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作品

  • 定价: ¥32
  • ISBN:978750636568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264页
  • 作者:余华
  • 立即节省:
  • 2012-09-01 第3版
  • 2017-08-01 第48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余华著的《许三观卖血记/余华作品》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内容提要

  

    余华著的《许三观卖血记/余华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媒体推荐

    余华是蜚声国际的小说家。
    ——(美国《出版商周刊》2011年8月1日)
    余华是一位颠覆大师。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11年12月8日)
    余华可以说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
    ——(法国《世界报》2009年5月30日)
    余华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中最为尖锐辛辣的。
    ——(法国《读者》杂志2008年5月)
    余华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德国电台2009年10月16日)
    余华的作品有一种令人折服的魅力。
    ——(德国《纽伦堡日报》2009年10月14日)
    余华是中国最享誉世界的作家之一。
    ——(意大利《日报》2009年5月16日)
    余华和他的作品都是满溢智慧的宝石。
    ——(意大利《左派》杂志2009年4月)
    余华的作品成为了当代中国的典范。
    ——(西班牙《阿贝塞报》2010年5月10日)
    余华的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的经典之作。
    ——(西班牙埃菲社2010年5月10日)

作者简介

    余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印尼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徳里奇文学奖(2018年)等。

目录

中文版(再版)自序
韩文版自序
德文版自序
意大利文版自序
许三观卖血记
外文版评论摘要

前言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