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诗里特别有禅(精)

  • 定价: ¥49.8
  • ISBN:978753394992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文艺
  • 页数:186页
  • 作者:骆玉明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人心与俗世相隔远时,就会与自然亲近。花虽微渺,却显示人世的美好。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世界到处浮动着声响的起落,也许有一刻,你会从中听到那意味深长的幽静。
    很多人觉得禅深奥玄虚,说不明白,其实她就在诗词中等你发现。采菊东篱、坐看云起,总能领略到那些字里行间的幽静。
    诗是至美的文字,禅是玄妙的哲学。
    古典文学大师,《中国文学史》主编骆玉明倾力之作《诗里特别有禅(精)》,从诗歌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

内容提要

  

    很多人觉得禅深奥玄虚,说不明白,其实她就在诗词中等你发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这些耳熟能详看似普通的景物和情怀描写中,实际蕴含着丰富的禅趣。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主编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本《诗里特别有禅(精)》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作者简介

    骆玉明,祖籍河南洛阳,寄籍江苏建湖。1951年生于上海。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讲课风格幽默生动而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有魏晋名士之风,爱好围棋与茶酒。骆教授自评:“我是一个俗人,教书吃饭,喜欢孩子。”
    所著《简明中国文学史》由欧洲学术出版机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出版,成为引起西方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的中国大陆学者文学史著作;与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引起学术界的震动;参与翻译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宋元明诗概说》、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等论著,并负责各书之后校定。其他出版作品有《徐文长评传》(合著)《南北朝文学》(合著)《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等。

目录

一、鸟鸣山更幽
  一切都会过去,
  变化的背后仍然是一个深邃的幽静。
二、拈花微笑
  花虽微渺,
  却显示着人世的美好。
三、何处惹尘埃
  烦恼不起,清静自如,
  便能达到真正的觉悟。
四、满船空载月明归
  什么也没有得到,
  空船而去,空船而归,但心是欢喜的。
五、坐看云起时
  落花随流水而去的所在,
  有另一片美好的天地向你展开。
六、春在枝头已十分
  那个遍寻不得的意中人,
  原来就在身边不曾注意到的地方。
七、只许佳人独自知
  生死流转,
  不知是谁在何处栽下了最初的种子。
八、我今不是渠
  影子是我,
  但我并不是那个影子。
九、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生总是有很多艰辛,
  除了对自己,没有人可以说。
十、禅意的月亮
  月亮只是一轮,却普遍地在一切水中显现出来,
  一切水中的月亮乃是一月的显现。
十一、平常心是道
  世俗的知识和欲念就像一件湿衣服一样,
  紧紧裹在我们身上,脱不下来。
十二、吃茶去
  世事无常,都在变化之中,
  该来的总要来,该走的总要走。
十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我们看到的『清清楚楚』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事物的真相。
十四、雁过长空,影沉寒水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
  万千景象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十五、长啸一声天地秋
  一轮孤月,无限江山,禅者惊破夜空的长啸,
  令天地为之动容,于是萧瑟之气,弥散四野。
十六、春来草自青
  禅在自然中,
  也在朴素的生活中。
十七、禅者,活泼泼也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十八、四厢花影怒于潮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跋:如何说禅

前言

  

    从诗走进禅,一路好风光
    平日教书或者和朋友聊天,谈到中国的文学与历史,经常说到禅,也经常被问起:到底什么是禅。
    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古代禅师对此会给出很奇怪的答案,譬如“一寸龟毛重七斤”,或者索性给你当头一棒。他们认为禅不可说,不能用文字来定义。他们所说的种种奇怪的话,都不过是个由头,是一种引导的方式。
    现在谈禅的书也很多,但要么只是把它当作思想史的材料,要么就说得很玄奥,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
    禅是那么深奥玄虚而难以把握的东西吗?其实不然。
    禅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但禅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形态。
    禅远看似乎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真的走进去,它却平平实实、真真切切。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从具体的人生体验来感悟禅的佳作。诗和禅一样,不提供定义,只是显示鲜活流动的情感状态,你细心地体会它,能感受到禅的趣味,看到禅悟的境界。
    苍山空寂,明月清朗,幽潭澄澈,野花自开自落,浮云时聚时散,这里面都有禅意。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写出自由的心与天地造化相融的平静与快乐。
    当然并不是好诗就有禅,禅有它的特别之处。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了解下什么样的诗里有禅。
    魏晋诗人阮籍常常驾车外出,走到无路可走,便恸哭而返,留下的成语,叫做“穷途恸哭”。他的诗常常也是表现这种人生困顿的焦虑,比如“徘徊将可见,忧思独伤心”。
    穷途恸哭不是禅,它是用一种固执的态度看待人和世界的对立,在这种对立中感受到生命遭受外力压迫的紧张。阮籍改变了中国的诗歌传统,使它的内涵变得沉重,但这样的诗不合于禅意。
    同样以行路象征人生,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以更多的愉悦,它让人对生活抱有信心:在看似无路的地方,可能有一片新的天地出现,只要能够坚持,希望是有的。
    但这也不是禅。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单线的变化,是对预期目标的等待。人生的道路受各种不可知因素的影响,预期的目标往往很难实现。如果“山重水复”之后并非“柳暗花明”,又会怎样呢?是不是仍旧回到“穷途恸哭”?
    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禅。
    沿着山溪走到了水的尽头,但这仅仅是水的尽头。你倘若并不曾预设一个固定的目标,就会看到世界充满着奇妙的变化。在远处的山谷,在跟你走过的路毫不相干的地方,云渐渐涌起,升向高敞的天空,景象如此动人,视野无比广阔。
    如果你在“水穷处”沮丧不已,心境闭塞,就看不到“云起时”。
    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却牵涉禅学中重要的道理:倘能消弭固执和对立,消弭贪欲与妄念,消弭紧张和焦虑,便能以空灵玄妙的智慧,朴素自然的心情,随缘自适的态度,求得本应属于你的完美的生命。
    在本书中,我们将解读和欣赏一系列体现禅理与禅趣的诗篇;同时我们也以此为中心线索,谈说禅的人物、禅的知识和禅的历史。
    禅不可说,但可以借诗来谈。
    骆玉明