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金钵记(精)/企鹅经典

  • 定价: ¥79
  • ISBN:9787532163328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文艺
  • 页数:560页
  • 作者:(美)亨利·詹姆斯...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亨利·詹姆斯著的《金钵记》是一本长篇小说。讲述了19世纪的英格兰上流社会,两对夫妻卷入一场几近乱伦的复杂关系。艾墨雷哥是位贫穷的意大利贵族,迎娶了美国富豪亚当将军的千金——玛姬,而夏绿蒂不仅是玛姬的挚友,更是艾墨雷哥的昔日恋人,当亚当将军续弦娶了夏绿蒂为妻,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复杂关系,将所有情感紧紧缠绕在一起……
    这是本精装本。

内容提要

  

    《金钵记》是亨利·詹姆斯所著的最后一本长篇小说,与另外两本小说《鸽翼》和《使节》并列为他后期创作成熟阶段的三大重要著作。在美国兰登书屋一九九八年评选的“二十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詹姆斯的这三部小说都榜上有名,且排名靠前。
    长相俊帅的亚美利哥是意大利没落贵族的后裔,他凭着王子的头衔,迎娶了美国大富翁亚当·魏维尔的千金——本不识愁滋味的单纯女子玫姬。夏萝是玫姬自童年就保持着联系的好朋友,但玫姬不知道的是,她和亚美利哥是旧日的恋人。当亚当·魏维尔续弦娶了夏萝为妻,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夏萝正式进了魏维尔家门后,越来越不避嫌地与王子俨然以男女主人之姿现身。玫姬难道对于丈夫与继母间的行为真的不知不觉吗?但由于缺乏实质证据,她无从得知真相。直到有一天,玫姬买下一只古董金钵作为送给父亲的生日礼物……

媒体推荐

    他的那些丰富的作品,写出来就是为了要人慢慢回味、细细分析的。
    ——博尔赫斯

作者简介

    亨利·詹姆斯(1843-1916),19世纪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大文豪。著有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中短篇小说《黛西·米勒》、《阿斯彭文稿》、《螺丝在拧紧》,评论集《法国诗人和小说集》、《一组不完整的画像》等,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创作对20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亨利·詹姆斯被认为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是20世纪小说的意识流写作技巧的先驱。

目录

卷一  王子
  第一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二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三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卷二  王妃
  第四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导读

前言

  

    企鹅经典丛书出版说明
    这套中文简体字版“企鹅经典”丛书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携手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Books)的一个合作项目,以企鹅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企鹅经典”凡一千三百多种,我们初步遴选的书目有数百种之多,涵盖英、法、西、俄、德、意、阿托伯、希伯来等多个语种。这虽是一项需要多年努力和积累的功业,但正如古人所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由艾伦·莱恩(Allen Lane)创办于一几三五年的企鹅Ⅲ版公司,最初起步于英伦,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尤以面向大众的平装本经典图书著称于世。一九四六年以前,英国经典图书的读者群局限于研究人员,普通读者根本找不到优秀易渎的版本。二战后,这种局面被企鹅出版公司推出的“企鹅经典”丛书所打破。它用现代英语书写,既通俗又吸引人,裁减了冷僻生涩之间和外来成语。“高品质、平民化”可以说是企鹅创办之初就奠定的出版方针,这看似简单的思路中植入了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就是可持续成长的文化期待。在这套经典丛书中,第一种就是荷马的《奥德赛》,以这样一部西方文学源头之作引领战后英美社会的阅读潮流,可谓高瞻远瞩,那个历经磨难重归家园的故事恰恰印证着世俗生活的传统理念。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都有过精辟的定义,时间的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尺,至于其形成机制却各有说法。经典的诞生除作品本身的因素,传播者(出版者)、读者和批评者的广泛参与同样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一个主体,经典的生命延续也在于每一个接受个体的认同与投入。从企鹅公司最早出版经典系列那个年代开始,经典就已经走出学者与贵族精英的书斋,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的精神伴侣。在现代社会,经典作品绝对不再是小众沙龙里的宠儿,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经典都存活在大众阅读之中,它已是每一代人知识与教养的构成元素,成为人们心灵与智慧的培养基。
    处于全球化的当今之世,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更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承载,那就是提供了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理解之途。文学的审美归根结底在于理解和同情,是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与投入。阅读经典也许可以被认为是对文化个性和多样性的最佳体验方式,此中的乐趣莫过于感受想象与思维的异质性,也即穿越时空阅尽人世的欣悦。换成更理性的说法,正是经典作品所涵纳的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展示了地球人精神视野的宽广与深邃。在大工业和产业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迪士尼式的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地造成了单极化的拟象世界,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电子游戏一类文化产品,人们的确需要从精神上作出反拨,加以制衡,需要一种文化救赎。此时此刻,如果打开一本经典,你也许不难找到重归家园或是重新认识自我的感觉。
    中文版“企鹅经典”丛书沿袭原版企鹅经典的一贯宗旨:首先在选题上精心斟酌,保证所有的书目都是名至实归的经典作品,并具有不同语种和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其次,采用优质的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另外,每一种书都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文字,以及必要的注释,希望这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会有一定作用。总之,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绝对不低的标准,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
    关于经典,一位业已迈人当今经典之列的大作家,有这样一个简单而生动的说法一“‘经典’的另一层意思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下。”或许你可以骄傲地补充说,那本让自己从书架上频繁取下的经典,正是我们这套丛书中的某一种。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一月

后记

  

    亨利·詹姆斯所完成的最后一本小说不仅使他辉煌的成就臻于高峰,也意味着其艺术创作出现了重大变化。《金钵记》在一九。四年首次发行,五年后为了收录于作品集而稍做修改,故事主题他早在三十年前就曾写过——美国人的天真烂漫与欧洲人的圆滑世故之间的对抗,即所谓的跨国性主题。一如先前几部作品,《金钵记》追溯着从天真无邪到觉知另一种状态存在的过程,后者它大胆称之为邪恶;这个过程也彰显出,原本天真无邪的人是如何步步危机地参与了自己的挫败。但是和过去数种版本的情节不同,这一次书中的主角并没有离弃那个背叛她的世界,而是依然选择了它。詹姆斯的小说从未一方面希冀着梦想道德的纯洁无垢,另一方面却对生命的强大欲望打出王牌而胜出;詹姆斯也从未曾如此清楚地将他的艺术与那场胜利画上等号。
    詹姆斯对这部小说的原始概念里,丝毫看不出这样的转折。早在一八九二年,他就已经在笔记里写下该“情境”的大纲,最终才完成了《金钵记》——很明显,此情境是某个人对他提过的一些闲言碎语,这倒不罕见。这次闲话说的是一位美国籍父亲和他的独生女两人同时结的亲事;又更进一步得知,那位父亲是个“鳏夫,而且还年轻”,要迎娶的是另一位美国籍女子,年纪和他的小孩几乎相当。詹姆斯一记录下这些状况,就着手开始描绘动机,罗织出纠葛的情节——譬如说,想象那位父亲结婚是为了“安慰自己受到遗弃”,却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如原先所预期的那般凄凉,因为他女儿失败的婚姻,使得她更甚以往地向他靠拢。就在父女俩相依之际,父亲的新婚妻子——詹姆斯此时认为她比起女儿,“更美,也更机灵”——对于女儿的丈夫而言她化身成了诱惑,詹姆斯又立刻把这诱惑往回追溯,认定这一对早就彼此相识,无法结合的理由只因为女方金钱匮乏。(一直到这里,詹姆斯才开始说起相关人等的财务状况,但是他现在确定这位父亲是个富翁,而“那”就是他的新婚妻子下嫁的原因。)在目前的状况下,这对旧时的恋人“无可避免地”变得“亲密”起来;结果有了个安排,不需费力就一切停当。父亲与女儿越是依赖彼此的安慰,他们各自的伴侣就越是自由地做着同样的事;而这对不伦恋人越是亲密,原先的那对就越是需要慰藉。的确,“整个情况以一种无可避免的方式回旋着”——此“恶性循环”摆明了让作者颇为欣喜,而且至少在此刻他还想不出打破它的方式。
    尽管《金钵记》的读者都认得出来笔记内容所述,但是十年后,等詹姆斯再重拾起它的时候,一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在第一次做记录之时,情境就已经出现转变,例如说那位父亲是如何得到他的财富或者妻子,或是她吸引人的程度超过他的女儿等等。女儿的丈夫似乎过着英国人的生活,要正式出场之前还短暂当了法国人,等到一打开小说,他变成了一贫如洗的意大利王子。笔记只说那位父亲“非常有钱”;小说中也几乎没再进一步明确详述,但是依然让我们相信,亚当·魏维尔的财富不是继承,而是挣来的,也相信那数额之大难以估量。詹姆斯动笔撰写时也是如此。他很清楚要让这位惊人的富豪成为艺术收藏家,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待在欧洲,为一座博物馆添购艺术品,他计划将此博物馆兴建于他的家乡——一个称为“美国市”的地方。一开始的四人行之外又出现了另一对夫妇——艾辛肯上校和他太太,他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从旁诠释——这些事在詹姆斯晚期的作品里,几乎难以辨认。艾辛肯夫妇一搭一唱式的对话,加上芬旎巨细靡遗的推敲和巴布直来直往的个性,构成喜剧性的桥段,是阅读本书的乐趣之一。不过,笔记的版本里最有戏剧性的转变,恐怕是那个女儿——玫姬。她在詹姆斯最后写的小说里,不仅觉醒到自己的真实情况,而且决定要改变它。尽管她依旧像笔记中所言的“孝顺有加”,但是这位《金钵记》中的王妃更渴望她的丈夫——小说的第二册所描绘的即是这个过程,她既耍手段又使诈,想办法赢回丈夫。更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是,借由回顾第一册中的安排,并重新按照她的意愿加以组合,她俨然成为小说作者的代言人。 …… 同时在寻求如此的基础之时也证实了,如果这个小说最后的安排要撑得下去,那么有多少话是不能被说出来的。玫姬才几页之前就说过:“要把这一个小时说清楚,就不得不稍微问一下它的基础为何——那是为什么他们四个人用高尚的风度,坚决不让压力靠近,而最终却能联合在一起。”夏萝即将展开在美国没有终点的放逐生活,她与王子的亲密关系也永远破碎了;而亚当则带着她,没有任何人——恐怕连创造他的小说家也一样——有办法说他对这件婚外情知道了多少。有个奇怪的句子常常被人引述,特别是那些觉得小说的结局有道德上的困扰;魏维尔家的人一开始得到配偶的方式,以及他们把人和其他艺术品混为一谈的习惯,这两件事都将一些限制排开了,一如叙述者(或是只有玫姬?)承认是有可能来质疑这些事情,但同时义把它们打发掉了:“他们的外表与装饰的东西融合在一块儿,他们的贡献是很完整无缺的,也令人赞赏,表达出精挑细选、胜出的品位;尽管如果再看得久一点,他们也具体印证了某种很罕见的购买力,只是这个场合并不真的需要如此更有穿透力的目光。”小说反复地暗示着,故意地拒绝“穿透”如此美丽的表象就是一种代价,是为了重新恢复和谐状态而得付出的代价。 “要是……以诚意行事……”王子在结尾第二章对他妻子说。而小说也暗示着,这种抚慰人心的说法最好不要太过追问下去。玫姬把话听了进去,感觉字字“像在空中洒下一把金屑,随着时间慢慢沉淀”——可以这么说,那是重新为他们的婚姻镀上亮光所做出的小小贡献。最后一章里,夏萝坐在玫姬和王子中间,而“整幕场景……清楚透彻……恰如其分地发出光彩”,作者刻意用上有着小说名称的象征,仿佛他的女主角的确成功地重新组合了那只碎裂的钵,它一度象征她的世界。小说名称指涉的是《传道书》中的一个段落,打破钵象征死亡;但是这本后期小说里的女主角,选择活下去而不是死亡,而且还致力于重新恢复其光华的表面。詹姆斯知道镀金(gilt)可能依旧掩饰着裂痕;而每每当他在他的金色水晶上做出许多改变时,这个词的双关语“罪恶”(guilt)也常常发出回响。他在《金钵记》的序文里对于自己修改早期小说看法谈得最为完整,其意义颇为重大:“我祈祷以更优良形式里的更细致的氛围,仿佛能充分地弥漫在四周一般,为它们添上光华。”人类的生命也是偶尔需要有意识地加以修改一番。小说作者的风格似乎和王妃的婚姻搭不上边,但是詹姆斯对两者皆饰以光华,显示出作者是如何将自己与他的主角连成一体不可分割。《金钵记》里世俗的艺术——“更优良形式”——没有减损艰难的道德选项,也并非削弱对生命充满的激情。 (姚小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