时说声谢谢
27/普京,还能再次演绎神话吗?
28/今天,我们如何阅读《道德经》?
29/延安园——世园会里的革命圣地
30/面对那些戛然而止的生命
31/话说高考及高考改革
32/常去书店
33/芮成钢,令人惋惜的“精英”
34/理想遥远,有梦就好
35/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思考
36/美味乾县豆腐脑
37/真伯乐才会选用人才
38/人生新阶段的思考
39/讲英语,请先打好语音基础
40/真实质朴的演讲
41/人为什么要去旅游?
42/雨后高冠游
43/生活,总会留下些许遗感
44/地铁,让生活多了几分色彩
45/平凡而辛勤的一生
46/孙杨,需要的是脱胎换骨
47/幸福,是一种满足
48/押题,我不赞成
49/中国梦,伟大时代的最强音
50/他只说了一句:我肚子饿了
51/复旦学生退学的思考
52/练字
53/《吃茶去》写作点评
54/奥运精神,凝聚人类感情的纽带
55/三星,为什么会青睐西安?  
56/反日,多些理智,不要过激
57/那些……的人
58/运动健身,一个关乎生命的话题
59/教育随笔——农村基础教育的困惑
60/陪伴,是一种责任
61/麦田里的守望者
62/我唯一的一首诗歌——跨越三十岁
63/博客生活感悟
64/五一北京之行
65/警惕危险的声音——中国盛世论
66/史密斯夫人的微笑
67/鸟与人类和谐共处
68/回答“钱学森之问”,答案其实很简单
69/玩转“西洽会”
70/特种兵精神,让每个人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勇士
71/第一次走进儿童福利院
72/从南美打回来的电话
73/我的世园会情结
74/最具魅力的城市板块——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5/库恩博士,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76/拉手风琴的老奶奶
77/读书挽救了我的生命
78/感念那动人的椰风海韵
79/我为什么一直坚持手写英语文章
80/在世园会当志愿者的日子
81/清清甘河水
82/坚持的被动和主动
83/支教生活随笔
84/从老外过马路看国民素质
85/留学,想清楚了再出去
后记

后记

  

    处女作《长夜所思》终于要出版了,这个过程真的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原来预计是去年暑假面世,但由于技术方面的一些原因未能实现。本来想着年底应该可以,没料想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又让一些事情的干扰给耽搁了,令对这本书期待的很多朋友又一次希望落空。直到今年2月份与出版社签订了合同,这件事才算尘埃落定了。因而,经历这么多曲折才明白,出书和写作一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文学的热爱最初是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那时家住县城,父亲有一位作家好友,在省内知名度颇高,名叫邹志安。估计省内老一辈的作家都知道。记得家里有好几本他的著作,像《关中风情录》,《红尘》,《心旌,为什么飘扬》等。那时小小的县城没什么可娱乐的事情,就闲时在家翻看了这些书,很快就被书中描写的人和事给吸引住了。因为书中全是关中地区最熟悉最朴实的事情,无论酸甜苦辣,嬉笑怒骂,语言风格几乎全是我们平日里的口头语。那时我开始发现,原来生活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正是受这样的影响,我才开始看一些此类作家的作品,如路遥的《人生》等。之前曾练过几个月书法,后来因为对文学的过度热爱,就再也没写过毛笔字。可也说最初的读书热情便缘于此。可惜的是,邹志安1993年的时候在西安因病去世,年仅40多岁。而我记忆中从未与其谋面过,这也是自己的一个遗憾。
    由于自己较早阅读了一些小说,进而又读了好多散文,杂文,评论等,中学期间与其他同学在作文风格上产生了较大差异,也就是文笔能成熟一些,曾博得过好几位语文老师的赞扬。但也有老师质疑过,说我有抄袭的嫌疑,不过内心还是暗自窃喜,这说明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提高啊。甚至曾过于自信,挥笔自如地写了一片憧憬未来的《狂想三部曲》。中学六年,因文学爱上阅读,因阅读而喜欢写作。
    然而,生活是现实和残酷的。那时有较长一段时期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四口人住在父亲单位一件十几平米的土砖民房里。由于地方紧张,哥哥在上大学前的好多年就在屋子对面的小厨房里摆了一张小木床睡。而那时好多同学家里开始住大房子,新房子。经济的拮据也让家里人常常因琐事吵架。母亲一度在干完活后跑去外面贩蔬菜卖。直到哥哥后来上了大学,母亲在父亲单位门口开了一个小卖部,家里的经济状况才开始改善。这期间经历的一切令人刻骨铭心。虽然内心仍保持着对文学的那份热情,但更懂得生活的艰辛,让人不得不收起那份热爱的心。这就是为什么我后来考大学时最后选了英语专业而没去中文系。本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语类人才急需,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好找很多,加之我那时英语基础还可以,也就考虑再三学了英语,但内心那颗对文学的心仍在。大学四年,除了时常英语写作外,中文方面几乎再也没有写过什么文章,倒是经常跑去中文系听了不少名人的讲座,目睹了余光中,王蒙,曹文轩等文学大师的风采。但英语学习中也有意外收获,接触到了一些有关外国文学方面的东西,比如比较文学,英美文化,莎士比亚戏剧欣赏等,视野上得到了开阔。 毕业后参加工作的起初几年,也没有看过多少书,写过多少东西,就只是搞英语教学,一心奔生计。2007年底开始用英文写东西,这是因为自己从事英语教学,除了加强巩固业务能力外,主要不想让自己学了四年的英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还给大学老师。2011年西安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前,《西安晚报》搞了一次有关世园会的主题征文活动。我抱着试试的想法也写了一篇稿子投了过去。之后就再也没放在心上,因为之前也有几次别得征文投稿,基本都石沉大海,没了下文。直到两个月后我收到了晚报寄来的稿费单,才知道自己的文章早已发表并获奖。当翻找到发表的那一期报纸,看到自己的文章和名字出现在上面时,别提有多激动了。之后,心中那蛰伏了很久的写作梦想,如堆放已久的一捆干柴,遇到火苗便燃起熊熊烈火。对文学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了,又开始不断读书写作,投稿。虽然发表的数量不多,但总有些许成就。当然,写作的同时也并没有放弃英文写作。这些年来一直都坚持中英文写作“两条腿”走路,至今中文写作已达百余篇,英文写作数量也有约70万单词量了。 2012年去户县支教期间,一位同期支教的历史老师看到我写的好多文章,建议我在网上开一个个人博客,这样会有更多的人通过网络看到我的作品,还会遇到一些在写作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了想,觉得不错,毕竟自己的文章看到的人还是太少了。就在网上注册开通了一个个人新浪博客,把之前写的文章几乎全都放了进去。真没想到,网络的功能居然如此强大。许多网友在读了我写的东西后都给出了积极热情的评价,当然也有一些朋友给了批评和建议,无论如何,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我都很感激和欣慰。人只有经常多听一些不同的声音才会更加认清自己,认识世界,正所谓“兼听则名,偏信则暗”。感谢互联网,感谢一直以来很多对我不离不弃的网友。另外,通过博客我还有幸结识了像和谷,陈长吟,商子雍,史飞翔等许多文化界的大家名家。 前年,也就是2014年,一位文化界的前辈看了我写的东西后,鼓励我继续坚持,并建议我有机会的话可以出一本个人作品集。个人作品集?出书?我可从来没想过这个事情。虽然自己读过一些书,写过好些东西,但要说出书似乎有点远。后来,为此专门跑了市里几家大的书城,浏览很多知名与不知名的人物所写的书,感觉自己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也算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我想,再怎么着不至于会落到赵本山口中的“糊墙纸”,“往厕所里一蹲,旁边放了一大摞”的地步吧。但也并没有指望它能给我带来多少名誉和好处。所以,从那时起,出自己的书就成了心中的一种渴望,甚或是梦想。到今天,这个梦想终于要得以实现,欣喜之情自然难以自抑。 至于书名为何叫《长夜所思》,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书中约80多篇文章绝大部分均在晚上所作。与很多人一样,平日里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工作,人际交往以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事给占据了,很少能静下心来阅读写作。只有到了夜晚万家灯火时,周围再无各种嘈杂和喧嚣的声音,一杯清茶放书桌,伴着静静的夜,才会静下心看书,思考,写作。手中的笔才会更容易描写出很多所思所想的人和事来。这于我个人而言,或许也只是性情所致。其次,最初书名本为“午夜随想录”,但惶恐之下发现与许多大家名家的作品名称似有相似之处,如巴金等。更因若干年前曾看过一部名为《午夜凶铃》的恐怖影片,这样的书名似有不详之兆。尽管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些牵强附会,有宿命论之嫌,但为了心里能多一份安慰和平衡,便决定改为现在的名称——长夜所思。 本书收录的所有文章均为笔者近些年来的几乎全部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杂文,评论等真实的所思所想。当然这些都是在不影响个人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成的。内容不求题材上的整齐划一,阳春白雪,更不敢奢求阅读此书的朋友们对书中所有的观点和想法持肯定认同的态度。若能幸得大家多一些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必将不胜感激。倘若此拙作能为大家多提供一个看待生活和社会的视角,或成为诸位茶余饭后的一本消遣读物,或对君有所启发,便甚表欣慰。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很多同学,朋友和老师的支持鼓励,是你们的热情打动了我,让我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还要感谢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紫方老师和其他的工作人员,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再次一并感谢大家。 2016.4.3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